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带输送张力可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0013阅读:1046来源:国知局
料带输送张力可调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涉及料带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料带输送张力可调装置。



背景技术:

铜箔料带的加工过程中,通常是先对铜箔进行涂胶,然后将涂胶后的铜箔进行烘干,烘干后切裁成指定的尺寸以适配铝基材。但是现有的铜箔料带在输送过程中容易起皱,输送力不平均,不良率高,一旦起皱的铜箔覆上铝基材后将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如何对现有的铜箔料带输送设备进行改进,是技术人员长期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目的是克服了现有的铜箔料带在输送过程中容易起皱,输送力不平均,不良率高的技术问题,提供料带输送张力可调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料带输送张力可调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料带输出转筒202,铜箔料带套装于该料带输出转筒202上,所述料带输出转筒202后方设有能供铜箔料带伸入的张力平衡调节固定架301,所述张力平衡调节固定架301由下往上依次设有下横向固定杆302及上横向固定杆303, 所述下横向固定杆302上阵列设置有下调节转筒304,所述上横向固定杆303上阵列设置有上调节转筒305,铜箔料带绕于所述下调节转筒304及上调节转筒305上,所述上横向固定杆303前端设有与所述下调节转筒304及上调节转筒305配合使用以调节铜箔料带进料张力平衡的进料张力平衡调节组件3a,所述上横向固定杆303后端设有与所述下调节转筒304及上调节转筒305配合使用以调节铜箔料带出料张力平衡的出料张力平衡调节组件3b。

为实现更好的技术效果,本申请还包括有:

如上所述料带输送张力可调装置,所述进料张力平衡调节组件3a包括进料调节转筒306、进料调节配重件307及进料调节链条308,所述进料调节转筒306设于所述上横向固定杆303前端并与其活动连接,所述进料调节链条308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横向固定杆302上,另一端与所述进料调节配重件307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进料调节链条308绕于所述进料调节转筒306上。

如上所述料带输送张力可调装置,所述进料调节配重件307及进料调节链条308为两个,对称设于所述进料调节转筒306的两端。

如上所述料带输送张力可调装置,所述出料张力平衡调节组件3b包括出料调节转筒309、出料调节配重件310及出料调节链条311,所述出料调节转筒309设于所述上横向固定杆303后端并与其活动连接,所述出料调节链条311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横向固定杆302上,另一端与所述出料调节配重件310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出料调节链条311绕于所述出料调节转筒309上。

如上所述料带输送张力可调装置,所述出料调节配重件310及出料调节链条311为两个,对称设于所述出料调节转筒309的两端。

如上所述料带输送张力可调装置,所述进料调节配重件307及所述出料调节配重件310为铸铁制成,其重量为15KG~30KG。

如上所述料带输送张力可调装置,所述下调节转筒304的筒径小于所述上调节转筒305的筒径。

如上所述料带输送张力可调装置,所述下调节转筒304为三个,所述上调节转筒305为两个。

如上所述料带输送张力可调装置,所述上调节转筒305设于所述上横向固定杆303上的位置垂直于两所述下调节转筒304之间的位置。

如上所述料带输送张力可调装置,所述下横向固定杆302与所述上横向固定杆303之间的距离为100CM~15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如下优点:

1、本申请的通过设置张力平衡调节组件,输送力均匀,铜箔料带在输送过程中不容易起皱,保证良品率。

2、本申请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便于在厂区内安装,利用上调节转筒与下调节转筒配合输送,实现输送张力可调,铜箔料带输送时两端平衡,输送效果好,避免起皱,方便铜箔料带进行后工序加工。

3、本申请的张力平衡调节组件为输入和输出同时设置,更好地利用配重调节输送张力,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设备出现故障的 几率小,维护及保养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并不代表全部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申请公开了料带输送张力可调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料带输出转筒202,铜箔料带套装于该料带输出转筒202上,所述料带输出转筒202后方设有能供铜箔料带伸入的张力平衡调节固定架301,所述张力平衡调节固定架301由下往上依次设有下横向固定杆302及上横向固定杆303,所述下横向固定杆302上阵列设置有下调节转筒304,所述上横向固定杆303上阵列设置有上调节转筒305,铜箔料带绕于所述下调节转筒304及上调节转筒305上,所述上横向固定杆303前端设有与所述下调节转筒304及上调节转筒305配合使用以调节铜箔料带进料张力平衡的进料张力平衡调节组件3a,所述上横向固定杆303后端设有与所述下调节转筒304及上调节转筒305配合使用以调节铜箔料带出料张力平衡的出料张力平衡调节组件3b。

所述进料张力平衡调节组件3a包括进料调节转筒306、进料调节配重件307及进料调节链条308,所述进料调节转筒306设于所述上横向固定杆303前端并与其活动连接,所述进料调节链条308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横向固定杆302上,另一端与所述进料调节配重件307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进料调节链条308绕于所述进料调节转筒306上。

所述进料调节配重件307及进料调节链条308为两个,对称设于所述进料调节转筒306的两端。

所述出料张力平衡调节组件3b包括出料调节转筒309、出料调节配重件310及出料调节链条311,所述出料调节转筒309设于所述上横向固定杆303后端并与其活动连接,所述出料调节链条311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横向固定杆302上,另一端与所述出料调节配重件310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出料调节链条311绕于所述出料调节转筒309上。

所述出料调节配重件310及出料调节链条311为两个,对称设于所述出料调节转筒309的两端。

所述进料调节配重件307及所述出料调节配重件310为铸铁制成,其重量为15KG~30KG。

所述下调节转筒304的筒径小于所述上调节转筒305的筒径。

所述下调节转筒304为三个,所述上调节转筒305为两个。

所述上调节转筒305设于所述上横向固定杆303上的位置垂直于两所述下调节转筒304之间的位置。

所述下横向固定杆302与所述上横向固定杆303之间的距离为100CM~150CM。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利用上调节转筒与下调节转筒配合输送,实现输送张力可调,铜箔料带输送时两端平衡,输送效果好,避免起皱,方便铜箔料带进行后工序加工。本申请的张力平衡调节组件为输入和输出同时设置,更好地利用配重调节输送张力,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小,维护及保养方便。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申请相同或近似的,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