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体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209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吊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套体吊具。



背景技术:

套体是机械生产加工制造领域中机械部件的常见构造形态。目前,套体的转运多靠拖车,即将重量较大的金属套体由工人搬至拖车之上进行转运,此种方法耗时耗力,效率低。因金属套体无吊挂凸起的形状特性,给金属套体的吊运工作带来困难,而吊运相比拖车搬运,由具有诸多优点。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专门用于金属套体吊运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套体吊抓困难、不稳定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对套体进行稳定吊运的套体吊具。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套体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拉轴、吊杆、上胀紧杆、下胀紧杆、胀紧压板,弹簧、拉绳和挂钩;所述拉轴插装在所述外套内,所述吊杆的下端与所述外套连接,所述拉轴的上部设有凸缘,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拉轴上,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外套和凸缘之间,所述上胀紧杆的上端与所述凸缘铰接,所述上胀紧杆的下端与所述胀紧压板铰接,所述下胀紧杆的下端与所述外套铰接,所述下胀紧杆的上端与所述胀紧压板铰接,所述上胀紧杆、下胀紧杆、胀紧压板构成一胀紧组件,所述拉轴上安装有至少两组所述胀紧组件,所述拉绳的上端连接所述拉轴的下端,所述拉绳的下端连接所述挂钩。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胀紧压板的外侧面设有橡胶层。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套体吊具可以利用套体的自重对套体吊运过程中的姿态进行限制,从而实现对套体的稳定吊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套;2、拉轴;3、吊杆;4、上胀紧杆;5、下胀紧杆;6、胀紧压板;7、弹簧;8、拉绳;9、挂钩;10、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一种套体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1、拉轴2、吊杆3、上胀紧杆4、下胀紧杆5、胀紧压板6,弹簧7、拉绳8和挂钩9。

所述拉轴2插装在所述外套1内,所述吊杆3的下端与所述外套1连接。所述拉轴2的上部设有凸缘10。所述弹簧7套装在所述拉轴2上,所述弹簧7位于所述外套1和凸缘10之间。所述上胀紧杆4的上端与所述凸缘10铰接,所述上胀紧杆4的下端与所述胀紧压板6铰接。所述下胀紧杆5的下端与所述外套1铰接,所述下胀紧杆5的上端与所述胀紧压板6铰接。所述上胀紧杆4、下胀紧杆5、胀紧压板6构成一胀紧组件。所述拉轴2上安装有至少两组所述胀紧组件,所述拉绳8的上端连接所述拉轴2的下端,所述拉绳8的下端连接所述挂钩9。

使用方法:吊杆3连接厂房内的起重设备,起重设备控制本装置移动至套体内侧,利用所述挂钩9钩挂住套体的下缘,起重设备进行提拉动作,凸缘10与外套1之间的距离变小,胀紧压板6,外扩并顶压套体内侧,以此实现对套体吊运状态的固定,保证套体吊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套体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拉轴、吊杆、上胀紧杆、下胀紧杆、胀紧压板,弹簧、拉绳和挂钩;拉轴插装在外套内,吊杆的下端与外套连接,拉轴的上部设有凸缘,弹簧套装在拉轴上,弹簧位于外套和凸缘之间,上胀紧杆的上端与凸缘铰接,上胀紧杆的下端与胀紧压板铰接,下胀紧杆的下端与外套铰接,下胀紧杆的上端与胀紧压板铰接,上胀紧杆、下胀紧杆、胀紧压板构成一胀紧组件,拉轴上安装有至少两组所述胀紧组件,拉绳的上端连接拉轴的下端,拉绳的下端连接挂钩。本发明所述套体吊具可以利用套体的自重对套体吊运过程中的姿态进行限制,从而实现对套体的稳定吊运。

技术研发人员:施民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君歌分子蒸馏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12.31
技术公布日:2017.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