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纸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411755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送纸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纸辊。

背景技术:
以往,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一般设置有从容纳纸张的纸盒中每次分离出一张纸张并将其送出至图像形成部的供纸装置。作为该供纸装置,虽然在以往已实际使用了垫阻滞方式(FR方式)、摩擦阻滞方式(FRR方式)等,但是从防止多张进纸性能的可靠性高这点来看,多采用FRR方式。FRR方式的供纸装置,具有:搓纸辊,该搓纸辊与容纳在纸盒中的纸张的最上部接触,通过摩擦力将纸张抽出到纸盒之外;进纸辊,该进纸辊将抽出的纸张向纸张输送路径送出;阻滞辊,该阻滞辊与该进纸辊压接,同时借助扭矩限制器停止或者对与纸张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旋转驱动力。在该供纸装置中,在只有一张纸通过进纸辊与阻滞辊之间的压接部时,通过扭矩限制器的滑动,阻滞辊从动于进纸辊向纸张输送方向转动,进纸辊将纸张向输送方向送出。另一方面,在两张以上纸张试图通过上述压接部时,阻滞辊停止或者向与纸张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使与阻滞辊接触的纸张向纸盒的方向返回,同时,向输送方向送出与进纸辊接触的纸张。由此,能够防止多张进纸。这些各种送纸辊,一般具有轴体和在轴体的外周上形成的弹性层。作为构成弹性层的材料,以往使用EPDM或热固性聚氨酯等。由于与EPDM相比,热固性聚氨酯的电阻低、易于抑制静电导致的纸粉的附着,因此经常被采用。但是,热固性聚氨酯,如果其是单一物质的话,则硬度高、摩擦系数低,因此一般配合有塑化剂以确保规定的摩擦系数。(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84499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但是,现有技术在以下方面存在问题。即,若在热固性聚氨酯中配合塑化剂,则会降低电阻,因此在防止静电导致的纸粉的附着上是有效的。近年来,多使用纸粉较多的国外制造等的纸张,对于耐纸粉附着性的要求很高。但是,最新发现,若在热固性聚氨酯中配合塑化剂,则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纸张中的与送纸辊接触的部分的图像浓度降低的现象(调色剂转印漏失现象)。特别是,在分离纸张时在滑过阻滞辊的纸面上转印调色剂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易于发生上述调色剂转印漏失现象。鉴于上述背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纸粉的附着和调色剂转印漏失这两方面的送纸辊。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一种送纸辊,其装入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供纸装置中来使用,其特征在于,具有由含有塑化剂的热固性聚氨酯构成的弹性层,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热固化聚氨酯,该弹性层中的上述塑化剂的添加量在10~50质量份的范围内,上述弹性层表面的表面残留电荷在90~170V的范围内,其中,上述表面残留电荷是通过以下方法得到的值:在23℃×53%RH的环境下,形成使上述送纸辊以70rpm的转动速度向圆周方向转动的状态,使用电晕管,使该电晕管的芯部与上述弹性层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外加100μA的电晕电流,使上述弹性层表面带电,在从该带电位置向转动方向转动90度后的位置处,使表面电位计的探针与上述弹性层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mm,在辊的轴方向的中央部处,以一个点测定上述弹性层表面的表面电位。发明效果上述送纸辊具有由含有特定添加量的塑化剂的热固性聚氨酯构成的弹性层,其弹性层表面的表面残留电荷在上述范围内。因此,上述送纸辊,能够抑制纸粉的附着和调色剂转印漏失这两方面。可认为这是由于以下的理由。可认为:在弹性层的表面残留电荷超过上述上限值的情况下,含有塑化剂的弹性层的低电阻化处于不充分的状态,由此发生了静电导致的纸粉的附着。与此相对地,可认为:在弹性层的表面残留电荷在上述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含有塑化剂的弹性层的低电阻化处于适度的状态,由此能够抑制静电导致的纸粉的附着。另外,处于被供纸装置供纸之前阶段的纸张,电荷均匀地存在于纸张的整个面上。但是,在弹性层的表面残留电荷低于上述下限值的情况下,纸张中的与弹性层表面接触的部分(以下,有时称为“接触部”)的电荷流向弹性层一侧。因此,与纸张中的不与弹性层表面接触的部分(以下,有时称为“非接触部”)之间产生电位差。可认为:其结果是,在纸张中的接触部与非接触部处的调色剂的转印量产生差别,降低接触部的图像浓度,且产生调色剂的转印漏失现象。与此相对地,可认为:在弹性层的表面残留电荷在上述下限值以上的情况下,纸张上的上述接触部的电荷难以逃到弹性层一侧,能够抑制调色剂转印漏失现象。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纸粉的附着和调色剂转印漏失这两方面的送纸辊。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1的送纸辊的剖面图。图2是图1中的II-II处的剖面图。图3是用于对实验例中的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4是用于对实验例中的表面残留电荷(V)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上述送纸辊装入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供纸装置中使用。具体地,作为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举例说明为采用使用带电图像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多功能一体机、按需打印(POD,PrintOnDemand)装置等。为了不会重叠送出两张以上的纸张,供纸装置具有从纸盒中分离出一张纸张并将其送出的防止多张进纸的机构。作为防止多张进纸的机构,可以是摩擦阻滞方式(FRR方式)和垫阻滞方式(FR方式)中的任意一种。从精度高、有利于稳定地输送纸张、防止多张进纸性能的可靠性高的观点出发,可以优选采用FRR方式作为防止多张进纸的机构。FRR方式的供纸装置具有:搓纸辊,该搓纸辊与容纳在纸盒中的纸张的最上部接触,通过摩擦力将纸张抽出到纸盒之外;进纸辊,该进纸辊将抽出的纸张向纸张输送路径送出;阻滞辊,该阻滞辊与该进纸辊压接,同时借助扭矩限制器停止或者对与纸张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旋转驱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上述送纸辊,能够适用于搓纸辊、进纸辊和阻滞辊中的任一个。特别地,上述送纸辊,能够作为阻滞辊优选使用。这是因为,在纸张中的滑过阻滞辊的弹性层表面的部分(滑动部)上易于产生调色剂转印漏失现象,通过将上述送纸辊适用为阻滞辊,易于抑制上述调色剂转印漏失现象。上述送纸辊,其弹性层表面的表面残留电荷在90~170V的范围内。通过使弹性层表面的表面残留电荷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抑制纸粉的附着和调色剂转印漏失这两方面。若弹性层表面的表面残留电荷不足90V,则易于产生调色剂转印漏失现象。因此,将弹性层表面的表面残留电荷的下限值限制为90V。另一方面,若弹性层表面的表面残留电荷超过170V,则易于产生静电导致的纸粉的附着。因此,将弹性层表面的表面残留电荷的上限值限制为170V。从可靠地抑制调色剂转印漏失现象的观点出发,弹性层表面的表面残留电荷可以优选为95V以上,更优选为100V以上。从可靠地抑制纸粉的附着的观点出发,弹性层表面的表面残留电荷可以优选为165V以下,更优选为160V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5V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50V以下。而且,可通过进行以下的测定来得到上述表面残留电荷(V)。在23℃×53%RH的环境下,将接地的金属制成的轴体压入送纸辊中,同时形成使送纸辊以70rpm的转动速度向圆周方向转动的状态。接着,在该状态下,使用电晕管,使电晕管的芯部与弹性层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外加100μA(恒定电流)的电晕电流,使弹性层表面带电。接下来,在从该带电位置向转动方向转动90度后的位置处,使表面电位计的探针与弹性层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mm并测定弹性层表面的表面电位。而且,在送纸辊具有树脂制成的轴体的情况下,取下树脂制成的轴体,直接压入金属制成的轴体。另外,上述表面残留电荷(V),是不沿着辊的轴方向移动探针,在辊的轴方向的中央部处以一个点来测定的。在上述送纸辊中,构成弹性层的热固性聚氨酯可以使用醚类、酯类、己内酯类等热固性聚氨酯。其中,从在送纸辊的使用环境下难以水解,可有助于提高耐久性的观点出发,可以优选使用醚类的热固性聚氨酯。具体地,热固性聚氨酯可以是热固性聚氨酯橡胶(含弹性体)。在上述送纸辊中,从易于使弹性层的表面残留电荷在上述范围内的观点出发,热固性聚氨酯中含有的塑化剂可以优选使用分子中含有的醚基的数目为两个以下(包括不含有醚基的情况)的塑化剂。作为这样的塑化剂,例如,可列举为乙酰化单甘油脂、各种二醇与各种芳香族羧酸形成的二酯,更具体地,可举例说明为甘油二乙酰单月桂酸酯、甘油二乙酰单(C8,C10)酯、甘油二乙酰单油酸酯、甘油二乙酰单硬脂酸酯、亚烷基二醇二苯甲酸酯、二亚烷基二醇二苯甲酸酯、三亚烷基二醇二苯甲酸酯等。塑化剂,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并用。在上述送纸辊中,作为用于使弹性层表面的表面残留电荷在上述范围内的方法,可列举为对配合在热固性聚氨酯中的上述塑化剂的种类和/或添加量进行调节的方法,对原料多元醇、原料异氰酸酯的种类和/或添加量进行调节的方法等。而且,塑化剂的添加量,与弹性层表面的摩擦系数也有关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以确保弹性层表面的摩擦系数,同时使弹性层表面的表面残留电荷在上述范围内来选择塑化剂的添加量即可。具体地,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热固性聚氨酯,塑化剂的添加量在10~50质量份的范围内。而且,只要在能够使弹性层表面的表面残留电荷在上述范围内的范围内,除了塑化剂以外,还可以在上述热固性聚氨酯中添加增链剂、交联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