斗式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4563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斗式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织物输送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斗式输送机,供纺织印染厂商将处于某一楼层的织物转移至另一楼层。
背景技术
在纺织印染企业,通常涉及到将纺织物自某一楼层转移至另一楼层的纺织物转运问题,例如将由上部楼层编织完毕后的坯布转移至下部楼层的后整理工序进行后整理,反之亦然。已有技术中,将形成布匹状、卷筒状或其它类似形状的纺织物自上部楼层转移至下部楼层或者自下部楼层转移至上部楼层的转移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由人力担当,毫无疑问,人力转运纺织物存在效率低下和工人劳动强度大的弊端;二是采用倾斜滑板的形式,例如在自底层的天花板直至最上部的一个楼层的地坪开设位置对应的孔口,在孔口处设置倾斜的躺板,借助于躺板将上部楼层的纺织物躺落至下部的楼层,这种方式不仅无法使下部楼层的纺织物向上部楼台层输送,而且会损及纺织物,例如使卷筒状的纺织物产生陀螺趋势(自芯部脱出)、散卷乃至损坏;三是使用杂物电梯转送,由于杂物电梯造价高、安装、使用以及维护麻烦并且绝大部分企业往往受客观或主观因素制约而无法安装或无能力安装。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虽然见诸有纺织物输送装置,但是并不能满足将纺织物按人们的意图由上往下或由下向上转运要求,CN201296857Y提供的“织物进出输送装置” 和CN101802^7A介绍的“用于输送织物的设备和方法”以及C拟635630Y推荐的“平幅织物松弛式同步输送装置”等等便是例证。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创新,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探索与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有利于提高对纺织物的转送效率、有益于满足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双向输送要求、有便于体现结构简单及使用维护方便并且节约投资的斗式输送机。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斗式输送机,包括一机架,在该机架的两侧并且在彼此面对面的位置各固定有一第一环状导轨和一第二环状导轨,第一、第二环状导轨的顶部均探出机架的顶部,而第一、第二环状导轨的底部均探出机架的底部,并且第一、第二环状导轨之间保持有间距,其中,第二环状导轨由第一环状导轨包围;一送料斗驱运机构,该送料斗驱运机构设置在所述的机架上;一组送料斗,该组送料斗以间隔状态与所述送料斗驱运机构连接,并且同时与所述的第一环状导轨以及第二环状导轨相配合,在送料斗驱运机构的驱动下,该组送料斗沿着第一环状导轨以及第二环状导轨周而复始地移动;一用于将所述送料斗在所需的楼层位置打开的送料斗开启机构,该送料斗开启机构同样设置在所述的机架上,并且与送料斗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环状导轨以及所述的第二环状导轨的形状均呈椭圆形环状导轨。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送料斗驱运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 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带、第一减速箱、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电机和第一减速箱共同地固定在所述机架的同一侧的下部,第一传动轮固定在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第二传动轮固定在第一减速箱的第一减速箱动力输入轴上,第一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上, 而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上,第一转轴转动地支承在机架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的一对第二环状导轨之间的上部,第二转轴转动地支承在机架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的一对第二环状导轨之间的下部,第一、第二转轴彼此保持上下对应关系,并且第二转轴与第一减速箱的第一减速箱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其中在第一转轴的两端各固定有一第三传动轮,而在第二转轴的两端并且在对应于第三传动轮的位置各固定有一第四传动轮,在一对第三传动轮与一对第四传动轮之间各套设有一第二传动带,所述的一组送料斗的两端以间隔状态连接于一对第二传动带之间,所述的送料斗开启机构对应于第二环状导轨之间。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的第一、第二传动轮均为皮带轮时,所述的第一传动带为传动皮带;而当所述的第一、第二传动轮均为链轮时,所述的第一传动带为传动链条,所述的第三传动轮和所述的第四传动轮为链轮,所述的第二传动带为无端点的传动链条。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送料斗包括料斗底板、料斗门、第一、 第二料斗门翻转臂、第一、第二翻转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料斗底板两端各固定有一底板架,在各底板架的底部枢轴设置有一内滚轮和一外滚轮,内滚轮与所述的第二环状导轨相配合,而外滚轮与所述的第一环状导轨相配合,并且在一对底板架朝向所述机架的一端的外壁上各固定有链条轴,链条轴与所述的第二传动带连接,料斗门与料斗底板背对机架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上部相对应,第一料斗门翻转臂的一端与料斗门的一端固定,而第一料斗门翻转臂的另一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一对底板架中的其中一个底板架上,第二料斗门翻转臂的一端与料斗门的另一端固定,而第二料斗门翻转臂的另一端同样转动地设置在一对底板架中的另一个底板架上,第一翻转杆的一端与第一料斗门翻转臂相配合,另一端转动地连接在一对底板架中的其中一个底板架上,并且与所述的送料斗开启机构相对应, 第二翻转杆的一端与第二料斗门翻转臂相配合,另一端同样转动地连接在一对底板架中的另一个底板架上并且与所述的送料斗开启机构相对应,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翻转杆上,另一端固定在一对底板架中的其中一个底板架上,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二翻转杆上,另一端固定在一对底板架中的另一个底板架上。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送料斗开启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减速箱、第三、第四转轴和翻转杆致动轴,第二电机与第二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第二减速箱连同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机架的一侧,第三转轴转动地支承在机架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的一对第二环形导轨之间的上部,第四转轴同样转动地支承在机架上并且对应于一对第二环状导轨之间的下部,第三、第四转轴彼此保持上下对应关系,并且第四转轴与第二减速机的第二减速机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其中在第三转轴的两端各固定有一第五传动轮, 而在第四转轴的两端并且在对应于第五传动轮的位置各固定有一第六传动轮,在一对第五传动轮和一对第六传动轮之间各套设有一第三传动带,翻转杆致动轴的两端端部各固定有一导滑块,各导滑块与第三传动带连接,在翻转杆致动轴上并且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翻转杆的位置设置有一对挡盘套。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五传动轮和所述的第六传动轮均为链轮,所述的第三传动带为链条。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机架两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第二环状导轨的宽度方向的居中位置各固定有一滑块导轨,所述的导滑块与滑块导轨滑动配合。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环状导轨的两端均为单边导轨,而中部为双边导轨。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机架的顶部的对应两侧并且对应于所述的第一转轴的两端的位置各设置有一涨紧调节机构,第一转轴转动地支承在涨紧调节机构上。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使送料斗在送料斗驱运机构的驱运下同时以第一、第二环状导轨为运动轨迹周而复始地移动,从而既可将下部楼层的纺织物向上部楼层移送,又可将上部楼层的纺织物向下部楼层移运,不仅有助于避免因人力搬运造成的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的欠缺,而且有利于提高输送效率;整体结构简单,安装使用和维护方便。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1所示的送料斗与送料斗开启机构以及与送料斗驱运机构的第二传动带观的配合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敬请参见图1,给出了一框架式的并且优选为镂空状的机架1,该机架1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长方体的构造。以目前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以下同),在机架1的两侧(左、 右侧)并且在彼此面对面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彼此的形状和大小均一致的一第一环状导轨 11,该对第一环状导轨11为双边导轨,所谓的双边导轨是指第一环状导轨11横截面形状呈 U形,而U形具有一对侧边。同样,在机架1的两侧(左、右侧)并且在彼此面对面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彼此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的一第二环状导轨12,该对第二环状导轨12的中部为双边导轨,双边导轨的概念同对第一环状导轨11的描述,而第二环状导轨12的两端各构成为单边导轨。如此结构可满足下面还要详细描述的送料斗3的料斗底板31上的内、外滚轮 3111、3112顺利拐弯,因为第一、第二环状导轨11、12的整体形状呈椭圆形的形状。其中,第二环状导轨12位于第一环状导轨11内,也就是说,第二环状导轨12由第一环状导轨11所包围,第一、第二环状导轨11、12之间的距离与前述的内、外滚轮3111、3112之间的距离相适应。在机架1上并且同样在彼此面对面的位置,更确切地讲在前述的第二环状导轨12 的宽度方向的居中位置各固定有一滑块导轨13。以及在机架1的顶部的对应两侧的居中位置各配设有一涨紧调节机构14,各涨紧调节机构14包括一对彼此纵向并行的轴座导轨 141、一调整轴座142和一调整螺栓143,一对轴座导轨141固定于机架1上,调整轴座142 与一对轴座导轨141滑动配合,调整螺栓143旋配在机架1上并且与调整轴座142的底部连接。该对涨紧调节机构14用于对下面还要详述的送料斗驱运机构2的第一转轴沈进行调节,以使第二传动带观的传动效果得以可靠发挥。请继续见图1,给出的送料斗驱运机构2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第一电机21、第一、第二传动轮22、23、第一传动带M、第一减速箱25、第一、第二转轴沈、27 和第二传动带观,第一电机21和第一减速箱25在本实施例中均固定在机架1的右侧(图1 所示位置状态)的下部,第一传动轮22固定在第一电机21的电机轴211上,而第二传动轮 23则固定在第一减速箱25的第一减速箱动力输入轴251上,第一传动带M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22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23上,第一转轴沈的两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的彼此对应设置的涨紧调节机构14的调整轴座142上,第二转轴27的两端各通过第一轴承座272转动地支承在机架1的下部,并且与第一减速箱25的第一减速箱动力输出轴252 传动连接。由图所示,第一转轴26对应于前述的一对第二环状导轨12之间的上部,而第二转轴27则对应于一对第二环状导轨12的下部,并且第一、第二转轴沈、27彼此保持上下充分对应的对应关系。在第一转轴沈的两端各固定有一第三传动轮沈1,而在第二转轴27的两端并且在对应于第三传动轮沈1的位置各固定有一第四传动轮271,在各第三、第四传动轮261、271之间套置第二传动带28,也就是说,第二传动带观有一对,每一根第二传动带 28的一端套在第三传动轮261上,而另一端套在第四传动轮271上。当前述的第一、第二传动轮22、23均为皮带轮时,则第一传动带M为传动皮带,而当第一、第二传动轮22、23均为链轮时,那么第一传动带M为传动链条,本实施例选择前者ο敬请参见图2并且继续结合图1,给出的送料斗3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料斗底板31、料斗门32、第一、第二料斗门翻转臂33、34、第一、第二翻转杆35、36、 第一弹簧37和第二弹簧38,料斗底板31也可称为盛料板,因为在使用时,待转运的纺织物 5 (图3示)被放置在料斗底板31上,在料斗底板31的两端各用焊接、铆接或用紧固件或者以其它类似方式固定有一底板架311,在各底板架311的底部通过第一轴座31111转动地设置一内滚轮3111,该对内滚轮3111与前述的一对第二环状导轨12相配合,S卩,与第二环状导轨12构成滚动副,在各底板架311的底部通过第二轴座31121转动地设置有一外滚轮 3112,该对外滚轮3112与前述的一对第一环状导轨11相配合,即,与第一环状导轨11构成滚动副。内、外滚轮3111、311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第二环状导轨11、12之间的距离相适应。又,在各底板架311朝向机架1的一端的外壁上并且在与第二传动带观相对应的位置各固设有优选但非绝对限于的一对链条轴3113,链条轴3113与第二传动带观连接。及,在各底板架311朝向机架1的一端并且在彼此面对面的位置各构成有(以固定方式)一小轴座 3114,在各小轴座3114上固定有一小轴31141。料斗门32也可称为挡料板,用于对放置于料斗底板31上的纺织物5阻挡,以避免纺织物5从料斗底板31上滚落,该料斗门32与料斗底板31的远离机架1的一侧的长度方向的上部边沿相对应。第一料斗门翻转臂33的一端与料斗门32的一端(图示左端)连接,而另一端焊接固定有一第一外轴套331,该第一外轴套331转动地套置在前述的一对小轴31141中的其中一个小轴31141上。第二料斗门翻转臂34的一端与料斗门32的另一端(图示右端)连接,而另一端焊接固定有一第二外轴套 341,该第二外轴套341同样转动地套设在一对小轴31141中的另一个小轴31141上。第一翻转杆35朝向第一料斗门翻转臂33的一端构成有一第一挽钩351,该第一挽钩351与第一料斗门翻转臂33相对应,而一翻转杆35的另一端与下面将要描述的送料斗开启机构4相对应并且焊接固定有一第一内轴套352,该第一内轴套352转动地套置在小轴31141上,与前述的第一外轴套331同轴。第二翻转杆36朝向第二料斗门翻转臂34的一端构成有一第二挽钩361,该第二挽钩361与第二料斗门翻转臂34相对应,而第二翻转杆36的另一端与送料斗开启机构4相对应,并且焊接固定有一第二内轴套362,该第二内轴套362转动地套置在小轴31141上,与前述的第二外轴套341同轴。第一弹簧37的一端(即上端)固定在第一翻转杆35上,而另一端(即下端)固定在一对底板架311中的其中一个底板架311上延伸的弹簧固定轴3115上。第二弹簧38的一端(即上端)固定在第二翻转杆36上,而另一端 (即下端)固定在一对底板架311中的另一个底板架311上延伸的弹簧固定轴3115上。分别由第一、第二翻转杆35、36上的第一、第二挽钩351、361对第一、第二料斗门翻转臂33、34 提取。优选地,还可在一对小轴31141上各设置一扭簧6,以图2所示位置状态为例,套置在左边的小轴31141上的扭簧6的一个扭簧脚抵挡在料斗底板31 (背面上),而另一个扭簧脚钩置在第一料斗门翻转臂33上;以图2所示位置状态的右边(即右端)的一个小轴31141上的扭簧6为例,该扭簧6的一个扭簧脚同样抵挡在料斗底板31的背面,而另一个扭簧脚挂置在第二料斗门翻转臂;34上。该对扭簧6起到将料斗门32的关闭作用。因为在送料斗3 卸除纺织物5并且越过第一、第二环状导轨11、12的顶部后,料斗门32会出现与料斗底板 31斥开的情形,尽管这种情形对纺织物5的装卸不产生影响。当然,还可在料斗底板31上并且在对应于料斗门32的两端的部位各设置一枚磁铁312,由磁铁312起到替代扭簧6的作用。 请重点见图1并且继续结合图2,给出了送料斗开口启机构4 (也可称料斗门开启机构),它包括第二电机41、第二减速箱42、第三、第四转轴43、44、翻转杆致动轴45和第三传动带46,第二电机41与第二减速箱42按照公知技术彼此传动配合,并且由第二减速箱 42连同第二电机41固定在前述的机架1的一侧(本实施例为右侧),第三转轴43通过第二轴承座432转动地支承在机架1上,并且对应于前述的一对第二环状导轨12之间的上部, 第四转轴44通过第三轴承座442转动地支承在机架1上,并且对应于前述的一对第二环状导轨12之间的下部。由图所示,第三、第四转轴43、44彼此保持上下对应关系,并且第四转轴44朝向第二减速机42的一端与第二减速机42的第二减速机动力输出轴421传动连接。 在第三转轴43的两端各固定有一第五传动轮431,而在第四转轴44的两端并且在对应于第五传动轮431的位置各固定有一第六传动轮441,在一对第五、第六传动轮431、441之间各套设有一第三传动带46。由图1所示可知,第三传动带46有一对,其中一根第三传动带 46套置在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左侧的一个第五传动轮431以及左侧的一个第六传动轮441 上,而另一根第三传动带46套置在右侧的一个第五传动轮431以及右侧的一个第六传动轮 441上。翻转杆致动轴45的两端端部各固定有一导滑块451,在各导滑块451上并且在导
8滑块451的上、下表面各构成有链条连接耳4511 (图2示),链条连接耳4511与前述的第三传动带46连接,也就是说,导滑块451串联连接在第三传动带46上。在翻转杆致动轴45 上并且在分别对应于前述的第一翻转杆35和第二翻转杆36的位置各设置有一挡盘套452, 也就是说挡盘套452有一对,以便同时对第一、第二翻转杆35、36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五、第六传动轮431、441均使用链轮,并且第三传动带46使用链条,前述的导滑块451与上面已提及的滑块导轨131滑动配合。请见图3并且依然结合图1和图2,本申请人叙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由图3所示, 在一对第二传动带观之间以间隔状态连接有数量并不受到图示数量限制的一组(也可称复数个)送料斗3,各送料斗3与第一传动带观的连接方式是相同的,即按照申请人上面所述,由链条轴3111与第二传动带观连接。使用时,将本发明的机架1安装在纺织物生产厂商的生产厂房的建筑物外的墙壁上,也就是将机架1与建筑物外墙固定,优选地,在对应于机架1的顶部以建筑物墙体为载体或者直接与机架1的顶部为载体安装一雨篷,以避免雨水侵袭本发明的斗式输送机。当要将位于底层的经过前道工序加工后的并且形成为圆筒状的或布匹状的纺织物5转移至第二、第三层或其它楼层时,即卸料楼层时,也就是说,当要将纺织物自下向上转运时,首先启动送料斗开启机构4,由第二电机41工作,经第二减速箱42减速,由于第二减速箱42的第二减速箱动力输出轴421是与第四转轴44传动连接的,又由于第三转轴43 通过一对第三传动带46与第四转轴44构成联动关系,还由于翻转杆致动轴45通过其两端的导滑块451与第三传动带46连接,因此在第四转轴44转动时,由第三传动带46带动翻转杆致动轴45通过一对导滑块451沿着一对滑块导轨13移动,直至翻转杆致动轴45对应到卸料层楼,第二电机41停止工作。接着,使送料斗驱运机构2工作,由第一电机21带动第一传动轮22旋转,经第一传动带M带动第二传动轮23,由第二传动轮23为第一减速箱25输入动力,由于第一减速箱25的第一减速箱动力输出轴252与第二转轴27传动连接,又由于第二转轴27上的第四传动轮271通过第二传动带洲与固定在第一转轴沈上的第三传动轮261形成传动关系, 还由于各送料斗3与第二传动带观连接,因此在由第一减速箱25的第一减速箱动力输出轴252带动第二转轴27运动时,由一对第二传动带观携(连同)间隔连接在一对第二传动带观上的送料斗3移动。具体而言,由于各送料斗3通过内、外滚轮3111、3112同时围绕第二、第一环状导轨12、11周而复始地运动。与此同时,由工人将前述的纺织物5 (图3示)放置于送料斗3上,在盛有纺织物的送料斗3向上运行的过程中,当抵达期望卸料的楼层时, 也即抵达翻转杆致动轴45停留的楼层时,由于翻转杆致动轴45上的一对挡盘套452与前述的一对第一、第二翻转杆25、沈相对应,因此,当一对挡盘套452同时压及或称打击第一、 第二翻转杆35、36时,由第一、第二翻转杆35、36分别带动第一、第二料斗门翻转臂33、34, 使第一、第二料斗门翻转臂33、34朝向第一、第二翻转杆35、36的一端向下位移,而第一、第二料斗门翻转臂33、34朝向料斗门32的一端向上位移(上翘),此时料斗门32被开启,先前置于料斗底板31上的纺织物5便滚出,料门32的回复由第一、第二弹簧37、38以及料斗门 32的自重保证,并且还可由扭簧6和/或磁铁312保障。因此可以连续装料连续卸料而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并且不会产生对纺织物的影响,例如避免导致形成卷筒状的纺织物出现陀螺效应(自芯部脱出)。
上面虽然描述了将纺织物由下向上转送,然而,倘若需将纺织物自上向下转送时, 则道理与前述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斗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架(1),在该机架(1)的两侧并且在彼此面对面的位置各固定有一第一环状导轨(11)和一第二环状导轨(12),第一、第二环状导轨(11、 12)的顶部均探出机架(1)的顶部,而第一、第二环状导轨(11、1幻的底部均探出机架(1) 的底部,并且第一、第二环状导轨(11、1幻之间保持有间距,其中,第二环状导轨(1 由第一环状导轨(11)包围;一送料斗驱运机构O),该送料斗驱运机构( 设置在所述的机架 (1)上;一组送料斗(3),该组送料斗(3)以间隔状态与所述送料斗驱运机构(2)连接,并且同时与所述的第一环状导轨(11)以及第二环状导轨(1 相配合,在送料斗驱运机构(2) 的驱动下,该组送料斗( 沿着第一环状导轨(11)以及第二环状导轨(1 周而复始地移动;一用于将所述送料斗(3)在所需的楼层位置打开的送料斗开启机构G),该送料斗开启机构同样设置在所述的机架(1)上,并且与送料斗( 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环状导轨(11)以及所述的第二环状导轨(1 的形状均呈椭圆形环状导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料斗驱运机构( 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第二传动轮(22、2;3)、第一传动带04)、第一减速箱0 、第一转轴06) 和第二转轴(27),第一电机和第一减速箱0 共同地固定在所述机架(1)的同一侧的下部,第一传动轮0 固定在第一电机的电机轴011)上,第二传动轮固定在第一减速箱0 的第一减速箱动力输入轴(251)上,第一传动带04)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0 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上,第一转轴06)转动地支承在机架 1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的一对第二环状导轨(1 之间的上部,第二转轴(XT)转动地支承在机架(1)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的一对第二环状导轨(1 之间的下部,第一、第二转轴06、 27)彼此保持上下对应关系,并且第二转轴(7)与第一减速箱0 的第一减速箱动力输出轴(25 传动连接,其中在第一转轴06)的两端各固定有一第三传动轮061),而在第二转轴(XT)的两端并且在对应于第三传动轮061)的位置各固定有一第四传动轮071),在一对第三传动轮061)与一对第四传动轮(271)之间各套设有一第二传动带(观),所述的一组送料斗C3)的两端以间隔状态连接于一对第二传动带08)之间,所述的送料斗开启机构(4)对应于第二环状导轨(1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斗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第一、第二传动轮(22、23) 均为皮带轮时,所述的第一传动带04)为传动皮带;而当所述的第一、第二传动轮(22、23) 均为链轮时,所述的第一传动带04)为传动链条,所述的第三传动轮061)和所述的第四传动轮071)为链轮,所述的第二传动带08)为无端点的传动链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斗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料斗C3)包括料斗底板 (31)、料斗门(32)、第一、第二料斗门翻转臂(33、34)、第一、第二翻转杆(35、36)、第一弹簧 (37)和第二弹簧(38),料斗底板(31)两端各固定有一底板架(311),在各底板架(311)的底部枢轴设置有一内滚轮(3111)和一外滚轮(311 ,内滚轮(3111)与所述的第二环状导轨(1 相配合,而外滚轮(311 与所述的第一环状导轨(11)相配合,并且在一对底板架 (311)朝向所述机架⑴的一端的外壁上各固定有链条轴(3113),链条轴(3113)与所述的第二传动带08)连接,料斗门(3 与料斗底板(31)背对机架(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上部相对应,第一料斗门翻转臂(33)的一端与料斗门(32)的一端固定,而第一料斗门翻转臂 (33)的另一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一对底板架(311)中的其中一个底板架(311)上,第二料斗门翻转臂(34)的一端与料斗门(32)的另一端固定,而第二料斗门翻转臂(34)的另一端同样转动地设置在一对底板架(311)中的另一个底板架(311)上,第一翻转杆(3 的一端与第一料斗门翻转臂(3 相配合,另一端转动地连接在一对底板架(311)中的其中一个底板架(311)上,并且与所述的送料斗开启机构(4)相对应,第二翻转杆(36)的一端与第二料斗门翻转臂(34)相配合,另一端同样转动地连接在一对底板架(311)中的另一个底板架(311)上并且与所述的送料斗开启机构(4)相对应,第一弹簧(37)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翻转杆(3 上,另一端固定在一对底板架(311)中的其中一个底板架(311)上,第二弹簧 (38)的一端固定在第二翻转杆(36)上,另一端固定在一对底板架(311)中的另一个底板架 (3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斗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料斗开启机构(4)包括第二电机(41)、第二减速箱(42)、第三、第四转轴(43、44)和翻转杆致动轴(45),第二电机 (41)与第二减速箱0 传动配合,并且由第二减速箱0 连同第二电机Gl)固定在所述机架(1)的一侧,第三转轴^幻转动地支承在机架(1)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的一对第二环形导轨(1 之间的上部,第四转轴G4)同样转动地支承在机架(1)上并且对应于一对第二环状导轨(1 之间的下部,第三、第四转轴(43、44)彼此保持上下对应关系,并且第四转轴G4)与第二减速机0 的第二减速机动力输出轴(421)传动连接,其中在第三转轴 (43)的两端各固定有一第五传动轮G31),而在第四转轴04)的两端并且在对应于第五传动轮(431)的位置各固定有一第六传动轮G41),在一对第五传动轮(431)和一对第六传动轮(441)之间各套设有一第三传动带(46),翻转杆致动轴0 的两端端部各固定有一导滑块G51),各导滑块051)与第三传动带G6)连接,在翻转杆致动轴0 上并且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翻转杆(35、36)的位置设置有一对挡盘套05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斗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五传动轮(431)和所述的第六传动轮(441)均为链轮,所述的第三传动带G6)为链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斗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机架(1)两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第二环状导轨(1 的宽度方向的居中位置各固定有一滑块导轨(13),所述的导滑块G51)与滑块导轨(13)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6或8所述的斗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环状导轨(12)的两端均为单边导轨,而中部为双边导轨。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斗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架(1)的顶部的对应两侧并且对应于所述的第一转轴06)的两端的位置各设置有一涨紧调节机构(14),第一转轴 (6)转动地支承在涨紧调节机构(14)上。
全文摘要
一种斗式输送机,属于织物输送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机架,在该机架的两侧各固定有第一、第二环状导轨,第一、第二环状导轨的顶部均探出机架的顶部,而底部均探出机架的底部,并且第一、第二环状导轨之间保持有间距,第二环状导轨由第一环状导轨包围;送料斗驱运机构,设置在机架上;一组送料斗,以间隔状态与送料斗驱运机构连接,并且同时与第一、第二环状导轨相配合,在送料斗驱运机构的驱动下,该组送料斗沿着第一环状导轨以及第二环状导轨周而复始地移动;送料斗开启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并且与送料斗相配合。优点有助于避免因人力搬运造成的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的欠缺,而且有利于提高输送效率;整体结构简单,安装使用和维护方便。
文档编号B65G17/38GK102398764SQ20111038344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8日
发明者潘慧, 潘沁, 潘熠 申请人:常熟市龙略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