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返料辊筒的改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71986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返料辊筒的改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装置,确切地说公开了一种自动返料辊筒的改向装置。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的改向机构通常有两种,密封型和半密封型。半密封型改向机构由于粉尘污染严重、余料无法回收而只用于使用要求不高的行业。随着带式输送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加大,全密封带式输送机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全密封带式输送机在使用中也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尾部余料严重,人工清理困难等。
发明内容自动返料辊筒的改向装置,旨在解决余料收集并自动返回到输送机上层由输送带 运走的问题,主要包括圆弧型机壳(I)、自动返料辊筒(2)、条形方钢(3)、锥形管(4)、纺锤体(5)、主轴(6)、固定板(7)、软性返料板(8)、环形结构(9);其特征在于自动返料辊筒(2)由多个条形方钢(3)组成筒体,条形方钢(3)间保留间距,并与由两个锥形管(4)组成的纺锤体(5)连接构成,纺锤体(5)与主轴(6)连接,圆弧型机壳(I)圆弧度与自动返料辊筒(2)圆弧度一致,保持与辊筒同轴心;锥形管(4)的小径均朝向辊筒端部,当余料通过筒体进入辊筒内部落到锥形管(4)上时,余料可落到辊筒的两端,纺锤体(5)中间部分与条形方钢连接,小径通过带立柱支撑的环形结构(9)与条形方钢(3)连接,通过三点连接,保证条形筒体有足够的强度,条形方钢(3)的两端连接有固定板(7),固定板(7)呈径向辐射状,固定板超出筒体的长度。固定板上连接高耐磨、软性返料板。辊筒在转动时,圆弧型机壳与返料板直接接触,返料板可将通过条形方钢组成筒体的物料抛向带式输送机上层,避免了输送带折返带来余料的积存,省去了人工清料的工作。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I及图2,自动返料辊筒的改向装置,包括圆弧型机壳(I)和自动返料辊筒
(2),自动返料辊筒(2)由多个条形方钢(3)组成筒体,条形方钢(3)间保留间距,筒体由两个锥形管(4)组成的纺锤体(5)连接,纺锤体(5)与主轴(6)连接,条形方钢(3)的两端连接有固定板(7),固定板(7)呈径向辐射状,固定板(7)上连接高耐磨、软性返料板(8)。圆弧型机壳(I)圆弧度与自动返料辊筒(2)圆弧度一致。筒体有条形方钢(3 )组成。[0011]条形方钢(3)间留有(3)公分间距,以便带式输送机的余料可以通过筒体进入辊筒内部。纺锤体(5)由两个锥形管(4)组成,锥形管(4)的小径均朝向辊筒端部,当余料通过筒体进入辊筒内部落到锥形管上时,余料可落到辊筒的两端。
权利要求1.自动返料辊筒的改向装置,主要包括圆弧型机壳(I)、自动返料辊筒(2)、条形方钢(3)、锥形管(4)、纺锤体(5)、主轴(6)、固定板(7)、软性返料板(8)、环形结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返料辊筒(2)由多个条形方钢(3)组成筒体,且条形方钢(3)间保留间距,并与由两个锥形管(4)组成的纺锤体(5)连接构成,所述的纺锤体(5)与主轴连接(6),所述的条形方钢(3)的两端连接有固定板(7),固定板(7)呈径向辐射状,固定板(7)上连接高耐磨、软性返料板(8)。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返料辊筒的改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弧型机壳(O圆弧度与自动返料辊筒(2)圆弧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返料辊筒的改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条形方钢(3)间留有3公分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返料辊筒的改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纺锤体(5)由两个锥形管(4)组成,锥形管(4)的小径均朝向辊筒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返料辊筒的改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纺锤体(5)中间部分与条形方钢(3)连接,小径通过带立柱支撑的环形结构(9)与条形方钢(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返料辊筒的改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条形方钢(3)的两端连接有固定板(7),固定板(7)呈径向辐射状,固定板(7)的长度超出筒体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返料辊筒的改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7)上连接返料板(8 ),并在辊筒转动时返料板(8 )与机壳直接接触。
专利摘要自动返料辊筒的改向装置,旨在解决余料收集并自动返回到输送机上层由输送带运走的问题,主要包括圆弧型机壳、自动返料辊筒、条形方钢、锥形管、纺锤体、主轴、固定板、软性返料板;其特征在于自动返料辊筒由多个条形方钢组成筒体,条形方钢间保留间距,筒体由两个锥形管组成的纺锤体连接,纺锤体与主轴连接,圆弧型机壳圆弧度与自动返料辊筒圆弧度一致,保持与辊筒同轴心;锥形管的小径均朝向辊筒端部,纺锤体中间部分与条形方钢连接,小径通过带立柱支撑的环形结构与条形方钢连接,通过三点连接,保证条形筒体有足够的强度,条形方钢的两端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呈径向发散状,固定板超出筒体的长度。固定板上连接高耐磨、软性返料板。
文档编号B65G39/07GK202717302SQ20122013960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5日
发明者王荀, 葛林 申请人:徐州中良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