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8477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功能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作为常见的垂直升降工具,普遍使用在大型商厦或办公楼等区域,具有传输高度高、加速度大、升降迅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民用、工业领域,如大型商场、教学楼、医院等建筑物、矿井、山脉等中。复杂多变的应用环境也对曳引电梯的各项安全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常出现电气安全装置失灵、曳引力不足、限速器失灵等问题,坠梯事故频发。而且传统的电梯轿厢,尤其是高速电梯,其电梯轿厢容易受到行驶过程中风阻的影响,会产生震动、噪声;同时因为风阻,在电梯的运行过程当中需要消耗更过的能源去驱动其行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电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电梯,包括墙壁和轿厢,所述墙壁的内侧设有导轨,所述导轨的内部设有闭合线圈,轿厢的两侧设有永磁体,轿厢的内部上端设有速度传感器,轿厢的内部上端还设有反馈器和磁悬浮触发器,轿厢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导流罩,下端的导流罩内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轿厢的下端连接,轿厢的内部下端还设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的上侧设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左右两端设有滑块,轿厢内部左右两侧设有与滑块对应的滑槽,轿厢的内部左右两侧还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转动连接有座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闭合线圈和反馈器均与磁悬浮触发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速度传感器与反馈器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速度传感器的设置,用于实时监测电梯运行状态;反馈器与速度传感器连接,用于比对速度传感器收集的实时数据,并将对比结果输送至磁悬浮触发器;磁悬浮触发器与反馈器连接,当反馈器输出“1”信号时触发,闭合线圈通电。当磁悬浮触发器被触发后,闭合线圈通电,梯厢重力下落运动切割磁场,形成磁悬浮状态,电梯坠落故障判断准确;并匀速下降故障反馈与响应迅速,有效防止电梯的突然坠落。设有支撑板和弹簧,可以对电梯产生与下降相反的作用力,完成电梯的平稳降落,设有减震垫和滑动板,可以进一步减轻震动对人们的影响,提高人们的安全性,设有座板,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支撑,方便残疾人乘坐电梯,在不使用时可以使得座板竖起,不会占用空间,设有导流罩,流线型设计最大程度降低了空气阻力,一方面节约了能源,同时避免了行驶过程当中因为空气撞击轿厢产生噪声和晃动,一举三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多功能电梯,包括墙壁1和轿厢4,所述墙壁1的内侧设有导轨2,所述导轨2的内部设有闭合线圈3,轿厢4的两侧设有永磁体5,轿厢4的内部上端设有速度传感器7,轿厢4的内部上端还设有反馈器7和磁悬浮触发器8,所述闭合线圈3和反馈器7均与磁悬浮触发器8电性连接,所述速度传感器6与反馈器7电性连接,速度传感器6的设置,用于实时监测电梯运行状态;反馈器7与速度传感器6连接,用于比对速度传感器6收集的实时数据,并将对比结果输送至磁悬浮触发器8;磁悬浮触发器8与反馈器7连接,当反馈器7输出“1”信号时触发,闭合线圈3通电。当磁悬浮触发器8被触发后,闭合线圈3通电,梯厢重力下落运动切割磁场,形成磁悬浮状态,电梯坠落故障判断准确;并匀速下降故障反馈与响应迅速,有效防止电梯的突然坠落。

轿厢4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导流罩9,流线型设计最大程度降低了空气阻力,一方面节约了能源,同时避免了行驶过程当中因为空气撞击轿厢产生噪声和晃动,一举三得。下端的导流罩9内部设有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的上端设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上端与轿厢4的下端连接,可以对电梯产生与下降相反的作用力,完成电梯的平稳降落,轿厢4的内部下端还设有减震垫12,所述减震垫12的上侧设有滑板13,所述滑板13的左右两端设有滑块15,轿厢4内部左右两侧设有与滑块15对应的滑槽14,可以进一步减轻震动对人们的影响,提高人们的安全性,轿厢4的内部左右两侧还设有支架16,所述支架16上设有转轴17,所述转轴17转动连接有座板18,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支撑,方便残疾人乘坐电梯,在不使用时可以使得座板18竖起,不会占用空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