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带对折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11729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编织带对折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编织带对折装置,包括压头单元和压舱单元,压头单元包含压头安装板和安装于其上的若干压头,压舱单元包含压舱安装板和与压头相配合的若干压舱,压舱上设有两端贯通的矩形凹槽,压头为矩形片状结构,可伸入凹槽,伸入部分的端部为两个对称的圆弧面光滑连接;压舱和压头接触部分留有间隙。本实用新型所述编织带对折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实用,而且便于安装和拆卸,相比与费时费力将两条编织带胶粘在一起,本实用新型所述编织带对折装置能够将通过它的编织带对折,经过此道工序,不但达到了增加编织带强度的要求,而且能节省编织带数量,降低成本。
【专利说明】编织带对折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对折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编织带对折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编织带具有广泛的用途,但由于受材料限制,其强度往往不高,实际中一般将两条相同规格的编织带胶粘在一起以增加其强度,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编织带对折装置,能使通过该装置的编织带对折,对折后的编织带与将两条相同规格的编织带胶粘在一起效果相同,都能增加编织带的强度。其包括压头单元和压舱单元,压头单元包含压头安装板和安装于其上的若干压头,压舱单元包含压舱安装板和与压头相配合的若干压舱,压舱上设有两端贯通的矩形凹槽,压头为矩形片状结构,可伸入凹槽,伸入部分的端部为两个对称的圆弧面光滑连接;压舱和压头接触部分留有间隙。
[0004]所述压头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压头固定梁上,压舱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压舱固定梁上。
[0005]所述压舱单元还包括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缸体固定在压舱固定梁上,升降气缸活塞杆与压舱安装板固定连接。
[0006]所述压舱上的凹槽先与编织带接触的一端呈喇叭口状,且依编织带走向,凹槽逐渐收窄至与矩形凹槽连接。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编织带对折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实用,而且便于安装和拆卸,相比与费时费力将两条编织带胶粘在一起,本实用新型所述编织带对折装置能够将通过它的编织带对折,经过此道工序,不但达到了增加编织带强度的要求,而且能节省编织带数量,降低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压头单元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压舱单元结构示意图
[0011]图4是压舱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压头安装板、2.压头固定梁、3.压头、4.压舱、5.升降气缸、6.压头安装板、7.压舱固定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一种编织带对折装置,如图1至3所示,包括压头单元和压舱单元,压头单元包含压头安装板I和若干压头3,压舱单元包含压舱安装板6和与压头3相配合的若干压舱4,压舱4上设有两端贯通的矩形凹槽,压头3为矩形片状结构,可伸入凹槽,伸入部分的端部为两个对称的圆弧面光滑连接;压舱4和压头3接触部分留有间隙。
[0014]压舱4凹槽两端贯通,编织带才能在其中通过;压头3伸入凹槽部分的端部为两个对称的圆弧面光滑连接,具有该种结构的端部厚度很小,才能保证编织带折痕部位对折后折痕明显,不会回弹造成对折不成功。
[0015]使用时,将多条编织带分别置于压舱安装板6上所布压舱4矩形凹槽内,再将压头单元上与其相配合的压头3伸入对应凹槽,使两者最大程度接触。因压舱4凹槽和压头3接触部分留有间隙,所以编织带不会被卡死在其中,还可以在其中正常滑动。拖拽编织带,便可制得对折编织带。
[0016]经过成膜,裁切等一系列工序制成的编织带,再通过传送装置送至绕卷装置,最终制成编织带卷。实际中,可以根据需求决定是否需要将编织带对折。将压头安装板I固定安装在压头固定梁2上,压舱安装板6固定安装在压舱固定梁7上,如果需要将编织带对折,则先将压舱固定梁7固定在编织带传送装置上,将编织带分别置于压舱安装板6上所布压舱4矩形凹槽内,再将压头单元上与其相配合的压头3伸入对应凹槽,使两者最大程度接触,最后将压头固定梁2固定在编织带传送装置上,经过该编织带对折装置后,再通过传送装置送至绕卷装置,便可以直接制成对折编织带卷。
[0017]参照图3所示,所述编织带对折装置中,压舱单元还包括升降气缸5,升降气缸5缸体固定在压舱固定梁7上,升降气缸5活塞杆与压舱安装板6固定连接。将压头固定梁2和压舱固定梁7固定安装在编织带传送装置上,压头单元位于编织带上方,压舱单元位于编织带下方,通过操作升降气缸5,可以使压头3、压舱4结合或分离。当不需要对折编织带时,压头3、压舱4处于分离状态,编织带正常在传送装置上传送;当需要对折编织带时,启动升降气缸5,升降气缸5活塞杆带动压舱安装板6向上运动,使编织带置于压舱4矩形凹槽内,活塞杆带动压舱安装板6继续向上运动至压头3、压舱4结合,对编织带进行对折作业,对折作业完成后,操作升降气缸5,升降气缸5活塞杆带动压舱安装板6向下运动至压头
3、压舱4分离,且编织带脱离凹槽即可。
[0018]当编织带需要置于压舱4矩形凹槽内时,为了使其便于进入,如图4所示,将凹槽先与编织带接触的一端制成喇叭口状,且依编织带走向,凹槽逐渐收窄至与矩形凹槽连接。
[001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编织带对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头单元和压舱单元,压头单元包含压头安装板⑴和安装于其上的若干压头(3),压舱单元包含压舱安装板(6)和与压头(3)相配合的若干压舱(4),压舱(4)上设有两端贯通的矩形凹槽,压头(3)为矩形片状结构,可伸入凹槽,伸入部分的端部为两个对称的圆弧面光滑连接; 压舱(4)和压头(3)接触部分留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带对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安装板(I)固定安装在压头固定梁(2)上,压舱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压舱固定梁(7)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带对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舱单元还包括升降气缸(5),升降气缸(5)缸体固定在压舱固定梁(7)上,升降气缸(5)活塞杆与压舱安装板(6)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带对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舱(4)上的凹槽先与编织带接触的一端呈喇叭口状,且依编织带走向,凹槽逐渐收窄至与矩形凹槽连接。
【文档编号】B65H45/12GK203998357SQ201420419269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8日
【发明者】潘玉忠 申请人:天津市旭辉恒远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