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拉罐开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8636阅读:74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易拉罐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拉罐开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各种便携的拉罐食品或饮品受到大众的欢迎。目前的易拉罐盖还是沿用了几十年的开启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开启易拉罐时,开口与罐体分离,这种方式是目前最常用的。但在开启后的饮用方式就是饮用者的嘴直接接触罐体,易拉罐体本身的卫生程度直接决定了病从口入的可能性大小。2)开启易拉罐时,向罐内压翻式开启,压翻式开启很容易造成罐内饮料食品的污染。虽然这个方式解决了开口后随手丢掉易拉罐开口的习惯,以利于环保,但大大增加了罐内饮料食品污染的几率,得不偿失,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拉罐开启结构,其可以有效避免罐内食品的二次污染,提高饮用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易拉罐开启结构,具有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由刻痕线围成的封闭片及与所述封闭片连接在一起的拉环,所述封闭片包括一可被撕开的端部和根部,所述盖体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刻痕线边缘密封连接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设有一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一容置于所述容置腔的饮管密封连接。根据本发明的易拉罐开启结构,所述拉环与封闭片的连接位置邻近所述封闭片的端部。根据本发明的易拉罐开启结构,所述易拉罐顶部具有一所述盖体作为底部的凹入区,所述拉环相对于盖体呈预定倾斜角度,并且所述拉环的末端所在的水平面不高于所述易拉罐的顶端水平面。根据本发明的易拉罐开启结构,所述刻痕线是非封闭的,其被分开的两端终止于所述封闭片的根部。根据本发明的易拉罐开启结构,所述出液口的位置对应所述封闭片的端部或根部。根据本发明的易拉罐开启结构,所述饮管为具有弹性的软管,所述封闭片被拉开到预设位置时,所述饮管的自由端从所述容置腔中弹出。根据本发明的易拉罐开启结构,所述饮管的自由端弹出时,与所述盖体呈60度角。根据本发明的易拉罐开启结构,所述非封闭的刻痕线呈U形,其在所述封闭片的端部为圆弧形。根据本发明的易拉罐开启结构,所述容置腔与刻痕线边缘通过铆钉固定。根据本发明的易拉罐开启结构,所述饮管通过软管卡扣和软管底座固定于所述出液口。本发明通过在易拉罐盖体上设置由刻痕线围成的封闭片及与所述封闭片连接在一起的拉环,所述封闭片包括一可被撕开的端部和根部,盖体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刻痕线边缘密封连接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设有一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一容置于所述容置腔的饮管密封连接。当封闭片被拉开,则饮管从容置腔内弹起,饮用者可以通过该饮管获取饮料。借此以避免饮用者的嘴与易拉罐外壳的直接接触,避免拉罐内的食品的二次污染,大大提高使用安全,保障人体健康。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易拉罐易开启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容置腔封闭状态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易拉罐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密封边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易拉罐封闭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拉环状态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刻痕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易拉罐开启结构,其具有盖体10,该盖体10上设有由刻痕线11围成的封闭片20及与所述封闭片20连接在一起的拉环30。封闭片20包括一可被撕开的端部21和根部22,所述盖体10内表面设有与刻痕线11边缘密封连接的容置腔40,所述容置腔40设有一出液口41,该出液口41与一容置于所述容置腔40的饮管50密封连接,并且出液口41与罐内液体区域连通。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拉环30与封闭片20的连接位置邻近所述封闭片20的端部21,并且封闭片20的端部21靠近盖体10的中间位置,根部22靠近盖体10的边缘位置。封闭片20的端部21被撕开后,在拉环30的带动下,由中间向边缘拉开。较佳的,饮管50为具有弹性的软管,当封闭片20被拉开到预设位置时,其不再阻挡饮管的50的自由端,饮管50的自由端从容置腔40中弹出,如图3所示。用户可以通过该饮管50饮用罐内液体。借此,饮用者无需接触易拉罐即可食用到罐内液体,避免拉罐内的食品的二次污染,大大提高使用安全,保障人体健康。为增加密封性,容置腔40的密封边42沿刻痕线11略向外扩张,如图4和图5所示,以封闭式的刻痕线11为例,密封边42的周长大于刻痕线11的周长约2mm。同时,容置腔40的截面形状与封闭片20对应,出液口41可以紧邻密封边,也可以隔离一小段距离。容置腔40的腔壁优选为刚性结构,饮管50通过软管卡扣60和软管底座70固定于所述出液口41,结合图2,饮管50被限定于该容置腔40内时,该饮管50与出液口41的连接处受弯折力压迫,以及软管卡扣60和软管底座70的作用,隔绝灌内液体与容置腔40,防止罐内液体注入容置腔40。较佳的,为充分保证拉罐开启前容置腔40与罐内液体的隔离,本发明可以在封闭片20的适当位置适应性的设置止流块23,用于在拉罐开启前压紧所述饮管50,如图6,当封闭片20被拉开时,则消除饮管50的压力,使其弹起并能够流通液体。当然,为增加结构的合理性,出液口41的对应所述封闭片20的端部21或根部22,并且优选设在端部21,使得饮管50的自由端接近盖体10边缘位置。饮管50弹起时,其即可以为竖起向上状态,也可以为倾斜状态,为增加用户体验,本发明优选将弹起时的饮管50的倾斜角度设为60°。本发明基于从中间向边缘开启的结构,只有在开启完成后,饮用软管50才会从罐盖边缘向上弹起,即能有效避免饮料食品的二次污染,更能在开启碳酸饮料或啤酒时,因罐内压力大而喷射,本发明有一个缓冲和方向性,避免开启者被喷。再参见图7,易拉罐的顶部具有通用的凹入区100,盖体10为该凹入区100的底部。为方便拉环30的初始翻起拉动,拉环30相对于盖体呈预定倾斜角度,比如15°,并且所述拉环30的末端所在的水平面不高于所述易拉罐的顶端水平面,借此保证运输及叠加放置的便利。需要说明的,本发明的刻痕线11可以为非封闭式的,如图8所示,其可以呈U形,并且在所述封闭片20的端部21为圆弧形,其被分开的两端终止于所述封闭片20的根部22,借此使得封闭片20连接于盖体10,解决了开口后随手丢掉封闭片20的习惯,以利于环保。当然,无论刻痕线11是封闭式的还是非封闭式的,其形状均可以适应性设置,对应的容置腔40也可以适应性调整。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易拉罐盖体上设置由刻痕线围成的封闭片及与所述封闭片连接在一起的拉环,所述封闭片包括一可被撕开的端部和根部,盖体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刻痕线边缘密封连接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设有一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一容置于所述容置腔的饮管密封连接。当封闭片被拉开,则饮管从容置腔内弹起,饮用者可以通过该饮管获取饮料。借此以避免饮用者的嘴与易拉罐外壳的直接接触,避免拉罐内的食品的二次污染,大大提高使用安全,保障人体健康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