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自卸棉花口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86536阅读:7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工自卸棉花口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袋,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装运棉花的人工自卸棉花口袋。
背景技术
棉花每年到了采摘季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搬运的过程中采用麻袋装运棉花然后将其运往仓库倒出。现有的麻袋为三边封闭,仅袋口处开口,棉花从袋口装入,然后将袋口封闭,运往仓库以后将袋口解开,将棉花倒出。但是由于棉花比较蓬松、质量轻,仅袋口开口不好倒出来,因此人们大都采用将袋子撕烂的方法将棉花倒出。这样的方式非常浪费袋子,造成棉花的成本增高。同时,人们撕开袋子的缝合边也很麻烦、很费力。因此寻找一种易卸载棉花的口袋成为了行业内人员追求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卸载棉花的人工自卸棉花口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人工自卸棉花口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的左右两侧边封闭,其袋底和袋口均为开口设置,在袋口和袋底的边缘各分布有锁圈,所述袋口和袋底分别由一根绳子穿过它们的锁圈后系紧封口。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袋体的两侧边封闭,袋口和袋底开口且采用锁圈和绳子配合封口,这样在卸载棉花的时候,直接将袋口和袋底的绳子从锁圈中拉出来,便可将棉花倒出,不会损坏袋子,使用方便省力且成本低,且采用锁圈的形式,方便将绳子抽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锁圈为塑料圈或金属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得锁圈的使用寿命长,所述锁圈为钢圈或铁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方便倒出棉花,所述袋口的口径大于袋底的口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袋体的左右两侧边均采用缝合的方式封闭,所述左右两侧边的缝合线分别到左右两侧边的边缘的距离为2-5厘米。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施容易、制造成本低,卸载棉花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麻布或普通的布料制成袋体1,所述袋体1由一整张梯形的布将其对折形成袋体1,袋体1的左右两侧边Ia均采用缝合的方式封闭,左右
3两侧边的缝合线Id分别到它们的边缘的距离为2-5厘米,该布的上下底边折叠后形成袋口 Ib和袋底Ic,袋底Ic的口径小于袋口 Ib的口径,袋底Ic和袋口 Ib均为开口设置,在袋口 Ib和袋底Ic的边缘分布有塑料制成的锁圈2,所述锁圈2缝在袋口 Ib或袋底Ic的边缘上, 两根绳子3分别穿过袋口 Ib和袋底Ic上的锁圈2,两根绳子3的两端均留空余头,两根绳子3分别系紧后将袋底Ic和袋口 Ib封口。实施例2,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所述锁圈2为钢圈。实施例3,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所述锁圈2为铁圈。本实用新型的袋体1的制作材料可以为各种各样的布,也可以是将麻袋的袋底开口,在袋底和袋口的边缘缝上锁圈2。本实用新型的袋体1还可以是由两块布重叠,将它们的两个侧边分别缝合在一起,形成袋口 Ib和袋底Ic开口的袋体1。
权利要求1.一种人工自卸棉花口袋,包括袋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的左右两侧边 (Ia)封闭,其袋底(Ic)和袋口(Ib)均为开口设置,在袋口(Ib)和袋底(Ic)的边缘各分布有锁圈(2),所述袋口(Ib)和袋底(Ic)分别由一根绳子(3)穿过它们的锁圈(2)后系紧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工自卸棉花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圈(2)为塑料圈或金属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人工自卸棉花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圈(2)为钢圈或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工自卸棉花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口(Ib)的口径大于袋底(Ic)的口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工自卸棉花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的左右两侧边 (la)均采用缝合的方式封闭,所述左右两侧边(la)的缝合线(Id)分别到左右两侧边(la) 的边缘的距离为2-5厘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自卸棉花口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的左右两侧边封闭,其袋底和袋口均为开口设置,在袋口和袋底的边缘各分布有锁圈,所述袋口和袋底分别由一根绳子穿过锁圈后系紧封口。
文档编号B65D33/28GK202208429SQ20112029714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6日
发明者郭麟 申请人:郭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