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容器顶盖吊具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1121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容器顶盖吊具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力容器顶盖吊具座。



背景技术:

核电厂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压力容器作为反应堆的核心部件,如若更换燃料或者进行在役检查、更换内部构件,压力容器的顶盖是需要进行拆卸的。在核电厂压力容器顶盖拆除的时候,需要用到专门的压力容器顶盖吊具,此吊具为连杆结构,底部为圆环状。顶盖吊具主要用于压力容器安装、反应堆换料及压力容器内部检修时将压力容器顶盖、驱动机构及堆顶结构整体吊运至指定场所存放,再从存放场所一次性吊运到反应堆压力容器上安装。

目前,在使用时压力容器顶盖吊具的方便运输以及使用完成后吊具的放置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压力容器顶盖吊具在非工作状态时能够方便其承载的底座,在压力容器顶盖进行拆卸时,能够便捷地从承载底座中运输出压力容器顶盖吊具,使用后,底座能够安全方便存放压力容器顶盖吊具以便于下一次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力容器顶盖吊具座,包括构成吊具座本体的横梁、连接梁和立柱,所述横梁和连接梁构成吊具座底面,所述吊具座底面下部设有座筒,所述座筒位于所述吊具座底面的中心位置处,所述立柱下部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的顶端固接有吊带导向板,所述立柱与所述横梁的连接处固设有吊耳。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连接梁和立柱焊接为一体,形成整体框架。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上还设置有缓冲垫板。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吊耳与所述吊具导向板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吊耳和所述立柱的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压力容器顶盖吊具座,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坐筒、横粱、连接粱和立柱构成的一个整体的框架,可以将使用后的吊具直接放置于其中;另外,核电厂压力容器顶盖在拆除的时候,用到的是专业的压力容器顶盖吊具,该吊具为连杆结构,底部为圆环状,普通放置的话,不易摆放,而且如若磕碰会导致吊具损坏,吊耳和吊具导向板之间设置有挡板在作业时起到防止吊带偏移的作用。本发明中在横梁上设置有缓冲的垫板,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以及在吊具的安装运输以及存放过程中遇到冲撞情况时,能够减小受力进一步提升了压力容器顶盖吊具的使用寿命以及压力容器顶盖吊具底座的承重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压力容器顶盖吊具主视图;

图2为压力容器顶盖吊具俯视图;

图3为压力容器顶盖吊具及吊具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座筒,2-横梁,3-吊耳,4-缓冲垫板,5-立柱,6-吊带导向板,7-压力容器顶盖吊具,8-连接梁,9-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只是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压力容器顶盖吊具座,主要包括吊具座本体的横梁2和连接梁8,横梁2和连接梁8构成支撑底部,底部的中心位置下端固定连接有座筒1,优选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因为焊接方式的连接性能好且焊接结构刚度大,整体性能好;立柱5下部与横梁2固定连接,优选焊接方式。横梁和连接梁、立柱焊接为一体,形成了整体框架。吊耳3和吊带导向板6之间设置有挡板9起到防止吊带偏移的作用在压力容器顶盖吊具座的立柱5外部焊接了吊耳3和吊带导向板6,横梁2上还设置有缓冲垫板4,用于保护吊具的接触面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压力容器顶盖吊具7的使用寿命以及压力容器顶盖吊具7底座的承重能力。

如图3所示,在压力容器顶盖吊具7使用完后,将其吊至压力容器顶盖吊具座的上方,减速放置在缓冲垫板4上,进行压力容器顶盖吊具7的静置存放。在需要吊装压力容器顶盖时,只需要整体吊起压力容器顶盖吊具7,即可实现压力容器顶盖吊具7的可靠有效的转运。

当然,此压力容器顶盖吊具座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若干改变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