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篮桶提手握持部的送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7475阅读:10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花篮桶提手握持部的送料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花篮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花篮桶提手握持部的送料机构。



背景技术:

花篮桶是通过铁皮生产的一种金属包装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涂料等包装用的包装桶,在花篮桶加工过程中,也已经有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加工,然而现有的设备结构复杂,生产效率低,耗能高,进一步的加重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花篮桶提手握持部的送料机构,具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效率高且稳定的花篮桶提手握持部的送料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花篮桶提手握持部的送料机构,包括主机架、控制装置、振动整理机构、直通物料管道、推料装置、下向物料流道,振动整理机构排料口连通直通物料管道的一端,直通物料管道的另一端设置在接近下向物料流道的进料口处,推料装置相对于下向物料流道的进料口进行推料。

进一步的,上述的推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接近下向物料流道进料口处的推动气缸,推动气缸驱动推板向下向物料流道的进料口进行推料。

进一步的,上述的振动整理机构包括振动装置驱动的振动盘,振动盘内具有物料槽以及设置在振动盘边缘处的螺旋轨道,螺旋轨道的排料口连通直通物料管道的一端。

进一步的,上述的直通物料管道另一端与下向物料流道垂直设置,下向物料流道的进料口开设与推板形状配合的缺口。

进一步的,直通物料管道的直径与加工的花篮桶提手握持部直径匹配,下向物料流道的直径与加工的花篮桶提手握持部长度匹配。

进一步的,在接近下向物料流道进料口处设置有相对于下向物料流道进料口进行进料检测的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一光电传感器电连接控制装置。

进一步的,设置相对于下向物料流道中间镂空处进行来料检测的第二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电连接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物料的输送精准且运行稳定,尤其适用于加工花篮桶提手握持部物料,效率高且耗能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1的一种花篮桶提手握持部的送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的A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2,一种花篮桶提手握持部的送料机构,包括主机架3、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振动整理机构1、直通物料管道2、推料装置、下向物料流道32,振动整理机构1排料口连通直通物料管道2的一端,直通物料管道2的另一端设置在接近下向物料流道32的进料口33处,推料装置相对于下向物料流道32的进料口33进行推料,下向物料流道2底部的排料口连通穿钢丝传输与握持部的组合机构。

加工的花篮桶提手握持部物料由振动整理机构1进行整理以后排出后通过直通物料管道2输送至下向物料流道32的进料口处,再由推料装置推动至下向物料流道32内输送至底部的下一道工序的穿钢丝传输与握持部的组合机构。

上述的推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接近下向物料流道进料口处的推动气缸31,推动气缸31驱动推板311向下向物料流道32的进料口33进行推料。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振动整理机构1包括振动装置14驱动的振动盘10,振动盘10内具有物料槽11以及设置在振动盘10边缘处的螺旋轨道12,螺旋轨道12的排料口连通直通物料管道2的一端,加工的花篮桶提手握持部物料由振动装置14驱动振动盘10整理以后通过螺旋轨道12排出,再由直通物料管道2的一端输送至其另一端。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直通物料管道2另一端与下向物料流道32垂直设置,下向物料流道32的进料口33开设与推板311形状配合的缺口。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直通物料管道2的直径与加工的花篮桶提手握持部直径匹配,下向物料流道32的直径与加工的花篮桶提手握持部长度匹配,具体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型号的不同而对不同花篮桶提手握持部进行相应的设置匹配的宽度及半径。

在接近下向物料流道32进料口33处设置有相对于下向物料流道32进料口33进行进料检测的第一光电传感器34,第一光电传感器34电连接控制装置,设置相对于下向物料流道32中间镂空处进行来料检测的第二光电传感器35,第二光电传感器35电连接控制装置。

本实施例中,由第一光电传感器34对下向物料流道32进料口33检测是否有加工的花篮桶提手握持部物料,当直通物料管道2的另一端排出物料时,第一光电传感器34检测到信号反馈至控制装置联动推动气缸31动作将物料往下向物料流道32推动送料。

第二光电传感器35检测下向物料流道32中花篮桶提手握持部物料是否充足,当检测到物料时则停止进料,关闭振动整理机构,而无物料时启动振动整理机构,恢复进料。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直通物料管道2、下向物料流道32分别设置在主机架3上。

当然,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