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9165发布日期:2018-06-15 13:0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使用将纸张的输送路径夹在中间而分离的传感器来检测基准位置的成为检测对象的部分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有如下所述的打印机:将沿着长条状的衬纸的长边方向而排列有多个标签的标签纸张作为记录对象,检测衬纸上的各标签的位置,基于检测结果而进行对各标签的记录动作。在上述那样的打印机中,例如,有时能够将衬纸上的标签的大小、形状或者标签彼此的配置间隔不同的多个种类的标签纸张作为记录对象。

在将多个种类的标签纸张作为记录对象的打印机中,为了对与作为记录对象的标签纸张的种类对应的标签的位置进行检测,有时使检测衬纸上的各标签的位置的传感器的位置能够沿着与标签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

具体地说,以往例如存在有如下所述的技术:经由弹性构件将传感器与在与标签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出的导轴连结,利用弹性构件与导轴的摩擦来固定传感器相对于导轴的位置,并且能够使传感器克服该摩擦而沿着导轴移动(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另外,具体地说,以往例如存在有如下所述的技术:使具备传感器的纸张检测单元能够沿着在引导板上设置的长孔的长边方向移动,在该长孔的内周面设置凸部和凹部交替重复的凹凸形状,并且在纸张检测单元的外表面设置突起部,伴随着纸张检测单元的移动而使突起部与凹凸形状卡合,据此带来的触感传递至操作者,从而对该操作者给予应使纸张检测单元停止的位置的大致目标(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464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48884号公报

然而,例如,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技术那样,在利用传感器与导轴的摩擦来固定传感器的位置、并使传感器克服传感器与导轴的摩擦而移动的情况下,难以进行传感器的位置的微调。因此,例如,当采用传感器中的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独立地移动的结构时,难以将各元件的位置对齐。

上述的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也相同地,虽然能够对操作者给予应使纸张检测单元停止的位置的大致目标,但当采用传感器中的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独立地移动的结构时,难以将各元件的位置对齐。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为了消除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印机,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将在能够沿规定方向移动的传感器中分体形成的各传感器元件的移动方向上的位置对齐。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实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具备:纸张路径,其将作为记录对象的纸张沿规定路径进行引导;输送机构,其将在所述纸张路径中被引导的所述纸张向规定方向输送;传感器,其具备一对传感器元件,所述一对传感器元件以将所述纸张路径夹在中间的方式对置配置,且能够沿着与所述输送机构输送所述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以及记录部,其设置在所述纸张路径上,且基于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对由所述输送机构在所述纸张路径中输送的所述纸张进行记录动作,所述传感器中的各传感器元件被向与引导部抵接的方向施力,所述引导部形成在支承所述输送机构以及所述记录部的框架上且沿着所述正交的方向呈波形形状,并且,所述各传感器元件经由与该引导部的波形形状相应地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构件而被连结,所述传感器中的各传感器元件被设置为,通过根据所述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而使所述弹性构件发生弹性变形,由此能够沿着所述引导部移动,与所述传感器中的一方的传感器元件对应的所述引导部、以及与所述传感器中的另一方的传感器元件对应的所述引导部呈如下的形状:即,沿着所述正交的方向而在相同的位置处突出没入的波形形状。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在上述的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通过对金属制的板状构件进行钣金加工而形成,所述引导部与所述框架一体地形成。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在上述的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是具备突起部的板簧,所述突起部呈与所述波形形状中的没入部分大致相同的形状。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在上述的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是由金属丝状的构件形成的线簧,所述金属丝状的构件的直径尺寸比所述波形形状中的没入部分的开口宽度的尺寸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起到如下的效果: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将在能够沿规定方向移动的传感器中分体形成的各传感器元件的移动方向上的位置对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外观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将外壳开放的状态下的打印机的说明图(其一)。

图3是示出将外壳开放的状态下的打印机的说明图(其二)。

图4是示出头单元以及打印机主体的侧视图(其一)。

图5是示出头单元以及打印机主体的侧视图(其二)。

图6是示出印字机构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出印字机构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构成印字机构部的各部分的说明图(其一)。

图9是示出构成印字机构部的各部分的说明图(其二)。

图10是示出构成印字机构部的各部分的说明图(其三)。

图11是示出构成印字机构部的各部分的说明图(其四)。

图12是示出构成印字机构部的各部分的说明图(其五)。

图13是示出构成印字机构部的各部分的说明图(其六)。

图14是示出构成印字机构部的各部分的说明图(其七)。

图15是示出构成印字机构部的各部分的说明图(其八)。

图16是示出构成印字机构部的各部分的说明图(其九)。

图17是示出将下侧传感器单元向外部开放的状态下的打印机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外观的说明图。在图1中,示出从设置状态下的斜上方观察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状态。

在图1中,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具备呈中空的长方体形状的外壳101。外壳101具备:在上表面具备开口且呈大致箱形形状的下侧外壳101a;以及以能够使下侧外壳101a的开口开放的方式堵塞该下侧外壳101a的开口的上侧外壳101b。

上侧外壳101b在下表面具备开口,且以使该开口与下侧外壳101a的开口对置的状态堵塞下侧外壳101a的开口。上侧外壳101b在打印机100的背面侧(图1中的纸面右侧)轴支承于下侧外壳101a,由此可转动地与下侧外壳101a连结。

外壳101在利用上侧外壳101b堵塞下侧外壳101a的开口的状态下,在上侧外壳101b与下侧外壳101a的内侧形成收容打印机主体(参照图4以及图5)的收容空间。另外,外壳101在利用上侧外壳101b堵塞下侧外壳101a的开口的状态下,在外壳101的前面(图1中的纸面左侧)形成排出记录完成的记录介质的排出口102。排出口102形成于上侧外壳101b与下侧外壳101a的边界部分。

在外壳101的外表面,在该外壳101(下侧外壳101a)的前面设有操作面板103。操作面板103具备受理各种输入操作的多个按钮103a、以及显示打印机100的状态等的显示面板103b。

显示面板103b例如在如下所述的情况下显示规定的消息并报告打印机100的状态:打印机100的电源被接通而成为等待打印状态的情况、在打印机100中产生错误的情况、或者打印机100保持的纸张的余量成为规定以下的情况等。显示面板103b例如能够通过液晶显示器来实现。

图2以及图3是示出将外壳101开放的状态下的打印机100的说明图。在图2中,示出从在正对着该打印机100的前面的状态下成为右侧的上方的位置观察将外壳101的内侧向外部开放的状态下的打印机100的状态。在图3中,示出从在正对着该打印机100的前面的状态成为左侧的上方的位置观察将外壳101的内侧向外部开放的状态下的打印机100的状态。

在图2以及图3中,打印机100在外壳101内的背面侧具备将作为记录对象的记录介质(纸张)201以卷绕为卷状的状态保持的纸张保持部202。作为记录对象的记录介质(纸张)201可以通过沿着卷绕为卷状的状态下的长条状的衬纸的长边方向而排列有多个标签的标签纸张来实现。

打印机100具备在外壳101内比纸张保持部202靠前面侧设置的头单元203。在外壳101的内侧形成有从纸张保持部202经由头单元203而到达排出口102的输送路径。纸张保持部202保持的卷绕为卷状的状态下的纸张201在打印机100进行记录动作时,从长度方向上的外周侧的端部被抽出,并经由头单元203而向排出口102输送。

头单元203具备打印头204。打印头204例如进行热敏方式的记录动作。进行热敏方式的记录动作的打印头204具备例如沿着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与纸张201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而排列为线状的多个发热元件。

打印机100对热敏头中的各发热元件选择性地通电并使各发热元件选择性地发热,由此来进行记录动作。头单元203也可以具备代替热敏方式的记录而通过其他记录方式来进行记录的打印头204。

在外壳101内设有将输送路径(在输送路径中输送的纸张201)夹在中间而与打印头204对置配置的压纸卷轴205。压纸卷轴205呈将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作为轴心方向的大致圆柱形状。压纸卷轴205在进行记录动作时从背面侧支承被打印头204从表面(记录面)侧施加按压力的纸张201。打印头204被向与压纸卷轴205抵接的方向施力。

在压纸卷轴205的轴的一端经由省略图示的齿轮系而安装有马达(参照图5中的标号507)。齿轮系通过被传递马达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压纸卷轴205伴随着构成齿轮系的齿轮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压纸卷轴205通过旋转而将输送路径中的纸张201从纸张保持部202侧向排出口102侧输送。

另外,头单元203具备支承省略图示的墨带的色带单元206。色带单元206具备:支承在被提供给记录动作之前的墨带的色带支承轴207、以及卷绕记录动作后的墨带的色带卷绕轴208。另外,色带单元206具备色带轴驱动机构,该色带轴驱动机构使色带卷绕轴208旋转,以使得抽出色带支承轴207支承的墨带,并将所抽出的墨带卷绕在色带卷绕轴208上。色带轴驱动机构被收容在壳体209内,且由马达(参照图5中的标号405)、将该马达的驱动力传递至色带卷绕轴208的齿轮系、驱动该马达的色带基板等构成。

图4以及图5是示出头单元203以及打印机主体的侧视图。在图4中,示出沿着图1中的箭头A方向观察将外壳101拆下后的状态下的打印机主体的状态。在图5中,示出沿着图1中的箭头B方向观察将外壳101拆下后的状态下的打印机主体的状态。在图4以及图5中,示出色带单元206中的将壳体209拆下后的状态。

在图4以及图5中,打印机主体400具备在外壳101内设置的底部框架401。底部框架401通过对规定厚度的金属制的板状构件进行钣金加工而形成。在底部框架401上设有实现一对框架的、一对轴导纸构件(Shaftpaperguide)402、501。

一对轴导纸构件402、501在外壳101内设置在纸张保持部202的位置。一对轴导纸构件402、501沿着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对置配置。一对轴导纸构件402、501在纸张保持部202对卷绕为卷状的状态下的纸张201进行保持的情况下,配置为将该卷绕为卷状的状态下的纸张201夹在中间而对置。

在一对轴导纸构件402、501的上端分别设有切口部402a、501a。切口部402a、501a呈上侧(图4以及图5中的纸面上侧的部分)被开放的矩形。切口部402a、501a对轴403进行支承,该轴403将纸张保持部202所收容的卷绕为卷状的状态下的纸张201保持为能够从该纸张保持部202抽出。

轴403的剖面呈多边形(例如四边形),轴403可以通过棒状的构件来实现。轴403使用例如塑料材料等绝缘材料而形成。切口部402a、501a通过将一对轴导纸构件402、501的上端部分的一部分以与轴403的剖面的外形大致一致的大小以及形状切掉而形成。

轴403通过将两端嵌入到分别设置于一对轴导纸构件402、501的切口部402a、501a而被支承于该一对轴导纸构件402、501。轴403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纸张保持部202拆下。轴403在更换纸张201时等从纸张保持部202拆下。

纸张保持部202利用一对轴导纸构件402、501来支承被插入到卷绕为卷状的状态下的纸张201的卷芯的内侧的状态下的轴403,由此,将该卷绕为卷状的长条状的纸张201以能够从长度方向上的外周侧的端部抽出的状态进行保持。轴403为插入到卷芯的内侧的状态且未固定于卷芯,因此将纸张201的卷芯以能够绕轴403旋转的状态进行支承。由此,通过使纸张201的卷芯绕轴403旋转,能够将纸张保持部202所收容的纸张201从长度方向上的外周侧的端部抽出。

一对轴导纸构件402、501分别通过对规定厚度的金属制的板状构件实施钣金加工而形成。通过将一对轴导纸构件402、501分别由规定厚度的金属制的板状构件形成,在卷绕为卷状的状态下的纸张201的重量大的大径卷纸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且可靠地对插入到该纸张201的卷芯的内侧的轴403的两端进行支承。

在一对轴导纸构件402、501中的、一方的轴导纸构件501上设有减震机构503。减震机构503具备能够在相对于输送路径上的纸张201接触分离的方向上摆动的减震轴504。减震轴504被定位在输送路径中且纸张保持部202与头单元203之间。

减震轴504呈以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为轴心方向且剖面为圆形的棒形状。减震轴504的一端被安装于减震臂505的前端。减震臂505设置为,将与一方的轴导纸构件501连结的一端侧作为支点而能够沿着一方的轴导纸构件501所成的面转动。通过减震臂505以一端侧为支点而进行转动,由此使在另一端侧设置的减震轴504在相对于输送路径上的纸张201接触分离的方向上摆动。

减震机构503具备对减震臂505向减震轴504与纸张201抵接的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省略图示)。施力构件例如可以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省略图示)来实现。

第一弹簧可以通过从图5中的纸面上侧向下侧压缩减震轴504的压缩螺旋弹簧来实现。另外,第一弹簧在减震臂505从下侧向上侧转动的情况下,对该减震臂505从上侧向下侧施力。

第二弹簧可以通过从图5中的纸面下侧向上侧压缩减震轴504的压缩螺旋弹簧来实现。另外,第二弹簧在减震臂505从上侧向下侧转动的情况下,对该减震臂505从下侧向上侧施力。

在纸张保持部202保持的纸张201是在卷绕为卷状的状态下外周侧的面为记录面的所谓的外卷型纸张的情况下,该纸张201在输送路径中以减震轴504从图4以及图5中的纸面下侧与纸张201抵接的方式被引导。另外,在纸张保持部202保持的纸张201是在卷绕为卷状的状态下内周侧的面为记录面的所谓的内卷型纸张的情况下,该纸张201在输送路径中以减震轴504从图4以及图5中的纸面上侧与纸张201抵接的方式被引导。纸张201在输送路径中在纸张保持部202与头单元203之间与减震轴504抵接,且在抵接的位置处以弯曲的方式被引导。

在开始记录动作时,当压纸卷轴205的输送力施加于未进行记录动作的状态下的纸张201时,由于在纸张保持部202中卷绕为卷状的状态下的纸张201的自重所产生的惯性力,纸张201以在压纸卷轴205与纸张保持部202之间呈直线状绷紧的方式被拉伸。即,对通过在纸张保持部202中卷绕为卷状的状态下的纸张201的自重而作用有想要维持停止状态的惯性力的状态下的纸张201施加压纸卷轴205所产生的输送力,因此,无论纸张保持部202侧是否停止,在压纸卷轴205侧都对纸张201瞬时施加朝向排出口102输送的力。由此,纸张201以在压纸卷轴205与纸张保持部202之间呈直线状绷紧的方式被拉伸。

减震机构503具备对减震臂505向减震轴504与纸张201抵接的方向上进行施力的施力构件,因此在纸张201以呈直线状绷紧的方式被拉伸时,使减震轴504与该纸张201弹性抵接,并向使该纸张201弯曲的方向进行施力。由此,无论是外卷型纸张还是内卷型纸张,都能够缓解纸张201的绷紧,缓和纸张201受到的冲击(惯性力),从而能够高精度地输送纸张201,并且使纸张201的输送速度恒定。

上述的色带单元206具备对色带支承轴207、色带卷绕轴208进行支承的一对色带框架406(406a、406b)。色带框架406(406a、406b)在色带支承轴207、色带卷绕轴208的轴心方向上的两端位置处以使色带支承轴207、色带卷绕轴208能够绕轴心转动的状态对色带支承轴207、色带卷绕轴208进行支承。在色带框架406中的一方的色带框架406a上设有使色带卷绕轴208旋转的马达405。

打印机主体400具备对打印机100所具备的各部分进行驱动控制的电气系统部件。电气系统部件包括控制基板520、电源基板(省略图示)、接口基板(省略图示)、中继基板530、色带基板540、各种缆线等。

控制基板520被固定且竖立设置于轴导纸构件501的外侧的在底部框架401上固定的托架(省略图示)。控制基板520具备进行如下控制的CPU、存储器等:打印头204的通电控制;驱动压纸卷轴205的马达507的驱动控制;驱动色带支承轴207、色带卷绕轴208的马达的驱动控制等。

在控制基板520上连接有电源基板。电源基板被配置在头单元203的下方。电源基板经由与该电源基板所具备的连接器(省略图示)连接的缆线(省略图示)而与控制基板520连接。电源基板经由将电源基板和控制基板520连接起来的缆线而向控制基板520供给电源。

另外,在控制基板520上经由连接器520a而连接有接口基板。接口基板具备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连接器(省略图示)。接口连接器经由在下侧外壳101a设置的开口(省略图示)而以从下侧外壳101a的背面侧向外部露出的状态被安装。

中继基板530被设置在头单元203与纸张保持部202之间的左侧部。中继基板530被固定于在底部框架401上固定的托架407之上。中继基板530经由省略图示的缆线而与控制基板520连接。

色带基板540被安装于一方的色带框架406a。在色带基板540上连接有驱动色带支承轴207和色带卷绕轴208的马达405、色带旋转检测传感器、色带张力传感器(均省略图示)等。色带基板540经由缆线506而与中继基板530的连接器531连接。

缆线506在中继基板530与色带基板540之间被固定于在一方的色带框架406a上设置的缆线支承用构件508。缆线支承用构件508被设置为,从一方的色带框架406a的下端向头单元203相对于打印机主体400的转动中心轴上的位置或者成为该转动中心轴上的附近的位置突出。

通过在头单元203相对于打印机主体400的转动中心轴上的位置或者成为该转动中心轴上的附近的位置处固定缆线506,能够抑制因头单元203的转动引起的缆线506被拉伸或摩擦而发生损伤的情况。在缆线支承用构件508中,不仅固定缆线506,还固定对用于检测头单元203所具备的打印头204、纸张201的位置的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供电且输出控制信号的其他缆线。

色带基板540通过经由中继基板530受理从控制基板520供给的电源和从控制基板520输出的控制信号而被控制基板520驱动。

头单元203经由将与在输送路径中输送的纸张201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纸张201的长度方向)作为轴心方向的轴(省略图示)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打印机主体400连结。在打印机主体400上设有以相对于打印机主体400而固定了头单元203的状态将该头单元203锁定的锁定机构(省略图示)。另外,在打印机主体400上设有解除锁定机构的锁定的锁定解除杆404。锁定解除杆40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打印机主体400连结。

锁定解除杆404被从打印机100的背面侧朝向前面侧施力,在被定位于前面侧的状态下,以相对于打印机主体400而固定了头单元203的状态进行锁定。锁定机构的锁定通过使锁定解除杆404从打印机100的前面侧向背面侧转动而被解除。在打印机100中,在使上侧外壳101b相对于下侧外壳101a转动而将收容空间向外部开放的状态下,能够实现对打印机主体400、头单元203、锁定解除杆404等的操作。

图6是示出印字机构部410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示出印字机构部410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以及图16是示出构成印字机构部410的各部分的说明图。在图6中,将从打印机100中的斜前方且上方观察到的印字机构部410局部分解而示出。在图7中,示出从图6中的纸面上方观察印字机构部410的状态。

在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以及图16中,印字机构部410具备经由主框架601而连结的一对侧框架602。一对侧框架602沿着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而对置配置。在一对侧框架602之间设有下侧传感器单元603和上侧传感器单元604。

下侧传感器单元603具备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和传感器轴606。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呈下表面被开放的大致箱形形状(参照图8),且在内侧保持反射型光传感器607。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的上表面是供纸张201通过的通纸面,出于减小纸张输送的阻力的目的,以及作为使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在传感器轴606的轴心方向上移动时的手指搭放部,而设有将纸张201的输送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多个肋605a。

反射型光传感器607具备朝向上侧传感器单元604发出光的发光元件、和对从发光元件发出并在输送路径中输送的纸张201等处反射后的光进行受光的受光元件(均省略图示)。反射型光传感器607能够使用公知的技术而容易实现,故省略说明。在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上设有开口605b,该开口605b使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向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的外部射出,并且将在纸张201等处反射后的光导向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的内部。

传感器轴606呈将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设为轴心方向的、剖面为圆形的棒形状。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和传感器轴606通过使传感器轴606贯穿贯通孔801而被连结,该贯通孔801沿着传感器轴606的轴心方向而贯穿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沿着传感器轴606的轴心方向而能够相对于传感器轴606滑动。

下侧传感器单元603具备实现弹性构件的传感器弹簧608。传感器弹簧608通过由规定的直径尺寸的金属丝状的构件形成的线簧来实现(参照图9)。传感器弹簧608以将被弯曲为矩形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插入到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的状态安装于该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

传感器弹簧608中的一端侧608a与另一端侧608b之间被弯曲为大致U字形状,以向使该大致U字形状部分608c弯曲的方向施力的状态而将一端侧608a和另一端侧608b插入到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由此,传感器弹簧608通过自身的弹力被向与在主框架601上设置的引导部701(参照图7)抵接的方向施力。

在主框架601上设置的引导部701呈沿着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而突出部分(山)和没入部分(谷)交替出现的波形形状(参照图10以及图11)。形成传感器弹簧608的金属丝状的构件的直径优选比引导部701的波形形状中的没入部分的开口宽度的尺寸小。由此,能够将传感器弹簧608可靠地定位于引导部701的没入部分内。

主框架601通过对金属制的板状构件进行钣金加工而形成。在主框架601上设置的引导部701通过对与主框架601相同的金属制的板状构件进行钣金加工而与主框架601一体形成。由此,能够确保在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上,引导部701的波形形状中的突出部分和没入部分出现的位置精度。

下侧传感器单元603具备对传感器弹簧608相对于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的位置进行固定的调节板609(参照图12)。调节板609以在与下侧传感器单元603中的一个内壁面之间夹入传感器弹簧608的方式通过螺钉固定于下侧传感器单元603,从而固定传感器弹簧608相对于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的位置。

上侧传感器单元604具备上侧传感器保持架610。上侧传感器保持架610的下表面侧呈沿着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而贯穿上侧传感器保持架610的凹形状(参照图13)。上侧传感器保持架610通过从图6中的纸面上方嵌合于传感器框架611,由此来固定纸张201的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上侧传感器保持架610以能够沿着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而相对于传感器框架611滑动的方式被嵌合于传感器框架611。

上侧传感器保持架610具备用于保持透射型光传感器612的传感器保持部610a。传感器保持部610a呈朝向下方开口的凹形状,透射型光传感器612设置在该凹形状的内侧。透射型光传感器612具备对从下侧传感器单元603中的反射型光传感器607发出的光进行受光的受光元件(省略图示)。

透射型光传感器612通过保持于上侧传感器保持架610,由此在纸张201的输送方向上被定位于与反射型光传感器607相同的位置。在上侧传感器保持架610的上表面上,作为使上侧传感器保持架610沿着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而相对于传感器框架611移动时的手指搭放部,而设有将纸张201的输送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多个肋610b。

在上侧传感器保持架610上,作为对透射型光传感器612的位置进行引导的标记而设有引导件610c。引导件610c可以通过在成形时设置为一体的三角形的立体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印章、描画来实现。由此,能够容易知晓无法直接视觉确认的透射型光传感器612的位置并进行引导。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中,上侧传感器单元604设置为,将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作为支点,使上侧传感器单元604的另一端侧能够在相对于主框架601接触分离的方向上转动。具体地说,上侧传感器单元604设置为,通过将传感器框架61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固定于一方的侧框架602,由此能够在相对于主框架601接触分离的方向上转动。

在打印机100中,将在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设置的、一方的侧框架602与传感器框架611的连结位置(参照图17中的标号1701)作为支点,使传感器框架611的另一端侧向相对于主框架601分离的方向转动,由此能够使上侧传感器单元604转动,从而将下侧传感器单元603向外部开放(参照图17)。

传感器框架611通过对规定的厚度的金属制的板状构件进行钣金加工而形成。传感器框架611具备呈沿着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而突出部分(山)和没入部分(谷)交替出现的波形形状的引导部702(参照图14以及图15)。在传感器框架611上设置的引导部702通过对与传感器框架611相同的金属制的板状构件进行钣金加工而与传感器框架611一体形成。

上侧传感器单元604具备实现弹性构件的板簧613(参照图16)。板簧613具备呈与引导部702的波形形状中的没入部分大致相同形状的突起部613a。板簧613被安装于上侧传感器保持架610的下表面侧。板簧613在被安装于上侧传感器保持架610的状态下被向将突起部613a与引导部702抵接的方向施力。板簧613通过对具有比主框架601、传感器框架611薄的规定的厚度的金属制的板状构件进行钣金加工而形成。

设于主框架601的引导部701和设于传感器框架611的引导部702在上侧传感器单元604被关闭的状态下,呈沿着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而在相同的位置处突出没入的波形形状。即,设于主框架601的引导部701的波形形状中的突出部分和设于传感器框架611的引导部702的波形形状中的突出部分在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处突出,设于主框架601的引导部701的波形形状中的没入部分和设于传感器框架611的引导部702的波形形状中的没入部分在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处没入。

图17是示出将下侧传感器单元603向外部开放的状态下的打印机100的说明图。在图17中,通过使上侧外壳101b相对于下侧外壳101a转动来将外壳101的内侧向外部开放,此外,示出使传感器框架611的另一端侧向相对于主框架601分离的方向转动的状态。

在图17中,在一对侧框架602中的、与经由连结位置1701而连结有传感器框架611的一端的一方的侧框架602不同的另一方的侧框架602上设有保持部1702。保持部1702在上侧传感器单元604被关闭的状态下,对一端侧与一方的侧框架602连结的传感器框架611的另一端进行支承。传感器框架611的另一端通过嵌合于保持部1702而被保持。保持部1702从打印机100的前面侧和背面侧以及从下方支承传感器框架611的另一端。

如上述那样,当以连结位置1701为中心而使传感器框架611向将下侧传感器单元603和上侧传感器单元604分离的方向转动时,嵌合于保持部1702的传感器框架611的另一端向与保持部1702分离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将下侧传感器单元603向外部开放。通过将下侧传感器单元603向外部开放,由此能够使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即下侧传感器单元603保持的反射型光传感器607的检测位置沿着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移动。下侧传感器单元603的检测位置能够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调整:使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沿着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滑动,移动至该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所保持的反射型光传感器607的移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

进行下侧传感器单元603的检测位置的移动操作的操作者首先使上侧传感器单元604转动,使上侧传感器单元604的另一端侧相对于主框架601分离。由此,主框架601的上方被开放,从而能够对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进行操作。接着,操作者把持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或者从上方按压肋605a,从而使该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沿着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移动。

当对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施加使其沿着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移动的外力时,嵌入到引导部701的传感器弹簧608沿着波形形状而向压缩的方向变形,并越过与该嵌入的没入部分邻接的突出部分。越过一个突出部分的传感器弹簧608嵌入到邻接的没入部。

如此,在下侧传感器单元603中,能够将反射型光传感器607的位置限制在传感器弹簧608嵌入到波形形状的没入部分的位置,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将反射型光传感器607在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对齐。

另外,在下侧传感器单元603中,在每次传感器弹簧608越过一个突出部分时,能够向操作者传递点击感。根据该点击感,操作者能够以波形形状的间距单位使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在正交的方向上移动,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定位于所希望的位置。

进行上侧传感器单元604的检测位置的移动操作的操作者在上侧传感器单元604被关闭的状态下,与下侧传感器单元603的检测位置的移动操作相同地,能够使上侧传感器单元604的检测位置移动。具体地说,把持上侧传感器保持架610或者从上方按压肋610b,使该上侧传感器保持架610沿着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移动。

在对上侧传感器保持架610施加使其沿着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移动的外力时,嵌入到引导部702的板簧613的突起部613a沿着波形形状向压缩的方向变形,并越过与该嵌入的没入部分邻接的突出部分。越过一个突出部分的突起部613a嵌入到邻接的没入部。如此,在上侧传感器单元604中,能够将透射型光传感器612的位置限制在板簧613的突起部613a嵌入到波形形状的没入部分的位置,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将透射型光传感器612在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对齐。

另外,在上侧传感器单元604中,与下侧传感器单元603相同地,在每次板簧613的突起部613a越过一个突出部分时,能够向操作者传递点击感。根据该点击感,操作者能够以波形形状的间距单位使上侧传感器保持架610在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上移动,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上侧传感器保持架610定位于所希望的位置。

另外,由于将纸张路径夹在中间而对置配置的引导部701以及引导部702所成的波形形状的突出(山)部分和没入(谷)部分沿着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而设置在相同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将分别独立移动的反射型光传感器607和透射型光传感器612在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对齐。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具备:纸张路径,其将作为记录对象的纸张201沿规定路径进行引导;压纸卷轴205,其实现将在纸张路径中被引导的纸张201向规定方向输送的输送机构;一对传感器元件(反射型光传感器607以及透射型光传感器612),它们以将纸张路径夹在中间的方式对置配置,且能够沿着与压纸卷轴205输送纸张201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移动;以及记录部(打印头以及压纸卷轴205),其设置在纸张路径上,且基于反射型光传感器607以及透射型光传感器612的检测结果,对由压纸卷轴205在纸张路径上输送的所述纸张进行记录动作。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中,反射型光传感器607以及透射型光传感器612被向与引导部701以及引导部702抵接的方向施力,该引导部701以及该引导部702形成于主框架601以及传感器框架611且沿着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呈波形形状,并且反射型光传感器607以及透射型光传感器612经由与该引导部701以及引导部702的波形形状相应地发生弹性变形的作为弹性构件的传感器弹簧608以及板簧613而被连结。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中,反射型光传感器607以及透射型光传感器612被设置为,通过根据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而使传感器弹簧608以及板簧613发生弹性变形,由此能够沿着引导部701以及引导部702移动。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的特征在于,与反射型光传感器607对应的引导部701和与透射型光传感器612对应的引导部702呈沿着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而在相同的位置处突出没入的波形形状。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在维持传感器弹簧608以及板簧613被向与引导部701以及引导部702抵接的方向施力的状态下,根据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上的反射型光传感器607以及透射型光传感器612的位置而使传感器弹簧608以及板簧613与引导部701以及引导部702的波形形状相应地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在每次传感器弹簧608以及板簧613越过波形形状的突出部分时能够向操作者传递点击感,能够以波形形状的间距单位使反射型光传感器607以及透射型光传感器612在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上移动。

由此,能够将反射型光传感器607以及透射型光传感器612的位置限制在传感器弹簧608以及板簧613的突起部613a嵌入到波形形状的没入部分的位置,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将分体形成的反射型光传感器607以及透射型光传感器612在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对齐。

另外,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保持反射型光传感器607的下侧传感器保持架605以及保持透射型光传感器612的上侧传感器保持架610沿着在主框架601以及传感器框架611上形成的引导部701以及引导部702移动,因此能够确保反射型光传感器607以及透射型光传感器612相对于压纸卷轴205的输送位置以及记录部的记录位置的位置精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反射型光传感器607以及透射型光传感器612经由被向与引导部701以及引导部702抵接的方向施力的传感器弹簧608以及板簧613而与主框架601以及传感器框架611连结,因此在因压纸卷轴205的输送动作、记录部的记录动作而使打印机100发生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反射型光传感器607以及透射型光传感器612相对于主框架601以及传感器框架611的位置偏移。

另外,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将纸张路径夹在中间而对置配置的引导部701以及引导部702所呈的波形形状的突出(山)部分和没入(谷)部分沿着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而设置在相同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将分别独立移动的反射型光传感器607以及透射型光传感器612在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对齐。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的特征在于,主框架601以及传感器框架611通过对金属制的板状构件进行钣金加工而形成,引导部701以及引导部702分别与主框架601以及传感器框架611一体地形成。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引导部701以及引导部702与主框架601以及传感器框架611一体地通过钣金形成,因此能够可靠、准确且高精度地将分体形成的反射型光传感器607和透射型光传感器612的、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对齐。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的特征在于,板簧613具备呈与波形形状中的没入部分大致相同的形状的突起部613a。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来实现可靠地嵌入到引导部702中的没入部分的弹性构件。由此,能够可靠地固定透射型光传感器612在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的特征在于,传感器弹簧608是由直径尺寸比波形形状中的没入部分的开口宽度的尺寸小的金属丝状的构件形成的线簧。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来实现可靠地嵌入到引导部701中的没入部分的弹性构件。由此,能够可靠地固定反射型传感器在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通过线簧来实现传感器弹簧608,由此能够实现下侧传感器单元603的轻型化。

工业实用性

如以上那样,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对于将基准位置的成为检测对象的部分沿着纸张的宽度方向发生变化的多个种类的纸张作为记录对象的打印机来说是有用的,尤其适于使用将纸张的输送路径夹在中间而分离的传感器来对基准位置的成为检测对象的部分进行检测的打印机。

附图标记说明:

100打印机

201纸张

203头单元

205压纸卷轴

410印字机构部

601主框架

602侧框架

603下侧传感器单元

604上侧传感器单元

605下侧传感器保持架

606传感器轴

607反射型光传感器

608传感器弹簧

610上侧传感器保持架

610a传感器保持部

611传感器框架

612透射型光传感器

613板簧

701引导部

702引导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