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紧凑型无机房客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7730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结构紧凑型无机房客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紧凑型无机房客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无机房客梯,通常曳引系统的曳引机有些设置于轿厢装置两侧相应的导轨上,也有些设置于轿厢装置的两侧上,安全稳定,相应的,对重装置设置于轿厢装置的两侧,导致与机房客梯相比而言,同样尺寸的轿厢需要较大的井道宽度,井道后侧空间不能有效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型无机房客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构紧凑型无机房客梯,包括轿厢装置、对重装置、曳引系统,还包括分别固定架设在井道内圈梁上的曳引梁、轿厢绳头梁,所述曳引梁与所述轿厢绳头梁的两端部分别压在所述圈梁上,并且所述曳引梁与所述轿厢绳头梁的两端部分别具有对应所述圈梁从而与之相固定的定位装置,所述曳引系统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曳引梁上的曳引机、钢丝绳、设置于所述轿厢装置上的轿厢返绳轮、设置于所述对重装置上的对重返绳轮,所述钢丝绳绕过曳引机的曳引轮,一端向下绕过轿厢返绳轮后其绳头固定于所述轿厢绳头梁上,另一端向下绕过对重返绳轮后其绳头固定于所述曳引梁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对重装置设置于所述轿厢装置的后侧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轿厢装置包括轿厢架、设置于所述轿厢架上的轿厢本体,所述轿厢架的顶部设置有轿厢返绳轮架,所述轿厢返绳轮设置于所述轿厢返绳轮架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轿厢返绳轮具有两个。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曳引机采用条形机。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钢丝绳一端垂直向下绕过轿厢返绳轮,另一端垂直向下绕过对重返绳轮。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借助井道内顶部的圈梁,在圈梁上固定安装曳引梁与轿厢绳头梁,从而便可以将曳引机设置于曳引梁上,使得该安装结构布局紧凑,可以大大减小井道宽度空间,合理利用建筑空间,提高了井道的利用率,节省建筑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井道立面绕绳示意图;

附图2为顶层井道平面图;

附图3为井道平面布置图;

其中,1、井道;11、圈梁;2、轿厢装置;21、轿厢架;22、轿厢本体;23、轿厢返绳轮架;3、对重装置;4、曳引梁;5、轿厢绳头梁;6、曳引系统;61、曳引机;62、曳引轮;63、钢丝绳;64、轿厢返绳轮;65、对重返绳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各附图所示,一种结构紧凑型无机房客梯,包括轿厢装置2、对重装置3、曳引系统6,还有常规的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不再赘述。

还包括分别固定架设在井道1内圈梁11上的曳引梁4、轿厢绳头梁5,曳引系统6包括固定设置于曳引梁4上的曳引机61、钢丝绳63、设置于轿厢装置2上的轿厢返绳轮64、设置于对重装置3上的对重返绳轮65,钢丝绳63绕过曳引机61的曳引轮62,一端垂直向下绕过轿厢返绳轮64后其绳头固定于轿厢绳头梁5上,另一端垂直向下绕过对重返绳轮65后其绳头固定于曳引梁4上。轿厢绳头梁5位于曳引梁4的前方。本实施例中,曳引机采用条形机。

对重装置3设置于轿厢装置2的后侧方。即对重后置,进一步得井道间得以充分利用。从而,轿厢装置与对重装置的零部件在有机房与无机房的区别下可以通用,生产加工方便。也使得有机房井道与无机房井道可以互换,无需变动轿厢尺寸。

轿厢装置2包括轿厢架21、设置于轿厢架21上的轿厢本体22,轿厢架21的顶部设置有轿厢返绳轮架23,轿厢返绳轮64设置于轿厢返绳轮架23上。轿厢返绳轮64具有两个。

对重装置3包括对重架、设置于对重架上的对重块,对重返绳轮65设置于对重架上。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