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带的粘附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409647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胶带的粘附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胶带粘附在粘附对象物的胶带的粘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显示器等的平板显示器的制造步骤中,必须将电子零件安装在作为粘附对象物的基板上。该安装是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即,例如,在对设置于基板的周缘上表面的端子部隔着胶带临时压接电子零件后,施加热与压力而进行正式压接。被粘附的电子零件例如为带载封装(TapeCarrierPackage,TCP)。TCP为在薄膜状的膜上搭载着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等的芯片而成的封装。胶带是例如以各向异性导电膜(AnisotropicConductiveFilm,ACF)为原材料,宽度为数毫米、厚度为数十微米左右的带。ACF是含金属粒子的树脂制的具有各向异性导电性的膜。如此细的胶带以贴附在脱模带的带状构件的形式构成。带状构件在从卷盘(reel)送出后,将胶带压接至基板,然后仅将脱模带剥离而排出。作为对这种带状构件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构件,已知有如下的卷盘状构件,该卷盘状构件具有隔开与带状构件的宽度同等间隔的侧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7-27074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粘附胶带的基板是贴合着一对玻璃板而成的基板。而且,基板的周缘部的胶带的压接部位即电极形成部分是:使一个玻璃板的缘部断裂,而使另一个玻璃板露出的部分。根据显示画面的大型化与外形尺寸的小型化的要求,对于这种电极形成部分而言,使基板的周缘部的带的压接部位的宽度变得更窄。另一方面,对带状构件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构件为卷盘状构件,为了确保带状构件的顺畅移动,而使卷盘状构件的槽宽形成得比带状构件的宽度尺寸稍大。因此,在供给带状构件而压接至基板并剥离脱模带的循环动作(cycle)中,当赋予至带状构件的张力产生变动时,带状构件的位置会在宽度方向发生变动。其结果,胶带相对于压接部位的位置变得不稳定。根据以上所述,虽然有压接部位的宽度变窄的倾向,但如果带状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变得不稳定,则容易产生带状构件相对于压接部位的位移,从而难以进行正确的粘附。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者,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带的粘附装置,防止带状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位移,而能够进行正确粘附。[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胶带的粘附装置包括:供给部,供给将胶带粘附在脱模带而成的带状构件;粘附部,对粘附对象物粘附所述带状构件的所述胶带;排出部,将从粘附在所述粘附对象物的所述胶带剥离的所述脱模带排出;以及引导部,隔着所述粘附部分别配置在所述供给部的位置侧与所述排出部的位置侧,对所述带状构件从所述供给部朝向所述排出部的移动进行引导;所述引导部包括:倾斜部,具有供移动的所述脱模带相接且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倾斜面;以及限制部,设置于所述倾斜部的端部,通过与沿着所述倾斜面移动的所述脱模带的一个侧缘相接,而限制所述脱模带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所述限制部为圆盘状的凸缘部,所述倾斜部可设为朝向所述凸缘部而直径缩小的截圆锥体(circulartruncatedcone)形状。所述倾斜面可为:供移动的所述脱模带的表面进行滑动接触的面。本发明的胶带的粘附装置还包括切断部,所述切断部配置在位于所述供给部的位置侧的所述引导部与所述粘附部之间,将所述带状构件的所述胶带切断,所述切断部包括:切割器(cutter),与所述胶带相接而将所述胶带切断;以及支承构件,具有在与所述切割器之间夹着所述带状构件、且在所述水平方向上与所述脱模带相接的平坦面,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平坦面可以是:与由所述引导部引导的所述带状构件的所述脱模带接触而成。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可为1°~30°。所述倾斜面的与所述带状构件的宽度对应的长度可为0.5mm~3.5mm。也可还包括张力机构,对所述带状构件赋予20g~50g的张力(tension)。可在所述带状构件的宽度为0.5mm~3.5mm的范围、对所述带状构件赋予的张力为20g~50g的范围时,将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角度设为1°~10°的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胶带的粘附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图2是表示图1的引导部及其间的带状构件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图1的引导部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图1的引导部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引导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6A~图6E是表示倾斜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7A~图7C是表示倾斜部及限制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倾斜部及限制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粘附装置;2:带状构件;3:基板;3a:粘附部位;11:粘附部;12:切断部;13:供给部;14:排出部;15A、15B:引导部;16:剥离部;21:胶带;22:脱模带;110:加压头;110a:缓冲构件;111:支承构件;111a:支撑面;120:切割器;121:支承构件;121a:平坦面;130:供给卷盘;131:张力机构;131a:固定辊;131b:可动辊;132:路径辊;140:回收卷盘;141:传送辊;142:路径辊;150:主体部;151:倾斜部;151a:倾斜面;152:限制部;152a:基准面;160:剥离棒;Y:直线;α:倾斜角;β:宽度。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称作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具体说明。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带状构件2是例如将各向异性导电膜的胶带21粘附在脱模带22而成的构件。脱模带22是能够从胶带21剥离的带,例如由聚酰亚胺(polyimide)等的树脂膜形成。一般使用的带状构件2的宽度为0.5mm~3.5mm左右。而且,带状构件2的粘附对象物例如是构成平板显示器的基板3。如图1及图2所示,该基板3是由一对平板贴合而构成,从一个平板的缘部露出另一个平板的缘部。在形成于该露出部分的电极部分,设定着粘附有切断为规定长度的胶带21的区域,即图2中由两点划线表示的粘附部位3a。[构成]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粘附装置1包括:粘附部11、切断部12、供给部13、排出部14、引导部15A、引导部15B、及剥离部16。粘附部11、切断部12、供给部13、排出部14、引导部15A、引导部15B、及剥离部16分别安装于构成粘附装置1的本体的未图示的框架、板等的支撑体。以下,对粘附装置1的各部的构成进行说明。[粘附部]粘附部11是对作为粘附对象物的基板3粘附带状构件2的胶带21的构成部。粘附部11具有:加压头110、及支承构件111。加压头110利用未图示的升降装置而上下移动,由此对基板3进行带状构件2的加热、加压。因此,加压头110中设置着未图示的加热器,与带状构件2的接触面被加热至规定的温度。此外,加压头110的与带状构件2的接触面上设置着缓冲构件110a。该缓冲构件110a例如是由弹性体形成的片材,防止因加热而软化的胶带21附着于加压头110。支承构件111是在利用加压头110将带状构件2加热加压至基板3时,从下方支撑基板3的由加压头110加压的部分的长方体形状的区块(block)。支承构件111在其上表面具有:对基板3进行支撑的平坦面即支撑面111a。[切断部]切断部12是仅将带状构件2的胶带21切断的构成部。以下,将如此仅将胶带21切断的情况称作半切(halfcut)。切断部12具有:切割器120、及支承构件121。切割器120是与胶带21相接而进行切断的构件。切割器120利用未图示的升降机构,使其前端的刀与胶带21接触或分离。支承构件121是长方体形状的区块。该支承构件121在区块的下表面具有平坦面121a,所述平坦面121a在与切割器120之间夹着带状构件2,且在水平方向上与脱模带22相接。[供给部]供给部13是对粘附部11供给带状构件2的构成部。供给部13具有:供给卷盘130、张力机构131、及路径辊132。供给卷盘130是卷装带状构件2且利用转动而送出带状构件2的卷盘。张力机构131是对带状构件2赋予张力的构成部。张力机构131是以对带状构件2从供给卷盘130抽出的移动进行引导的方式,上下隔开距离而配置的一对辊(roller)。一个辊是上下不移动的固定辊131a,另一个辊是上下能移动的可动辊131b。可动辊131b利用未图示的升降机构而上下移动。即,图中,沿涂黑的箭头方向移动。由所述张力机构131施加至带状构件2的负载,例如以成为3g~100g左右的方式进行调整。虽然带状构件2的最佳张力根据宽度的大小而不同,但根据申请人的实验而确认到,只要是一般的带状构件2,只要能够在所述范围内进行负载的调整,便能够无问题地进行带状构件2的搬送。然而,在期待进一步减少对胶带21造成的影响的情况下,所述最佳张力优选为20g~50g左右。此处,在对一般的带状构件2赋予大于100g的张力的情况下,会有产生如下不良情况的担忧,即,卷绕在供给卷盘130的带状构件2产生绕紧,胶带21中所含的粘着成分流出而贴附在经卷绕的带状构件2之间。因此,赋予大于100g的张力欠佳。路径辊132是:改变来自张力机构131的带状构件2的移动方向,而朝向切断部12送出的辊。[排出部]排出部14是将粘附部11中从粘附在基板3的胶带21剥离的脱模带22排出的构成部。排出部14具有:回收卷盘140、传送辊141、及路径辊142。回收卷盘140是卷绕脱模带22而回收的卷盘。传送辊141是如下的处理部,即,利用一对辊夹住脱模带22,通过辊的转动使带状构件2从供给卷盘130侧向回收卷盘140侧移动。路径辊142是:改变来自粘附部11侧的脱模带22的移动方向,而朝向回收卷盘140送出的辊。[引导部]引导部15A、引导部15B是如下的构成部,即,隔着粘附部11分别配置在供给部13侧与排出部14侧,对带状构件2从供给部13朝向排出部14的移动进行引导。如图2及图3所示,引导部15A、引导部15B分别包括:主体部150、倾斜部151、及限制部152,且具有销(pin)形状。主体部150是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圆柱部。倾斜部151是具有供移动的脱模带22的表面相接且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倾斜面151a的构成部。限制部152是如下的构成部,即,设置于倾斜部151的端部,通过与沿着倾斜面151a移动的带状构件2(搬送方向下游侧的引导部15B中的脱模带22)的一个侧缘相接,而限制带状构件2(脱模带22)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将限制部152的供脱模带22的侧缘相接的面设为基准面152a。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部151是朝向限制部152而直径缩小的截圆锥体形状,大径部侧形成为与主体部150同一直径且连接于主体部150,在小径部侧的端部设置着限制部152。另外,引导部15A、引导部15B不旋转。而且,如图3所示,倾斜部151的倾斜面151a是供移动的脱模带22的表面(与粘附着胶带21的面为相反侧的面)滑动接触的面。即,截圆锥体形状的外周面即锥形面,作为供脱模带22滑动的倾斜面151a而发挥功能。一对引导部15A、引导部15B的倾斜部151的倾斜面151a向相同方向倾斜,且为相同的倾斜角。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152是圆盘状的凸缘部,设置于与截圆锥体形状的倾斜部151同心的圆上。该限制部152是以半径大于倾斜部151的小径部的半径,且其半径之差大于带状构件2的厚度的方式形成。而且,如图2所示,一对引导部15A、引导部15B的限制部152是以各自的基准面152a与虚拟的直线Y一致的方式,换句话说,以位于一条直线上的方式配置。此处,基板3的粘附部位3a的基板3的中央侧的缘部以与该虚拟的直线Y一致的方式,对粘附部11定位。另外,基板3并非必须使粘附部位3a的所述缘部与虚拟的直线Y一致而进行定位,也可在与粘附部位3a的边缘正交的方向上偏移规定量而进行定位。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虚拟的直线Y是与如下的长边在垂直方向上位于同一位置的直线,所述长边是加压头110中的、与俯视时在带状构件2的搬送方向上成为长条矩形状的带状构件2的接触面中的一个长边,更具体来说,是图1中为近前侧的长边。如图4所示,倾斜部151的倾斜面151a的倾斜角α相对于水平方向为1°~30°左右。例如,如果倾斜角α大,则存在从引导部15A至引导部15B之间的带状构件2产生微小弯曲(弓形状的变形)的可能性。而且,存在带状构件2的宽度越大,该弯曲越容易产生的倾向。发明者进行的对带状构件2的宽度尺寸与倾斜角α的关系进行调查的实验的结果为,当带状构件2的宽度为2.5mm以上且3.5mm以下时,如果倾斜角α超过1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