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控制装置及电梯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56157发布日期:2018-07-17 23:3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梯控制装置及电梯控制方法,在发生火灾等灾害时进行使轿厢在救援楼层和避难楼层之间往复移动的避难运转。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具有避难方法生成部,在发生灾害时为了减轻层站的拥挤,生成将避难者乘梯的救援楼层及避难者下梯的避难楼层中的至少一方分散到多个楼层的避难方法,根据所生成的避难方法进行灾害时的电梯的控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具体而言,避难方法生成部根据来自检测层站的拥挤度的层站拥挤度检测部的拥挤度信息,生成将救援楼层及避难楼层中的至少一方分散到多个楼层的避难方法。并且,层站拥挤度检测部根据来自在各楼层设置的图像传感器等层站传感器的输出,检测救援楼层的层站等待人数和避难楼层的层站滞留人数,作为层站的拥挤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0463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现有技术存在如下所述的问题。

即,在专利文献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中,虽然能够通过层站传感器检测层站的拥挤度,但是不能检测出由于层站的异常等虽然不拥挤却不能下梯的状况。

因此,在这种状况下,避难者不能在避难楼层下梯,因而避难运转时的避难效率有可能降低。并且,特别是在建筑物是高层建筑的情况下,通过在各楼层设置层站传感器,有可能增大包括设置成本和维护/运营成本在内的成本方面的负担。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避难运转时的避难效率并且能够降低成本方面的负担的电梯控制装置及电梯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控制装置当在设置有电梯的建筑物中发生了灾害的情况下,进行使轿厢在避难者乘梯的救援楼层和避难者下梯的避难楼层之间往复移动的避难运转,该电梯控制装置具有:灾害检测部,其检测灾害的发生;运转模式转移部,其在灾害检测部检测出灾害的情况下,使电梯的运转模式从通常运转模式转入进行避难运转的避难运转模式;以及避难运转执行部,其在由运转模式转移部使运转模式转入避难运转模式时,使轿厢在救援楼层和避难楼层之间往复移动,在轿厢到达避难楼层并开门后由设于轿厢的称量装置检测出的轿厢的负载的每单位时间的减少量为预先设定的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避难运转执行部变更避难楼层。

另外,本发明的电梯控制方法当在设置有电梯的建筑物中发生了灾害的情况下,进行使轿厢在避难者乘梯的救援楼层和避难者下梯的避难楼层之间往复移动的避难运转,该电梯控制方法包括:灾害检测步骤,检测灾害的发生;运转模式转入步骤,在检测出灾害的情况下,使电梯的运转模式从通常运转模式转入进行避难运转的避难运转模式;以及避难运转执行步骤,在运转模式转入避难运转模式时,使轿厢在救援楼层和避难楼层之间往复移动,在避难运转执行步骤中包括避难楼层变更步骤,在该避难楼层变更步骤中,在轿厢到达避难楼层并开门后由设于轿厢的称量装置检测出的轿厢的负载的每单位时间的减少量为预先设定的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变更避难楼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控制装置及电梯控制方法,当在设置有电梯的建筑物中检测出灾害、电梯的运转模式转入避难运转模式的情况下,在轿厢到达避难楼层并开门后由设于轿厢的称量装置检测出的轿厢负载的每单位时间的减少量为预先设定的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变更避难楼层。

因此,能够提高避难运转时的避难效率,并且降低成本方面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电梯的整体结构的框图,该电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避难运转执行部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电梯控制装置及电梯控制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在各个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进行说明。

在此,应用了该电梯控制装置的电梯当在设置有电梯的建筑物中发生灾害的情况下,进行使轿厢在避难者乘梯的救援楼层和避难者下梯的避难楼层之间往复移动的避难运转。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电梯的整体结构的框图,该电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在图1中,该电梯具有电梯控制装置10、轿厢20、设于轿厢20的称量装置21及扬声器22。

称量装置21检测轿厢20的重量即施加给轿厢20的负载。并且,扬声器22对电梯的利用者进行语音通知。另外,称量装置21及扬声器22是电梯中的标准配置。

电梯控制装置10具有灾害检测部11、运转模式转移部12、避难运转执行部13及避难楼层变更通知部14。另外,电梯控制装置10由具有执行运算处理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和存储程序的存储器的微处理器构成。并且,构成电梯控制装置10的各单元作为软件被存储在存储部中。

灾害检测部11检测在设置有电梯的建筑物中的灾害的发生。具体而言,灾害检测部11根据电梯中标准配置的未图示的火灾警报器或地震探测器的输出,检测火灾和地震等灾害,在检测出灾害的情况下,向运转模式转移部12输出检出信息。

运转模式转移部12在从灾害检测部11接收到灾害的检出信息时,使电梯的运转模式从通常运转模式转入避难运转模式。避难运转执行部13在由运转模式转移部12使运转模式转入避难运转模式时,进行使轿厢在救援楼层和避难楼层之间往复移动的避难运转。

并且,避难运转执行部13在轿厢20到达避难楼层并开门时,计测由称量装置21检测出的轿厢20的负载的每单位时间的减少量。在此,将轿厢20的负载的每单位时间的减少量称为每单位时间的轿厢负载减少量。在每单位时间的轿厢负载减少量为预先任意设定的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避难运转执行部13将避难楼层变更为除救援楼层以外的最近楼层。

即,在每单位时间的轿厢负载减少量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避难运转执行部13根据从开门起经过了规定时间轿厢20的负载也不减少的情况,而判断为由于避难楼层的层站的拥挤或者异常、避难者不能下梯,将避难楼层变更为其它楼层。下面,将避难楼层的层站称为下梯层站。

并且,避难运转执行部13在轿厢20到达变更后的避难楼层并开门时,根据由称量装置21检测出的轿厢20的负载计测每单位时间的轿厢负载减少量,在每单位时间的轿厢负载减少量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将避难楼层变更为除救援楼层以及已经设定的避难楼层以外的最近楼层。

并且,避难运转执行部13将变更避难楼层的次数存储在存储器中,在变更避难楼层的次数为预先设定的最大避难楼层变更次数以上的情况下,将避难楼层变更为运转模式刚刚转入避难运转模式后的初始避难楼层、或者在前一次的处理中设定的避难楼层。即,避难运转执行部13在最大避难楼层变更次数的范围内变更避难楼层。另外,最大避难楼层变更次数是根据建筑物的楼层构造等预先设定的。

并且,避难运转执行部13将变更避难楼层的时刻存储在存储器中,在从变更避难楼层起经过了预先任意设定的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将避难楼层变更为运转模式刚刚转入避难运转模式后的初始避难楼层、或者在前一次的处理中设定的避难楼层。

并且,避难运转执行部13在从外部进行了指令输入的情况下,也将避难楼层变更为运转模式刚刚转入避难运转模式后的初始避难楼层、或者在前一次的处理中设定的避难楼层。

避难楼层变更通知部14在由避难运转执行部13变更了避难楼层的情况下,通过扬声器22进行的广播、或在轿厢20内设置的未图示的显示装置所显示的轿厢内消息等,通知避难者已变更避难楼层以及变更后的避难楼层中的至少一方。

另外,在建筑物具有由多个电梯构成的电梯组的情况下,当在多个电梯中的任意电梯被避难运转执行部13变更了避难楼层时,避难运转执行部13与同一组内的其它电梯共享变更后的避难楼层的信息。并且,同一组内的其它电梯在事先变更了避难楼层的基础上进行避难运转。由此,能够最大限度地运用全组的电梯,能够防止因下梯层站的拥挤或异常而引起的避难效率的降低。

下面,参照图2、图3的流程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处理。另外,图2示出了电梯控制装置10的整体性的处理,图3示出了避难运转执行部13的具体处理。

在图2中,首先,电梯在未发生灾害的状况下以通常运转模式进行运转(步骤s101)。

接着,通过灾害检测部11判定在设置有电梯的建筑物中是否检测出灾害的发生(步骤s102)。

当在步骤s102中判定为未检测出灾害的发生(即,否)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01,继续进行通常运转模式下的电梯的运转。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02中判定为检测出灾害的发生(即,是)的情况下,运转模式转移部12使电梯的运转模式从通常运转模式转入避难运转模式(步骤s103)。

接着,避难运转执行部13使轿厢20移动到救援楼层并开门(步骤s104),在避难者的乘梯结束时(步骤s105),使轿厢20移动到避难楼层(步骤s106),并在避难楼层开门(步骤s107)。

接着,避难运转执行部13根据由称量装置21检测出的轿厢20的负载,计测每单位时间的轿厢负载减少量,判定每单位时间的轿厢负载减少量是否在规定值以下(步骤s108)。

在此,如果下梯层站不拥挤也未发生异常,则轿厢20内的避难者在避难楼层下梯,因而轿厢负载减少下梯人数的量。但是,由于建筑物内的避难者全部一起来到避难楼层避难,因而有可能大量避难者涌到下梯层站而发生拥挤。

在下梯层站的拥挤严重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避难者不能从到达避难楼层的电梯下梯的状况。并且,也有可能发生虽然因灾害等而在下梯层站发生异常,导致尽管不拥挤但是避难者不能下梯的状况。因此,在这种状况下,轿厢负载不减少。

当在步骤s108中判定为每单位时间的轿厢负载减少量不在规定值以下(即,否)的情况下,避难运转执行部13将避难楼层变更为除救援楼层以外的最近楼层(步骤s109)。

下面,参照图3具体说明避难运转执行部13的避难楼层变更处理。另外,图3具体示出了图2所示的步骤s109。

在图3中,设变更避难楼层的次数即避难楼层变更次数为n,当前的避难楼层为f,第n次的避难楼层变更后的避难楼层为fn,运转模式刚刚转入避难运转模式后的初始避难楼层为f0,当前时刻为t,第n次变更避难楼层的时刻为tn。

首先,避难运转执行部13判定截止到目前是否变更过避难楼层,即,避难楼层变更次数n是否为0(步骤s201)。

当在步骤s201中判定为避难楼层变更次数n为0(即,是)的情况下,避难运转执行部13设定新变更的避难楼层fn+1,将当前的避难楼层f变更为新的避难楼层fn+1(步骤s202)。此时,关于新的避难楼层fn+1,是从除截止到目前所设定的避难楼层f0、f1、…、fn及救援楼层以外的楼层中选择最近楼层。

接着,避难运转执行部13将避难楼层变更次数n增计数为n+1(步骤s203),结束图3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01中判定为避难楼层变更次数n不是0(即,否)的情况下,避难运转执行部13判定截止到目前的避难楼层变更次数n是否为最大避难楼层变更次数以上(步骤s204)。

当在步骤s204中判定为避难楼层变更次数n为最大避难楼层变更次数以上(即,是)的情况下,避难运转执行部13将避难楼层初始化为初始避难楼层f0(步骤s205),结束图3的处理。由此,在超过最大避难楼层变更次数的情况下,将避难楼层恢复为初始避难楼层f0进行避难运转。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04中判定为避难楼层变更次数n小于最大避难楼层变更次数(即,否)的情况下,避难运转执行部13判定第n次变更避难楼层的时刻tn减去当前时刻t得到的经过时间t-tn是否为规定时间以上(步骤s206)。

当在步骤s206中判定为经过时间t-tn是在规定时间以上(即,是)的情况下,避难运转执行部13将避难楼层变更次数n清零为0(步骤s207),并进入步骤s205,将避难楼层初始化为初始避难楼层f0。

由此,在从第n次变更避难楼层的时刻tn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即在从最后变更避难楼层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将避难楼层恢复为初始避难楼层f0进行避难运转。例如,通过将规定时间设定为20分钟,由此在从最后变更避难楼层起经过了20分钟的时刻进行重置,使避难楼层恢复为初始避难楼层f0,如果初始避难楼层f0的拥挤已被消除,则能够重新开始救援楼层与初始避难楼层f0之间的轿厢的往复移动。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06中判定为经过时间t-tn小于规定时间(即,否)的情况下,避难运转执行部13判定是否从外部进行了指令输入(步骤s208)。

当在步骤s208中判定为从外部进行了指令输入(即,是)的情况下,避难运转执行部13转入步骤s207将避难楼层变更次数n清零为0,并转入步骤s205,将避难楼层初始化为初始避难楼层f0。

由此,在从外部进行了指令输入的情况下,将避难楼层恢复为初始避难楼层f0进行避难运转。例如,通过将只有避难疏导员或电梯管理员能够操作的开关等设置为来自外部的指令输入单元,在避难疏导员或电梯管理员判断为初始避难楼层f0的拥挤已被消除的情况下,能够接通开关使避难楼层恢复为初始避难楼层f0。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08中判定为未从外部进行指令输入(即,否)的情况下,避难运转执行部13转入步骤s202设定新变更的避难楼层fn+1,将当前的避难楼层f变更为新的避难楼层fn+1。

返回到图2,当在步骤s109中变更了避难楼层时,避难运转执行部13判定当前的停靠楼层是否是避难楼层(步骤s110)。

在此,当在步骤s109中变更了避难楼层的情况下,通常当前的停靠楼层与避难楼层不同。但是,在步骤s109中,在避难楼层变更次数达到最大避难楼层变更次数以上而将避难楼层恢复为初始避难楼层并使轿厢20移动到初始避难楼层的情况下等,当前的停靠楼层有可能与避难楼层相同。

当在步骤s110中判定为当前的停靠楼层不是避难楼层(即,否)的情况下,避难运转执行部13转入步骤s106使轿厢20移动到避难楼层,并转入步骤s207使轿厢20在避难楼层开门。

接着,在步骤s108中,避难运转执行部13在变更后的避难楼层根据由称量装置21检测出的轿厢20的负载,计测每单位时间的轿厢负载减少量,并判定每单位时间的轿厢负载减少量是否为规定值以下。此时,如果变更后的避难楼层的下梯层站不拥挤也未发生异常,则轿厢20内的避难者下梯,因而轿厢负载减少。

当在步骤s108中判定为每单位时间的轿厢负载减少量为规定值以下(即,是)的情况下,避难运转执行部13判定是否通过灾害检测部11在设置有电梯的建筑物中持续检测出灾害,即,判断是否灾害已被恢复(步骤s111)。

当在步骤s111中判定为灾害已被恢复(即,是)的情况下,运转模式转移部12解除避难运转模式使电梯恢复为通常运转模式(步骤s112),由此电梯以通常运转模式进行运转(步骤s113),图2的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11中判定为灾害未恢复(即,否)的情况下,避难运转执行部13转入步骤s104,使轿厢20移动到救援楼层并开门,以便使接下来的避难者进行避难。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10中判定为当前的停靠楼层是避难楼层(即,是)的情况下,由于是在哪个避难楼层避难者都不能下梯的状况,因而避难者在该避难楼层下梯,使电梯待机直到轿厢负载减少。此时,反复进行在步骤s108中为否、在步骤s109和步骤s110中为是、在步骤s108中为否的处理。

然后,在下梯层站的拥挤消除、避难者下梯时,轿厢负载减少,在s108中判定为是。当在s108中判定为是时,转入上述的步骤s111继续进行处理。

另外,在图3所示的流程图中,判定第n次变更避难楼层的时刻tn减去当前时刻t得到的经过时间t-tn是否为规定时间以上,但也可以通过固定为n=1,来判定第1次变更避难楼层的时刻t1减去当前时刻t得到的经过时间t-t1是否为规定时间以上。由此,能够在从最初变更避难楼层的时刻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时刻将避难楼层初始化。

并且,作为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206:是)或从外部进行了指令输入(步骤s208:是)时的处理,也可以使避难楼层返回到前一个楼层(f=fn-1),将避难楼层变更次数减1(n=n-1),来替代将避难楼层变更次数清零(步骤s207),将避难楼层初始化。

由此,在从最后变更避难楼层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或根据避难疏导员或电梯管理员的判断进行了开关操作的情况下,将当前的避难楼层返回到前一个避难楼层。

另外,在图3所示的流程图中,将规定时间设为固定值,但根据避难楼层的不同,下梯层站的大小或用于向其它楼层进行疏散的楼梯的台阶数等不同,容易拥挤的程度变化,因而通过将针对第n次避难楼层变更后的避难楼层fn的规定时间设为t(fn),对每个避难楼层设定t(fn),能够实现更细致的与情况对应的避难楼层的重置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当在设置有电梯的建筑物中检测出灾害、电梯的运转模式转入避难运转模式的情况下,在轿厢到达避难楼层并开门后,在由设于轿厢的称量装置检测出的轿厢负载的每单位时间的减少量为预先设定的规定值以下时,变更避难楼层。

即,根据由在电梯中标准配置的称量装置检测出的轿厢负载的每单位时间的减少量来估计下梯层站的拥挤度和异常,由此无需设置新的设备,即可检测下梯层站的拥挤度和异常。

另外,根据检测出的下梯层站的状况来变更避难楼层,由此能够使新的避难者乘梯进行避难,而不需要一直等待到在轿厢停靠于避难楼层的状态下避难者下梯为止,因而能够提高避难效率。

因此,能够提高避难运转时的避难效率,并且降低成本方面的负担。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1假设了检测出灾害时的避难,但不限于此,根据状况也能够在其它情况下利用。例如,在电梯内的乘客全部想要下梯的楼层即目的地楼层一致,尽管在目的地楼层开门了,但是由于下梯层站拥挤而不能下梯的状况下等,也能够应用本发明。具体而言,可以检测轿厢负载不减少的情况,将目的地楼层变更为最近楼层,请乘客全部在最近楼层下梯,并利用楼梯等移动到目的地楼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