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折叠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66515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新型折叠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折叠盒,包括盒体和盒盖,盒体包括底板、盒体左侧壁、盒体右侧壁、盒体前侧壁和盒体后侧壁,盒体左侧壁、盒体右侧壁、盒体前侧壁和盒体后侧壁分别设于底板的左边缘、右边缘、前边缘和后边缘,盒盖包括盖板、盒盖左侧壁、盒盖右侧壁、盒盖前侧壁和盒盖后侧壁,盒盖左侧壁、盒盖右侧壁、盒盖前侧壁和盒盖后侧壁分别设于盖板的左边缘、右边缘、前边缘和后边缘,其特征是:所述盒盖后侧壁的下边缘与底板的后边缘一体连接。本实用新型可由一形成有若干折痕的预制板折叠而成,折叠后无需再借助胶水粘贴固定,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及储运成本低,且盒体和盒盖连成一体,盒体和盒盖均具有前后左右四个侧壁,结构牢固。
【专利说明】新型折叠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容器,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折叠盒。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包装盒大多由多个纸板通过粘贴方式拼连而成,其制作工艺比较繁琐复杂,制作成本较高,而且制成的包装盒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占用较大的空间,增加了储运成本。近年来,折叠盒逐渐得到推广应用,折叠盒一般由一个或多个具有若干预定折痕的纸板经折叠、粘贴后所形成,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可展开后叠放,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降低储运成本。
[0003]现有的一种折叠盒包括盒体和盒盖,盒体由一具有若干折痕的预制板(通常为纸板)折叠而成,盒盖由另一具有若干折痕的预制板折叠而成;盒体包括底板、盒体左侧壁、盒体右侧壁、盒体前侧壁和盒体后侧壁,盒体左侧壁、盒体右侧壁、盒体前侧壁和盒体后侧壁分别设于底板的左边缘、右边缘、前边缘和后边缘,盒体左侧壁上端、盒体右侧壁上端、盒体前侧壁上端和盒体后侧壁上端围成盒体上开口 ;盒盖包括盖板、盒盖左侧壁、盒盖右侧壁、盒盖前侧壁和盒盖后侧壁,盒盖左侧壁、盒盖右侧壁、盒盖前侧壁和盒盖后侧壁分别设于盖板的左边缘、右边缘、前边缘和后边缘,盒盖左侧壁下端、盒盖右侧壁下端、盒盖前侧壁下端和盒盖后侧壁下端围成盒盖下开口。为了使盒盖与盒体连在一起,通常在一纸片上涂上胶水后,将该纸片粘贴在盒盖后侧壁和底板上(或者将该纸片粘贴在盒盖后侧壁和盒体后侧壁上)。由于需借助胶水粘贴固定,因此上述折叠盒的制作工艺仍较为繁琐复杂,制作成本较高,而且胶水的使用会影响其卫生状况。另外,上述折叠盒在使用过程粘贴的纸片容易脱落或撕裂,结构不够牢固。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折叠盒,这种折叠盒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及储运成本低,且结构牢固。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新型折叠盒,包括盒体和盒盖,盒体包括底板、盒体左侧壁、盒体右侧壁、盒体前侧壁和盒体后侧壁,盒体左侧壁、盒体右侧壁、盒体前侧壁和盒体后侧壁分别设于底板的左边缘、右边缘、如边缘和后边缘,盒盖包括盖板、盒盖左侧壁、盒盖右侧壁、盒盖如侧壁和盒盖后侧壁,盒盖左侧壁、盒盖右侧壁、盒盖前侧壁和盒盖后侧壁分别设于盖板的左边缘、右边缘、前边缘和后边缘,其特征是:
[0006]所述盒体左侧壁包括盒体左外侧板和盒体左内侧板,盒体右侧壁包括盒体右外侧板和盒体右内侧板,盒体前侧壁包括盒体前外侧板和盒体前内侧板,盒体后侧壁包括盒体第一后侧板,盒体还包括盒体底部衬板,底板左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左外侧板下边缘,盒体左外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左内侧板上边缘,底板右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右外侧板下边缘,盒体右外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右内侧板上边缘,底板前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前外侧板下边缘,盒体前外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前内侧板上边缘,盒体前内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底部衬板前边缘,盒体底部衬板后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第一后侧板下边缘;
[0007]盒盖左侧壁包括盒盖左外侧板和盒盖左内侧板,盒盖右侧壁包括盒盖右外侧板和盒盖右内侧板,盒盖前侧壁包括盒盖前外侧板,盒盖后侧壁包括盒盖后外侧板,盖板左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左外侧板上边缘,盒盖左外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左内侧板下边缘,盖板右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右外侧板上边缘,盒盖右外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右内侧板下边缘,盖板前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前外侧板上边缘;
[0008]盖板后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后外侧板上边缘,盒盖后外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底板后边缘;
[0009]盒体第一后侧板左端设有第一连接片,盒体第一后侧板右端设有第二连接片,盒体前外侧板左端设有第三连接片,盒体前外侧板右端设有第四连接片,盒盖后外侧板左端设有第五连接片,盒盖后外侧板右端设有第六连接片,盒盖前外侧板左端设有第九连接片,盒盖前外侧板右端设有第十连接片;
[0010]所述盒盖还包括盒盖加强板,盒盖加强板形状及尺寸与盖板相匹配;盒盖加强板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左内侧板上边缘或盒盖右内侧板上边缘。
[0011]上述折叠盒由一具有若干折痕的预制板(通常为纸板)折叠而成,也就是说,在同一预制板上通过折叠形成连在一起的盒体和盒盖(盒盖后侧壁的下边缘与底板的后边缘一体连接)。上述盒体左侧壁上端、盒体右侧壁上端、盒体前侧壁上端和盒体后侧壁上端围成盒体上开口 ;盒盖左侧壁下端、盒盖右侧壁下端、盒盖前侧壁下端和盒盖后侧壁下端围成盒盖下开口。
[0012]为了使盒盖结构更加牢固,优选方案中,上述盒盖前侧壁还包括盒盖前内侧板,盒盖前外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前内侧板下边缘。
[0013]一种更优选方案中,上述盒盖还包括盒盖左压片和盒盖前压片,盒盖加强板右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右内侧板上边缘,盒盖左内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左压片左边缘,盒盖前内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前压片前边缘(折叠成型时,盒盖加强板叠置在盒盖前压片和盒盖左压片下侧,也就是说盒盖前压片和盒盖左压片均处在盖板与盒盖加强板之间);更优选上述盒盖加强板左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插片,盒盖左内侧板上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插孔,第二插孔与第二插片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作插接配合。通过设置盒盖左压片、盒盖前压片,以及第二插孔与第二插片构成的插接结构,能够使盒盖结构更加牢固。
[0014]另一种更优选方案中,上述盒盖还包括盒盖右压片和盒盖前压片,盒盖加强板左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左内侧板上边缘,盒盖右内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右压片右边缘,盒盖前内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前压片前边缘(折叠成型时,盒盖加强板叠置在盒盖前压片和盒盖右压片下侧,也就是说盒盖前压片和盒盖右压片均处在盖板与盒盖加强板之间);更优选上述盒盖加强板右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插片,盒盖右内侧板上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插孔,第三插孔与第三插片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作插接配合。通过设置盒盖右压片、盒盖前压片,以及第三插孔与第三插片构成的插接结构,能够使盒盖结构更加牢固。
[0015]通常,上述底板、盒体左外侧板、盒体右外侧板、盒体前外侧板、盒体第一后侧板、盖板、盒盖左外侧板、盒盖右外侧板、盒盖前外侧板和盒盖后外侧板均为四边形(优选矩形)。上述盒体左内侧板、盒体右内侧板、盒体前内侧板、盒体底部衬板、盒盖左内侧板和盒盖右内侧板通常也为四边形(优选矩形)。
[0016]折叠成型时,第一连接片、第三连接片处在盒体左外侧板与盒体左内侧板之间,第二连接片、第四连接片处在盒体右外侧板与盒体右内侧板之间;第五连接片处在盒盖左外侧板与盒盖左内侧板之间,第六连接片处在盒盖右外侧板与盒盖右内侧板之间;第九连接片处在盒盖左外侧板与盒盖左内侧板之间,第十连接片处在盒盖右外侧板与盒盖右内侧板之间。
[0017]上述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第三连接片、第四连接片、第五连接片、第六连接片、第九连接片和第十连接片可分别采用下述方式设置:(1)上述盒体第一后侧板左端通过折痕连接第一连接片,第一连接片通常与盒体左内侧板高度一致;(2)盒体第一后侧板右端通过折痕连接第二连接片,第二连接片通常与盒体右内侧板高度一致;(3)盒体前外侧板左端通过折痕连接第三连接片(第三连接片与盒体左外侧板前端之间没有连接),第三连接片通常与盒体左内侧板高度一致,或者,盒体前外侧板左端通过折痕连接第三连接片,第三连接片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左外侧板前端,第三连接片上设有折痕(通常,在折叠盒展开成平面的状态下,第三连接片上的折痕处在盒体前外侧板左边缘与盒体左外侧板前边缘之间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上);(4)盒体前外侧板右端通过折痕连接第四连接片(第四连接片与盒体右外侧板前端之间没有连接),第四连接片通常与盒体右内侧板高度一致,或者,盒体前外侧板右端通过折痕连接第四连接片,第四连接片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右外侧板前端,第四连接片上设有折痕(通常,在折叠盒展开成平面的状态下,第四连接片上的折痕处在盒体前外侧板右边缘与盒体右外侧板前边缘之间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上);(5)盒盖后外侧板左端通过折痕连接第五连接片(第五连接片与盒盖左外侧板后端之间没有连接),第五连接片通常与盒盖左内侧板高度一致,或者,盒盖后外侧板左端通过折痕连接第五连接片,第五连接片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左外侧板后端,第五连接片上设有折痕(通常,在折叠盒展开成平面的状态下,第五连接片上的折痕处在盒盖后外侧板左边缘与盒盖左外侧板后边缘之间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上);(6)盒盖后外侧板右端通过折痕连接第六连接片(第六连接片与盒盖右外侧板后端之间没有连接),第六连接片通常与盒盖右内侧板高度一致,或者,盒盖后外侧板右端通过折痕连接第六连接片,第六连接片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右外侧板后端,第六连接片上设有折痕(通常,在折叠盒展开成平面的状态下,第六连接片上的折痕处在盒盖后外侧板右边缘与盒盖右外侧板后边缘之间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上);(7)盒盖前外侧板左端通过折痕连接第九连接片(第九连接片与盒盖左外侧板前端之间没有连接),第九连接片通常与盒盖左内侧板高度一致,或者,盒盖前外侧板左端通过折痕连接第九连接片,第九连接片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左外侧板前端,第九连接片上设有折痕(通常,在折叠盒展开成平面的状态下,第九连接片上的折痕处在盒盖左外侧板前边缘与盒盖前外侧板左边缘之间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上);(8)盒盖前外侧板右端通过折痕连接第十连接片(第十连接片与盒盖右外侧板前端之间没有连接),第十连接片通常与盒盖右内侧板高度一致,或者,盒盖前外侧板右端通过折痕连接第十连接片,第十连接片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右外侧板前端,第十连接片上设有折痕(通常,在折叠盒展开成平面的状态下,第十连接片上的折痕处在盒盖右外侧板前边缘与盒盖前外侧板右边缘之间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上)。[0018]优选方案中,上述盒体后侧壁还包括盒体第二后侧板,盒体第一后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第二后侧板上边缘,盒体第二后侧板左端设有第七连接片,盒体第二后侧板右端设有第八连接片。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盒体第二后侧板左端通过折痕连接第七连接片,盒体第二后侧板右端通过折痕连接第八连接片。优选上述盒体第二后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有一盒体后压片。通过设置盒体第二后侧板,使盒体的四个侧壁均为双层结构,从而使盒体结构更加牢固。进行折叠时,盒体第二后侧板可以处在盒体第一后侧板内侧,也可以处在盒体第一后侧板外侧。
[0019]优选方案中,上述盒体还包括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和盒体右压片,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形状及尺寸与所述底板相匹配,盒体左内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左边缘,盒体右内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右压片右边缘(折叠成型时,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叠置在盒体右压片上;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同时还叠置在上述盒体后压片上);更优选方案中,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右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片,盒体右内侧板下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孔,第一插孔与第一插片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作插接配合。另一优选方案中,上述盒体还包括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和盒体左压片,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形状及尺寸与所述底板相匹配,盒体右内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右边缘,盒体左内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左压片左边缘(折叠成型时,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叠置在盒体左压片上;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同时还叠置在上述盒体后压片上);更优选方案中,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左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片,盒体左内侧板下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孔,第一插孔与第一插片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作插接配合。通过设置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和盒体右压片(或盒体左压片),以及插孔与插片构成的插接结构,能够使盒体结构更加牢固。
[0020]更优选方案中,上述盒盖后侧壁还包括盒盖后内侧板,盒盖加强板后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后内侧板上边缘。通过设置盒盖后内侧板,使盒盖的后侧壁为双层结构,从而使盒盖结构更加牢固。
[0021]优选方案中,为了更便于打开盒盖,上述盒盖前外侧板下边缘的中间部位设有第一缺口。在设有盒盖前内侧板的情况下,可在盒盖前内侧板下边缘的中间部位设有第二缺口,第二缺口与第一缺口位置相对应。通常,第二缺口与第一缺口形状及尺寸一致,具体制作时,在盒盖前外侧板下边缘与盒盖前内侧板下边缘邻接处的中间部位冲剪出一个通孔,即可构成上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通过设置第一缺口、第二缺口,当需要打开盒盖时,使用者一只手的手指可嵌入缺口中并按住盒体的前侧壁,拿住盒体,另一只手则可掀开盒盖,操作更加方便。
[0022]为了使盒体更加美观,并增加盒体侧壁和盒盖侧壁的厚度及强度,优选方案中,上述盒体左外侧板上边缘与盒体左内侧板上边缘之间的折痕、盒体右外侧板上边缘与盒体右内侧板上边缘之间的折痕、盒体前外侧板上边缘与盒体前内侧板上边缘之间的折痕、盒体第一后侧板上边缘与盒体第二后侧板上边缘之间的折痕、盒盖左外侧板下边缘与盒盖左内侧板下边缘之间的折痕、盒盖右外侧板下边缘与盒盖右内侧板下边缘之间的折痕、盒盖前外侧板下边缘与盒盖前内侧板下边缘之间的折痕均为双线折痕;所述双线折痕具有相互平行的两道折痕线,两道折痕线之间具有条形增强部。
[0023]优选方案中,上述第一连接片下边缘设有第一卡槽,第七连接片下边缘设有第七卡槽,第七卡槽与第一卡槽位置相对应并且形状及尺寸一致,盒体左内侧板上设有第一卡接片,第一卡槽及第七卡槽均与第一卡接片位置相对应且卡接配合;第二连接片下边缘设有第二卡槽,第八连接片下边缘设有第八卡槽,第八卡槽与第二卡槽位置相对应并且形状及尺寸一致,盒体右内侧板上设有第二卡接片,第二卡槽及第八卡槽均与第二卡接片位置相对应且卡接配合;第三连接片下边缘设有第三卡槽,盒体左内侧板上设有第三卡接片,第三卡槽与第三卡接片位置相对应且卡接配合;第四连接片下边缘设有第四卡槽,盒体右内侧板上设有第四卡接片,第四卡槽与第四卡接片位置相对应且卡接配合;第五连接片上边缘设有第五卡槽,盒盖左内侧板上设有第五卡接片,第五卡槽与第五卡接片位置相对应且卡接配合;第六连接片上边缘设有第六卡槽,盒盖右内侧板上设有第六卡接片,第六卡槽与第六卡接片位置相对应且卡接配合;第九连接片上边缘设有第九卡槽,盒盖左内侧板上设有第十一卡接片,第九卡槽与第十一卡接片位置相对应且卡接配合;第十连接片上边缘设有第十卡槽,盒盖右内侧板上设有第十二卡接片,第十卡槽与第十二卡接片位置相对应且卡接配合。通过设置上述作卡接配合的各卡槽与各卡接片,使盒体、盒盖的侧壁更加牢固。
[0024]优选方案中,上述盒体左外侧板前端通过折痕连接有一第一弯折片,盒体右外侧板前端通过折痕连接有一第二弯折片,盒盖左外侧板后端通过折痕连接有一第三弯折片,盒盖右外侧板后端通过折痕连接有一第四弯折片;盒盖左外侧板前端通过折痕连接有一第五弯折片,盒盖右外侧板前端通过折痕连接有一第六弯折片。折叠成型时,第一弯折片向内折叠至盒体左外侧板内侧,第二弯折片向内折叠至盒体右外侧板内侧,第三弯折片、第五弯折片向内折叠至盒盖左外侧板内侧,第四弯折片、第六弯折片向内折叠至盒盖右外侧板内侦U。通过设置上述各弯折片,一方面能够增加盒体侧壁或盒盖侧壁相应部位的厚度,使盒体、盒盖的侧壁更加牢固,另一方面使盒体及盒盖更加美观。
[0025]上述各部件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位置,是以在折叠成型后、且盒盖盖合在盒体上的状态作为参照的。
[0026]本实用新型由一形成有若干折痕的预制板(通常为纸板)折叠而成,折叠后无需再借助胶水粘贴固定,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而且,盒体和盒盖连成一体,盒体和盒盖均具有前后左右四个侧壁,盖合时盒盖侧壁能够完全围住盒体侧壁,整个折叠盒结构牢固,且比较美观;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可展开后叠放,占用空间较小,储运成本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展开成平面);
[0028]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折叠成型的折叠盒的结构示意图(盒盖打开状态);
[0029]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2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展开成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1和图2所示,这种折叠盒包括盒体I和盒盖2。
[0032]盒体I包括底板11、盒体左外侧板12、盒体左内侧板13、盒体右外侧板14、盒体右内侧板15、盒体前外侧板16、盒体前内侧板17、盒体底部衬板18和盒体第一后侧板19,底板11左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盒体左外侧板12下边缘,盒体左外侧板12上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盒体左内侧板13上边缘,底板11右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盒体右外侧板14下边缘,盒体右外侧板14上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盒体右内侧板15上边缘,底板11前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盒体前外侧板16下边缘,盒体前外侧板16上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盒体前内侧板17上边缘,盒体前内侧板17下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盒体底部衬板18前边缘,盒体底部衬板18后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连接盒体第一后侧板19下边缘。
[0033]盒盖2包括盖板21、盒盖左外侧板22、盒盖左内侧板23、盒盖右外侧板24、盒盖右内侧板25、盒盖前外侧板26和盒盖后外侧板27,盖板21左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盒盖左外侧板22上边缘,盒盖左外侧板22下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盒盖左内侧板23下边缘,盖板21右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盒盖右外侧板24上边缘,盒盖右外侧板24下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盒盖右内侧板25下边缘,盖板21前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盒盖前外侧板26上边缘。盖板21后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盒盖后外侧板27上边缘,盒盖后外侧板27下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底板11后边缘。
[0034]盒体第一后侧板19左端设有第一连接片110,盒体第一后侧板19右端设有第二连接片111,盒体前外侧板16左端设有第三连接片112,盒体前外侧板16右端设有第四连接片113,盒盖后外侧板27左端设有第五连接片28,盒盖后外侧板27右端设有第六连接片29,盒盖前外侧板22左端设有第九连接片210,盒盖前外侧板24右端设有第十连接片211。
[0035]本实施例中,盒体第一后侧板19左端通过折痕3连接第一连接片110,盒体第一后侧板19右端通过折痕3连接第二连接片111,盒体前外侧板16左端通过折痕3连接第三连接片112,盒体前外侧板16右端通过折痕3连接第四连接片113,盒盖后外侧板27左端通过折痕3连接第五连接片28,盒盖后外侧板27右端通过折痕3连接第六连接片29,盒盖前外侧板26左端通过折痕3连接第九连接片210,盒盖前外侧板26右端通过折痕3连接第十连接片211。折叠成型时,第一连接片110、第三连接片112处在盒体左外侧板12与盒体左内侧板13之间,第二连接片111、第四连接片113处在盒体右外侧板14与盒体右内侧板15之间;第五连接片28、第九连接片210处在盒盖左外侧板22与盒盖左内侧板23之间,第六连接片29、第十连接片211处在盒盖右外侧板24与盒盖右内侧板25之间。第一连接片110、第三连接片112均与盒体左内侧板13高度一致,第二连接片111、第四连接片113均与盒体右内侧板15高度一致,第五连接片28、第九连接片210均与盒盖左内侧板23高度一致,第六连接片29、第十连接片211均与盒盖右内侧板25高度一致。
[0036]本实施例中,盒体I还包括盒体第二后侧板114,盒体第一后侧板19上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盒体第二后侧板114上边缘,盒体第二后侧板114左端设有第七连接片115,盒体第二后侧板114右端设有第八连接片116 ;盒体第二后侧板114左端通过折痕3连接第七连接片115,盒体第二后侧板114右端通过折痕3连接第八连接片116。折叠成型时,第七连接片115处在盒体左外侧板12与盒体左内侧板13之间,第八连接片116处在盒体右外侧板14与盒体右内侧板15之间。盒体第二后侧板114下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有盒体后压片 117。
[0037]本实施例中,盒体I还包括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118和盒体左压片119,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118形状及尺寸与所述底板11相匹配,盒体右内侧板15下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118右边缘,盒体左内侧板13下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盒体左压片119左边缘(折叠成型时,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118叠置在盒体左压片119及盒体后压片117上);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118左边缘设有两个第一插片120,盒体左内侧板13下边缘设有两个第一插孔121,第一插孔121与第一插片120 —一对应作插接配合。
[0038]本实施例中,盒盖2还包括盒盖加强板213、盒盖前内侧板212、盒盖左压片214和盒盖前压片230 ;盒盖加强板212形状及尺寸与盖板21相匹配;盒盖前外侧板26下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盒盖前内侧板212下边缘;盒盖加强板213右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盒盖右内侧板25上边缘,盒盖左内侧板23上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盒盖左压片214左边缘,盒盖前内侧板212上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盒盖前压片230前边缘(折叠成型时,盒盖加强板213叠置在盒盖前压片230和盒盖左压片214下侧,也就是说盒盖前压片230和盒盖左压片214均处在盖板21与盒盖加强板213之间);盒盖加强板213左边缘设有两个第二插片216,盒盖左内侧板23上边缘设有两个第二插孔217,第二插孔217与第二插片216 —一对应作插接配合。盒盖2包括盒盖后内侧板220,盒盖加强板213后边缘通过折痕3连接盒盖后内侧板220上边缘。
[0039]为了更便于打开盒盖,本实施例中,盒盖前外侧板26下边缘的中间部位设有第一缺口 221 ;盒盖前内侧板212下边缘的中间部位设有第二缺口 222,第二缺口 222与第一缺口 221位置相对应。第二缺口 222与第一缺口 221形状及尺寸一致(本实施例中第二缺口222和第一缺口 221均为半圆形缺口)。
[0040]本实施例中,盒体左外侧板12前端通过折痕3连接有第一弯折片122,盒体右外侧板14前端通过折痕3连接有第二弯折片123,盒盖左外侧板22后端通过折痕3连接有第三弯折片223,盒盖右外侧板24后端通过折痕3连接有第四弯折片224 ;盒盖左外侧板22前端通过折痕3连接有第五弯折片231,盒盖右外侧板24前端通过折痕连接有第六弯折片232。折叠成型时,第一弯折片122向内折叠至盒体左外侧板12内侧,第二弯折片123向内折叠至盒体右外侧板14内侧,第三弯折片223、第五弯折片231向内折叠至盒盖左外侧板22内侧,第四弯折片224、第六弯折片232向内折叠至盒盖右外侧板24内侧。
[0041]上述底板11、盒体左外侧板12、盒体左内侧板13、盒体右外侧板14、盒体右内侧板
15、盒体前外侧板16、盒体前内侧板17、盒体第一后侧板19、盒体第二后侧板114、盒体底部衬板18、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118、盖板21、盒盖左外侧板22、盒盖左内侧板23、盒盖右外侧板24、盒盖右内侧板25、盒盖前外侧板26、盒盖前内侧板212、盒盖后外侧板27、盒盖后内侧板220和盒盖加强板213均呈矩形。
[0042]上述折叠盒中,盒体左外侧板12和盒体左内侧板13构成盒体左侧壁,盒体右外侧板14和盒体右内侧板15构成盒体右侧壁,盒体前外侧板16和盒体前内侧板17构成盒体前侧壁,盒体第一后侧板19和盒体第二后侧板114构成盒体后侧壁,盒体左侧壁上端、盒体右侧壁上端、盒体前侧壁上端和盒体后侧壁上端围成盒体上开口 ;盒盖左外侧板22和盒盖左内侧板23构成盒盖左侧壁,盒盖右外侧板24和盒盖右内侧板25构成盒盖右侧壁,盒盖前外侧板26和盒盖前内侧板212构成盒盖前侧壁,盒盖后外侧板27和盒盖后内侧板220构成盒盖后侧壁,盒盖左侧壁下端、盒盖右侧壁下端、盒盖前侧壁下端和盒盖后侧壁下端围成盒盖下开口 ;盒盖后侧壁的下边缘与底板的后边缘一体连接。
[0043]下面简述一下这种折叠盒的一种制作方法:
[0044]首先,通过裁切、压痕,制作出如图1所示的具有折痕的预制板(通常为纸板)。[0045]然后,将上述预制板折叠成型为折叠盒,操作过程包括:
[0046](I)盒体的折叠成型:先沿盒体前外侧板16和盒体前内侧板17之间的折痕3,将盒体前内侧板17、盒体底部衬板18、盒体第一后侧板19及盒体第二后侧板114等翻折,使盒体前内侧板17、盒体底部衬板18分别叠置在盒体前外侧板16、底板11上;然后将盒体前外侧板16和盒体前内侧板17—起向上弯折90°,再使第三连接片112、第四连接片113均向内弯折90°,并将盒体第二后侧板114翻折至与盒体第一后侧板19重叠(此时第七连接片115与第一连接片110重叠,第八连接片116与第二连接片111重叠),再将盒体第一后侧板19和盒体第二后侧板114 一起向上弯折90° (可以盒体第二后侧板114处在盒体第一后侧板19内侧,盒体后压片117弯折90°并叠置在盒体底部衬板18上;也可以盒体第二后侧板114处在盒体第一后侧板19外侧,盒体后压片117弯折90°并处在盒体底部衬板18与底板11之间),再使第一连接片110及第七连接片115 —起向内弯折90° ,第二连接片111及第八连接片116 —起向内弯折90° ;然后将盒体左外侧板12、盒体左内侧板13依次翻折,使盒体左内侧板13叠置在盒体左外侧板12内侧(此时盒体左压片119弯折90°并叠置在盒体底部衬板18上),第一连接片110、第七连接片115及第三连接片112处在盒体左外侧板12与盒体左内侧板13之间;然后将盒体右外侧板14、盒体右内侧板15依次翻折,使盒体右内侧板15叠置在盒体右外侧板14内侧,第二连接片111、第八连接片116及第四连接片113处在盒体右外侧板14与盒体右内侧板15之间,并使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118叠置在盒体底部衬板18、盒体左压片119及盒体后压片117之上,第一插片120插入第一插孔121中,完成盒体的成型。
[0047](2)盒盖的折叠成型:先使盒盖后外侧板27向盖板21弯折,再使第五连接片28、第六连接片29、第九连接片210、第十连接片211向内弯折90°,此时盒盖前外侧板26随着向内翻折90° ;然后向内翻折盒盖左内侧板23,使盒盖左内侧板23叠置在盒盖左外侧板22内侧,第五连接片28及第九连接片210处在盒盖左外侧板22与盒盖左内侧板23之间(此时盒盖左压片214弯折90°并叠置在盖板21下表面上),并向内翻折盒盖右内侧板25,使盒盖右内侧板25叠置在盒盖右外侧板24内侧,第六连接片29及第十连接片211处在盒盖右外侧板24与盒盖右内侧板25之间,然后再向内翻折盒盖前内侧板212,使盒盖前内侧板212叠置在盒盖前外侧板26内侧,并使盒盖前压片230叠置在盖板21下表面上;然后使盒盖加强板213叠置在盖板21下表面`上(盒盖左压片214和盒盖前压片230均处在盖板21与盒盖加强板213之间),第二插片216插入第二插孔217中,盒盖后内侧板220叠置在盒盖后外侧板27内侧,完成盒盖的成型,从而形成所需的折叠盒。
[0048]参考图2,这种折叠盒中,盒体I和盒盖2连成一体,盒体I和盒盖2均具有前后左右四个侧壁,盖合时盒盖2的侧壁能够完全围住盒体2的侧壁。
[0049]实施例2
[0050]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第一连接片110下边缘设有第一卡槽124,第七连接片115下边缘设有第七卡槽125,第七卡槽125与第一卡槽124位置相对应并且形状及尺寸一致,盒体左内侧板13上设有第一卡接片126 (通过在盒体左内侧板13相应位置上加工一切口,可同时形成第一插孔121和第 ^接片126,第 ^接片126可与盒体左压片119连接),第一卡槽124及第七卡槽125均与第一卡接片126位置相对应且卡接配合;第二连接片111下边缘设有第二卡槽127,第八连接片116下边缘设有第八卡槽128,第八卡槽128与第二卡槽127位置相对应并且形状及尺寸一致,盒体右内侧板15上设有第二卡接片129 (通过在盒体右内侧板15相应位置上加工一切口,可形成第二卡接片129,第二卡接片129可与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118连接),第二卡槽127及第八卡槽128均与第二卡接片129位置相对应且卡接配合;第三连接片112下边缘设有第三卡槽130,盒体左内侧板13上设有第三卡接片131 (通过在盒体左内侧板13相应位置上加工一切口,可同时形成第一插孔121和第三卡接片131,第三卡接片131可与盒体左压片119连接),第三卡槽130与第三卡接片131位置相对应且卡接配合;第四连接片113下边缘设有第四卡槽132,盒体右内侧板15上设有第四卡接片133 (通过在盒体右内侧板15相应位置上加工一切口,可形成第四卡接片133,第四卡接片133可与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118连接),第四卡槽132与第四卡接片133位置相对应且卡接配合;第五连接片28上边缘设有第五卡槽225,盒盖左内侧板23上设有第五卡接片226 (通过在盒盖左内侧板23相应位置上加工一切口,可同时形成第二插孔217和第五卡接片226,第五卡接片226可与盒盖左压片214连接),第五卡槽225与第五卡接片226位置相对应且卡接配合;第六连接片29上边缘设有第六卡槽227,盒盖右内侧板25上设有第六卡接片228 (通过在盒盖右内侧板25相应位置上加工一切口,可形成第六卡接片228,第六卡接片228可与盒盖加强板213连接),第六卡槽227与第六卡接片228位置相对应且卡接配合。第九连接片210上边缘设有第九卡槽233,盒盖左内侧板23上设有第十一卡接片234,第九卡槽233与第十一卡接片234位置相对应且卡接配合;第十连接片211上边缘设有第十卡槽235,盒盖右内侧板25上设有第十二卡接片236,第十卡槽235与第十二卡接片236位置相对应且卡接配合。
[0051]本实施例在折叠成型过程中,当盒体左内侧板13叠置在盒体左外侧板12内侧时,第一卡槽124及第七卡槽125均与第一卡接片126卡接,第三卡槽130与第三卡接片131卡接,使盒体左内侧板13与第一连接片110、第七连接片115及第三连接片112卡紧;当盒体右内侧 板15叠置在盒体右外侧板14内侧时,第二卡槽127及第八卡槽128与第二卡接片129卡接,第四卡槽132与第四卡接片133卡接,使盒体右内侧板15与第二连接片111、第八连接片116及第四连接片113卡紧;当盒盖左内侧板23叠置在盒盖左外侧板22内侧时,第五卡槽225与第五卡接片226卡接,第九卡槽233与第^ ^接片234卡接,使盒盖左内侧板23与第五连接片28、第九连接片210卡紧;当盒盖前内侧板212叠置在盒盖前外侧板26内侧时,第六卡槽227与第六卡接片228卡接,第十卡槽235与第十二卡接片236卡接,使盒盖前内侧板212与第六连接片29、第十连接片211卡紧。这样,盒体I和盒盖2结构更加牢固。
[0052]此外,盒体底部衬板18左边缘设有第七卡接片134和第八卡接片135,第七卡接
片134与第三卡槽130位置相对应且卡接配合,第八卡接片135与第--^槽124及第七卡
槽125位置相对应且卡接配合;盒体底部衬板18右边缘设有第九卡接片136和第十卡接片137,第九卡接片136与第四卡槽132位置相对应且卡接配合,第十卡接片137与第二卡槽127及第八卡槽128位置相对应且卡接配合。
[0053]其他实施方案中,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也可采用下述方式设置:盒体上设有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和盒体右压片,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形状及尺寸与所述底板相匹配,盒体左内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左边缘,盒体右内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右压片右边缘(折叠成型时,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叠置在盒体右压片上;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同时还叠置在上述盒体后压片上);更优选方案中,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右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片,盒体右内侧板下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孔,第一插孔与第一插片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作插接配合。
[0054]其他实施方案中,也可以盒盖加强板左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左内侧板上边缘;盒盖还包括盒盖右压片和盒盖前压片,盒盖右内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右压片右边缘,盒盖前内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前压片前边缘(折叠成型时,盒盖加强板叠置在盒盖前压片和盒盖右压片下侧,也就是说盒盖前压片和盒盖右压片均处在盖板与盒盖加强板之间);盒盖加强板右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插片,盒盖右内侧板上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插孔,第三插孔与第三插片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作插接配合。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折叠盒,包括盒体和盒盖,盒体包括底板、盒体左侧壁、盒体右侧壁、盒体前侧壁和盒体后侧壁,盒体左侧壁、盒体右侧壁、盒体前侧壁和盒体后侧壁分别设于底板的左边缘、右边缘、如边缘和后边缘,盒盖包括盖板、盒盖左侧壁、盒盖右侧壁、盒盖如侧壁和盒盖后侧壁,盒盖左侧壁、盒盖右侧壁、盒盖如侧壁和盒盖后侧壁分别设于盖板的左边缘、右边缘、前边缘和后边缘,其特征是: 所述盒体左侧壁包括盒体左外侧板和盒体左内侧板,盒体右侧壁包括盒体右外侧板和盒体右内侧板,盒体前侧壁包括盒体前外侧板和盒体前内侧板,盒体后侧壁包括盒体第一后侧板,盒体还包括盒体底部衬板,底板左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左外侧板下边缘,盒体左外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左内侧板上边缘,底板右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右外侧板下边缘,盒体右外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右内侧板上边缘,底板前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前外侧板下边缘,盒体前外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前内侧板上边缘,盒体前内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底部衬板前边缘,盒体底部衬板后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第一后侧板下边缘; 盒盖左侧壁包括盒盖左外侧板和盒盖左内侧板,盒盖右侧壁包括盒盖右外侧板和盒盖右内侧板,盒盖前侧壁包括盒盖前外侧板,盒盖后侧壁包括盒盖后外侧板,盖板左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左外侧板上边缘,盒盖左外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左内侧板下边缘,盖板右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右外侧板上边缘,盒盖右外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右内侧板下边缘,盖板前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前外侧板上边缘; 盖板后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后外侧板上边缘,盒盖后外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底板后边缘; 盒体第一后侧板左端设有第一连接片,盒体第一后侧板右端设有第二连接片,盒体前外侧板左端设有第三连接片,盒体前外侧板右端设有第四连接片,盒盖后外侧板左端设有第五连接片,盒盖后外侧板右端设有第六连接片,盒盖前外侧板左端设有第九连接片,盒盖前外侧板右端设有第十连接片; 所述盒盖还包括盒盖加强板,盒盖加强板形状及尺寸与盖板相匹配;盒盖加强板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左内侧板上边缘或盒盖右内`侧板上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折叠盒,其特征是:所述盒盖前侧壁还包括盒盖前内侧板,盒盖前外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前内侧板下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折叠盒,其特征是:所述盒盖还包括盒盖左压片和盒盖前压片,盒盖加强板右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右内侧板上边缘,盒盖左内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左压片左边缘,盒盖前内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前压片前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折叠盒,其特征是:所述盒盖加强板左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插片,盒盖左内侧板上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插孔,第二插孔与第二插片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作插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折叠盒,其特征是:所述盒盖还包括盒盖右压片和盒盖前压片,盒盖加强板左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左内侧板上边缘,盒盖右内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右压片右边缘,盒盖前内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前压片前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折叠盒,其特征是:所述盒盖加强板右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插片,盒盖右内侧板上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插孔,第三插孔与第三插片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作插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一 5任一项所述的新型折叠盒,其特征是:所述盒体后侧壁还包括盒体第二后侧板,盒体第一后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第二后侧板上边缘,盒体第二后侧板左端设有第七连接片,盒体第二后侧板右端设有第八连接片。
8.根据权利要求1一 5任一项所述的新型折叠盒,其特征是:所述盒体还包括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和盒体右压片,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形状及尺寸与所述底板相匹配,盒体左内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左边缘,盒体右内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右压片右边缘;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右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片,盒体右内侧板下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孔,第一插孔与第一插片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作插接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一 5任一项所述的新型折叠盒,其特征是:所述盒体还包括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和盒体左压片,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形状及尺寸与所述底板相匹配,盒体右内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右边缘,盒体左内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体左压片左边缘;盒体底部加强连接板左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片,盒体左内侧板下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孔,第一插孔与第一插片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作插接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一 5任一项所述的新型折叠盒,其特征是:所述盒盖后侧壁还包括盒盖后内侧板,盒盖加强板·后边缘通过折痕连接盒盖后内侧板上边缘。
【文档编号】B65D5/18GK203497282SQ201320572087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6日
【发明者】曾丽丽, 陈蓬生, 陈鹏晋 申请人:广东壮丽彩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