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管装卸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13764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管装卸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圆管装卸车,包括:车体框架,所述车体框架包括前上横梁、后上横梁、左上竖梁和右上竖梁,其中,所述前上横梁低于所述后上横梁,所述左上竖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上横梁和所述后上横梁,所述左上竖梁上设置有第一旋转套,所述右上竖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上横梁和所述后上横梁,所述右上竖梁上设置有第二旋转套;左伸缩梁,穿过所述第一旋转套;右伸缩梁,穿过所述第二旋转套;门梁,设置于所述后上横梁上,所述门梁上设置有导链座;滑动轮,设置于所述车体框架的底部。
【专利说明】一种圆管装卸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管装卸车。

【背景技术】
[0002]圆管形状的建筑构件在生产前均会以模型的方式进行测试,以海底管道为例,海底管道在生产前一般均需经过压力测试、疲劳试验等,在确保其满足一定生产要求后才能投入使用。
[0003]目前进行承压试验的高压舱主要有两种:立式和卧式。立式高压舱模型安装主要采用起重机,卧式可采用起重机、叉车等。由于卧式高压舱结构布置导致采用起重机安装时模型吊起的高度较高,且模型重量较大时,吊起后稳定性差,易对设备造成伤害,同时,起重机单次下降幅度不易控制,容易损坏海底管道。叉车安装时对场地空间要求较高,不适宜狭窄空间作业,极其容易损坏海底管道。
[0004]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将待测模型安装至进行承压试验的高压舱时容易导致模型损坏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圆管装卸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将待测模型安装至进行承压试验的高压舱时容易导致模型损坏的技术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圆管装卸车,包括:
[0007]车体框架,所述车体框架包括前上横梁、后上横梁、左上竖梁和右上竖梁,其中,所述前上横梁低于所述后上横梁,所述左上竖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上横梁和所述后上横梁,所述左上竖梁上设置有第一旋转套,所述右上竖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上横梁和所述后上横梁,所述右上竖梁上设置有第二旋转套;
[0008]左伸缩梁,穿过所述第一旋转套;
[0009]右伸缩梁,穿过所述第二旋转套;
[0010]门梁,设置于所述后上横梁上,所述门梁上设置有导链座;
[0011]滑动轮,设置于所述车体框架的底部。
[0012]可选地,所述车体框架还包括:
[0013]左中后梁,所述左中后梁上设置有第一梁靴,用于容置所述左伸缩梁;
[0014]右中后梁,所述右中后梁上设置有第二梁靴,用于容置所述右伸缩梁。
[0015]可选地,所述前上横梁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大小与叉车的货叉大小匹配。
[0016]可选地,所述滑动轮具体为万向轮。
[0017]可选地,所述后上横梁具有一挂钩。
[0018]可选地,所述车体框架还包括:
[0019]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左上竖梁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门梁上;
[0020]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右上竖梁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门梁上。
[0021 ] 可选地,所述导链座上设置有一滑轮。
[00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占-
^ \\\.
[0023]1、由于采用了伸缩梁的结构,可安全、精确控制大直径、超重圆管形状的建筑构件的安装位置,避免安装过程中对圆管形状的建筑构件本身及圆管形状的建筑构件对高压舱的损坏,从而实现狭窄作业空间内大管径、重圆管的安全、便捷装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将待测模型安装至进行承压试验的高压舱时容易导致模型损坏的技术问题。
[0024]2、由于采用了具有导链座的门梁结构,通过人工导链,有效控制了模型安装移动速度、避免了装卸过程对模型及实验设备的冲击、碰撞。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圆管装卸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圆管装卸车的装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圆管装卸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将待测模型安装至进行承压试验的高压舱时容易导致模型损坏的技术问题。
[0028]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9]请参考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圆管装卸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圆管装卸车包括:
[0030]车体框架101,车体框架101包括前上横梁1011、后上横梁1012、左上竖梁1013和右上竖梁1014,其中,前上横梁1011低于后上横梁1012,左上竖梁101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上横梁1011和后上横梁1012,左上竖梁1013上设置有第一旋转套10131,右上竖梁101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上横梁1011和后上横梁1012,右上竖梁1014上设置有第二旋转套 10141 ;
[0031]左伸缩梁102,穿过第一旋转套10131 ;
[0032]右伸缩梁103,穿过第二旋转套10141 ;
[0033]门梁104,设置于后上横梁1012上,门梁104上设置有导链座;
[0034]滑动轮105,设置于车体框架101的底部。
[0035]请参考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圆管装卸车的装卸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将圆管形状的建筑构件从圆管装卸车上卸下时,左伸缩梁102和右伸缩梁103分别沿着第一旋转套10131和第二旋转套10141旋转,作为圆管形状的建筑构件装卸的滑道,并通过悬挂在门梁上的手动导链,能够准确的控制圆管形状的建筑构件的移动范围,从而实现安全、精确地控制大直径、超重圆管形状的建筑构件的安装位置的技术效果。
[0036]可以看出,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圆管装卸车采用了伸缩梁的结构,可安全、精确控制大直径、超重圆管形状的建筑构件的安装位置,避免安装过程中对圆管形状的建筑构件本身及圆管形状的建筑构件对高压舱的损坏,从而实现狭窄作业空间内大管径、重圆管的安全、便捷装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将待测模型安装至进行承压试验的高压舱时容易导致模型损坏的技术问题。
[0037]进一步地,由于采用了具有导链座的门梁结构,通过人工导链,有效控制了模型安装移动速度、避免了装卸过程对模型及实验设备的冲击、碰撞,进而避免了模型及实验设备被损坏。
[0038]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车体框架101还包括:左中后梁,左中后梁上设置有第一梁靴,用于容置左伸缩梁102 ;右中后梁,右中后梁上设置有第二梁靴,用于容置右伸缩梁103。这样,进一步增强车体框架101的结构强度,并且避免左伸缩梁102和右伸缩梁103在未工作状态时会分别沿着第一旋转套10131和第二旋转套10141旋转,进而造成车体框架101、左伸缩梁102和右伸缩梁103损坏。
[0039]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前上横梁1011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的大小与叉车的货叉大小匹配。这样,能够在叉车将圆管形状的建筑构件装卸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圆管装卸车时,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能够分别容置叉车的货叉,进而保证圆管形状的建筑构件居中,避免后续还需要调整圆管形状的建筑构件在圆管装卸车上的位置。
[004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滑动轮105具体为万向轮。这样,方便圆管装卸车在狭窄的工作场地中移动,提高圆管装卸车的使用范围。
[004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后上横梁1012具有一挂钩。这样,在圆管装卸车不工作的时候,可以通过该挂钩将圆管装卸车固定在某个地方,避免圆管装卸车滑走而撞击到其他设备。
[004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车体框架101还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的一端设置在左上竖梁1013上,另一端设置在门梁104上;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的一端设置在右上竖梁1014上,另一端设置在门梁104上。这样,能够提高门梁104的抗压能力,降低门梁104被压坏的概率,进而提高圆管装卸车的使用年限。
[004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导链座上设置有一滑轮。这样,通过该滑轮的作用,避免人们在使用人工导链时的极其费力的缺陷,并且能够提高圆管形状的建筑构件移动的精度。
[0044]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0045]1、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圆管装卸车采用了伸缩梁的结构,可安全、精确控制大直径、超重圆管形状的建筑构件的安装位置,避免安装过程中对圆管形状的建筑构件本身及圆管形状的建筑构件对高压舱的损坏,从而实现狭窄作业空间内大管径、重圆管的安全、便捷装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将待测模型安装至进行承压试验的高压舱时容易导致模型损坏的技术问题。
[0046]2、由于采用了具有导链座的门梁结构,通过人工导链,有效控制了模型安装移动速度、避免了装卸过程对模型及实验设备的冲击、碰撞,进而避免了模型及实验设备被损坏。
[0047]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圆管装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框架,所述车体框架包括前上横梁、后上横梁、左上竖梁和右上竖梁,其中,所述前上横梁低于所述后上横梁,所述左上竖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上横梁和所述后上横梁,所述左上竖梁上设置有第一旋转套,所述右上竖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上横梁和所述后上横梁,所述右上竖梁上设置有第二旋转套; 左伸缩梁,穿过所述第一旋转套; 右伸缩梁,穿过所述第二旋转套; 门梁,设置于所述后上横梁上,所述门梁上设置有导链座; 滑动轮,设置于所述车体框架的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管装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框架还包括: 左中后梁,所述左中后梁上设置有第一梁靴,用于容置所述左伸缩梁; 右中后梁,所述右中后梁上设置有第二梁靴,用于容置所述右伸缩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管装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上横梁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大小与叉车的货叉大小匹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管装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轮具体为万向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管装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上横梁具有一挂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管装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框架还包括: 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左上竖梁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门梁上; 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右上竖梁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门梁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管装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链座上设置有一滑轮。
【文档编号】B65G65/00GK204137927SQ201420459631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4日
【发明者】赵开龙, 姚志广, 徐爽, 祁磊, 曹文冉, 曹先凡, 王世澎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