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智能环保垃圾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2430阅读:1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智能环保垃圾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环卫设施技术领域,涉及垃圾箱,尤其是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智能环保垃圾箱。



背景技术:

伴随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城市建设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将城市中的公共设施实现智能化。在城市建设中环卫垃圾桶是必备的基础设施,但是现在的垃圾桶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并且使用不规范,容易滋生细菌、鼠害等,不满足现代智慧城市建设要求。

申请号201310401187.1的发明专利,公开一种多功能智能垃圾桶,包括箱体、太阳能板、语音装置、杀菌除虫装置、机械手、红外感应装置、充电装置、蓄电池,可使垃圾箱自动进行杀菌除虫,扔垃圾的语音提示,掉在地上的垃圾由机械手自动清理,利用太阳能发电。申请号201410021790.1的发明专利,公开一种智能垃圾桶及其管理系统,包括多个智能垃圾桶组成的智能垃圾桶组和智能管理系统,智能管理系统包括外部终端系统和安装在每个智能垃圾桶内的控制模块,智能垃圾桶包括垃圾桶壳体、太阳能电池组件、压缩装置和容量模拟显示系统,均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可以环保、有效地改进垃圾的收纳方式与容量、提高垃圾清理效率、收集整理分析垃圾相应信息以优化管理。

上述多个专利产品显示,智能化垃圾桶已经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与智能垃圾桶相关的研究也越发频繁。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智能、环保的环卫垃圾桶将会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智能环保垃圾箱,箱体中间安装了太阳能发电装置,具有环保、城市景观灯、媒体广告等功能,集实用功能与社会效益于一体,解决了目前垃圾箱功能单一、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智能环保垃圾箱,由箱体、显示屏、太阳能发电板、环境监测仪、可回收物投放口、有害物投放口、不可回收投放口、烟灰缸、箱门和灭蚊器组成。箱体为垃圾箱的主体,前端倾斜面设计可回收物投放口、有害物投放口和不可回收投放口,后端面设计箱门;显示屏位于箱体上方,在显示屏的正上方中间位置通过立柱安装有太阳能发电板,在显示屏上方两侧对称位置分别安装一个环境监测仪;在箱体的左、右两侧设计有烟灰缸。

朝向正午阳光直射方向安装的太阳能发电板,采用100瓦单晶硅太阳能板。太阳能发电板产生的电能经过ic充电电路,完成对12v,8a蓄电池的连续充电,充电完成后可保证设备电力供应。太阳能发电板采用超低功耗设计,配合先进的ic电源管理系统和高效率的太阳能转化技术,使多功能一体化智能环保垃圾箱种在任何地点全天候正常使用。太阳能发电板的充电电路、蓄电池等均设置在显示屏背面壳体内部,显示器的壳体会对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外界风吹日晒、雨水侵蚀等损害。

箱体内设置三个内胆箱,每一个内胆箱分别对应一个垃圾投放口,内胆箱中垃圾装满之后可以打开箱体后端面箱门,将内胆箱取出后收集垃圾。可回收物投放口主要收集纸质类、瓶罐类、塑料类、废旧衣物等可以回收处理可循环再用的生活废品;不可回收投放口主要收集果皮、果壳、打扫的生活垃圾等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有害物投放口主要收集具有污染环境、易挥发有毒物质的生活垃圾,如干电池、过期丢弃的药物等。强制分类投放,提高可回收物的利用,实现源头减量。在内胆箱底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垃圾收集达到设定值,压力传感器产生的信号触发内设电子设备可自动将信息经发射装置传达到2公里范围内的环卫人员的手机终端,以利于及时清理。环卫工人按照实际工作需求有引导性的展开工作,避免盲目排查,政府可相应减少环卫人员的数量及减轻工作量,降低保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多功能一体化智能环保垃圾箱配有专属的ios、android手机客户端,可以供环卫工人随时随地了解区域内环保垃圾箱的使用情况。

垃圾投放口位于箱体前侧倾斜面开口的内侧,并且从倾斜面开口沿竖直方向向下看不到垃圾投放口,这种结构设计保证了再下雨天流下的雨水不会通过垃圾投放口进入箱体内部的内胆箱,防止了垃圾箱内进水。

针对垃圾堆放容易滋生细菌,招致蚊虫现象,该垃圾箱应用特殊的材料,减少细菌滋生,去除异味;在显示屏背面壳体外侧安装灭蚊器,消灭蚊虫,减少疾病传播。灭蚊器采用电子灭蚊器,由蓄电池提供电能,夜晚通过荧光灯招引蚊虫并将其电死。电子灭蚊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气体,不会污染环境。

显示屏兼容广告媒体、景观灯及路面广告灯箱的三重功能,同时显示屏具有投放垃圾时温馨播报公益宣传语、整点报时、广告商diy设定广告语等功能。显示屏的电能由蓄电池提供,是一款将环保能源,新技术与户外媒体相结合的新型载体。此外,在显示屏的上边缘处安装有电子监控眼,多功能一体化智能环保垃圾箱安装在社区中采集的监控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输至治安管理部门,还可以起到防偷、防盗、维护社会治安的作用。

安装在显示屏上端左右两侧的环境监测仪,可以对空气和废气监测、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物质监测。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对周围环境状况进行监测,这种装置可以取代现在独立的分布在城市各个主要监测点的环境监测装置,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多功能一体化智能垃圾箱应用在街道和商业区,安装在主要城区、公路、公交站台、广场、大型商场、医院、学校等位置收集垃圾,采集周围环境信息和治安信息,同时通过显示屏投放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所有区域多功能智能环保一体化垃圾箱的安装间距为50~100m,配套的垃圾箱最大高度为2.50米,宽约1.20米,厚约0.50米,顶部为太阳能板,中间为灯箱式宣传橱窗,底部为三类收集垃圾箱。

作为优选,将太阳能发电板安装在自动调姿装置上,可以根据当前阳光直射方位,自动调节太阳能发光板的角度和方位,实现太阳光线实时直射太阳能发电板,以提高太阳能发电板的发电效率。

进一步,自动调姿装置由转动体、摆动体和支撑杆组成,可以满足太阳能发电板沿竖直轴线转动,与水平面之间夹角摆动。

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该多功能一体化智能垃圾箱,利用太阳能发电存储后满足自身所有用电设备工作需求,实现能源自给,节能环保;兼具太阳能发电、无线网络连接、信息发布、环境监测、交通安装状况监测、垃圾箱满自动报警等功能,实现一物多用,减少社会资源的重复投放,便于管理。

附图说明

图1多功能一体化智能垃圾箱结构示意图。

图2多功能一体化智能垃圾箱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优选多功能一体化智能垃圾箱结构示意图。

图4太阳能发电板充电电路原理图。

图中:1箱体;2显示屏;3太阳能发电板;4环境监测仪;5可回收物投放口;6有害物投放口;7不可回收投放口;8烟灰缸;9箱门;10灭蚊器;31转动体;32摆动体;33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智能垃圾箱,如说明书附图1-2所示,由箱体1、显示屏2、太阳能发电板3、环境监测仪4、可回收物投放口5、有害物投放口6、不可回收投放口7、烟灰缸8、箱门9和灭蚊器10组成。优选方案中的太阳能发电板3安装在自动调姿装置上,如说明书附图3所示,自动调姿装置由转动体31、摆动体32和支撑柱33组成。箱体1为垃圾箱的主体,前端倾斜面设计可回收物投放口5、有害物投放口6和不可回收投放口7,后端面设计箱门9;显示屏2位于箱体1上方,在显示屏2的正上方中间位置安装有太阳能发电板3,在显示屏2上方两侧对称位置分别安装一个环境监测仪4;在箱体的左、右两侧设计有烟灰缸8。

实施例1

太阳能发电板3的充电电路,如说明附图4所示,电阻r1300kω,r220kω,r370kω,r4200kω,r51kω,r610ω,电容c1200μf,c2450μf,电感l10.1h,二极管选型d11n5818,d21n759,三极管选型q11rlz24,芯片选型ult1073。太阳能电池板提供18v供电电压,充电芯片lt1073经电阻r6检测充电电流,在蓄电池中维持0.12a的固定充电电流。充电电路芯片在充电电压低于8v时关闭充电电路,电压高于12v时继续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实施例2

使用者根据提示语分类在垃圾箱投放口进行投放生活垃圾,当箱体1中内胆箱垃圾装满时,内胆箱下的压力传感器产生触发信号,将信息经信息发射装置发送给2公里范围内环卫工人的手机终端,环卫工人收到通知后会及时将收满垃圾的垃圾箱进行处理。太阳能发电板3产生的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供显示屏2环境监测仪4和灭蚊器10使用。显示屏2可以播放公益广告、商业广告,还可以进行语音播放和报时提醒等功能,同时在显示屏2的上边缘处安装电子监控眼,对附近的交通状况、社会治安状况进行监控,并将信息传输至社会治安管理部门进行监控,如遇突发情况可以尽快处理。

环境监测仪可以对周围的环境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形成相关的环境质量数据发送给环境监管部门,并将此信息实时传递。烟灰缸8方便路上行人将吸剩下的烟头集中收集,避免引发火灾。

实施例3

太阳能发电板3安装在自动调姿装置上,如说明书附图3所示,转动体31可以带动太阳能发电板3沿竖直轴线转动,摆动体32转动可以改变太阳能发电板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转动体31和摆动体32的配合使用,可以将安装在支撑住33之上的太阳能发电板3实现空间位姿的变化,以满足太阳能发电板3时刻处于太阳直射位置。

说明书附图只作为产品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实际产品结构和尺寸以设计生产图纸为准。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