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垃圾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0235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环卫垃圾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收容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环卫垃圾箱。



背景技术:

传统的环卫垃圾箱通常垃圾进口和垃圾出口是同一个口。因此,在倾倒垃圾时,通常需要作业人员将垃圾箱搬动到较高的位置,然后转动垃圾箱,使得垃圾箱口朝向垃圾池或垃圾车,才能将垃圾箱中的垃圾倾倒出。或者需要作业人员通过工具将垃圾从垃圾箱中取出。这样,会使作业人员耗费较大的人力,尤其当垃圾箱中垃圾较多时,垃圾箱较为沉重,将垃圾箱搬动到较高的位置比较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倾倒卸载垃圾的环卫垃圾箱和垃圾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卫垃圾箱,包括箱体和转动托载机构;

所述箱体包括侧壁和底面,所述底面与所述侧壁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托载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侧壁上;

所述转动托载机构具有托载和释放两种工作位置;所述转动托载机构位于所述托载工作位置时,用于托载所述底面;所述转动托载机构位于所述释放工作位置时,所述底面能够在自身重力或外力的作用下转动。

优选的,所述转动托载机构包括横杆、竖杆和托载结构;

所述横杆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侧壁上;所述竖杆的一端与所述横杆的中部连接;所述托载结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横杆上,另一端在所述转动托载机构位于所述托载工作位置时托载所述底面。

优选的,所述托载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呈L型;所述第一段固定在所述横杆上,所述第二段在所述转动托载机构位于所述托载工作位置时与所述底面的下侧面抵触。

优选的,所述转动托载机构还包括拉手,所述拉手设置在所述竖杆远离所述横杆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转动托载机构还包括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横杆上,另一端通过弹性件与所述侧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至所述第四侧壁顺次连接;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二侧壁可转动连接;

所述横杆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四侧壁上;所述复位结构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复位结构通过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四侧壁上设置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与所述竖杆远离所述横杆的一端对应。

优选的,所述复位结构和所述托载结构相对设置在所述横杆的两侧。

优选的,还包括若干个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侧壁上。

一种垃圾车,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环卫垃圾箱。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环卫垃圾箱,箱体的底面可转动的与侧壁连接,转动托载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侧壁上,且转动托载机构具有托载和释放两种工作位置。转动托载机构位于托载工作位置时,用于托载箱体的底面,使箱体的底面和侧壁处于合闭状态;转动托载机构转动后,由托载工作位置转换到释放工作位置。此时,转动托载机构不再托载箱体的底面,箱体的底面能够在自身重力或外力的作用下转动并打开,从而使得垃圾可以方便倾倒出,具有便捷、省力且操作简单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环卫垃圾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前视图;

图4是图1的左视图

图5是图1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各个实施例中,环卫垃圾箱均可以包括箱体和转动托载机构。其中,箱体可以包括侧壁和底面。底面可转动的与侧壁连接。转动托载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侧壁上。转动托载机构具有托载和释放两种工作位置。转动托载机构位于托载工作位置时,用于托载箱体的底面,使箱体的底面和侧壁处于合闭状态。转动托载机构转动后,由托载工作位置转换到释放工作位置。此时,转动托载机构不再托载箱体的底面,箱体的底面能够在自身重力或外力的作用下转动并打开,从而使得垃圾可以方便倾倒出。

参见图1至图4,一个实施例中,转动托载机构可以包括横杆320、竖杆310和托载结构330。横杆320可转动地设置在箱体的侧壁上。竖杆310的一端与横杆320的中部连接。托载结构330的一端固定在横杆320上,另一端在转动托载机构位于托载工作位置时托载底面200。本实施例中,托载结构330的个数可以为两个,两个托载结构330分别设置在横杆320的两端。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2,托载结构330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呈L型。第一段固定在横杆320上。第二段在转动托载机构位于托载工作位置时与底面200的下侧面抵触。优选的,竖杆310远离横杆320的一端还可以设置拉手311。通过拉手311,可以方便的转动转动托载机构。

参见图1,一个实施例中,侧壁可以包括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第三侧壁130和第四侧壁140。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第三侧壁130和第四侧壁140顺次连接。底面200与第二侧壁120可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横杆320可转动地固定在第四侧壁140的底部。例如,可以通过两个带有通孔的钢片142,将横杆320可转动地固定在第四侧壁140上。具体的,钢片142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第四侧壁140上,两个钢片142的通孔所形成的直线与第四侧壁140的底边基本平行。将横杆320穿设在两个钢片142的通孔中,从而实现将横杆320可转动地固定在第四侧壁140上。

本实施例中,箱体为立方体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箱体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圆柱形等形状。

参见图1和图2,底面200上可以设置有受力柱210。受力柱210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底面200上。受力柱210未与底面200接触的部分与托载结构330对应。在转动托载机构位于托载工作位置时,托载结构330通过受力柱210托载底面200,使得底面200与箱体的侧壁处于合闭状态,防止垃圾出来。通过转动竖杆310,带动横杆320转动,进而带动托载结构330转动,使得托载结构330不与受力柱210接触。此时,转动托载机构位于释放工作位置,托载结构330不再托载底面200。底面200能够在自身重力或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使得底面200打开,从而使得环卫垃圾箱中的垃圾可以方便倾倒出。

参见图5,一个实施例中,底面200可以通过合页121与第二侧壁120可转动地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底面200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与第二侧壁120可转动地连接,对此不作限制。

参见图2,进一步的,转动托载机构还可以包括复位结构340。复位结构340一端固定在横杆320上,另一端通过弹性件与侧壁连接。具体的,复位结构340的个数可以为两个。两个复位结构340分别固定在横杆320的两端。两个复位结构340通过弹性件分别与第一侧壁110和第三侧壁130连接。其中,可以在第一侧壁110上设置第一连接件(图未标)。复位结构340通过第一弹性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同样的,也可以在第三侧壁130上设置第二连接件131。复位结构340通过第二弹性件132与第二连接件131连接。当然,可以同时在第一侧壁110上设置第一连接件和在第三侧壁130上设置第二连接件131。也可以只在第一侧壁110上设置第一连接件,或在第三侧壁130上设置第二连接件131。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132可以为弹簧或具有弹性的其他结构,对此不作限制。设置复位结构340,可以使得转动托载机构能够自动复位,从而减少人员的操作。

优选的,复位结构340和托载结构300相对设置在横杆320的两侧,这样能够减小复位结构340在对转动托载机构进行复位时所需要付出的力。进而弹性件可以不需选择具有较大弹性的弹性件即可。例如,复位结构340整体与托载结构300整体的夹角可以为180°。

另外,第四侧壁140上还可以设置有缓冲件141,缓冲件141与竖杆310远离横杆320的一端对应。在转动托载机构自动复位时,缓冲件141能够减少竖杆310对第四侧壁140的损坏。

另外,环卫垃圾箱还可以包括若干个把手400。把手400均设置在侧壁上。具体的,可以包括四个把手400,两个把手设置在第二侧壁120上,另两个把手400设置在第四侧壁140上。倾倒垃圾时,吊车等工具可以通过把手400将环卫垃圾箱吊起,然后转动转动托载机构,底面200打开,垃圾倾倒出。垃圾倾倒完之后,将底面200与侧壁合闭,并使得转动托载机构复位,从而底面200与侧壁保持合闭状态。

上述环卫垃圾箱,底面200可转动的与侧壁连接,转动托载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侧壁上,且转动托载机构具有托载和释放两种工作位置。转动托载机构位于托载工作位置时,用于托载底面200,使底面200和侧壁处于合闭状态;转动托载机构转动后,由托载工作位置转换到释放工作位置。此时,转动托载机构不再托载底面200,底面200能够在自身重力或外力的作用下转动并打开,从而使得垃圾可以方便倾倒出。

一个实施例中,垃圾车可以包括上述任意一种环卫垃圾箱,且具有上述环卫垃圾箱所具有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