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5861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在带锯条生产线中改变带锯条材料的行进方向,其在带锯条生产线中改变带锯条材料的行进方向,并具备对上述带锯条材料进行引导转向的转向辊,上述带锯条材料沿着上述转向辊的外周面在厚度方向上弯曲而改变行进方向,上述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与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背面接近或接触的背面支撑部件;以及设置在隔着上述带锯条材料而与上述转向辊相对的一侧的、限制上述带锯条材料在上述转向辊的径向上的位移的防止落下部件。
【专利说明】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带锯条生产线所使用的带锯条材料转向(改变方向)装置,尤其是涉及能够防止带锯条材料从转向装置脱离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带锯条生产线包含多个工序,对于带锯条的主体材料的加工工序可以追溯到最上游的带钢冷轧工序。在冷轧工序中,明确确定作为生产带锯条用的带锯条材料(此时为带钢)的材质尺寸等,自该工序以后一般将带锯条材料作为线圈状的半成品进行搬运操作。
[0003]在带锯条生产线中,在对带锯条材料进行加工的情况下,一般将线圈状的带锯条材料卷出为带状进行加工。换言之,存在卷出或卷入带锯条材料的工序,并在这两个工序之间进行相应的加工工序。
[0004]需要以卷出的状态对带锯条材料进行输送的工序有压延工序、轧平工序、剪切工序、削边工序、表面磨削工序、双金属焊接工序、切齿工序、分齿工序、热处理工序(淬火、回火)、喷砂工序、检查及精度测量工序、清洗工序、硬质刀刃材料接合工序、齿尖磨削工序等。
[0005]另外,就齿尖磨削工序而言,根据齿尖的磨削部位不同,磨削装置不同,在磨削工序中存在更加细化的加工工序。
[0006]现阶段的金属切割用带锯条从材质上划分,大致分为三种。
[0007]第一种为从齿尖到主体部都由一种材质(一体的材料)制成的带锯条,一般使用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等。这种带锯条通过对齿尖部分淬火至规定硬度制造而成。
[0008]第二种是在齿尖使用高速度工具钢,在主体部使用弹簧钢的带锯条,一般称为双金属高速钢带锯条。这种带锯条的生产一般先将刀刃材料与主体材料接合,再进行切齿加工,接着进行分齿加工,之后对包括刀刃材料的整个带锯条材料进行淬火及调质处理。由于带锯条为带状,所以使用隧道型连续淬火炉,使用气体、油来进行淬火。
[0009]第三种是齿尖使用超硬合金,主体部使用弹簧钢等的带锯条,一般称为超硬带锯条。该带锯条一般先仅对主体材料进行淬火调质,之后,向主体材料的成为齿尖的部分接合超硬片材。在这种情况下的淬火也和前一种情况相同,使用隧道型连续淬火炉,并使用气体、油来进行淬火。
[0010]一般被称为切割带锯的金属切割用带锯盘所使用带锯条的宽度尺寸存在27mm、34mm、41mm、54mm、67mm、80mm、10Omm 等规格,厚度尺寸存在 0.9mm、1.1mm、1.3mm、1.6mm 等规格。
[0011]此外,仿形机床、便携式带锯盘所使用的带锯条的宽度尺寸存在3?19mm,厚度尺寸存在0.5?0.9mm范围的各种规格。
实用新型内容
[0012]如上所述,带锯条生产线包含多个不同的生产工序,因此需要在整个带锯条生产线设置多个不同种类的加工装置。在对线圈状的带锯条材料进行卷出后再进行加工的情况下,存在在上述多个加工装置之间,以连续通过的方式对一条带锯条材料进行加工的情况。
[0013]若在多个加工装置之间进行连续加工,则能够省略重复的卷出及卷入作业,改善了生产效率。但是若直线状配置各个加工装置,则生产线的总长度变得过长,受厂房大小的限制,存在无法顺利设置在厂房内的情况,另外还存在从卷出装置到卷入装置的距离过长,反而生产效率下降的情况。
[0014]因此,考虑使用转向装置来改变带锯条材料的方向,或者对带锯条材料进行折回,从而使得各装置能够以比较自由的方式进行配置。但是,若转向辊的直径过小,则在转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带锯条材料的永久变形,损害带锯条品质的问题。
[0015]在带锯条生产线中,通常以齿尖朝上的姿势(纵向)对带锯条材料进行转向。在该情况下,由于维护或故障而带锯条材料的张力消失的情况下,带锯条材料容易脱离转向辊并从转向辊落下,此时,需要重新将带锯条材料放置于转向辊上的操作,在生产线长或复杂的情况下,该操作会产生大量的额外工时,造成生产率的降低。
[0016]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带锯条材料从转向装置脱离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
[001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I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在带锯条生产线中改变带锯条材料的行进方向,并具备对上述带锯条材料进行引导转向的转向辊,上述带锯条材料沿着上述转向辊的外周面在厚度方向上弯曲而改变行进方向,上述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与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背面接近或接触的背面支撑部件;以及设置在隔着上述带锯条材料而与上述转向辊相对的一侧的、限制上述带锯条材料在上述转向辊的径向上的位移的防止落下部件。
[001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2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从上述转向辊的旋转中心到上述背面支撑部件的最大距离比从上述转向辊的旋转中心到上述防止落下部件中的可能与上述带锯条材料接触的部分的最短距离大。
[001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3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上述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具有能够调整上述防止落下部件距上述转向辊的外周面的距离的结构。
[002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4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上述背面支撑部件是背面支撑台或背面支撑辊。
[002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5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上述防止落下部件是固定的挡块、分体设置的多个挡块、或者旋转辊。
[002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6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上述背面支撑部件是一体设置在上述转向辊的下端且从上述转向辊的外周面沿径向突出的凸边部。
[002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7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上述防止落下部件设置在上述转向辊的外周面与上述凸边部之间。
[002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8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上述防止落下部件设置在上述带锯条材料与上述转向辊的外周面接触的范围内。
[002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9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上述转向辊的外径设定为朝向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背面一侧逐渐变小。
[002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0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上述转向辊的外径为235mm以上。[002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1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上述转向辊的外径为300mm以上。
[002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2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上述防止落下部件的与上述带锯条材料接触的部位包覆有硬度比上述带锯条材料的硬度低的包覆材料。
[002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3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在上述转向辊的外周面包覆有硬度比上述带锯条材料的硬度低的包覆材料。
[003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4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所述带锯条材料是主体部由进行了淬火或调质的材料构成的带锯条材料。
[00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由于设置了背面支撑部件及防止落下部件,所以在带锯条材料欲沿带锯条材料的宽度方向脱离转向辊时,其位移被背面支撑部件限制,在带锯条材料欲沿转向辊的径向脱离转向辊时,其位移被防止落下部件限制,由此提供了能够防止带锯条材料从转向装置脱离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转向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33]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转向装置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0034]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转向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0035]图4是表示沿图3的B方向的侧视示意图。
[0036]图5是表示图3的A-A方向剖视示意图。
[0037]图6是表示转向辊外径与带锯条材料的永久变形量的关系的实验结果图。
[0038]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转向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0039]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转向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40]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转向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0041]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转向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0042]图1l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转向装置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0043]图1l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转向装置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0044]图12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转向装置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0045]图12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转向装置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0046]图中:6 —带锯条材料,60、60A、60B、60C、60D、60E—转向装置,61—底座,62—支架,63—基座,64—全螺栓,65—螺母,67—转向辊,671—凸边部,671A—背面支撑台,671B、671C、671D—背面支撑辊,68、68A —转向辊架,69—臂部件,691—转向辊架固定部,692—倾斜调整部,693—转向辊设置部,6921、6922—轴,6923—主体部,6924—位置固定部件,70—防止落下部件,70A、70B、70C—旋转辊,70D、70E—防止落下挡块,70F、70G—防止落下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47]在本实用新型中,“带锯条材料”是指带锯条半成品,即在带锯条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因此,带锯条材料既可能为仅具有构成带锯条的主体材料的状态,也可能为进行切齿加工后的状态等各种状态。[0048]带锯条材料一般以齿尖朝上的姿势通过转向装置,以下对以齿尖朝上的方式通过转向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以齿尖大致朝向水平方向的方式设置转向装置。在该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同时改变构成转向装置的各构成部分的设置方向来实现与齿尖朝上的情况下相同的效果。
[0049]在转向装置中,通常状态下,带锯条材料在行进过程中,沿着转向辊的外周面部分弯曲而改变行进方向,即带锯条材料处于与转向辊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但在张力消失等状态下,带锯条材料有可能因带锯条材料自身的重力等作用在宽度方向上(从齿尖到背面的方向)上脱离其预定的位置(路径),也可能在转向辊的径向上远离转向辊而从转向装置脱离。
[0050]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背面支撑部件与防止落下部件,背面支撑部件与带锯条材料的背面接近或接触,在带锯条材料沿其宽度方向落下时,背面支撑部件与带锯条材料的背面抵接而限制了带锯条材料在宽度方向(以齿尖朝上的状态对带锯条材料进行转向的时,为下方向)上的位置。同时,防止落下部件设置在隔着带锯条材料而与转向辊处相反的一侧,在带锯条材料沿径向朝外欲脱离转向辊时,带锯条材料与防止落下部件抵接而由限制了带锯条材料在转向辊的径向上的位移。
[0051]所以,在带锯条材料可能从转向辊脱离的两个方向上都限制了带锯条材料的位移,带锯条材料不会从转向辊脱离,维持了稳定的转向状态,即使在由于维护或故障而带锯条材料的张力消失的情况下,带锯条材料也不会脱离转向辊而落下。
[0052]当然,在通常状态下,背面支撑部件与防止落下部件既可以与带锯条材料接触也可以仅处于接近而不接触的状态。
[0053]实施例1
[0054]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转向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虚线圆圈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55]如图1所示,转向装置60通过转向辊67对带锯条材料6进行转向。转向装置60通过底座61固定在地面等设置对象上,支架62的一端竖直固定于底座61上,另一端通过设在上端面四角的四个全螺栓64及螺母65与基座63固定连接。在这里,在支架62的矩形上端面的四角设置了四个全螺栓64及螺母65,通过调节螺母65来调节转向辊基座63与支架62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调整后述的转向辊67的倾斜角度及方向。另外,可以根据支架62的上端面的形状及尺寸对全螺栓及螺母的数量及设置位置进行变更。当然,支架62与基座63的连接方式也不限定于螺栓螺母连接,只要是能够自由地调整支架62的上端面与基座63之间的距离即可。例如,在需要更加精准地调整转向辊基座63与支架62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设置更多的全螺栓64及螺母65,或者设置与电子控制系统连接的液压、空压装置等。
[0056]在基座63上设置有转向辊架68,在转向辊架68的上部连接设置有臂部件69,臂部件69的一端设置有转向辊67,另一端与转向辊架68连接固定。臂部件69的长度大于等于转向辊67的半径。如图2所示,臂部件69具备转向辊架固定部691、倾斜调整部692、以及转向辊设置部693。转向辊架固定部691用于将臂部件69固定连接于转向辊架68。倾斜调整部692具备至少在两个相互正交的方向上对上述转向辊67的倾斜进行调整的结构。转向辊设置部693用于配置转向辊67且与倾斜调整部692连动。如图2的空心箭头C及D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臂部件69能够绕大致正交的轴线a及轴线b旋转。
[0057]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倾斜调整部692具备沿臂部件69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轴6921、与该轴6921正交的轴6922、设置有分别供轴6921及轴6922插入的孔部的主体部6923、以及设置于主体部6923且用于固定轴6921或6922与主体部6923的之间的相对位置的位置固定部件6924,在本实施例中,位置固定部件6924为螺钉。
[0058]参照图2?图5对本实施例的臂部件69的动作进行说明。通过使轴6921相对于主体部6923绕轴线a旋转,能够使转向辊67在箭头E的方向上转动(参照图4),另外,通过使主体部6923相对于轴6922绕轴线b旋转,能够使转向辊67在箭头D的方向上转动(参照图5)。因此,通过倾斜调整部692,能够调整转向辊67的倾斜方向及角度。
[0059]转向辊67在其圆周方向上能够自由旋转。转向辊67的外径设定为235mm以上,优选为300mm以上。由此,能够减少转向过程在带锯条材料中产生的变形。
[0060]带锯条材料中产生的变形是因转向辊67施加给带锯条材料的弯曲转矩而产生。根据常用的带锯条材料的屈服应力、纵弹性系数等进行计算,可知转向辊67的外径235_以上就可以达到抑制带锯条材料的永久变形的效果。
[0061]图6表示了转向辊的外径与所通过的带锯条材料的永久变形量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图。
[0062]实验所使用的带锯条材料分别为宽度54mmX厚度1.6mm、宽度67mmX厚度
1.6mm、宽度80mmX厚度1.6mm这三种类型。带锯条材料卷绕至转向棍67时的张力为50kg,带锯条材料的主体材料为调质材料且进行了切齿及分齿加工。
[0063]另外,变形量的测定方法为,在带锯条材料卷绕至转向辊之后,对卷绕部分的厚度方向的变形量以相同的条件进行测定,将测定得到的最大值设为100%。
[0064]由图6可知,随着转向辊外径的增大,带锯条材料中产生的永久变形量减少,若如本实施例中的转向辊67那样,外径设定在300mm以上,则带锯条材料中产生的永久变形量几乎为零。另外在实验中所使用的带锯条材料的厚度都为1.6mm,但因厚度越薄产生的永久变形量越小,所以厚度比1.6mm薄的带锯条材料(0.9mm、l.1mm、1.3mm、1.6mm)也能获得相同永久变形量抑制效果。
[0065]此外,在转向辊67的下端设置外径比转向辊67的外径更大的凸边部671,即该凸边部671从转向辊67的外周面沿径向向外突出。该凸边部671随着转向辊67的旋转而一起旋转。由于设置了该凸边部671,因而带锯条材料的背面得到了支撑,带锯条材料不易因重力等的作用从转向辊67落下。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转向辊67的外径设定为朝向设置有凸边部671的一端(下端)逐渐变小,即,形成为某种程度的圆锥台形。
[0066]另外,在转向辊67的外周面与带锯条材料接触的范围内,在转向辊67的外周面与凸边部671的外周面之间,即在凸边部671的上方设置有防止落下部件70,该防止落下部件70限制带锯条材料在转向辊67的径向上的位移,因此带锯条材料总是位于防止落下部件70与转向辊67的外周面之间的位置,能够在维护或故障时防止因施加在带锯条材料上的张力变小而带锯条材料从转向辊67落下。
[006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防止落下部件70是设置在转向辊67的外周面与凸边部671之间(凸边部671的上方)的一个挡块,其安装于臂部件69。另外,考虑到转向装置的通用性及使用便利,在本实施例中以能够调整防止落下部件70的保护面(可能与带锯条材料抵接的面)与带锯条材料之间的距离(即,防止落下部件70相对于转向辊67的外周面的距离)的方式将防止落下部件70安装于臂部件69。例如,通过调整螺钉等将防止落下部件固定于臂部件69,并根据带锯条材料的厚度等参数对调整螺钉的拧入量来调整防止落下部件70与转向辊67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
[0068]在防止落下部件70的保护面或者有可能与带锯条材料抵接的部位设置了包覆材料。该包覆材料由软质金属、树脂、纤维或由这些材料构成的复合材料。该包覆材料优选硬度比带锯条材料的硬度低的材料,因而能够充分发挥防止带锯条材料损伤的效果。
[0069]此外,为了避免因带锯条材料与转向辊67的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对带锯条材料造成损伤,在本实施例中,在转向辊67的外周面上也设置了包覆材料。该包覆材料由软质金属、树脂、纤维或由这些材料构成的复合材料。该包覆材料优选硬度比带锯条材料的硬度低的材料,因而能够充分发挥防止带锯条材料损伤的效果。
[0070]另外,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1的变形例所示,防止落下部件70的形状与与图3所示的转向装置60的直线状挡块不同,而是采用了圆弧状的挡块。该转向装置也能起到与图1?图6所示的转向装置同样的效果。
[0071]实施例2
[0072]在实施例1中叙述了对一条带锯条材料进行转向的转向装置。但是,在带锯条生产线中存在同时处理多条带锯条材料的连续回火炉。为了充分提高连续回火炉的利用效率,一般在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上都同时设置供大致平行的多条带锯条材料通过的马弗炉。在现有的带锯条生产线中,一般采用为各条带锯条材料分别设置转向装置的结构,但由于设置一个转向装置在竖直方向上需要一定的空间,因而在竖直方向上有可能造成无法充分利用空间,进而连续回火炉的尺寸变大,设置带锯条生产线的厂房变大,成本增加的问题。
[0073]因此,在实施例2中,采用了图8所示的结构,在图8中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在本实施例的转向装置60A中,在转向辊架68A上沿转向辊架68的长度方向设置了四个臂部件69,在各个臂部件69的一端分别设置了转向辊67。由此可以同时对四条带锯条材料进行转向。另外,在各个臂部件69中,分别设置了防止落下部件70。由此,在带锯条材料欲落下时,背面分别由各自对应的凸边部671进行了支撑,在带锯条材料欲在转向辊67的径向上脱离转向辊67时,由于各自对应的防止落下部件70的限制,不会在转向辊67的径向上脱离转向辊67。
[0074]四个臂部件69各自独立,因此能够单独调整各转向辊67的倾斜方向及角度。在四条带锯条材料的退出角度(带锯条材料与水平基准面的角度)各不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分别进行调整。
[007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由于避免了重复设置底座、支架、基座等部件,所以节省了设置空间,能够适用于以在上下方向上并列排列多条带锯条材料的方式进行加工的带锯条生产线。
[0076]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设置了四个转向辊67,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设置三个、五个等任意个转向辊。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在上下方向上并列设置了多个转向辊67,但是也可以在水平方向(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多个转向辊,当然也可以同时在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设置多个转向辊67,即构成为矩阵状。[0077]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适应各种情况,为各个转向辊分别设置了臂部件69,但是,在不需要对各个转向辊67分别进行调整,或者需要通过减少部件数量来抑制成本的情况下,可以将多个转向辊同轴地设置在一个臂部件上,对多个转向辊同时进行倾斜调整。
[0078]实施例3
[0079]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结构大致相同,仅在凸边部的结构这一点上与实施例1及2不同。图9是表示实施例3的转向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对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0080]在实施例1及2中,作为背面支撑部件的凸边部671设置在转向辊67的下端,随着转向辊671的旋转而与转向辊67—体旋转。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作为背面支撑部件的背面支撑台671A与转向辊67分体设置,其通过紧固件等安装于转向装置60B,因此背面支撑台671A处于不会与转向辊67 —体旋转的状态。但是,考虑到适应不同规格的带锯条材料,优选背面支撑台671A以能够调整相对于转向辊67的旋转中心的距离的方式安装于转向装置60B。
[0081]此外,在实施例3中,背面支撑台671A的长度根据转向装置60B的转向角度及转向辊67的尺寸等进行设定。
[0082]另外,作为防止落下部件,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3中设置了弧状挡块70A。弧状挡块70A设置在带锯条材料与转向辊67的外周面接触的范围内,限制带锯条材料在转向辊67的径向上的位移。
[0083]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背面支撑台671A仅设置在带锯条材料与转向辊67的外周面接触的范围内的一个支撑台,但是也可以是一个圆盘状板部件,与转向辊67同心设置,但不随着转向辊67 —体旋转。
[0084]实施例4
[0085]图10是表示实施例4的转向辊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仅在防止落下部件70的具体结构这一点上与实施例1不同,因此,在图10中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0086]在实施例4中,如图10所示,代替实施例1中的挡块状的防止落下部件70,采用了在带锯条材料与转向辊67的外周面接触的范围内设置的三个旋转辊70A、70B及70C的结构。
[0087]当维护或故障时,施加在带锯条材料上的张力变小,带锯条材料沿转向辊67的径向向外位移,而欲从转向辊67落下时,带锯条材料与旋转辊70A、70B及70C抵接,从而防止了带锯条材料从转向辊67脱离,避免了将带锯条材料重新设置于转向辊67的操作。
[0088]在图10中,在带锯条材料与转向辊67的外周面接触的范围内设置了三个旋转辊70A、70B及70C,但旋转辊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一个、两个或三个以上。
[0089]实施例5
[0090]图1l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转向装置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1l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转向装置的局部侧视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0091]首先,在本实施例的转向装置60D中,作为背面支撑部件采用了背面支撑辊671B及671C,背面支撑辊671B及671C分别设置在带锯条材料进入转向装置60D的一侧及离开转向装置的一侧的带锯条材料的行进轨迹上。通过采用背面支撑辊671B及671C,使得因带锯条材料行进而产生的摩擦力减小,减少对带锯条材料及背面支撑辊的磨损。
[0092]作为防止落下部件,在隔着带锯条材料而与转向辊67相对的一侧,分别在靠近背面支撑辊671B及671C的位置上设置了防止落下挡块70D及70E。并且,将转向辊67的旋转中心0到背面支撑辊67IC的外侧的距离(转向辊67的旋转中心0到背面支撑辊67IC的最大距离)设为LI,将转向辊的旋转中心0到防止落下挡块70E的最短距离设为L2的情况下,LI > L2,这是为了可靠地保证带锯条材料在转向装置60D中处于上下方向(齿尖到背面的方向)的位置由背面支撑辊671C及671B限制,同时转向辊67径向上的位置由防止落下挡块70D及70E限制,从而维持稳定的状态,不会出现已经脱离背面支撑辊但还未与防止落下挡块抵接的不稳定状态。
[0093]实施例6
[0094]图12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转向装置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12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转向装置的局部侧视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0095]首先,在本实施例的转向装置60E中,作为背面支撑部件采用了背面支撑辊671D,背面支撑辊671D设置在带锯条材料与转向辊67接触的范围的中间位置,从而均匀可靠地对带锯条材料的背面进行支撑。
[0096]作为防止落下部件,在隔着带锯条材料与转向辊67相反的一侧,在背面支撑辊671D的两侧设置了防止落下辊70F及70G。并且,将转向辊67的旋转中心0到背面支撑辊671C的外侧的距离(旋转中心0到背面支撑辊671C的最大距离)设为LI,将转向辊的旋转中心0到防止落下辊70F的最短距离设为L2的情况下,LI > L2,这是为了可靠地保证带锯条材料在转向装置60E中处于上下方向(齿尖到背面的方向)的位置由背面支撑辊671D限制,转向辊67径向上的位置由防止落下辊70F及70G限制,从而维持稳定的状态。
[0097]另外,通过采用防止落下辊70F及70G,能够有效减小在带锯条材料与防止落下辊70F及70G接触时产生的摩擦,有效减小带锯条材料及防止落下辊的损伤。
[009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例如,也可以代替实施例1中的一个挡块状防止落下部件,而采用设置在在带锯条材料与转向辊67的外周面接触的范围内的、多个分体的挡块状防止落下部件。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臂部件也可以设定为能够分别绕三个相互正交的轴线旋转的结构,这样能够增加转向辊倾斜调整的灵活性。
[0099]再次,在带锯条材料是进行了切齿加工或分齿加工等的带锯条材料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对带锯条材料造成损伤,可以对转向辊的形状进行变更,例如转向辊具备大直径部和小直径部,大直径部与小直径部的直径差大于等于带锯条材料的齿尖部厚度与带锯条材料厚度的差的二分之一。另外,大直径部的宽度小于带锯条材料的主体部的宽度。在带锯条材料通过该转向辊时,带锯条材料的主体部与转向辊的大直径部接触摩擦,而带锯条材料的齿尖部分与小直径部相对但不接触,由于不与转向辊接触,因此不会对带锯条材料的齿尖部分造成损伤。
[0100]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更,或对上述实施例进行适当的组合。
【权利要求】
1.一种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在带锯条生产线中改变带锯条材料的行进方向,并具备对上述带锯条材料进行引导转向的转向辊,上述带锯条材料沿着上述转向辊的外周面在厚度方向上弯曲而改变行进方向, 上述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与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背面接近或接触的背面支撑部件;以及 设置在隔着上述带锯条材料而与上述转向辊相对的一侧的、限制上述带锯条材料在上述转向辊的径向上的位移的防止落下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转向辊的旋转中心到上述背面支撑部件的最大距离比从上述转向辊的旋转中心到上述防止落下部件中的可能与上述带锯条材料接触的部分的最短距离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具有能够调整上述防止落下部件距上述转向辊的外周面的距离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背面支撑部件是背面支撑台或背面支撑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止落下部件是固定的挡块、分体设置的多个挡块、或者旋转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背面支撑部件是一体设置在上述转向辊的下端且从上述转向辊的外周面沿径向突出的凸边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止落下部件设置在上述转向辊的外周面与上述凸边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止落下部件设置在上述带锯条材料与上述转向辊的外周面接触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向辊的外径设定为朝向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背面一侧逐渐变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向辊的外径为235mm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向辊的外径为300mm以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止落下部件的与上述带锯条材料接触的部位包覆有硬度比上述带锯条材料的硬度低的包覆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转向辊的外周面包覆有硬度比上述带锯条材料的硬度低的包覆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锯条材料是主体部由进行了淬火或调质的材料构成的带锯条材料。
【文档编号】B65H23/26GK203593445SQ201320195026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7日
【发明者】辻本晋, 酒井秀彦, 桥本典昭, 榎本幸典 申请人:株式会社天田, 株式会社天田机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