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用小型起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2959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用小型起吊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用小型起吊机。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的粮食产量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大部分农民收到的粮食需要人工将其搬运到房间内,而由于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农民生活越来越好,很多农民住起了楼房,这使得粮食的搬运更加困难,目前,我国农村也有农家利用小吊机进行垛粮或晒粮工作,而粮包起吊机是一种专门用于粮包转运的动力设备,通常与堆垛机配合使用。为了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粮包起吊机上一般都会设置配重装置,通过悬挂不同的配重包来平衡起吊机的重量。现有的配重包通过尼龙绳捆扎在绳索上,安装和更换都十分麻烦。且使用的小吊机其结构为装在底座的一根立杆,立杆上带有起吊支臂,动力起升部分直接安装在立杆的上部,此结构存在的问题是,操作不方便,由于动力起升部分安装在高处,给维修也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机构重心高,头重脚轻,起吊时稳定性差,因而起重量小,起吊重量只有70~80公斤,也无法做更大范围的调整,材料强度性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起吊机上经常使用的一种搬运工具,其能够移动大重量的物体,从而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由于现有的起吊机吊臂太长不利于运输,所以造成工作效率较低。另外,机中采用手刹和机刹结合的方式,起吊中途停止时,操作需两人才能完成,费时、费力、费工,安全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用小型起吊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用小型起吊机,包括立柱、钢丝绳、后梁底架、前梁、后梁、上支柱、万向轮、限位块和电机,所述立柱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立柱、前梁、后梁和上支柱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穿过前梁端点、上支柱端点及后梁端点和电机连接,所述钢丝绳另一端连接有挂钩,所述后梁右端连接有后梁底架,所述后梁底架上设有配重块和电机,所述电机上设有调速把和启动开关。

优选的,所述底座下端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由连接杆、外壳、轮子和刹车装置组成。

优选的,所述底座和立柱之间安装有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前梁下端安装有限位块支架,所述限位块安装在限位块支架上,所述限位块上设有急停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农用小型起吊机,通过在底座上安装有万向轮,使其移动更加方便,且在万向轮上设有刹车装置,在起吊货物时,可将该装置固定,使用时,启动电动机,放下钢丝绳,然后吊起物体,当挂钩碰到限位器时,拨动急停开关,切断电源,将物体转移到室内即可,且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免去了人工搬运的麻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且起重量大、结构简单、造价低、操作灵活简便、使用安全可靠、便于维修、设计合理和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万向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丝绳、2前梁、3限位块、4限位块支架、5挂钩、6立柱、7底座、8万向轮、9支撑杆、10配重块、11后梁底架、12电机、13调速把、14启动开关、15后梁、16上支柱、17连接杆、18外壳、19轮子、20刹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农用小型起吊机,包括立柱6、钢丝绳1、后梁底架11、前梁2、后梁15、上支柱16、万向轮8、限位块3和电机12,所述立柱6安装在底座7上,所述立柱6、前梁2、后梁15和上支柱16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1穿过前梁2端点、上支柱16端点及后梁15端点和电机12连接,所述钢丝绳1另一端连接有挂钩5,所述后梁15右端连接有后梁底架11,所述后梁底架11上设有配重块10和电机12,所述电机12上设有调速把13和启动开关14,所述底座7下端安装有万向轮8,所述万向轮8由连接杆17、外壳18、轮子19和刹车装置20组成,所述底座7和立柱6之间安装有支撑杆9,所述前梁2下端安装有限位块支架4,所述限位块3安装在限位块支架4上,且所述限位块3上设有急停开关。

本发明改进在于:该农用小型起吊机,通过在底座7上安装有万向轮8,使其移动更加方便,且在万向轮8上设有刹车装置20,在起吊货物时,可将该装置固定,使用时,启动电机12,放下钢丝绳1,然后吊起物体,当挂钩5碰到限位器3时,拨动急停开关,切断电源,将物体转移到室内即可,且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免去了人工搬运的麻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且起重量大、结构简单、造价低、操作灵活简便、使用安全可靠、便于维修、设计合理和易于推广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