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料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0176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涉及一种饮料容器,具体涉及一种饮料瓶。



背景技术:

现有大量使用的饮料瓶是将原料经过高温加热后,通过模具经过吹塑、挤吹、或者注塑成型的容器。可以用于饮料、食品、酱菜、蜂蜜、食用油等液体的包装运输和饮用容器。饮料瓶具有不易破碎、成本低廉、透明度高、食品级原料等特点。制作饮料瓶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塑料,无毒无害,用于盛装汽水可乐型饮料对人体没有不良影响。

饮料瓶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但目前市售饮料的饮料瓶通常都由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瓶头、瓶身、瓶腹和瓶底几部分组成,瓶口位于瓶头。瓶头通常成截面积逐渐增大的锥形形状,现有的瓶头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缺陷:瓶头光滑,不便于人手抓取,饮料瓶在运输售卖过程中易受到各种撞击,瓶头在受到冲击和挤压时容易造成瓶头凹陷或变形且不易恢复,瓶头变形后消费者通常不再会购买这瓶饮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的瓶头设计不便于人手抓取,瓶头在受到冲击和挤压时容易造成瓶头凹陷或变形且不易恢复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饮料瓶。

本实用新型所述饮料瓶,包括瓶头、瓶身、瓶腹和瓶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头呈锥形,锥形母线由一对以瓶头中轴线为对称轴的弧线组成,所述瓶头上设置有多根以成中心对称分布的第一条形凹槽,所述第一条形凹槽的走向与饮料瓶中轴线夹角为30-75度;第一条形凹槽深度为0.5-3毫米,宽度为2-5毫米;相邻第一条形凹槽之间的距离为10-20毫米,所述第一条形凹槽在靠近瓶口的末端为尖刺形。

优选的,所述瓶身为圆台形,圆台较大的底面与瓶头连接,较小的底面与瓶腹连接,所述瓶身中部设置有多个周期性分布的窗格状突起,窗格状突起围绕瓶腹侧面,在窗格状突起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多条环状突起,所述环状突起的高度高于所述窗格状突起。

优选的,所述瓶腹侧面设置有多根环绕饮料瓶中轴的第二条形凹槽,瓶腹底部设置有多条环状突起,第二条形凹槽走向与饮料瓶中轴线夹角为30-75度。

优选的,所述瓶底为向上隆起的倒扣碟形,碟形边缘与瓶腹底面为外凸的圆弧状过渡,瓶底还设置有海星状凹槽,所述海星状凹槽中心位于倒扣碟形的中部,还具有三条以上的放射状凹槽,所述放射状凹槽的末端延伸至所述圆弧状过渡的下半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放射状触手为5条。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饮料瓶,瓶头设置多条斜向凹槽,一方面加强了瓶头部分的机械强度,同时凹槽设置方便用户在瓶头部分抓取饮料瓶,凹槽设计也不会影响瓶头的整体观感,本实用新型制造过程简单,饮料瓶制造成本几乎不会增加,适合大批量制造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饮料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名称为1-瓶头、2-瓶身、3-瓶腹、4-瓶底、5-第一条形凹槽、6-环状突起、7-窗格状突起、8-第二条形凹槽、9-圆弧状过渡、10-放射状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给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饮料瓶包括瓶头1、瓶身2、瓶腹3和瓶底4,所述瓶头呈锥形,锥形母线由一对以瓶头中轴线为对称轴的弧线组成,所述瓶头上设置有多根成中心对称分布的第一条形凹槽,所述第一条形凹槽的走向与饮料瓶中轴线夹角为30-75度;第一条形凹槽深度为0.5-3毫米,宽度为2-5毫米;相邻第一条形凹槽之间的距离为10-20毫米,所述第一条形凹槽在靠近瓶口的末端为尖刺形。

在瓶头上设置间距排列的第一条形凹槽,由于第一条形凹槽处的瓶壁变密,因此增加了瓶头处的抗变形能力,间距一般设置为10-20毫米,;第一条形凹槽深度为0.5-3毫米,宽度为2-5毫米,才能较好的提高常规冲击。第一条形凹槽走向相对饮料瓶中轴线倾斜,夹角设置为30-75度,可以较好的抵御瓶头受到通常的沿饮料瓶中轴线方向冲击时的变形。

第一条形凹槽的设置宽度还方便用户的抓取,指尖或指肚以第一条形凹槽附近为着力点,增加了抓取力,避免夏季在瓶壁形成冷凝水时,造成瓶外壁光滑,饮料瓶不易抓取和容易掉落的缺陷,由于瓶头成圆弧收缩形状,在瓶头上方加工时容易拉伸,尖刺形末梢位于瓶头上方,便于机加工,且对瓶头处的瓶壁破坏程度小。

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瓶身2为圆台形,圆台较大的底面与瓶头连接,较小的底面与瓶腹连接,所述瓶身中部设置有多个周期性分布的窗格状突起7,窗格状突起围绕瓶腹侧面,在窗格状突起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多条环状突起6,所述环状突起6的高度高于所述窗格状突起。

在瓶身处的上下设定两层多条的环状突起,一方面可以提高瓶身处在受 到垂直冲击和侧面挤压时的抗变形能力,而且两条环状突起的高度较高,方便在两条环状突起中部镶嵌的瓶贴位置固定不脱落,同时环状突起也显得瓶内饮料盛装较为丰满。

窗格状突起进一步提高了瓶身的垂直冲击抵抗强度,由于多数人在拿饮料时,都喜欢握住瓶身中部,并无意识的挤压造成饮料瓶在瓶身处变形甚至弯折,采用连续周期性分布的窗格状突起,对人手的挤压力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挤压时手指易陷入窗格状突起的中部凹陷,减轻了人手对瓶身的直接挤压力。

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瓶腹侧面设置有多根环绕饮料瓶中轴的第二条形凹槽,瓶腹底部设置有多条环状突起,第二条形凹槽走向与饮料瓶中轴线夹角为30-75度。瓶腹的环状突起作用与前述的瓶身处环状突起作用相似,瓶腹侧面的第二条形凹槽起到提高瓶腹机械强度和便于用户抓取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对瓶底的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瓶底为向上隆起的倒扣碟形,碟形边缘与瓶腹底面为外凸的圆弧状过渡9,瓶底还设置有海星状凹槽,所述海星状凹槽中心位于倒扣碟形的中部,还具有三条以上的放射状凹槽10,所述放射状凹槽的末端延伸至所述圆弧状过渡的下半部分。外凸的圆弧状过渡显得瓶底饱满,饮料容量大,倒扣碟形虽然提高了瓶底的稳固度和减少了瓶中饮料容量,但在饮料瓶瓶头直径较大,装满饮料头重脚轻的情况下,仍然容易翻倒,因此在瓶底设置有如图1所示的海星状凹槽,所述海星状凹槽的放射状凹槽的末端一直延伸至圆弧状过渡,从而在圆弧状过渡中形成多个缺口,提高了瓶底的抓地牢度;放射状触手优选设置为5条,美观的同时抓地牢度最强。

前文所述的为本实用新型的各个优选实施例,各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优选实施方式如果不是明显自相矛盾或以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为前提,各个优选实施方式都可以任意叠加组合使用,所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实用新型人的实用新型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