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包装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12621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包装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包装瓶,该包装瓶包括瓶盖、外瓶、内瓶、泵头和肩套;所述内瓶的瓶口与泵头密闭连接,该内瓶的瓶身置于所述外瓶内,该内瓶瓶身的上部设有环状凸起,所述外瓶瓶口的内壁设有与该环状凸起相应的凹陷,该外瓶瓶口的外壁设有凸棱;所述的肩套中间设有孔洞,侧壁设有卡台,该卡台下部的内壁设有与上述凸棱相应的凹槽,所述卡台上部的外壁设有凸起,该肩套贯穿泵头与外瓶的瓶口卡接,所述瓶盖通过凸起与该肩套卡接;该新型包装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避光隔热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包装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瓶,特别是一种具有避光、隔热效果的乳液或喷雾包装瓶,适用于对光、热敏感的物质包装。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乳液或喷雾包装瓶的瓶体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而按压或喷雾过程多为单手完成,当拇指或食指按压泵头喷雾时,瓶体很容易顺势下滑,导致压出量或喷雾量小,甚至未喷出的现象,使用过程不能得心应手,特别是需要以喷次定量的药品,会因用药量不准确影响疗效。
[0003]目前,具有避光、隔热效果的包装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不透明材料达到避光效果,另一种是采用在瓶体外表面涂布反光、隔热等涂层达到目的。实践证明,第一种瓶体的避光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更难做到隔热。众所周知,光的透过与物体厚度有关,特别是塑料类材料,即使是不透明材料,普通瓶体厚度仍不能屏蔽所有光。因此,更适用于对光、热不是很敏感或短期存放的物质包装;第二种瓶体如果想要达到良好避光隔热效果,往往需要多层结构,如反光层、防划层等,一般需要3层以上的涂层,不但工艺繁琐,也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包装瓶,该包装瓶为双层结构,瓶体截面为橄榄形,该形状更有利于光的反射。该新型包装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避光隔热效果。
[000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包装瓶,该包装瓶包括瓶盖、外瓶、内瓶、泵头和肩套;所述内瓶的瓶口与所述的泵头密闭连接,该内瓶的瓶身置于所述外瓶内,两瓶体间存有空隙,该内瓶的瓶身上部至瓶肩设有环状凸起,所述外瓶的瓶口内壁设有与该环状凸起相应的凹陷,该外瓶瓶口的外壁设有凸棱;所述的肩套中间设有孔洞,侧壁设有卡台,该卡台下部的内壁设有与上述凸棱相应的凹槽,所述卡台上部的外壁设有凸起,该肩套贯穿泵头后与外瓶的瓶口卡接,所述的瓶盖与该肩套卡接。
[0007]上述新型包装瓶可以用于盛装液体或乳液,当盛装液体时所述的泵头选用喷雾头,当盛装物为乳液时,所述的泵头为乳液头。
[0008]上述新型包装瓶为双层结构,所述外瓶的瓶口上沿与内瓶的瓶肩齐平或略低,该内瓶的外径小于所述外瓶的内径,即,内瓶与外瓶之间存有空隙,而内瓶上部的环状凸起与外瓶瓶口的凹陷吻合,此处,内、外瓶贴合,从而起到固定内瓶的作用,使其在外瓶中不会晃动。所述的空隙中的空气形成空气层,该空气层为传热的不良导体且导热系数很低,可以明显减少、甚至阻止外部热量传导至内瓶乃至内容物,可以起到很好地隔热的效果。
[0009]所述肩套的孔洞略大于所述泵头直径;该肩套侧壁的上部外径小于下部外径,上下两部分不同外径的交汇处形成所述卡台,该卡台为直角卡台,该卡台上部的外径与所述瓶盖内径相匹配,该卡台下部的内径与所述外瓶瓶口的外径相匹配,该外瓶瓶口外壁的凸棱与瓶口平行。所述的肩套套设在外瓶瓶口上,该肩套内壁的凹槽与外瓶瓶口外壁的凸棱卡接固定,从而进一步将内瓶与外瓶固定组合为一体。所述的瓶盖扣合在肩套上,具体是,扣合在所述肩套外径较小的上部,由所述的凸起使两者卡接、固定。
[0010]为增强肩套与外瓶间连接的牢固程度,优选在两者卡接的同时再辅以胶粘接。所述的凸棱可以是环状,也可以是断开的几段,一优选实施例中为2段,每个面I段;所述凸起优选设有多个,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肩套上设有4个凸起,每个面设有2个。
[0011]为达到避光效果,所述的内瓶为不透明材料制成。为进一步提高避光效果,所述的外瓶为深色透明材料制成。光照射到物体上主要发生三种现象:吸收、反射和透射。浅色的材料虽然反射较强、吸收较少,但透过很多;深色材料可以增加光的吸收,大大减少透过。针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特点,综合各深色对光的吸收、反射、透过效果,所述深色优选为蓝色。该颜色的外瓶与不透明内瓶的配合可有效避光,再加上双层结构的隔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包装瓶具有良好的避光隔热作用。
[0012]所述外瓶和内瓶的横截面均为橄榄形,S卩,瓶身由两个弧形面围合而成,交汇处形成纵楞。该橄榄形的横截面是由圆心角为126?130°的两条劣弧围合而成,该圆心角优选为128°。试验证明,该角度范围的弧形面更有利于光的反射。所述外瓶的宽度4?5cm,优选4.5cm。上述弧度及宽度的瓶体的截面周长约为ll_13cm,成人手掌长度约为18cm,单手可围握瓶体的70?85%,四指指间关节刚好处于纵楞处,非常适合手部发力握紧瓶身,可有效避免拇指按压泵头时瓶体发生顺势下滑的现象。
[0013]泵头包括压柄、喷嘴、密封圈、弹簧、活塞等,其组成及结构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泵头,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完善,其活塞座上设有两个弹簧。现有泵头内只有一个弹簧,位于活塞的下方,可称为下弹簧,本新型增设了一个上弹簧,置于活塞的上方,该上弹簧可有效避免冲击性(爆发性)渗漏。
[0014]所述肩套内部优选设有支撑板,该支撑板有2个,分别设在孔洞左右两边,当所述肩套与所述外瓶固接后,该支撑板刚好与内瓶的瓶肩接触,起到支撑肩套的作用,防止其在反复外力作用下塌陷。
[00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包装瓶的瓶盖、外瓶和肩套卡台下部的外径一致。即,组装好的该新型包装瓶为截面为橄榄形的柱体,三部分的外壁齐平。
[0016]上述设计的新型包装瓶不但外观美观大方、手握舒适、便于喷雾,更具有显著的避光隔热作用,可有效保障内容物的质量。此外,该新型包装瓶结构简单、易于制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瓶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瓶的瓶体横截面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1.瓶盖2.泵头3.肩套4.内瓶5.外瓶6.上弹簧7.下弹簧
[0021]8.空隙9.环状凸起10.凹陷11.瓶肩12.支撑板13.卡台14.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 (本实用新型包装瓶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包装瓶的瓶体横截面示意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瓶包括瓶盖1、外瓶5、内瓶4、泵头2和肩套3 ;所述内瓶4的瓶口与所述的泵头2密闭连接,该内瓶4的瓶身置于所述外瓶5内,两瓶体间存有空隙8,该内瓶4的瓶身上部至瓶肩11设有环状凸起9,所述外瓶5的瓶口内壁设有与该环状凸起9相应的凹陷10,该外瓶5的瓶口外壁设有两条凸棱,每个面一条;所述的肩套3中间设有孔洞14,侧壁设有卡台13,该卡台13下部的内壁设有与上述凸棱相应的凹槽,所述卡台13上部的外壁设有凸起,该肩套3贯穿泵头2后与外瓶5的瓶口卡接,所述瓶盖I与该肩套3卡接。
[0025]所述内瓶4为不透明材料制成,外瓶5为蓝色透明材料制成。该内瓶4和外瓶5的横截面均为橄榄形,该橄榄形是由圆心角为128°的两条劣弧围合而成。所述外瓶5的宽度4.5cm。所述泵头2的活塞座上设有两个弹簧,分别为上弹簧6和下弹簧7。所述的肩套3内设有两个支撑板12。本实用新型包装瓶的瓶盖1、外瓶5和卡台13下部的外径一致。
[0026]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瓶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单手喷压,避光隔热效果明显。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包装瓶,其特征在于,该包装瓶包括瓶盖、外瓶、内瓶、泵头和肩套;所述内瓶的瓶口与所述的泵头密闭连接,该内瓶的瓶身置于所述外瓶内,两瓶体间存有空隙,该内瓶的瓶身上部至瓶肩设有环状凸起,所述外瓶的瓶口内壁设有与该环状凸起相应的凹陷,该外瓶的瓶口外壁设有凸棱;所述肩套的中间设有孔洞,侧壁设有卡台,该卡台下部的内壁设有与上述凸棱相应的凹槽,所述卡台上部的外壁设有凸起,该肩套贯穿泵头后与外瓶的瓶口卡接,所述的瓶盖与该肩套卡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瓶为不透明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瓶为深色透明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瓶和内瓶的横截面为橄榄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橄榄形是由圆心角为126?130°的两条劣弧围合而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瓶的宽度4?5c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头的活塞座上设有两个弹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该包装瓶的瓶盖、外瓶和肩套卡台下部的外径一致。
【文档编号】B65D41/62GK203975433SQ201420436196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4日
【发明者】胡发刚, 何勇, 黄若杰 申请人:胡发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