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52422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承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承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承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墙壁载运机,用于建筑物的外观改造、维修、清洁等,尤其是在今天高楼林立的各大城市中,摩天大楼高耸云端,高楼外墙的净化、装饰、广告及霓虹灯的安装工作都需要用到墙壁载运机。

现有的墙壁载运机构多采用卷扬机,这种提升机械绝大多数只能完成单一的竖直方向上的提升运动,载运空间十分有限。墙壁作业中的提升机构往往在每个作业任务结束后必须重新调整起吊的位置;有些吊篮机构在高空没有力的约束,吊篮容易形成钟摆式摇摆,因而通常禁止在较高的风速(5级以上)中作业,这些都给作业效率带来了极大的限制。

不仅如此,现有技术中载运机上也没有设置安全机构,当绳索发生断裂或者锁紧机构发生疲劳损坏时候,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且在作业过程中没有机动性,作业效率低。

有鉴于此,亟待设计出一款设备,可以满足在载运过程中的超大覆盖范围、有机动性、高支撑刚度、高安全性和稳定性(吊篮无左右摇摆)的作业要求,能够明显提高墙壁作业的载运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承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在技术所存在的载运机安全性能低、稳定性差和没有机动性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承载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受控制器控制的升降器,所述升降器包括:上轨道、上移动装置、上轨道电机、牵引电机、载物装置、下轨道、下移动装置、下轨道电机、稳定绳、锁紧机构、滑板、滑板支腿、滑道、滑道支腿,所述上轨道横向固定在墙壁上端,所述上移动装置与所述上轨道相配合设置,能够沿所述上轨道移动;上轨道电机与所述上轨道相配合设置,且能够带动所述上移动装置沿所述上轨道移动;所述牵引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上移动装置上;所述载物装置通过牵引绳与所述牵引电机相连接;所述下轨道固定设置在地面上且与所述上轨道平行设置;所述下移动装置与所述下轨道相配合设置,能够沿所述下轨道移动;所述下轨道电机与所述下轨道相配合设置,且能够带动所述下移动装置沿所述下轨道移动;所述稳定绳连接所述上移动装置和所述下移动装置,并穿过所述载物装置;所述锁紧机构固定在所述载物装置上,且能够夹紧所述稳定绳;所述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载物装置上;所述滑板支腿固定设置在所述滑板上,所述滑板支腿能够伸缩,且端部设置有吸盘,能够吸附在墙壁上;所述滑道与所述滑板相配合设置,能与所述滑板相对滑动;所述滑道支腿固定设置在所述滑道上,所述滑道支腿能够伸缩,且端部设置有吸盘,能够吸附在墙壁上。

优选地,所述上轨道和所述下轨道为丝杠。

优选地,所述锁紧机构为双向棘轮机构。

优选地,所述载物装置两侧对称设置有圆管,所述稳定绳穿过所述圆管。

优选地,所述滑板支腿和所述滑道支腿均为液压缸。

优选地,所述吸盘为磁力吸盘或负压吸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承载系统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控制器控制上轨道电机和下轨道电机同步驱动上轨道和下轨道转动,使上移动装置和下移动装置到达工作位置;

2)所述控制器控制牵引电机动作,将载物装置通过牵引绳牵引上升至作业区域;

3)所述控制器控制滑板支腿和滑道支腿伸出并将滑板支腿端部吸盘和滑道支腿端部吸盘吸附在所述作业区域的墙壁上;

4)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滑道支腿端部吸盘移开墙壁并收缩所述滑道支腿,控制滑道沿滑板向左或向右移动,到达第二作业区域,伸出所述滑道支腿并将所述滑道支腿端部吸盘吸附在墙壁上;

5)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滑板支腿端部吸盘移开墙壁,并收缩所述滑板支腿,控制滑板沿滑道向左或向右移动,到达作业区域,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上轨道电机和下轨道电机同步驱动上轨道和下轨道转动,使上移动装置和下移动装置到达第二工作位置;

6)所述控制器控制滑板支腿伸出并将所述滑板支腿端部吸盘吸附在所述第二作业区域的墙壁上;

7)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滑板支腿端部吸盘和所述滑道支腿端部吸盘移开墙壁并收缩所述滑板支腿和所述滑道支腿;

8)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牵引电机动作,将所述载物装置通过牵引绳牵引下降至地面。

优选地,步骤1)还包括将双向棘轮机构的压杆设置在第一压杆位置,在所述第一压杆位置下棘轮只能相对稳定绳沿逆时针方向运动。

优选地,步骤8)还包括将所述双向棘轮机构的压杆设置在第二压杆位置,在所述第二压杆位置下所述棘轮只能相对稳定绳沿顺时针方向运动。。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承载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受控制器控制的升降器,所述升降器包括:上轨道、上移动装置、上轨道电机、牵引电机、载物装置、下轨道、下移动装置、下轨道电机、稳定绳、锁紧机构、滑板、滑板支腿、滑道、滑道支腿,所述上轨道横向固定在墙壁上端,所述上移动装置与所述上轨道相配合设置,能够沿所述上轨道移动;上轨道电机与所述上轨道相配合设置,且能够带动所述上移动装置沿所述上轨道移动;所述牵引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上移动装置上;所述载物装置通过牵引绳与所述牵引电机相连接;所述下轨道固定设置在地面上且与所述上轨道平行设置;所述下移动装置与所述下轨道相配合设置,能够沿所述下轨道移动;所述下轨道电机与所述下轨道相配合设置,且能够带动所述下移动装置沿所述下轨道移动。

如此设置,所述载物装置不仅可以在所述牵引电机的带动下实现上下运动,而且可以在上轨道电机和下轨道电机的驱动下沿上、下轨道的方向横向运动,这样,载物装置的移动范围更广,不需要二次起吊即可实现横向作业,如此一来也就解决了载物装置机动性的问题。

所述稳定绳连接所述上移动装置和所述下移动装置,并穿过所述载物装置。这样设置保证了载物装置在作业过程中的稳定性,靠稳定绳来限制载物装置的自由度,防止其沿其它方向晃动,稳定性提高了,相应的其作业效率也就相对提高了,而且还能为作业安全性提供了可靠保障。

所述锁紧机构固定在所述载物装置上,且能够夹紧所述稳定绳。锁紧机构的设置可以提高载物装置作业的安全性,当牵引载物装置的牵引绳发生断裂的时候,所述锁紧机构咬合稳定绳,避免载物装置发生掉落,为人身和财产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所述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载物装置上;所述滑板支腿固定设置在所述滑板上,所述滑板支腿能够伸缩,且端部设置有吸盘,能够吸附在墙壁上;所述滑道与所述滑板相配合设置,能与所述滑板相对滑动;所述滑道支腿固定设置在所述滑道上,所述滑道支腿能够伸缩,且端部设置有吸盘,能够吸附在墙壁上。

上述设计,通过吸盘将载物装置吸附在墙壁上,更有利于载物装置的作业稳定性,载物装置上设置有滑板和滑道结构,滑板和滑道之间的可以相对滑动与所述上移动装置和所述下移动装置的移动相配合,便能带动载物装置的横向运动,这样载物装置的移动范围更广,实现了载物装置的机动性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承载系统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控制器控制上轨道电机和下轨道电机同步驱动上轨道和下轨道转动,使上移动装置和下移动装置到达工作位置;

2)所述控制器控制牵引电机动作,将载物装置通过牵引绳牵引上升至作业区域;

3)所述控制器控制滑板支腿和滑道支腿伸出并将滑板支腿端部吸盘和滑道支腿端部吸盘吸附在所述作业区域的墙壁上;

4)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滑道支腿端部吸盘移开墙壁并收缩所述滑道支腿,控制滑道沿滑板向左或向右移动,到达第二作业区域,伸出所述滑道支腿并将所述滑道支腿端部吸盘吸附在墙壁上;

5)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滑板支腿端部吸盘移开墙壁,并收缩所述滑板支腿,控制滑板沿滑道向左或向右移动,到达作业区域,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上轨道电机和下轨道电机同步驱动上轨道和下轨道转动,使上移动装置和下移动装置到达第二工作位置;

6)所述控制器控制滑板支腿伸出并将所述滑板支腿端部吸盘吸附在所述第二作业区域的墙壁上;

7)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滑板支腿端部吸盘和所述滑道支腿端部吸盘移开墙壁并收缩所述滑板支腿和所述滑道支腿;

8)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牵引电机动作,将所述载物装置通过牵引绳牵引下降至地面。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法案中,步骤8)还包括将所述双向棘轮机构的压杆设置在第二压杆位置,在所述第二压杆位置下所述棘轮只能相对稳定绳沿顺时针方向运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承载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载物装置、滑板、滑道、滑板支腿和滑道支腿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滑板、滑道、滑板支腿和滑道支腿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棘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中:

上轨道1、上移动装置2、牵引电机3、上轨道电机4、牵引绳5、锁紧机构6、第一压杆位置61、第二压杆位置611、棘轮62、圆管7、稳定绳8、下移动装置9、下轨道电机10、稳定绳牵引电机11、墙壁12、载物装置13、滑道支腿14、滑道支腿端部吸盘15、滑板支腿16、滑板支腿端部吸盘17、滑道18、滑板19、下轨道20、滑槽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运输与分拣物品的车,如图1-5所示,其中,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承载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载物装置、滑板、滑道、滑板支腿和滑道支腿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滑板、滑道、滑板支腿和滑道支腿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该承载系统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和受控制器控制的升降器,所述升降器包括:上轨道1、上移动装置2、上轨道电机4、牵引电机3、载物装置13、下轨道20、下移动装置9、下轨道电机10、稳定绳8、锁紧机构6、滑板19、滑板支腿16、滑道18、滑道支腿14。

上轨道1横向固定在墙壁12上端,上移动装置2与上轨道1相配合设置,能够沿上轨道1移动;上轨道电机4与上轨道1相配合设置,且能够带动上移动装置2沿上轨道1移动;牵引电机3固定设置在上移动装置2上;载物装置13通过牵引绳5与牵引电机3相连接;下轨道20固定设置在地面上且与上轨道1平行设置;下移动装置9与下轨道20相配合设置,能够沿下轨道20移动;下轨道电机10与下轨道20相配合设置,且能够带动下移动装置9沿下轨道20移动。

这里,本文中所使用的方位词是以地面为基准定义的,以垂直于地面向上的方向设定为“上”,其“上”的相对方向为“下”,应当理解,上述方位词的使用对于本方案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并不构成限制。

如此设置,载物装置13不仅可以在牵引电机3的带动下实现上下运动,而且可以在上轨道电机4和下轨道电机10的驱动下沿上、下轨道的方向横向运动,这样,载物装置13的移动范围更广,不需要二次起吊即可实现横向作业,如此一来也就解决了载物装置13机动性的问题。这里,上轨道1和下轨道20可以是丝杠,通过电机驱动丝杠来带动上移动装置2和下移动装置9的横向运动,当然上、下轨道也可以设计程滑竿结构,将上移动过装置2和下移动装置9设计为滑套结构,通过电机拉动上、下移动装置来实现在轨道上的横向运动。在这里只要能够实现上移动过装置2和下移动装置9在上轨道1和下轨道20上移动均受本申请请求的保护范围内。

稳定绳8连接上移动装置2和下移动装置9,并穿过载物装置13。这样设置保证了载物装置13在作业过程中的稳定性,靠稳定绳8来限制载物装置13的自由度,防止其沿其它方向晃动,稳定性提高了,相应的其作业效率也就相对提高了,而且还能为作业安全性提供了可靠保障。

具体的,载物装置13两侧对称设置有圆管7,稳定绳8穿过圆管7。这里载物装置13两侧设置的圆管7可以有任意多根,且圆管7的长度要等于或者长于载物装置13的高度,如此设置,稳定绳8与载物装置13的接触面积更大,更有利于载物装置的稳定性要求,当然这里的圆管7结构也可以换为方管等能够固定或者嵌套稳定绳8的结构。

锁紧机构6固定在载物装置13上,且能够夹紧稳定绳8。锁紧机构13的设置可以提高载物装置13作业的安全性,当牵引载物装置13的牵引绳5发生断裂的时候,锁紧机构6咬合稳定绳8,避免载物装置13发生掉落,为人身和财产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具体的,锁紧机构6为双向棘轮机构,如图5所示,其中图5为棘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稳定绳8位于棘轮62的左侧。当载物装置13上升时候,棘轮62逆时针转动,压杆位于第一压杆位置61即在棘轮62的左侧,限制棘轮沿顺时针方向运动,当牵引绳5发生断裂,压杆限制棘轮62顺时针方向转动,将稳定绳8与棘轮62锁死,保障载物装置13不发生掉落。当载物装置13下降的时候与其上升时候原理一样,只需要将压杆反向设置,使其位于第二压杆位置611即在棘轮62的右侧。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当然棘轮机构可以用电磁机构或者传感器等代替,这里只要能够起到在载物装置13掉落时候锁紧机构6能够将稳定绳8锁紧即可。

上述所说的方位词“左”是以图5为基准定义的,图5的左边方向设定为“左”,其“左”的相对方向为“右”,应当理解,上述方位词的使用对于本方案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并不构成限制。

滑板19固定设置在载物装置13上;滑板支腿16固定设置在滑板19上,滑板支腿16能够伸缩,且端部设置有吸盘,能够吸附在墙壁12上;滑道18与滑板19相配合设置,能与滑板19相对滑动;滑道支腿14固定设置在滑道18上,滑道支腿14能够伸缩,且端部设置有吸盘,能够吸附在墙壁上。

上述设计,通过吸盘将载物装置13吸附在墙壁12上,更有利于载物装置13的作业稳定性,该载物装置13上还设置有滑板19和滑道18结构,在滑道18上还开设有滑槽a,以供滑动。滑板19和滑道18之间的滑动与上移动装置2和下移动装置9的移动相配合,便能带动载物装置13的横向运动,这样载物装置13的移动范围更广,实现了载物装置13的机动性问题。

具体的,滑板支腿16和滑道支腿14均为液压缸结构,通过液压缸的伸缩来实现支腿的伸缩,当然也可以使用丝杠结构或者气动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制。上述吸盘可以为磁力吸盘或负压吸盘,当墙壁为铁建筑的时候可以使用磁力吸盘来进行吸附,当建筑物为玻璃、瓷砖等无法用磁力吸盘进行吸附的时候可以采用负压吸盘进行吸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承载系统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控制器控制上轨道电机4和下轨道电机10同步驱动上轨道1和下轨道20转动,使上移动装置2和下移动装置9到达工作位置;

2)控制器控制牵引电机3动作,将载物装置13通过牵引绳5牵引上升至作业区域;

3)控制器控制滑板支腿16和滑道支腿14伸出并将滑板支腿端部吸盘17和滑道支腿端部吸盘15吸附在作业区域的墙壁12上;

4)控制器控制滑道支腿端部吸盘15移开墙壁12并收缩滑道支腿14,控制滑道18沿滑板19向左或向右移动,到达第二作业区域,伸出滑道支腿14并将滑道支腿端部吸盘15吸附在墙壁12上;

5)控制器控制所述滑板支腿端部吸盘17移开墙壁12,并收缩滑板支腿16,控制滑板19沿滑道18向左或向右移动,到达作业区域,同时控制器控制上轨道电机4和下轨道电机10同步驱动上轨道1和下轨道20转动,使上移动装置2和下移动装置9到达第二工作位置;

6)控制器控制滑板支腿16伸出并将滑板支腿端部吸盘17吸附在第二作业区域的墙壁12上;

7)控制器控制滑板支腿端部吸盘17和滑道支腿端部吸盘15移开墙壁12并收缩滑板支腿16和滑道支腿14;

8)控制器控制牵引电机3动作,将载物装置13通过牵引绳5牵引下降至地面。

这里,步骤1)还包括稳定绳牵引电机11将稳定绳8释放到适当的长度,并将双向棘轮机构的压杆设置在第一压杆位置61,在第一压杆位置61下棘轮62只能相对稳定绳8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当然,步骤8)还包括将所述双向棘轮机构的压杆设置在第二压杆位置611,在所述第二压杆位置611下棘轮62只能相对稳定绳8沿顺时针方向运动。

上述使用方法让载物装置13可以满足在载运过程中的超大覆盖范围、有机动性、高支撑刚度、高安全性和稳定性(吊篮无左右摇摆)的作业要求,能够明显提高墙壁作业的载运效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