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9707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塑料托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流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塑料托盘。



背景技术:

塑料托盘是一种与叉车、货架等物流设备配套使用的物流单元。可用来存放、装载、搬运货物,是现代化物流仓储中必不可少的物流设备之一。塑料托盘的出现是适应环保需要,使用塑料托盘代替木托盘可减少对森林破坏的最佳产品;是适应物流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食品安全观念的不断强化,医药行业卫生性的高要求,塑料托盘以其防腐蚀、防潮湿、防锈蚀、抗虫蛀、不发霉等特点受到食品、医药行业的青睐和追捧。此外,塑料托盘的承载性能高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化工、轻纺、制造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般塑料托盘由纵横交错的支撑条一体注塑而成的托盘本体,托盘本体底部阵列有支撑脚,支撑脚上设有供插车插入的搬运插孔,所述托盘本体包括抵触部、连接部,叉车抵触在抵触部上进行搬运塑料托盘,而由于抵触部与叉车的抵触面积较小,当塑料托盘上放置较多的物体时,再抬升塑料托盘,导致抵触部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叉车抵触的抵触部不容易损坏的塑料托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托盘,包括托盘本体、支撑脚,所述托盘本体由纵横交错的支撑条一体注塑而成,所述支撑脚阵列在托盘本体底部,所述支撑脚上均设有搬运插孔,所述托盘本体包括抵触部、连接部,所述抵触部靠近支撑脚一侧一体设有延伸抵触面。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远离支撑脚一侧一体设有连接抵触面。

优选的,所述搬运插孔内表面设有加强台阶,所述加强台阶远离托盘本体中心的侧面设有若干个倾斜凸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需要搬运时,叉车的叉臂穿过搬运插孔,再抬升叉臂,从而叉臂抵触在抵触部上,时塑料托盘进行抬升,由于抵触部靠近支撑脚一侧一体设有延伸抵触面,从而叉臂抵触在延伸抵触面上,从而延伸抵触面有效的提高了叉臂与抵触部的抵触面积,从而有效的防止避免了支撑条直接与叉臂进行抵触,有效的防止抵触部上的支撑条产生弯折、断裂,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塑料托盘的承载能力,且延伸抵触面结构简单,模具的型芯从托盘本体上方推出即可,从而对注塑模具制造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塑料托盘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塑料托盘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塑料托盘实施例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1、托盘本体;11、抵触部;12、连接部;2、支撑脚;3、支撑条;4、搬运插孔;41、加强台阶;42、倾斜凸筋;5、延伸抵触面;6、连接抵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塑料托盘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塑料托盘,包括托盘本体1、支撑脚2,所述托盘本体1由纵横交错的支撑条3一体注塑而成,所述支撑脚2阵列在托盘本体1底部,所述支撑脚2上均设有搬运插孔4,所述托盘本体1包括抵触部11、连接部12,所述抵触部11靠近支撑脚2一侧一体设有延伸抵触面5,当需要搬运时,叉车的叉臂穿过搬运插孔4,再抬升叉臂,从而叉臂抵触在抵触部11上,时塑料托盘进行抬升,由于抵触部11靠近支撑脚2一侧一体设有延伸抵触面5,从而叉臂抵触在延伸抵触面5上,从而延伸抵触面5有效的提高了叉臂与抵触部11的抵触面积,从而有效的防止避免了支撑条3直接与叉臂进行抵触,有效的防止抵触部11上的支撑条3产生弯折、断裂,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塑料托盘的承载能力,且延伸抵触面5结构简单,模具的型芯从托盘本体1上方推出即可,从而对注塑模具制造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所述连接部12远离支撑脚2一侧一体设有连接抵触面6,放在托盘本体1上的物料分别抵触在抵触部11上方和连接部12上方,由于连接部12上方一体设有连接抵触面6,从而需要搬运的物体放置在连接抵触面6上,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托盘本体1与搬运物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支撑条3直接与搬运物直接接触,有效的防止抵触部11上的支撑条3产生弯折、断裂,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塑料托盘的承载能力,且连接抵触面6结构简单,模具的型芯从托盘本体1下方推出即可,从而对注塑模具制造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所述搬运插孔4内表面设有加强台阶41,所述加强台阶41远离托盘本体1中心的侧面设有若干个倾斜凸筋42,由于叉车需要伸入搬运插孔4内,而在伸入的过程中容易碰到搬运插孔4底部侧面,从而容易造成损坏,而加强台阶41有效的提高了搬运插孔4底部侧面的结构强度,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抗磨损能力,且在叉车伸入的过程中能抵触到倾斜凸筋42上,从而有效的引导叉车伸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