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1884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显示面板保护膜,包括有一保护层、黏贴于保护层上表面的一表面薄膜层,及黏贴于保护层下表面的一底部薄膜层,保护层可贴附于移动装置的一显示面板,又,表面薄膜层的一侧一体成型有一定位部,定位部凸出于表面薄膜层,并黏贴有面积等于或大于定位部的一离型膜,使用者可轻易地拆卸离型膜后,先将定位部黏贴于移动装置的正面或背面的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以对保护层所欲贴附的位置作定位,最后,依序将底部薄膜层及表面薄膜层撕离,完成保护层的贴附,是以,本实用新型具有易于使用者操作,并能准确地将保护膜贴附于显示面板的功效。
【专利说明】显示面板保护膜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保护膜,尤指一种应用于移动装置,可供快速且准确地将保护膜黏贴于屏幕的显示面板保护膜。

【背景技术】
[0002]触控时代的来临,让具有液晶屏幕或触控式显示面板等类型的电子产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型电脑与触控电视等,其中,智慧型手机与平板电脑等移动装置,因具携带方便之优点,更是现代人随身的重要物品,然而,液晶屏幕的外层为玻璃,常易受碰撞或摔落,甚至与空气中的沙粒、包包中的钥匙及零钱等硬物接触,而产生刮痕或裂痕,是以,常会于液晶屏幕上,黏贴有一层保护贴(或称显示面板保护层、显示屏幕保护膜),以保护屏幕的完整性;常见的保护贴通常由三层结构所组成,包含表面保护膜、中间保护膜及底部离型膜,黏贴时,先从底部离型膜撕开一角,并将中间保护膜对准屏幕后,慢慢将底部离型膜撕开,使中间保护膜贴合于屏幕,然而,常因中间保护膜的黏贴位置有所偏差,需重新作业而易造成气泡产生;请参阅图1,图中所示为现有的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有发明人发明一种保护膜结构10,其具有一保护层101,且保护层101的上、下表面分别贴附有一表面薄膜层102及一底部薄膜层103,又,表面薄膜层102的表面的一侦牝再贴附有一固定胶条104,且固定胶条104外露于表面薄膜层102的部分,具有一离型膜1041,固定胶条104可先固定于移动装置的一侧,以预先对保护层101作精准定位,降低黏贴时易造成位移的问题,再者,现有的保护膜结构10,亦常在表面薄膜层102及底部薄膜层103,分别设有一第一标签纸1021及一第二标签纸1031,除可提示使用者黏贴的顺序,更可使表面薄膜层102及底部薄膜层103易于脱离保护层101 ;另有其他先前技术以供参考,如下:
[0003]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案第CN202007214号屏幕贴膜;
[0004]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案第CN202430159号可避免黏贴时产生气泡和准确定位的屏幕贴膜;
[0005]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案第CN202685396号一种屏幕保护贴膜;
[0006]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案第CN203473299号书页结构的保护膜」;
[0007]PCT 专利公开案第 W02013187606 号 SMART DEVICE PROTECT1N FILM。
[0008]但是,由上述诸多前案所揭技术可知,现有技术存有以下几个问题,其一,请参阅图2,图中所示为现有的保护膜的实施示意图,并请搭配参阅图1,如图,因离型膜1041的面积,与固定胶条104外露于表面薄膜层102的部分呈完全覆盖,而有使用者难以撕开离型膜1041的问题,其二,第一标签纸1021及第二标签纸1031于保护膜结构10的制造过程中,以另一道工序分别黏贴于表面薄膜层102及底部薄膜层103,故有制造程序复杂,及于运送过程中,产生脱落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有鉴于上述的问题及需求,发明人依据多年来从事相关产品设计的经验,针对现有的保护膜加以分析及研究,期能设计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实体产品;缘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使用者操作,并可准确地将保护膜黏贴于移动装置的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板保护膜。
[0010]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保护膜,包括有:
[0011]一保护层,为透明状,可贴附于一移动装置的一显示面板;
[0012]一表面薄膜层,黏贴于该保护层的上表面,该表面薄膜层一体成型有一定位部,该定位部凸出于该表面薄膜层,并黏贴有一离型膜;
[0013]一底部薄膜层,黏贴于该保护层的下表面,该底部薄膜层一体成型有一第二标签部;以及
[0014]将该离型膜撕离后,该定位部可黏贴于该移动装置的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作该保护层的贴附位置的定位。
[001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该表面薄膜层一体成型有一第一标签部。
[001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该离型膜的面积等于或大于该定位部。
[001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该保护层预先成型有一音源孔及一操作孔,该音源孔及该操作孔皆呈透孔状。
[001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该保护层的材质为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聚乙烯、聚氯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0019]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标签部及该第二标签部,分别凸出于该表面薄膜层及该底部薄膜层。
[002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当该离型膜的面积大于该定位部时,该离型膜外露于该定位部的区域为一拆卸部,该拆卸部可供将该离型膜撕离该定位部。
[002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该底部薄膜层预先成型有至少一分割线。
[002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该底部薄膜层包含有一第一底部薄膜层及一第二底部膜薄层,该第一底部薄膜层及该第二底部膜薄层借助该分割线相互分离。
[002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底部薄膜层一体成型有一第三标签部,该第二底部薄膜层一体成型有一第四标签部,该第三标签部及该第四标签部分别凸出于该第一底部薄膜层及该第二底部薄膜层。
[0024]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保护膜提高了显示面板贴膜的准确度,且不会造成空气中的灰尘的污染,贴附过程简单。
[0025]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仅以下列说明搭配图示,敬请参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现有的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现有的保护膜的实施示意图。
[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细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一)。
[0031]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二)。
[0032]图5C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三)。
[0033]第?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四)。
[0034]图5E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五)。
[003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的实施示意图。
[0037]【简单符号说明】
[0038]10保护膜结构 101保护层102表面薄膜层
[0039]1021第一标签纸 103底部薄膜层104固定胶条
[0040]1031第二标签纸 1041离型膜20显示面板保护
[0041]201保护层202表面薄膜层2021定位部2022离型膜
[0042]2023拆卸部2024第一标签部 203底部薄膜层
[0043]204操作孔2031第二标签部 205音源孔
[0044]2032第一底部薄膜层 2033第二底部薄膜层
[0045]2034分割线2035第三标签部2036第四标签部
[0046]30移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7]请参阅图3所示,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显示面板保护膜20,包括有一保护层201、一表面薄膜层202及一底部薄膜层203,保护层201 (或称保护贴、保护膜)为经过氟化合物处理过的透明塑胶材质,如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PMMA)、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其中之一或其组合,或保护层201亦可为玻璃材质,不以此为限,特先陈明,又,显示面板保护膜20的保护层201可贴附于移动装置(Mobile device)之显示面板上,保护层201具有防污、防泼水及防刮伤之功效,其中,所述之移动装置可为智能手机(Smartphone)、平板电脑(Tablet)及笔记型电脑(Notebook)等电子设备,又,请搭配参阅图4,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细部结构示意图,如图,表面薄膜层202朝向保护层201的那面,为具有低黏性的材质,故表面薄膜层202可黏贴于保护层201的上表面,又,保护层201朝向底部薄膜层203的那面,亦具有黏性,故底部薄膜层203可被黏贴于保护层201的下表面,再者,表面薄膜层202及底部薄膜层203皆为一种离型膜,可被轻松撕除,且不会损伤保护层201,又,表面薄膜层20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一定位部2021,定位部2021凸出于表面薄膜层202,可供黏贴于移动装置的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以使保护层201可准确被定位于移动装置的显示面板,再者,定位部2021黏贴有一离型膜2022,且于较佳的实施例下,离型膜2022的面积大于定位部2021,然,离型膜2022的面积亦可等于定位部2021,不以此为限,特先陈明,其中,离型膜2022超出定位部2021的区域为一拆卸部2023,是以,使用者可轻易地通过拆卸部2023,将离型膜2022撕离定位部2021,并利用定位部2021进行定位,改善现有使用者难以将离型膜撕开的问题。
[0048]请参阅图3及图4,表面薄膜层202及底部薄膜层203再分别一体成型有一第一标签部2024及一第二标签部2031,且第一标签部2024及第二标签部2031皆外露于保护层201,是以,使用者可通过第一标签部2024及第二标签部2031,分别轻易地将表面薄膜层202及底部薄膜层203撕离,其中,于其它实施例中,表面薄膜层202亦可不须成型有第一标签部2024,使用者可借助定位部2021直接将表面薄膜层202撕离,又,第一标签部2024及第二标签部2031成型的位置,可依所需做改变,不以图式中所示为限,特先陈明,再者,第一标签部2024及第二标签部2031亦可作为步骤顺序标签的使用,即在第一标签部2024及第二标签部2031上成型有数字的图像,如数字I代表步骤一(图中未示),借以提示使用者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保护膜20的使用流程,降低因黏贴过程的错误,而易造成损坏的问题;另,保护层201可再成型有透孔状的一操作孔204及一音源孔205,其中,操作孔204及音源孔205的位置,依不同品牌及款式的移动装置而成型,操作孔204与移动装置的显示面板上的操作键相互配设,故当贴附有保护层201时,仍可对其作操作,音源孔205与移动装置的显示面板上的音源发送处相互配设,可供将声波能量不受干扰的传送至人耳,又,表面薄膜层202及底部薄膜层203亦可分别成型有操作孔204及音源孔205。
[0049]请参阅图5A至图5E,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一)至(五),并请搭配参阅图4,如图,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保护膜20实施时,先将保护层201对齐至所欲贴附的移动装置30的显示面板上,再通过拆卸部2023将黏贴于定位部2021的离型膜2022轻易撕离,并将定位部2021黏贴于移动装置30的一侧,所述的一侧可为移动装置30的正面或背面的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黏贴完成后,定位部2021已将显示面板保护膜20准确地固定移动装置30上,且亦已将保护层201与所欲贴附的显示面板的位置作定位,其中,因定位部2021已使得显示面板保护膜20与移动装置30呈相互连接状,故更可借助将保护层201相对于移动装置30的显示面板作掀合动作,来再次确认保护层201是否达成准确定位,若否,则可再重新完成定位部2021的黏贴,若是,则接续通过第二标签部2031,将与保护层201呈相互黏贴的底部薄膜层203撕开,并露出保护层201,再将保护层201朝显示面板30的方向盖合,由于定位部2021已完成定位,故保护层201可准确地黏贴于移动装置30的显示面板,大幅改善现有因易将黏贴位置出错,而需反复重新作业,造成空气中的灰尘,甚至是手中的杂质,污染保护层201,降低保护层201的贴附品质,最后,再通过第一标签部2024,将表面薄膜层202撕离,即完成保护层201的贴附,特别要说明的是,因用以进行准确定位的定位部2021与表面薄膜层202 —体成型,故当表面薄膜层202被撕离的同时,黏贴于移动装置30的一侧的定位部2021,亦同时会被撕离,可减少保护层201贴附时的步骤。
[0050]请参阅图6,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并请搭配参阅图3,如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部薄膜层203,可为包含有一第一底部薄膜层2032及一第二底部薄膜层2033,且第一底部薄膜层2032及第二底部薄膜层2033借助预先成型的一分割线2034所分离,又,第一底部薄膜层2032 —体成型有第三标签部2035,第二底部薄膜层2033 —体成型有第四标签部2036,再请参阅图7,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的实施示意图,如图,当定位部2021已黏贴完成后,可先行通过第三标签部2035将较靠近移动装置30的第一底部薄膜层2032撕离,并将保护层201所露出的部分,先行贴附于移动装置30的显示面板上,又,再通过第四标签部2036将第二底部薄膜层2033撕离,并完成保护层201的贴附,是以,本实用新型除通过定位部201作准确的定位外,更借助多阶段式的贴附方式,将保护层201依序贴附于移动装置30的显示面板,降低气泡的产生,以提高保护层201的贴附品质,其中,底部薄膜层203可依分割线2034的位置及数量的变化,而被分割成不同数量。
[0051]由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显示面板保护膜,其包括一保护层、一表面薄膜层及一底部薄膜层,表面薄膜层黏贴于保护层的上表面,及底部薄膜层黏贴于保护层的下表面,又,表面薄膜层一体成型有一定位部及一第一标签部,且定位部黏贴有一离型膜,离型膜外露于定位部的区域,为一拆卸部,底部薄膜层亦一体成型有一第二标签部,其中,定位部及第一标签部皆凸出于表面薄膜层,第二标签部凸出于底部薄膜层,是以,当显示面板保护膜实施时,首先,使用者可通过拆卸部,轻易地将离型膜从定位部撕离,并将定位部黏贴于移动装置的正面或背面的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以形成准确之定位,黏贴完成后,再通过第二标签部将底部薄膜层撕离,使保护层完全露出,并将保护层贴附于移动装置的显示面板,最后,通过第一标签部将表层薄膜层撕离后,即完成保护层的贴附作业;依此,本实用新型其据以实施后,确实可达到提供一种易于使用者操作,并准确地将保护膜黏贴于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板保护膜。
[0052]但是,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与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面板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保护层,为透明状,可贴附于一移动装置的一显示面板; 一表面薄膜层,黏贴于该保护层的上表面,该表面薄膜层一体成型有一定位部,该定位部凸出于该表面薄膜层,并黏贴有一离型膜; 一底部薄膜层,黏贴于该保护层的下表面,该底部薄膜层一体成型有一第二标签部;以及 将该离型膜撕离后,该定位部可黏贴于该移动装置的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作该保护层的贴附位置的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表面薄膜层一体成型有一第一标签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离型膜的面积等于或大于该定位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保护层预先成型有一音源孔及一操作孔,该音源孔及该操作孔皆呈透孔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保护层的材质为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聚乙烯、聚氯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标签部及该第二标签部,分别凸出于该表面薄膜层及该底部薄膜层。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离型膜的面积大于该定位部时,该离型膜外露于该定位部的区域为一拆卸部,该拆卸部可供将该离型膜撕离该定位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底部薄膜层预先成型有至少一分割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底部薄膜层包含有一第一底部薄膜层及一第二底部膜薄层,该第一底部薄膜层及该第二底部膜薄层借助该分割线相互分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底部薄膜层一体成型有一第三标签部,该第二底部薄膜层一体成型有一第四标签部,该第三标签部及该第四标签部分别凸出于该第一底部薄膜层及该第二底部薄膜层。
【文档编号】B65D75/26GK204223463SQ201420560763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6日
【发明者】李安芳 申请人:群正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