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带机开闭式桁架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23465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管带机开闭式桁架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管带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带机开闭式桁架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管带机用于将散状物料包裹在管状胶带内进行输送,能够避免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和转运点处飞扬或遗洒,造成环境污染。普通带式输送机物料在形成平形或槽形截面的胶带上进行输送,而管带机使物料在形成管状截面的胶带内进行输送,给物料搬运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因此,管带机发展十分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但是,现有的管带机中的桁架结构复杂、组装工序费时费力、维护困难,导致管带机成本高、安装工序复杂,而且对桁架内的胶带进行修补或维护时,操作极其不便、工作效率极低。此外,现有的管带机安装在地基上之后稳固性较差、易被腐蚀,导致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带机开闭式桁架及其安装方法,其旨在解决现有的桁架结构复杂、组装工序费时费力、对其内部的胶带维护困难以及安装工序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管带机开闭式桁架包括第一E字型框架、第二E字型框架、托辊组件、支座和固定架;所述第一E字型框架与所述第二E字型框架组装成日字型框架;所述第一E字型框架与所述第二E字型框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日字型框架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托辊组件;所述支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日字型框架的底面,用于支撑所述日字型框架;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座的底面,所述固定架安装于地基内。

进一步的,所述托辊组件包括辊子、辊架和调节架;所述调节架安装在所述日字型框架上;所述辊架安装在所述调节架上;所述辊子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调节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辊架与所述调节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调节架上用于连接所述螺栓的通孔为条形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在同一截面上分别安装有六个所述托辊组件,六个所述托辊组件呈正六边形的排布形式。

进一步的,同一所述截面上的六个所述托辊组件中,相邻两个所述托辊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截面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包括基板和架脚;所述基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支座的底面;所述架脚垂直连接于所述基板上相对所述支座的另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架脚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架脚呈矩形形式地连接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架脚采用螺纹钢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和所述架脚均经过发蓝处理;所述基板的顶面依次涂刷有防腐底漆和环氧沥青漆,所述基板的其余表面涂刷有环氧沥青漆;所述架脚的表面涂刷有环氧沥青漆。

进一步的,所述日字型框架的顶面安装有防雨罩。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安装管带机开闭式桁架的方法,用于安装上述的管带机开闭式桁架,包括以下步骤:

在地基上打孔;

将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座的底面;

将所述固定架插入所述地基内;

将所述第一E字型框架与所述第二E字型框架组装成日字型框架;

将所述日字型框架吊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座的顶面。

相比现有的管带机桁架,本发明提供的管带机开闭式桁架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第一E字型框架与第二E字型框架组装成日字型框架,并且,第一E字型框架与第二E字型框架可拆卸连接,从而形成一种开闭式桁架机构。这样,不仅能够先分别在第一E字型框架和第二E字型框架上安装托辊组件,然后再将二者组装,以减少组装难度、提高组装效率;而且对桁架机构内部的胶带进行修补或维护时,能够拆分第一E字型框架与第二E字型框架,对胶带进行修补或维护,操作便捷、延长胶带使用寿命。

相比现有的安装管带机桁架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安装管带机开闭式桁架的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首先,基于桁架机构为开闭式桁架机构,显著提高了桁架机构的组装速度,缩短了安装所需的时间;其次,通过固定架直接安装于地基内,只需要在地基上打孔即可,无需再采用其他对地基的处理工序,减少了安装工序;最后,先将固定架与支座组装,同时,将第一E字型框架与第二E字型框架组装,再将这两部分组装,能够缩短施工时间,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管带机开闭式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日字型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E字型框架安装托辊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IV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托辊组件的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托辊组件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支座与固定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固定架的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固定架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X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管带机开闭式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管带机开闭式桁架;110-第一E字型框架;111-加固梁;120-第二E字型框架;130-托辊组件;131-辊子;1311-转轴;132-辊架;1321-底板;1322-侧板;1323-切口;1324-限位板;133-调节架;1331-条形孔;140-支座;141-肋板;150-固定架;151-基板;152-架脚;1511-通孔;160-防雨罩;200-日字型框架;210-第一通道;220-第二通道;230-支撑板;240-安装孔;250-U型螺栓;260-栏杆;270-吊环;300-胶带;1101-第一上边框;1102-第一中边框;1103-第一下边框;1201-第二上边框;1202-第二中边框;1203-第二下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带机开闭式桁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带机开闭式桁架100。管带机开闭式桁架100包括第一E字型框架110、第二E字型框架120、托辊组件130、支座140和固定架150。第一E字型框架110与第二E字型框架120组装成日字型框架200。第一E字型框架110与第二E字型框架120可拆卸连接。

日字型框架200包括第一通道210和第二通道220。第一通道210和第二通道220上下设置,用于双向输送胶带300。第一通道210和第二通道220的内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托辊组件130。托辊组件130用于支撑、传输卷曲成管状的胶带300。胶带300内即可盛装粉料、粒料等。

第一通道210和第二通道220在同一截面上分别安装有六个托辊组件130,六个托辊组件130呈正六边形的排布形式,这样有利于胶带300维持管状形态,防止内部物料泄漏。

为保证所有托辊组件130能够紧贴在胶带300的表面,同一截面上的六个托辊组件130中,相邻两个托辊组件130分别安装在截面的两侧,也就是说,相邻两个托辊组件130相对胶带300的运输方向前后设置。

支座140固定连接于日字型框架200的底面,用于支撑日字型框架200。固定架150固定连接于支座140的底面,固定架150安装于地基内。本实施例中,支座140与日字型框架200之间以及支座140与固定架150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以便于组装和拆卸。

日字型框架200的顶面安装有防雨罩160。防雨罩160的宽度大于日字型框架200的宽度,防雨罩160的长度大于日字型框架200的长度。防雨罩160与日字型框架200之间采用螺栓连接。

图2为图1中日字型框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2。

日字型框架200由第一E字型框架110与第二E字型框架120对接而成。第一E字型框架110与第二E字型框架120之间可以采用多种连接形式,例如螺钉连接、卡接,本实施例中采用螺钉连接的形式。

第一通道210和第二通道220的内部的四个角落区域均设置有支撑板230,支撑板230、第一E字型框架110和第二E字型框架120上开设有安装孔240。安装孔240用于安装托辊组件130(如图1所示)。每一托辊组件130对应两个安装孔240。第一通道210和第二通道220的四周分别开设12个安装孔240。

第一E字型框架110的外侧,即第一E字型框架110远离第二E字型框架120的一侧安装有U型螺栓250和栏杆260。U型螺栓250将栏杆260夹持在其内部。安装栏杆260的作用在于方便运输人员把持第一E字型框架110,或者为运输、操控第一E字型框架110提供方便。优选的,在第一E字型框架110的上部和下部各安装一组U型螺栓250和栏杆260。对应的,在第二E字型框架120的外侧同样安装有U型螺栓250和栏杆260,安装形式与第一E字型框架110相同。

第一E字型框架110外侧的中部位置安装有吊环270,以便于吊装第一E字型框架110,为运输、组装日字型框架200也能提供极大的便利。对应的,在第二E字型框架120的外侧同样安装有吊环270。

图3为第一E字型框架安装托辊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3。

第一E字型框架110在其长度方向上间隔均匀地安装托辊组件130,并在两组托辊组件130之间安装加固梁111。加固梁111采用螺栓连接的形式固定在第一E字型框架110上。

第一E字型框架110在与第二E字型框架120组装前,第一E字型框架110上垂直长度方向的截面上只安装4个托辊组件130,未安装跨接在第一E字型框架110和第二E字型框架120上的托辊组件130。在第一E字型框架110与第二E字型框架120组装之后,再安装剩余的托辊组件130。

第一E字型框架110采用钢材制成,其长度可达到18m,且能保存较高的刚度。

第二E字型框架120的结构设计与第一E字型框架110的结构设计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图4为图3中IV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4。

第一E字型框架110的这一截面上安装有4个托辊组件130,4个托辊组件130交错安装在支撑板230的两侧。也就是说,相邻两个托辊组件130相对于支撑板230不同侧安装,而且相邻两个托辊组件130的轴线的夹角约120°。

图5为托辊组件的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5。

托辊组件130包括辊子131、辊架132和调节架133。调节架133的侧面呈L型形状。调节架133的一端端面通过螺栓安装在日字型框架200上。调节架133的另一端端面通过螺栓用于安装辊架132。辊子131转动地安装在调节架133上。

具体的,辊架132整体呈U型形状。辊架132的底板1321与调节架133连接。辊架132的两个侧板1322上均开设有切口1323。辊子131的中心设置有转轴1311。转轴1311的两端分别架设在两个侧板1322的切口1323内。切口1323的开口处还设置有限位板1324,限位板1324用于将转轴1311封闭在切口1323的内部。

图6为托辊组件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6。

为了能够使辊子131的位置可调,调节架133上用于连接螺栓的通孔为条形孔1331。当辊架132通过螺栓连接在调节架133上之后,通过旋松螺栓即可使螺栓沿条形孔1331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带动辊子131移动,在位置合适时,再旋紧螺栓即完成了对辊子131的位置调整。

本实施例中,条形孔133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调节架133的长度方向。容易理解的是,条形孔1331的延伸方向也可是其它方向,只要能够相对胶带调整辊子131的位置即可。

通过条形孔1331调整辊子131的位置,能够保持辊子131与胶带的表面接触,使胶带受力均匀,提高胶带移动的稳定性,避免胶带局部磨损过大,能够延长胶带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可以每个托辊组件130中均开设条形孔1331,也可以部分的托辊组件130开设条形孔1331,均能起到上述效果。

图7为支座与固定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7。

支座140用于支撑日字型框架200的底面。支座140采用工字钢制成。支座140的整体厚度优选为100mm。支座140的两侧还设置有肋板141,肋板141起到加强支座140刚度、增强承重性能的作用。

固定架150包括基板151和架脚152。基板151固定连接于支座140的底面。架脚152垂直连接于基板151上相对支座140的另一侧。也就是说,固定架150支撑支座140的底面,并与支座140通过螺栓连接。

支座14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支撑在日字型框架200的两端。固定架150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固定架150分别支撑在支座140的下方。

图8为固定架的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8。

基板151采用钢板制成。架脚152采用螺纹钢制成。基板151和架脚152均经过发蓝处理,发蓝膜厚的范围为0.5微米至1.5微米。基板151的顶面依次涂刷有防腐底漆和环氧沥青漆,基板151的其余表面涂刷有环氧沥青漆。架脚152的表面涂刷有环氧沥青漆。涂刷环氧沥青漆的部位,涂刷环氧沥青漆的厚度不小于150微米。

架脚152的长度优选为1000mm,直径优选为25mm。架脚152远离基板151的一端端部打磨成尖刺形状,便于插入地基内。

图9为固定架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9。架脚152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架脚152呈矩形形式地连接于基板151上。容易理解的是,也可以安装更多的架脚152,以加强管带机开闭式桁架100的稳固性。

图10为图8中X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0。基板151上连接架脚152的位置开设有通孔1511。架脚152插入通孔1511内部,并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架脚152固定在通孔1511内。

固定架150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对于盐湖地区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例如在察尔汗盐湖地区,浅层地质覆盖有40厘米至80厘米的盐砂,盐砂以下有30厘米至100厘米厚的盐壳。固定架150固定在当地能够利用盐砂的吸水性和盐壳的硬度,从而保证自身的稳固性。通过现场实验验证:长度为1000mm,直径为25mm的一根架脚152在盐壳内固定后的向上拔出力为1.1t,整个固定架150在盐壳内固定后的向上拔出力达到4.9t。管带机开闭式桁架100具有两个固定架150,能够承受的上拔力超过10t。管带机开闭式桁架100自身的重量仅为2.6t。所以,固定架150具有良好的稳固效果和广泛的适用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管带机开闭式桁架100中,首先,第一E字型框架110与第二E字型框架120可拆卸连接,不仅减少组装难度、提高组装效率,而且对胶带进行修补或维护时操作便捷;其次,托辊组件130中的辊子131的位置可调整,能够保持辊子131与胶带的表面接触,使胶带受力均匀,提高胶带移动的稳定性;然后,固定架150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稳固效果和广泛的适用性,提高了管带机开闭式桁架100的使用效果;最后,管带机开闭式桁架100结构简单、组装便捷,为安装施工降低了难度、提高了效率。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管带机开闭式桁架,其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相近,区别在于:日字型框架的分割位置不同。

图1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带机开闭式桁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1。

第一E字型框架110包括第一上边框1101、第一中边框1102和第一下边框1103。第一上边框1101、第一中边框1102和第一下边框1103两两平行。第一上边框1101的长度大于第一下边框1103的长度。

第二E字型框架120包括第二上边框1201、第二中边框1202和第二下边框1203。第二上边框1201、第二中边框1202和第二下边框1203两两平行。第二上边框1201的长度大于第二下边框1203的长度。

这样,在第一E字型框架110与第二E字型框架120组装成日字型框架200之前,第一E字型框架110和第二E字型框架120在各自的一个截面上就能便捷地安装上3个托辊组件130。相对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在第一E字型框架110与第二E字型框架120组装之后,不再需要在日字型框架200的内部安装托辊组件130,能够进一步提高管带机开闭式桁架100的组装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管带机开闭式桁架的其它部件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对应部件的结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容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也可以设计为第一下边框1103的长度大于第一上边框1101的长度,相应的,第二下边框1203的长度大于第二上边框1201的长度,能够起到相同的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安装管带机开闭式桁架的方法,该方法用于安装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的管带机开闭式桁架,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地基上打孔。

步骤2:将固定架150固定连接于支座140的底面。

步骤3:将固定架150插入地基内。

步骤4:将第一E字型框架110与第二E字型框架120组装成日字型框架200。

步骤5:将日字型框架200吊装,并固定连接于支座140的顶面。

容易理解的是,步骤1、步骤2和步骤4在时间上可以不分先后,也可以同时进行。通常,固定架150与支座140在出厂前已组装成一体,第一E字型框架110与第二E字型框架120同样如此,以减少运输的难度。在进行步骤1之前,可在地基的表面进行平整处理,以降低打孔的难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管带机开闭式桁架的方法,效率较高、成本较低,特别是用于盐湖地区具有显著的效果,首先,不需要挖掉盐砂和盐壳,更不需要换填混凝土基础,只需要在地基内打孔即可,极大程度地减少了施工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其次,安装管带机开闭式桁架结构简单,其各个部件组装成一体的速度快,缩短了安装时间,现有的安装管带机桁架的方法通常至少需要15天的时间才能完成管带机桁架的安装,本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管带机开闭式桁架的方法仅需15分钟即可完成。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