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包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0943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缓冲包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缓冲包装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缓冲包装。
技术背景[0002]为了更好的保护产品,会对产品进行必要的包装,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类似包装材料有EPS (Expandable Polystyrene,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或EPE (Expandable Polyethylene,可发性聚乙烯)珍珠棉等。EPS泡沫材料,一般采用挤压、吹塑的方法可以将 EPS泡沫直接制成一个完整的产品的的内托,用于固定保护产品;EPE材料是非交联闭孔结构,以低密度聚乙烯为主要原料挤压生成的高泡沫聚乙烯制品,当产品的外形比较复杂时, 通常采用EPE珍珠棉,一般将内托分成几部分单独制作,最后将几部分内托粘连起来作为一个整体使用。在现如今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EPS泡沫和EPE珍珠棉虽具有质轻、减震、 防滑等特点,但它们也存在着废弃物不能自然风化,焚烧处理会产生有害气体的缺点,严重污染环境,不环保。[0003]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缓冲包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包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0006]一种缓冲包装,包括外箱,还包括上部缓冲部件和下部缓冲部件,所述上部缓冲部件和所述下部缓冲部件相配合安置在所述外箱中,且所述上部缓冲部件和下部缓冲部件均为瓦楞纸板折叠而成。[0007]优选的,所述上部缓冲部件包括第一上部内托和第二上部内托,所述第一上部内托安置在所述第二上部内托中,且所述第一上部内托的折起处与所述第二上部内托的较薄壁相配合。[0008]优选的,所述下部缓冲部件包括第一下部内托和第二下部内托,所述第一下部内托安置在所述第二下部内托中,且所述第一下部内托的折起处与所述第二下部内托的较薄壁相配合。[0009]优选的,所述下部缓冲部件还包括第三下部内托和第四下部内托,所述第三下部内托安置在所述第一下部内托的折起处,所述第四下部内托安置在所述第二下部内托的较厚壁中。[0010]优选的,所述缓冲包装适用于中型不规则产品。[0011]优选的,所述上部缓冲部件、下部缓冲部件、第一上部内托、第二上部内托、第一下部内托、第二下部内托、第三下部内托和第四下部内托,每个包装件都是由一张瓦楞纸板折叠而成。[00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包装,包括外箱,还包括上部缓冲部件和下部缓冲部件,所述上部缓冲部件和所述下部缓冲部件相配合安置在所述外箱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缓冲包装与现有技术中的缓冲包装区别在于所述缓冲包装材料为瓦楞纸板,为可降解材料,有效的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因所述缓冲包装中每个包装件都由一张瓦楞纸板折叠而成, 也有效的节省了材料。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0014]图1为现有技术中外箱示意图;[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部缓冲部件示意图;[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部缓冲部件示意图;[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上部内托示意图;[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上部内托示意图;[001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下部内托示意图;[002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下部内托示意图;[002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下部内托示意图;[002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四下部内托示意图。[0023]其中,图1-图9中[0024]21第一上部内托、22第二上部内托、31第一下部内托、32第二下部内托、33第三下部内托、34第四下部内托。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冲包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00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得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0027]请参考附图1-图9,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外箱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部缓冲部件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部缓冲部件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上部内托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上部内托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下部内托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下部内托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下部内托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四下部内托示意图。[00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包转包括外箱1,还包括上部缓冲部件2和下部缓冲部件 3,上部缓冲部件2和下部缓冲部件3相配合安置在外箱1中,且上部缓冲部件2和下部缓冲部件3均为瓦楞纸板折叠而成。[00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包装与现有技术中的缓冲包装区别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包装材料为瓦楞纸板,为可降解材料,有效的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包装中每个包装件都由一张瓦楞纸板折叠而成,也有效的节省了材料。[0030]其中,为了对产品进行更好的保护,上述上部缓冲部件2可由多个上部内托组成, 如第一上部内托21、第二上部内托22、第三上部内托和第四上部内托等部件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先选用第一上部内托21和第二上部内托22。[0031]具体的,第一上部内托21安置在第二上部内托22中,且第一上部内托21的折起处与第二上部内托22的较薄壁相配合。[0032]其中,为了对产品进行更好的保护,上述下部缓冲部件3可由多个下部内托组成, 如第一下部内托31、第二下部内托32、第三下部内托33和第四下部内托34等部件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先选用第一下部内托31和第二下部内托32。[0033]具体的,第一下部内托31安置在第二下部内托32中,且第一下部内托31的折起处与第二下部内托32的较薄壁相配合。[0034]其中,为了更妥善的放置产品的附加部件,上述下部缓冲部件3还可增设第三下部内托33。[0035]具体的,第三下部内托33安置在第一下部内托31较厚的折起处中。[0036]其中,为了加强缓冲包装的缓冲强度,上述下部缓冲内托3还可增设第四下部内托34,第四下部内托34可以是一个或两个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先选用增设两个第四下部内托;34。[0037]具体的,其中一个第四下部内托34安置在第二下部内托32 —边较厚壁中,另一个第四下部内托34安置在第二下部内托32另一边较厚壁中。[0038]其中,上述上部缓冲部件2、下部缓冲部件3、第一上部内托21、第二上部内托22、 第一下部内托31、第二下部内托32、第三下部内托33和第四下部内托34,每个包装件都是由一张瓦楞纸板折叠而成。[0039]其中,上述缓冲包装可适用于不规则产品。[004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缓冲包装,包括外箱(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部缓冲部件( 和下部缓冲部件(3),所述上部缓冲部件( 和所述下部缓冲部件C3)相配合安置在所述外箱(1)中,且所述上部缓冲部件( 和下部缓冲部件( 均为瓦楞纸板折叠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缓冲部件( 包括第一上部内托和第二上部内托(22),所述第一上部内托安置在所述第二上部内托02)中,且所述第一上部内托的折起处与所述第二上部内托0 的较薄壁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缓冲部件C3)包括第一下部内托(31)和第二下部内托(32),所述第一下部内托(31)安置在所述第二下部内托(32)中,且所述第一下部内托(31)的折起处与所述第二下部内托(3 的较薄壁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缓冲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缓冲部件C3)还包括第三下部内托(3 和第四下部内托(34),所述第三下部内托(3 安置在所述第一下部内托(31)的折起处,所述第四下部内托(34)安置在所述第二下部内托(3 的较厚壁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包装适用于中型不规则产PΡΠ O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缓冲部件0)、下部缓冲部件(3)、第一上部内托、第二上部内托0 、第一下部内托(31)、第二下部内托(32)、第三下部内托(3 和第四下部内托(34),每个包装件都是由一张瓦楞纸板折叠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冲包装,属于包装技术领域,包括外箱(1),还包括上部缓冲部件(2)和底部缓冲部件(3),所述上部缓冲部件(2)和所述下部缓冲部件(3)相配合安置在所述外箱(1)中,且所述上部缓冲部件(2)和底部缓冲部件(3)均为瓦楞纸板折叠而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缓冲包装与现有技术中的缓冲包装区别在于所述缓冲包装材料为瓦楞纸板,为可降解材料,有效的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因所述缓冲包装中每个包装件都由一张瓦楞纸板折叠而成,也有效的节省了材料。
文档编号B65D77/26GK202321177SQ2011204793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5日
发明者张克高, 杨辉 申请人:斯道拉恩索正元包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