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料输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1376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粉料输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料输送装置,包括进料螺旋轴、输送壳体和文丘里管;输送壳体套设于进料螺旋轴的第一端上;文丘里管安装于输送壳体的第二端;输送壳体的第一端设有粉料进料口;进料螺旋轴包括中空轴和设于中空轴第一端外壁上的螺纹推进叶,中空轴的第一端端面上设有射流喷嘴,中空轴的第二端设有第一气流入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细超轻粉料输送装置用于输送粒度小于2μm的粉料占总粉料体积的90%,堆积密度为170kg/m3的煅烧高岭土粉料,输送量可达8吨/小时。
【专利说明】粉料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料输送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粉料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粉料是指粒径小于10 μ m,堆积密度50?500kg/m3的粉料,该类粉料粒径细而均匀,堆积密度小、存气性好,粉料粘性大,易起拱、附壁的特点。
[0003]对该粉料的输送,现有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0004](I)稀相低负压输送系统
[0005]低负压输送系统,依靠风机的抽力,使整个系统在负压下工作。系统的真空度较低,一般为6?8kPa,对于超细超轻粉料,固含量一般为100?300g/m3。负压输送系统具有设备比较简单,使用和维修简便,吸料点处无粉尘飞扬,管道和设备不严密处不会冒尘等优点,但系统处理风量大,需布袋除尘器进行粉料收集,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
[0006](2)高压式气力输送系统
[0007]这种系统中,粉料加入发送装置的高压仓中,进入此仓的高压空气引起粉料流动并将粉料送人输送管输送,称为密相输送。固体含量高于100kg/m3或固气比大于25的输送过程。操作气速较低,用较高的气压压送。
[0008]间歇充气罐式密相输送。是将颗粒分批加入压力罐,然后通气吹松,待罐内达一定压力后,打开放料阀,将颗粒粉料吹入输送管中输送。密相输送常规粉料时输送能力大,可压送较长距离,粉料破损和设备磨损较小,能耗也较省。但由于超细超轻粉料堆积比重很小,一般为100?300kg/m3,单位输送量情况下压力罐的体积很大,且由于粉料粘性大,流动性差,易粘壁,每个输送周期的时间拉长,严重影响系统的输送量。
[0009](3)高速螺旋式气力输送机
[0010]其操作原理如下:被输送的散状回体粉料由料斗进入带有高速旋转的筒体内,粉料由推进式螺旋径筒体向前推进,此螺旋有两个作用,其一是作为加料机,其二是克服输送系统反向压力的密封。粉料进入混合室后即被由一系列空气喷咀,射入的压缩空气流态化,然后进入粉料输送管道。这种方法能适宜粉状粉料,如碳酸钙、PVC粉、水泥等。但在输送超细超轻粉料时,由于超细超轻粉料存气性好,可压缩性强,在混合室粉料不能很好流态化,造成输送过程中粉料栓塞,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001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料输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超细超轻粉料输送过程中易堵塞输送装置的技术问题。
[00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料输送装置,包括进料螺旋轴、输送壳体和文丘里管;输送壳体的第一端套设于进料螺旋轴的第一端上;输送壳体的第二端安装文丘里管;输送壳体的第一端设有粉料进料口 ;进料螺旋轴包括中空轴和设于中空轴第一端外壁上的螺纹推进叶,中空轴的第一端端面上设有射流喷嘴,中空轴的第二端设有第一气流入口。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混合室,混合室安装于输送壳体的第二端上,混合室伸入文丘里管内。
[0014]进一步地,文丘里管中部沿其径向向内会所形成颈部,混合室的顶部靠近颈部。
[0015]进一步地,混合室的外壁与文丘里管的内壁围成环隙,文丘里管的外壁上正对射流喷嘴设有第二气流入口,第二气流入口与环隙相连通。
[0016]进一步地,第一气流入口内通入压缩空气。
[0017]进一步地,第二气流入口与罗茨风机或高压风机相连通。
[0018]进一步地,螺纹推进叶收容于输送壳体内。
[0019]进一步地,中空轴的第二端伸出输送壳体外,得到间隔安装的第一中空轴支架和第二中空轴支架的支撑。
[0020]进一步地,还包括壳体支架,第一中空轴支架和第二中空轴支架安装于壳体支架上;中空轴通过安装于壳体支架上的传动装置驱动。
[0021]进一步地,壳体支架支撑于输送壳体的底面上。
[002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细超轻粉料输送装置能在正压条件下,通过螺旋推进器进料,之后将压缩空气,经中空轴由射流喷嘴喷射出,驱动进入文丘里管的粉料,从而防止粉料在文丘里管颈部堆积,造成堵塞。从文丘里管第二气流入口的空气在文丘里颈部环隙处高速流出,形成康达效应,对粉料进一步加速,使粉料输送稳定运行。用于输送粒度小于2 μ m粉料的体积占总粉料体积的90%,堆积密度为170kg/m3的煅烧高岭土粉料,输送量可达8吨/小时。
[0024]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6]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以及
[0027]图2是图1中A点放大示意图。
[0028]图例说明:
[0029]1、第一气流入口 ;10、壳体支架;21、第一中空轴支架;22、第二中空轴支架;3、传动装置;4、进料螺旋轴;41、中空轴;42、螺纹推进叶;5、输送壳体;51、粉料进料口 ;6、射流喷嘴;7、混合室;71、第二气流入口 ;8、文丘里管;81、环隙;82、颈部;83、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31]本文中粉料是指粒径小于10 μ m,堆积密度50?500kg/m3的粉料,该类粉料粒径细而均匀,堆积密度小、存气性好,粉料粘性大,易起拱、附壁的特点。
[0032]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细粉料输送装置,包括进料螺旋轴4、输送壳体5和文丘里管8。输送壳体5套设于进料螺旋轴4的第一端上。进料螺旋轴4的第二端伸出输送壳体5的第一端外。输送壳体5的第二端与文丘里管8的第一端相连通。进料螺旋轴4、输送壳体5、文丘里管8同轴。
[0033]输送壳体5为筒状。靠近输送壳体5的第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粉料进料口 51。粉料进料口 51可用于超细粉料的进料。
[0034]进料螺旋轴4包括中空轴41和设置于中空轴41第一端外壁上的螺纹推进叶42。螺纹推进叶42收容于输送壳体5内,并布满于输送壳体5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内部空间中。中空轴41的第一端开口处安装有射流喷嘴6。射流喷嘴6伸出输送壳体5进入文丘里管8中。中空轴41的第二端开口处设有第一气流入口 I。采用该结构的装置进行粉料输送,能使通过从射流喷嘴6射出的压缩空气将进入文丘里管8中的粉料流态化,从而防止粉料在文丘里管8中堆积而无法移动。
[0035]为了提高文丘里管8内康达效应的强度,优选还包括混合室7为锥台型筒。混合室7安装于输送壳体5的第二端。混合室7伸入文丘里管8内。参见图2,文丘里管8为管状。文丘里管8中部沿其径向向内收缩形成颈部82。文丘里管8的第一端内部为混合室7。混合室7的外壁靠近文丘里管8的内壁围成环隙81。环隙81沿文丘里管8轴向延伸至颈部82处形成连通文丘里管8的出气口 83。正对射流喷嘴6的文丘里管8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气流入口 71。第二气流入口 71与环隙81相连通。气流从第二气流入口 71进入环隙81后顺着环隙81出气口 83与文丘里管8颈部82内壁围成的方向进入文丘里管8中。混合室7的第一端与输送壳体5的第一端相连通。混合室7的第二端与文丘里管8的颈部82靠近。采用该结构的装置能使得文丘里管8中流态化的粉料在第二气流入口 71流入环隙81的气流的作用下,在文丘里管8的颈部82处产生康达效应,在康达效应的作用下,文丘里管8内壁形成一层连续不断的空气薄膜,粉料沿文丘里管8的管壁在空气薄膜的作用下向前运动。从而防止粉料在文丘里管8的颈部82处产生堆积而影响粉料的输送。
[0036]中空轴41伸出输送壳体5的的第一端通过第一中空轴支架21支撑。中空轴41靠近输送壳体5的部分,得到第二中空轴支架22的支持。第一中空轴支架21和第二中空轴支架22间隔安装于壳体支架10的第一端。壳体支架10的底面安装于支撑平面上。壳体支架10的第二端支撑于输送壳体5的中部的外壁底面上。壳体支架10内安装用于驱动中空轴41的传动装置3。采用外置驱动装置,能使得中空轴41的端口敞开,利于压缩空气的通入。
[0037]使用时装置中的传动装置3驱动中空轴41转动,带动中空轴41外壁上的螺纹推进叶42。待输送粉料从粉料进料口 51进入输送壳体5中。在螺纹推进叶42的推动作用下从输送壳体5的第一端向第二端运动。螺纹推进叶42的螺纹顶面与输送壳体5配合实现对粉料的密封,防止粉料在输送过程中,由于搅动的作用而不随螺纹推进叶42运动。克服输送装置中的反向压力的密封粉料。粉料受到螺纹推进叶42的推动和压缩,运动至输送壳体5的第二端。压缩空气从中空轴41第二端的第一气流入口 I进入中空轴41。从射流喷嘴6处喷射进入混合室7内。采用压缩空气可以提高对混合室7内物料的运输能力。优选所用压缩空气所加压力为O。2?O。7Mpa。此范围内的压力能提高物料的分散性,防止发生团聚堵塞。被运送至混合室7的粉料受到从射流喷嘴6中喷出的压缩空气的喷射,粉料加速运动,形成流态化的粉料。粉料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进入文丘里管8的颈部82。
[0038]第二气流入口 71内通入由罗茨风机或高压风机送入的气流。该气流通过环隙81后均匀的分布于文丘里管8的颈部82的内壁上。进入颈部82的气流速度较快,能将进入混合室7的流态化粉料在康达效应作用下紧贴文丘里管8的内壁向前流动,形成一层连续不断的空气薄膜贴附在文丘里管8第二端的内壁上。在混合室7中心部得到第一气流入口I推送的粉料进一步加速,在文丘里管8中继续向前输送,到达收集储存装置。防止粉料在文丘里管8的颈部82处发生堆积,通过中空轴41中喷射出的气流首先将物料流态化,从而提高环隙81中气流的输送效率,进而提高文丘里管8对粒径小于10 μ m物料的输送能力。降低了输送过程中的阻力。
[0039]该设备已投入使用。建设一条年产5万吨超细煅烧高岭土生产线,采用两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运行稳定、可靠。用于输送粒度小于2μπι粉料的体积占总粉料体积的90%的煅烧高岭土粉料,堆积密度可达170kg/m3,输送量可达8吨/小时,输送固含量为2?15kg/m3。
[004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设备高度低、输送粉料灰气比大、阻力小、料气比大,效率高、泵体高度小等优点。适合微细、特别是超细超轻粉料的输送。整套设备投资小、运行成本低,带来良好经济效益。
[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粉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螺旋轴(4)、输送壳体(5)和文丘里管(8); 所述输送壳体(5)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进料螺旋轴(4)的第一端上; 所述输送壳体(5)的第二端安装所述文丘里管(8); 所述输送壳体(5)的第一端设有粉料进料口(51); 所述进料螺旋轴(4)包括中空轴(41)和设于所述中空轴(41)外壁上的螺纹推进叶(42),所述中空轴(41)的第一端端面上设有射流喷嘴(6),所述中空轴(41)的第二端设有第一气流入口(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合室(7),所述混合室(7)安装于所述输送壳体(5)的第二端上,所述混合室(7)伸入所述文丘里管(8)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管(8)中部沿其径向向内回缩形成颈部(82),所述混合室(7)的顶部靠近所述颈部(8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室(7)的外壁与所述文丘里管(8)的内壁围成环隙(81),所述文丘里管(8)的外壁上正对所述射流喷嘴(6)设有第二气流入口(71),所述第二气流入口(71)与所述环隙(81)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入口(I)内通入压缩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流入口(71)与罗茨风机或高压风机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推进叶(42)收容于所述输送壳体(5)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轴(41)的第二端伸出所述输送壳体(5)外,得到间隔安装的第一中空轴支架(21)和第二中空轴支架(22)的支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支架(10),所述第一中空轴支架(21)和所述第二中空轴支架(22)安装于所述壳体支架(10)上; 所述中空轴(41)通过安装于所述壳体支架(10)上的传动装置(3)驱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支架(10)支撑于所述输送壳体(5)的底面上。
【文档编号】B65G33/26GK204096503SQ201420459607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4日
【发明者】史兴顺, 冯建明 申请人:湖南超牌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