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装夹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47419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自动装夹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关于一种自动装夹装置可用于装夹工件,其包括装夹部件。装夹部件装设有用于感知工件位置的传感器及夹持工件的夹持装置,其中传感器感应到工件的存在后会发送驱动信号驱动夹持装置张开及闭合来夹持工件。本发明自动装夹装置可以自动实现工件的装夹,从而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自动装夹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装夹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操作简便的自动装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工业空调生产线多为手工作业状态,通过若干离散的工作台进行空调的装配、焊接、检漏、组装及包装等工序之间的衔接和转换,产品在各个工作台之间的移动完全通过人工执行,工作效率很低,影响生产效率,且人工操作会存在一些误差,导致产品的不良率上升。
[0003]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设置有若干传送装置及吊夹装置等各种辅助工具,实现产品在各个工位之间的组装、传输,节省人力,提高效率。例如,组装过程中,需要将待组装工件装载至装夹装置上,并可以被移动或转动或翻转,以实现各种操作或与其他部件的组装。通常,装夹装置结构复杂,装夹部件不够简便,效率低,可靠性不足,而且自动化程度低,不够准确等。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装夹装置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装夹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自动装夹装置可用于装夹工件,其包括装夹部件。装夹部件装设有用于感知工件位置的传感器及夹持工件的夹持装置,其中传感器感应到工件的存在后会发送驱动信号驱动夹持装置张开及闭合来夹持工件。
[000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装夹部件还包括与夹持装置连接的驱动装置,其接收到传感器的信号后驱动夹持装置张开或闭合。
[000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其中夹持装置具有可被气缸驱动并转动的联动部及自联动部延伸并超出装夹部件以夹持工件的扣持部。
[000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装夹部件安装有安装部,上述联动部枢接组装于该安装部并与一连杆枢接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该连杆并带动夹持装置的联动部转动,从而带动扣持部张开或闭合。
[00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装夹部件具有平板状抵靠部及形成于抵靠部底部并与抵靠部垂直的支撑部,其中传感器具有一对,分别安装于抵靠部左右两侧,夹持装置具有一对分别位于抵靠部左右两侧。
[00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具有第一导向装置,其中装夹部件可前后移动的连接于该第一导向装置。
[00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装夹部件具有与抵靠部及支撑部垂直的第二导向装置,其用于与第一导向装置通过第一导轨滑动连接。
[00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中第一导向装置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及可被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的第一丝杠,其带动第二导向装置相对于第一导向装置前后移动。[00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具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支撑装置,其中第一导向装置可上下移动的连接于该支撑装置。
[00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支撑装置或第一导向装置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第一导向装置或支撑装置形成有可沿第二导轨上下移动的导向装置。
[00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支撑部件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及可被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的第二丝杠,其带动第一导向装置相对于支撑装置上下移动。
[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可实现自动装夹工件的自动装夹装置,实现工件的自动装夹,效率高,操作准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自动装夹装置处于初始位置的立体视图;
图2是图1所示自动装夹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视图;
图3是图1所示自动装夹装置的又一角度的立体视图;
图4是本发明自动装夹装置处于上升及前进状态的立体视图;
图5是图4所示自动装夹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视图;
图6是本发明自动装夹装置感应到工件后夹持装置张开的立体视图;
图7是图6所示自动装夹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视图;
图8是本发明自动装夹装置扣持工件后的立体视图;
图9是图8所示自动装夹装置扣持工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自动化流水生产线的自动装夹装置100,其可以但不限于装夹工业空调的工件完成相应的组装操作。该自动装夹装置100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支撑装置4、沿上下方向可移动的连接于支撑装置4的第一导向装置3及沿前后方向可移动的连接于第一导向装置3的装夹部件2。
[0020]图1至图3为本发明自动装夹装置100处于初始状态下的视图。装夹部件2包括呈平板状且位于竖直平面内的抵靠部21、垂直连接于抵靠部21底部并位于水平平面内的支撑部26、及垂直连接于抵靠部21背面中部及支撑部26且位于竖直平面内的第二导向装置22。
[0021]支撑部26突伸出抵靠部21前表面形成有用于支撑工件的第一支撑平台261及延伸出抵靠部21后表面的用于支撑第二导向装置22的第二支撑平台262。
[0022]于抵靠部21的左右两端缘中部处,安装有一对传感器23,用于感应工件的存在。于传感器23的下方,安装有驱动装置25及可被驱动装置25驱动以张开或闭合以夹紧工件的夹持装置24。于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该驱动装置25为气缸,然而其并不限于气缸。一固定安装部27安装于抵靠部21后表面,夹持装置24具有枢接连接于该安装部27的V形联动部241及自联动部241延伸超出抵靠部21前表面的扣持部242。驱动装置25驱动与联动部241枢接连接的连杆28,进而驱动联动部241以张开或复位扣持部242,进而实现工件的装夹。于初始状态下,扣持部242处于张开状态。当有工件200 (图6至图9)组装后,扣持部242可以闭合以装夹工件200。[0023]第二导向装置22呈U形,其形成有一对相互平行的导引部221,每一导引部221背面形成有可与第一导向装置3前部的一对第一导轨35配合的导槽(未图示)。然而,导轨与导槽的结构可以于第一导向装置3与第二导向装置22进行互换,且可实现第二导向装置22相对于第一导向装置3的移动的结构也不仅限于导槽或者导轨的配合结构。其他可以实现二者相互移动的结构均在本发明范围内。
[0024]第一导向装置3与支撑装置4配合,用于实现装夹部件2于上下方向的移动,第一导向装置3与第二导向装置22配合,用于实现装夹部件2于前后方向的移动。第一导向装置3具有平板状主体部30,其后端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31,该第一驱动电机31与第一丝杠33相连并可驱动第一丝杠33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导向装置22相对于形成于主体部30上的第一导轨35沿前后方向移动,即前进或后退。此外,主体部30的背面后端形成有导引装置32,其与形成于支撑装置4的第二导轨42配合。然而,导引装置32与第二导轨42位置可以互换。且可实现第一导向装置3相对于支撑装置4的移动的结构也不仅限于导轨42与导引装置32的配合结构,其他可以实现二者相互移动的结构均在本发明范围内。
[0025]支撑装置4安装于自动生产线顶部,其具有与抵靠部21延伸方向平行的主体部40及与该主体部40垂直并与第一、第二导向装置3、22平行的延伸部41。主体部40顶部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43,并于第二驱动电机43下方连接有第二丝杠45。延伸部41朝向第一导向装置3的一侧形成有自上而下的一对第二导轨42。第二驱动电机43驱动第二丝杠45,进而带动第一导向装置3的导引装置32沿第二导轨42上下移动,进而带动装夹部件2的上下移动,即上升及下降。
[0026]请参阅图4及图5,第一驱动电机31及第二驱动电机43分别驱动第一丝杠33及第二丝杠45,第二导向装置22沿第一导向装置3的第一导轨35从初始位置向前移动,且第一导向装置3沿支撑装置4的第二导轨42向上运动,装夹部件2因此前进及上升。反之则可以实现装夹部件2的后退及下降。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升或下降,及前进或后退的操作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调整一个方向的移动,然后再进行另一个方向的移动。根据控制器的不同设置,可以分别实现以上的不同操作。
[0027]请参阅图6及图7,其展示了工件200传送至本发明自动装夹装置100处,于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该工件为一蒸发器,然而,其并不限于蒸发器。工件200具有侧壁201供装夹,其抵靠于抵靠部21前表面,且底部由第一支撑平台261进行支撑。此时安装于抵靠部21的一对传感器23感应到工件200的存在,即传送信号给控制器(未图示)。由于夹持装置4的一对扣持部242处于张开状态,当控制器发送驱动信号给驱动装置25后,其驱动联动装置28,进而带动夹持装置24的联动部241转动,从而扣持部242闭合。请参阅图8及图9,扣持部242闭合后,扣持住工件200的侧壁201,从而完成对工件200的装夹。此后,为了实现工件200与其他元件的装配,第一、第二驱动电机31、43分别驱动第一、第二丝杠33、45,然后装夹部件2带动工件200实现上下及前后的移动。对工件200的各种操作完成后,可以通过人工或控制器面板的操作实现夹持元件24的扣持部242张开,从而工件可以传送至下一工位。
[0028]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仅以该自动装夹装置100作为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其他类型的自动装夹装置均适用本发明揭示的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的教导下所作的针对本发明的等效变化,仍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主张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装夹装置可用于装夹工件,其包括装夹部件;其特征在于:装夹部件装设有用于感知工件位置的传感器及夹持工件的夹持装置,其中传感器感应到工件的存在后会发送驱动信号驱动夹持装置张开及闭合来夹持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装夹部件还包括与夹持装置连接的驱动装置,其接收到传感器的信号后驱动夹持装置张开或闭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其中夹持装置具有可被气缸驱动并转动的联动部及自联动部延伸并超出装夹部件以夹持工件的扣持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装夹部件安装有安装部,上述联动部枢接组装于该安装部并与一连杆枢接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该连杆并带动夹持装置的联动部转动,从而带动扣持部张开或闭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装夹部件具有平板状抵靠部及形成于抵靠部底部并与抵靠部垂直的支撑部,其中传感器具有一对,分别安装于抵靠部左右两侧,夹持装置具有一对分别位于抵靠部左右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一导向装置,其中装夹部件可前后移动的连接于该第一导向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装夹部件具有与抵靠部及支撑部垂直的第二导向装置,其用于与第一导向装置通过第一导轨滑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导向装置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及可被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的第一丝杠,其带动第二导向装置相对于第一导向装置前后移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支撑装置,其中第一导向装置可上下移动的连接于该支撑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支撑装置或第一导向装置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第一导向装置或支撑装置形成有可沿第二导轨上下移动的导向装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支撑部件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及可被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的第二丝杠,其带动第一导向装置相对于支撑装置上下移动。
【文档编号】B65G47/52GK103625905SQ201210309587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
【发明者】沈成宝, 刘明国 申请人:苏州昆拓热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