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形卡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67190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变形卡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形卡位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酒类包装盒为了定位酒瓶,通常于盒身的盖顶内侧及围框内还分别粘贴有发泡胶,于发泡胶中央开设有凹槽,凹槽可卡设酒瓶,从而实现酒瓶定位;此外,于发泡胶外还包覆有绸缎。这种包装盒定位酒瓶的方式需要发泡胶及绸缎,这无疑増加了包装盒的制造成本,并且发泡胶还不利于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ー种成本较低、且可方便操作的可变形卡位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可变形卡位结构,包括顶壁、第一固定体及第ニ固定体,所述顶壁可固定于包装盒盒身的顶端或底端,所述第一固定体及第ニ固定体并列设置于所述顶壁的内側,于所述第一固定体及第ニ固定体上分别设有第一缺ロ及第二缺ロ,所述第一缺ロ与第二缺ロ共同形成用于定位内容物的定位孔;所述第一固定体包括第一平板部及两个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平板部与所述顶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的两个第一连接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平板部的相对两侧缘,并且每ー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平板部及顶壁,所述第一缺ロ从所述第一平板部延伸至与所述第二固定体相邻的第一连接板上。进ー步地,当包装盒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板垂直于所述顶壁及第一平板部。进ー步地,所述第二固定体包括第二平板部及两个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平板部与所述顶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的两个第二连接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平板部的相对两侧缘,并且每ー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平板部及顶壁上,所述第二缺ロ从所述第二平板部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固定体相邻的第二连接板上。进ー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于所述顶壁及第ニ平板部。进ー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及第ニ连接板上分别弯折延伸出折耳,所述折耳分别粘贴于所述顶壁上。进ー步地,所述顶壁的边缘垂直弯折延伸有凸耳,所述凸耳粘贴于所述盒身的内侦れ进ー步地,其中ー个第二连接板粘贴于所述盒身的内侧。 进ー步地,所述顶盒是由同一块板材一体弯折而成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形卡位结构设计巧妙,通过第一固定体的第一平板部及第一连接板的移动,即可实现对酒瓶等内容物的限位或解除限位,无需采用发泡胶和绸缎,其成本较低,并且环保。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的可变形卡位结构的变形后的示意图。图3是图I所示的可变形卡位结构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4是图I所示的可变形卡位结构安装在包装盒内的组合状态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包装盒安装好内容物后的打开状态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包装盒安装内容物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歩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參阅图I至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可变形卡位结构可由ー块板材(如纸板等)一体弯折而成,其可固定于包装盒盒身的顶端,对内容物(如酒瓶等)的顶部进行定位,也可固定于包装盒盒身的底端,对内容物的底部进行定位。该可变形卡位结构包括顶壁I、第一固定体2及第ニ固定体3。顶壁I可固定于盒身的顶端或底端。第一固定体2及第ニ固定体3并列设置于顶壁I的内側。于第一固定体2及第ニ固定体3上分别设有第一缺ロ 21及第ニ缺ロ 31,第一缺ロ 21与第二缺ロ 31共同形成定位孔,用于定位内容物,如酒瓶等。第一固定体2包括第一平板部22及两个第一连接板23。第一平板部22与顶壁I平行间隔设置;两个第一连接板23分别位于第一平板部22的相对两侧缘,并且每一第一连接板2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平板部22及顶壁I。第一缺ロ 21从第一平板部22延伸至与第二固定体3相邻的第一连接板23上。第二固定体3的结构与第一固定体2相似,其包括第二平板部32及两个第二连接板33。第二平板部32与顶壁I平行间隔设置;两个第二连接板33分别位于第二平板部32的相对两侧缘,并且每一第二连接板33的两端分别垂直地固定连接于第二平板部32及顶壁I上。第二缺ロ 31从第二平板部32延伸至与第一固定体2相邻的第二连接板33上。为使第一连接板22及第ニ连接板32牢固地与顶壁I连接,第一连接板23及第ニ连接板33上还分别弯折延伸出折耳231、331,折耳231、331分别粘贴于顶壁I上。请一同參阅图4,本实施例中的可变形卡位结构粘贴于盒身4顶端,顶壁I的边缘可垂直弯折延伸出凸耳11,凸耳11粘贴于盒身4的内側。此外,其中ー个第二连接板33亦粘贴于盒身4的内侧。当上述包装盒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连接板23垂直于顶壁I及第一平板部22,第一平板部22、第一连接板23与顶壁I共同形成一矩形框(如图I及图5所示)。需要取放包装盒内的内容物5时,可用手挤捏第一平板部22与顶壁1,同时使第一平板部22相对顶壁I向包装盒外侧平移,使第一平板部22向顶壁I的方向靠拢,从而使矩形框变化为菱形框;当第一平板部22移动到与顶壁I平贴时,第一连接板23亦几乎与顶壁I平贴,此时,第ー缺ロ 21变化为大致位于ー个平面内的缺ロ,从而解除了对内容物5顶部或底部的限位作用,可将内容物5从包装盒内取出或放入(如图2及图6所示);取放完毕后,向包装盒内部推动第一连接板23,使第一平板部22向远离顶壁I的方向平移,直至第一连接板23与顶壁I及第一平板部22相垂直为止,即可对内容物5顶部或底部进行限位。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形卡位结构设计巧妙,通过第一固定体2的第一平板部22及第一连接板23的移动,即可实现对酒瓶等内容物5的限位或解除限位,无需采用发泡胶和绸缎,其成本较低,并且环保。进ー步地,上述可变形卡位结构由同一块板材一体弯折而成,易于制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ー种可变形卡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壁、第一固定体及第ニ固定体,所述顶壁可固定于包装盒盒身的顶端或底端,所述第一固定体及第ニ固定体并列设置于所述顶壁的内側,于所述第一固定体及第ニ固定体上分别设有第一缺ロ及第ニ缺ロ,所述第一缺ロ与第二缺ロ共同形成用于定位内容物的定位孔;所述第一固定体包括第一平板部及两个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平板部与所述顶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的两个第一连接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平板部的相对两侧缘,并且每ー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平板部及顶壁,所述第一缺ロ从所述第一平板部延伸至与所述第二固定体相邻的第一连接板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变形卡位结构,其特征在干,当包装盒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板垂直于所述顶壁及第一平板部。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变形卡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体包括第二平板部及两个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平板部与所述顶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的两个第二连接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平板部的相对两侧缘,并且每ー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平板部及顶壁上,所述第二缺ロ从所述第二平板部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固定体相邻的第ニ连接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形卡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于所述顶壁及第ニ平板部。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变形卡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及第ニ连接板上分别弯折延伸出折耳,所述折耳分别粘贴于所述顶壁上。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变形卡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的边缘垂直弯折延伸有凸耳,所述凸耳粘贴于所述盒身的内側。
7.如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可变形卡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ー个第二连接板粘贴于所述盒身的内侧。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变形卡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盒是由同一块板材一体弯折而成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变形卡位结构,包括顶壁、第一固定体及第二固定体,顶壁可固定于包装盒盒身的顶端或底端,第一固定体及第二固定体并列设置于顶壁的内侧,于第一固定体及第二固定体上分别设有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共同形成用于定位内容物的定位孔;第一固定体包括第一平板部及两个第一连接板,第一平板部与顶壁平行间隔设置,两个第一连接板分别位于第一平板部的相对两侧缘,并且每一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平板部及顶壁,第一缺口从第一平板部延伸至与第二固定体相邻的第一连接板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需采用发泡胶和绸缎,成本较低,并且环保。
文档编号B65D5/50GK202449297SQ20122004057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8日
发明者岳涛, 欧阳宣 申请人:深圳市金之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