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式分类垃圾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44253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式分类垃圾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式分类垃圾箱,包括主体、上进口、左进口、右进口、封盖A、微型电机、循环箱、封盖B、封盖C、混合箱、收集箱、单片机、中空腔。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中空腔后,通过封盖A后,如有可循环垃圾,封盖B上的远红外感应器感应后启动微型电机,封盖B打开,垃圾进入循环箱;如有不可循环垃圾,封盖C上的远红外感应器感应后启动微型电机,封盖C打开,垃圾进入收集箱;如封盖A与封盖B、封盖C的通道破裂或者出现故障,垃圾直接进入混合箱,便于垃圾的分类管理,提供管理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电子式分类垃圾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垃圾箱,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式分类垃圾箱。

【背景技术】
[0002]电子式分类垃圾箱作为生活中中非常重要的垃圾收集装置,应该最大限度的为人们的提供垃圾分类工作,可以大大提供垃圾的利用率,现有的电子式分类垃圾箱仅可以起到承装、收集垃圾的功能,而进行分类需要人工进行,现有技术尚没有对其功能进行进一步拓展。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子式分类垃圾箱。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电子式分类垃圾箱,包括主体、上进口、左进口、右进口、封盖A、微型电机、循环箱、封盖B、封盖C、混合箱、收集箱、单片机、中空腔。
[0006]优选地,所述主体上端设置有上进口、左进口、右进口、中空腔。
[0007]优选地,所述中空腔底端设置有封盖A。
[0008]优选地,所述封盖A、封盖B、封盖C上分别设置有微型电机和远红外感应器。
[0009]优选地,所述主体下端以混合箱为界分为循环箱、收集箱。
[0010]优选地,所述循环箱底端设置有单片机。
[0011 ] 优选地,所述单片机与市电电源连接后与微型电机和远红外感应器相互连接。
[00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13]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中空腔后,通过封盖A后,如有可循环垃圾,封盖B上的远红外感应器感应后启动微型电机,封盖B打开,垃圾进入循环箱;如有不可循环垃圾,封盖C上的远红外感应器感应后启动微型电机,封盖C打开,垃圾进入收集箱;如封盖A与封盖B、封盖C的通道破裂或者出现故障,垃圾直接进入混合箱,便于垃圾的分类管理,提供管理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所示,一种电子式分类垃圾箱,包括主体(1)、上进口(2)、左进口(3)、右进P (4)、封盖A (5)、微型电机(6)、循环箱(7)、封盖B (8)、封盖C (9)、混合箱(10)、收集箱
[11]、单片机(12)、中空腔(13)ο
[0016]优选地,所述主体(I)上端设置有上进口(2)、左进口(3)、右进口(4)、中空腔
(13)。
[0017]优选地,所述中空腔(13)底端设置有封盖A(5)。
[0018]优选地,所述封盖A(5)、封盖B(8)、封盖C(9)上分别设置有微型电机(6)和远红外感应器。
[0019]优选地,所述主体⑴下端以混合箱(10)为界分为循环箱(7)、收集箱(11)。
[0020]优选地,所述循环箱(7)底端设置有单片机(12)。
[0021]优选地,所述单片机(12)与市电电源连接后与微型电机(6)和远红外感应器相互连接。
[002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23]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中空腔后,通过封盖A后,如有可循环垃圾,封盖B上的远红外感应器感应后启动微型电机,封盖B打开,垃圾进入循环箱;如有不可循环垃圾,封盖C上的远红外感应器感应后启动微型电机,封盖C打开,垃圾进入收集箱;如封盖A与封盖B、封盖C的通道破裂或者出现故障,垃圾直接进入混合箱,便于垃圾的分类管理,提供管理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式分类垃圾箱,包括主体(1)、上进口(2)、左进口(3)、右进口(4)、封盖A (5)、微型电机(6)、循环箱(7)、封盖B (8)、封盖C (9)、混合箱(10)、收集箱(11)、单片机(12)、中空腔(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I)上端设置有上进口(2)、左进口(3)、右进口(4)、中空腔(13),所述中空腔(13)底端设置有封盖A(5),所述封盖A(5)、封盖B (8)、封盖CO)上分别设置有微型电机(6)和远红外感应器,所述主体(I)下端以混合箱(10)为界分为循环箱(7)、收集箱(11),所述循环箱(7)底端设置有单片机(12),所述单片机(12)与市电电源连接后与微型电机(6)和远红外感应器相互连接。
【文档编号】B65F1/14GK204184799SQ201420639836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0日
【发明者】曹保银 申请人:宿州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