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补液局部加热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8425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补液局部加热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浙青储存罐体,具体来讲是一种自动补液局部加热罐。
背景技术
浙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常用于涂料、橡胶等工业及铺筑路面。国内、外通常使用巨大的罐体来储存浙青。然而,浙青常呈现半固态或固态,即使是液态储存后也会凝固,使用时很难从罐中取出。浙青储存罐必须带有加热装置,使用前对罐内浙青实行加热,待浙青受热变为液态后,再从浙青储存罐内取出。但是,通常的浙青储存罐都比较巨大,加热装置是针对全罐加热的,即使是使用少量的浙青,也需要进行全罐加热后,才能够从浙青储存罐中取出。这样对全罐的加热,使得热效率低下,需要很长的加热时间才能够完成浙青的熔化,不但大量浪费了加热能源,也不能够实现实时的随需随取,对于多次不定量浙青需求来说,不够方便快捷,也相对的提高了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补液局部加热罐,其能够针对巨大罐体的局部进行加热,热效率很高,缩短加热时间,节省了加热能源,使用方便快捷,更能够节约成本。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补液局部加热罐,包括外罐和加热系统,所述外罐内部设有内罐,外罐顶部至内罐设有补油通道,补油通道的侧部设有多个单向阀与外罐连通,所述加热系统部分设置于内罐,内罐通过浮式抽油管与外界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罐包括多根型钢支撑、圈梁、多根斜撑、筋板,圈梁呈拱形位于内罐的罐壁的内侧,斜撑、型钢支撑、筋板分别焊接于圈梁。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多根型钢支撑分别设置于圈梁和内罐底部,多根斜撑呈扇骨状设置于圈梁内,每根斜撑一端焊接于圈梁,另一端焊接于内罐底部的型钢支撑。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加热系统包括贯穿内罐且伸入至外罐的多根下加热管,以及位于补油通道且与内罐连通的上加热管。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补油通道顶部设有呼吸阀和封板,上加热管顶端伸出封板,底端伸入内罐。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加热管内设有补气管(34),所述补气管顶端伸出封板,且与封板焊接固定,底端伸入内罐。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每根下加热管还纵向连接多根热管,每根下加热管还连接对流管。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下加热管邻近外罐的部分设有燃烧室。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浮式抽油管包括穿过外罐罐壁的固定管,固定管通过一个活节连接活动管,所述活动管上部还连接一个浮球。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罐的两侧分别设有单向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外罐内贯穿设置的内罐,加热系统可以直接对内罐以及补油通道进行加热,局部熔化内罐和补油通道内的浙青,再通过浮式抽油管抽出; 使用方便快捷,由于只加热内罐,需要加热的部分小,因此热效率高,加热时间短,相对于背景技术的全部加热,更能节省加热能源,节约成本,并且能够及时的通过单向阀补充内罐的浙青。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补液局部加热罐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侧视截面示意图;[0017]图3为图1中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0018]图4为图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0019]图5为图2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0020]图6为图2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0021]附图标记[0022]外罐1,底板11;[0023]内罐2,圈梁21,型钢支撑22,斜撑23,筋板24,罐壁25 ;[0024]下接热管31,上加热管32,热管33,补气管34,对流管35,燃烧室36[0025]补油通道4,呼吸阀41,封板42 ;单向阀5 ;[0026]浮式抽油管6,固定管61,活节62,活动管63,浮球6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自动补液局部加热罐包括内罐2、加热系统和补油通道4 ;所述内罐2设置于外罐1的内部,且位于外罐1的底板11上;加热系统部分设置于内罐2中,由外罐1的顶部延伸至内罐2,补油通道4的侧部设置有多个单向阀5,通过单向阀5将外罐1与内罐2连通,内罐2的两侧同样设有多个单向阀5,所述内罐2通过浮式抽油管6与外界连通。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外罐1远远大于内罐2,内罐2主要由圈梁21、多根型钢支撑22、多根斜撑23、筋板M焊接而成。所述圈梁21呈拱形贴近内罐2的罐壁25内侧(如图5、图6),多根型钢支撑分别设置于圈梁21和内罐2的底部,多根斜撑23分成若干组,每组呈扇骨状支撑圈梁21,每根斜撑23的一端焊接于圈梁21,另一端焊接于内罐2 的底部的型钢支撑22上,所述筋板M焊接于圈梁21 (如图3、图6),此种方式焊接的支撑, 能够让内罐2更加牢固,不容易变形。如图2所示,所述内罐2内部还设有浮式抽油管6,并通过浮式抽油管6与外界连通,浮式抽油管6包括穿过外罐1罐壁的固定管61,固定管61通过一个活节62连接一个活动管63,活动管63上部连接一个浮球64。本实施例中,浮球64为不锈钢空心浮球,能够带动活动管63在内罐2中随着浙青的液面高度而上下浮动,该浮式抽油管6能将内罐2中的
4浙青抽出至外罐1的外界。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加热系统包括多根下接热管31、上加热管32以及多根热管33,所述下加热管31贯穿内罐2伸入至外罐1,上加热管32位于补油通道4中,并插入内罐2中。所述补油通道4顶部设有呼吸阀41,用来与外界大气相通。所述补油通道4顶部还设有与外界隔绝的封板42,上加热管32的顶端伸出封板42 (如图4),底端深入内罐2。 所述上加热管32内部还设有补气管34,补气管34顶端伸出封板42,并且与封板42焊接固定,底端同样深入内罐2中,用来将外界空气补入内罐2中,使内罐2与外界大气压相同,防止罐内、外的气压产生过大偏差。所述每根下加热管31还纵向连接多根热管33,热管33 结合下加热管31用来加热外罐1,使内罐1中的部分浙青熔化进而流入内罐2中。所述每根下加热管31还连接有对流管35。所述下加热管31邻近外罐1的部分还设有燃烧室36, 该燃烧室36可以通过对燃料的燃烧,给加热系统供热;还可以通过管道与外界燃烧锅炉相通,通过外界的燃烧锅炉为加热系统供热。所述自动补液局部加热罐,向外罐1灌装浙青的同时,打开单向阀5,浙青由单向阀5进入补油管道4以及内罐2中,直至内罐2和外罐1浙青灌满。当需要使用部分浙青时,开启加热系统,下加热管31、对流管35对内罐2中的浙青进行局部加热,通过浮式抽油管6将浙青抽出至外界。同时,可以开启位于补油管道4上的单向阀5,由于上加热管32对补油管道4内加热,可以实时进行由外罐1向内罐2的补液工作,即使外罐1中的浙青液面高度下降到补油管道4下方的位置时,可以开启内罐2两侧的单向阀5,确保将外罐1中的浙青全部利用。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内罐2采用保温材料,因此对于内罐2的保温性能较高, 在加热时更能够提高热效率,起到缩短加热时间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补液局部加热罐,包括外罐⑴和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罐⑴内部设有内罐O),外罐(1)顶部至内罐( 设有补油通道G),补油通道的侧部设有多个单向阀( 与外罐(1)连通,所述加热系统部分设置于内罐O),内罐( 通过浮式抽油管(6)与外界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液局部加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罐(2)包括多根型钢支撑⑵)、圈梁(21)、多根斜撑(23)、筋板(M),圈梁(21)呈拱形位于内罐(2)的罐壁 (25)的内侧,斜撑(23)、型钢支撑(22)、筋板(24)分别焊接于圈梁(2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补液局部加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型钢支撑02)分别设置于圈梁和内罐⑵底部,多根斜撑03)呈扇骨状设置于圈梁内,每根斜撑02) —端焊接于圈梁(21),另一端焊接于内罐(2)底部的型钢支撑0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液局部加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系统包括贯穿内罐( 且伸入至外罐(1)的多根下加热管(31),以及位于补油通道(4)且与内罐( 连通的上加热管(3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补液局部加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油通道(4)顶部设有呼吸阀(41)和封板(42),上加热管(32)顶端伸出封板(42),底端伸入内罐(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补液局部加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热管(3 内设有补气管(34),所述补气管(34)顶端伸出封板(42),且与封板0 焊接固定,底端伸入内罐 ⑵。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补液局部加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根下加热管(31)还纵向连接多根热管(33),每根下加热管(31)还连接对流管(3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补液局部加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加热管(31)邻近外罐(1)的部分设有燃烧室(36)。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液局部加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式抽油管(6)包括穿过外罐(1)罐壁的固定管(61),固定管(61)通过一个活节(6 连接活动管(63),所述活动管(6 上部还连接一个浮球(64)。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液局部加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罐的两侧分别设有单向阀(5)。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补液局部加热罐,涉及沥青储存罐体,包括外罐和加热系统,所述外罐内部设有内罐,外罐顶部至内罐设有补油通道,补油通道的侧部设有多个单向阀与外罐连通,所述加热系统部分设置于内罐,内罐通过浮式抽油管与外界连通。所述自动补液局部加热罐,能够针对巨大罐体的局部进行加热,热效率很高,缩短加热时间,节省了加热能源,使用方便快捷,更能够节约成本。
文档编号B65D88/74GK202208481SQ201120253710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9日
发明者常世琨, 常智 申请人:武汉昌世筑养路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