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拉盖传输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1546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拉盖传输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易拉罐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易拉盖传输线。



背景技术:

传统的易拉罐是由顶盖、底盖和侧围板压合而成,其中,易拉罐的顶盖和底盖简称为易拉盖。易拉盖是经由落料、冲压等工序后成形,为了保证易拉盖与侧围板之间的密封性,在成形的顶盖与罐体压合前,需要在盖体的周向的凹槽内涂上一层密封胶。

由于易拉盖的生产数量大,为了保证各工序间的有效衔接,在现有的技术中,是通过易拉盖传输线连接易来盖冲压装置的出料端与易拉盖密封胶注胶机,实现易拉盖的自动传输。该技术方案虽可提高易拉盖的传输效率,但要求易拉盖密封胶注胶机与易拉盖冲压装置以同等速率工作,并且在易拉盖冲压装置故障时,会导致易拉盖密封胶注胶机空转或必须停机;而在易拉盖密封胶注胶机故障时,更是会导致易拉盖拥堵在传输线内。因此,现有的易拉盖传输方案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拉盖传输线,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易拉盖冲压装置与易拉盖密封胶注胶装置必须同步运转,否则就会出现注胶机断供或传输线堵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易拉盖传输线,包括传输轨道、传输轨道切换装置和出盖装置;

所述传输轨道包括第一传输轨道、第二传输轨道、加盖槽与收盖槽,第一传输轨道和第二传输轨道分别为由三根以上相互平行设置的导向管围成的截面为圆形传输轨道;

所述加盖槽包括半圆形长槽以及连接于半圆形长槽末端的加盖轨道,加盖轨道为由三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导向管围成的截面为圆形传输轨道,所述加盖槽43的出盖轨道倾斜向下设置;

所述收盖槽包括半圆形长槽以及连接于半圆形长槽末端的收盖轨道,收盖轨道为由三根以上相互平行设置的导向管围成的截面为圆形传输轨道;

所述第一传输轨道的进料端与易拉盖冲压装置的出料端连接,第二传输轨道斜向上延伸,并且第二传输轨道的出料端竖直向下与出盖装置连接;

所述加盖槽的加盖轨道末端与第一传输轨道的出料端齐平,收盖槽的收盖轨道末端与第二传输轨道的进料端齐平,第一传输轨道和第二传输轨道上分别设置有易拉盖推进器;

所述传输轨道切换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

所述第一液压缸设置于第一传输轨道的出料端,用于推动第一传输轨道的出料端与第二传输轨道的进料端对接或与收盖槽的进料端对接;

所述第二液压缸设置于加盖槽的出料端,用于推动加盖槽的出料端与第二传输轨道的进料端对接或与收盖槽的进料端对接;

所述出盖装置包括下盖套筒、分盖轮和两根以上导向柱,所述下盖套筒竖直设置,下盖套筒的上端面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导向柱间隔的设立于所述连接法兰的圆周上,所述分盖轮的个数为两个,分盖轮以下盖套筒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的设置于下盖套筒的底端,至少一个所述导向柱上设置有防旋转压块,所述防旋转压块与圆形盖片的接触面设置有阻尼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轨道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一霍尔传感器和第二霍尔传感器;所述第一霍尔传感器设置于第一传输轨道侧面,所述第二霍尔传感器设置于第二传输轨道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输轨道、第二传输轨道、出盖轨道和收盖轨道分别由四个所述的导向管围成。

进一步的,防旋转压块为矩形块,防旋转压块上设置有通孔和安装角度调节孔,所述通孔沿竖直方向延伸,防旋转压块通过所述通孔套设于导向柱上,所述安装角度调节孔与通孔正交并与通孔连通,在所述安装角度调节孔内设置有固定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防旋转压块上还设置有竖直方向延伸了阻尼材料安装槽,所述阻尼材料安装槽为圆弧形内凹槽。

进一步的,在第一传输轨道和第二传输轨道的两端以及中部等间隔的设置有多个加固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输轨道的出料端和加盖槽的加盖轨道的出料端分别设置有电磁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包括接盖装置、传送带装置、传输轨道、传输轨道切换装置和出盖装置,实现了易拉盖冲压装置与传输轨道对接,传输轨道与易拉盖密封胶注胶机对接,从而将易拉盖冲压装置与易拉盖密封胶注胶机连接起来,使易拉盖直接从易拉盖冲压装置的出料端直接传输至易拉盖密封胶注胶机的进料端进行注胶,提高易拉盖加工效率,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传输轨道包括第一传输轨道、第二传输轨道、加盖槽与收盖槽,在第一传输轨道的出料端和第二传输轨道的进料端分别设置了切换装置,可切换第一传输轨道与第二传输轨道或收盖槽对接,以及切换第二传输轨道与加盖槽对接,从而可有效解决易拉盖冲压装置故障时易拉盖密封胶注胶机无易拉盖进料的问题,和易拉盖密封胶注胶机故障时传输轨道堵塞的问题,有效保障了易拉盖传输线稳定、持续工作,提高了易拉盖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易拉盖传输装置中各组成部分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易拉盖传输装置中接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易拉盖传输装置中接盖装置的俯视图;

图4a为第一传输轨道与第二传输轨道对接时的轨道连接示意图;

图4b为第一传输轨道与收盖槽对接时的轨道连接示意图;

图4c为第二传输轨道与收盖槽对接时的轨道连接示意图;

图5为加盖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出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出盖装置中防旋转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方式中传输轨道切换装置的组成及连接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易拉盖冲压装置;2、接盖装置;3、传送带装置;4、传输轨道;

5、易拉盖推进器;6、出盖装置;7、易拉盖密封胶注胶机;

10、易拉盖;21、滑板;22、滑槽;41、第一传输轨道;

42、第二传输轨道;43、加盖槽;44、收盖槽;51、第一液压缸;52、

第二液压缸;

411、半圆形长槽;412、加盖轨道;61、下盖套筒;62、连接法兰;

63、导向柱;64、分盖轮;65、防旋转压块;651、阻尼材料;

65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种易拉盖传输装置,该易拉盖传输装置设置于易拉盖冲压装置1的出料端与易拉盖密封胶注胶机7的进料端之间,用于将易拉盖冲压装置1冲压成形的圆形易拉盖10传输至易拉盖密封胶注胶机7的进料端进行注胶。

该易拉盖传输装置包括:包括接盖装置2、传送带装置3、传输轨道4、传输轨道切换装置和出盖装置6,所述接盖装置、传送带装置、传输轨道和出盖装置依次连接。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接盖装置2用于将易拉盖冲压装置1冲压成形的易拉盖10分配至传送带装置3上。所述接盖装置2包括倾斜设置的滑板21以及设置于滑板21上的滑槽22,所述滑槽22的宽度大于易拉盖10的直径,所述滑槽22的顶端连接于易拉盖冲压装置1的出料口,滑槽22的底端连接于所述传送带装置3的进料端,在所述滑槽22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适配的透明盖板。易拉盖10从冲压装置1的出料口出来经滑槽22向下滑行至传送带装置3,再由传送带装置3的出料端传输至传输轨道4上。

所述传输轨道4包括第一传输轨道41、第二传输轨道42、加盖槽43与收盖槽44,所述第一传输轨道41和第二传输轨道42分别为由三根以上相互平行设置的导向管围成的截面为圆形传输轨道。

请参阅图5,所述加盖槽43用于往第二传输轨道42内增加易拉盖(在冲压装置故障时),其包括半圆形长槽411以及连接于半圆形长槽411末端的加盖轨道412,加盖轨道412为由三根以上相互平行设置的导向管围成的截面为圆形传输轨道。所述加盖轨道412用于与第二传输轨道42的进料端对接(即并轨),为了便于加盖,所述加盖槽43的出盖轨道(即出盖端)倾斜向下设置,从而易拉盖由于重力的作用,自动进入第二传输轨道。

所述收盖槽44的结构与加盖槽结构相同,只是连接的方向和功能不同,其用于在注胶机故障时接收从第一轨道41输出的易拉盖。所述收盖槽包括半圆形长槽以及连接于半圆形长槽末端的收盖轨道,收盖轨道为由三根以上相互平行设置的导向管围成的截面为圆形传输轨道。收盖轨道用于与第一传输轨道的出料端对接。

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传输轨道41的进料端与传送带装置3的出料端连接,第二传输轨道42斜向上延伸,并且第二传输轨道42的出料端竖直向下与出盖装置6连接。第一传输轨道41和第二传输轨道42上分别设置有易拉盖推进器5,由易拉盖推进器5提供动力使易拉盖在轨道内前行。

在正常情况下,易拉盖从传送带装置3进入第一传输轨道41,再经第二传输轨道42进入出盖装置6,由出盖装置6输出至注胶机7的出料端进行注胶操作。

所述传输轨道切换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液压缸51和第二液压缸52。所述第一液压缸51设置于第一传输轨道的出料端,用于推动第一传输轨道41的出料端与第二传输轨道42的进料端对接或与收盖槽44的进料端对接;

所述第二液压缸52设置于加盖槽43的出料端,用于推动加盖槽43的出料端与第二传输轨道42的进料端对接或与收盖槽44的进料端对接。

请参阅图4a至图4c,为传输轨道内各轨道的位置示意图,为了便于轨道连接切换,所述加盖槽的加盖轨道末端与第一传输轨道的出料端齐平,收盖槽的收盖轨道末端与第二传输轨道的进料端齐平。

如图4a所示,在正常情况下,易拉盖从传送带装置3进入第一传输轨道41,再经第二传输轨道42进入出盖装置6,由出盖装置6输出至注胶机7的出料端进行注胶操作。

如图4b所示,当易拉盖密封胶注胶机7故障时,通过第一液压缸51切换第一传输轨道41的出料端与收盖槽44的收盖轨道并轨,从而可通过收盖槽44接收第一传输轨道41内输出的易拉盖,防止易拉盖堵塞在轨道内。

如图4c所示,当易拉盖冲压装置1故障时,通过第二液压缸52切换第二传输轨道42的进料端与加盖槽43的加盖轨道并轨,从而可通过加盖槽43进行人工加盖,并通过第二传输轨道传输至出盖装置,使注胶机可继续工作。

请参阅图6,为出盖装置6的结构示意图。第二传输轨道42输出的易拉盖经由出盖装置输6出至注胶机7的进料端进行注胶操作。所述出盖装置6包括下盖套筒61、分盖轮64和两根以上导向柱63,所述下盖套筒61竖直设置,下盖套筒的上端面设置有连接法兰62,所述导向柱63间隔的设立于所述连接法兰62的圆周上,所述分盖轮64的个数为两个,分盖轮以下盖套筒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的设置于下盖套筒的底端,至少一个所述导向柱63上设置有防旋转压块65,所述防旋转压块65与圆形盖片的接触面设置有阻尼材料651。

其中,请参阅图7防旋转压块65为矩形块,防旋转压块65上设置有通孔652和安装角度调节孔,所述通孔沿竖直方向延伸,防旋转压块通过所述通孔652套设于导向柱上,所述安装角度调节孔与通孔正交并与通孔连通,在所述安装角度调节孔内设置有固定螺栓。

由第二传输轨道42出料端输出的圆形易拉盖以导向柱引导后进入下盖套筒,由下盖套筒61整理成垛,再由设置于下盖套筒底端的旋转的分盖轮64转移出去至注胶机的进料端。由于易拉盖在传输轨道内是高速传输的,因此在第二传输轨道42出料端下落的过程会旋转,易拉盖卷缘处存在盖边切角,当旋转时,卷边切角会与盖面接触,因旋转形成圆形刮痕,在盖面形成一圈严重刮痕,影响到盖片的外观。在本出盖装置的导向柱上设置了防旋转压块65,可有效防止圆形盖片在落盖过程中旋转,防止易拉盖表面划伤,提高了盖片的外观质量。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实施方式易拉盖传输装置实现了易拉盖冲压装置与传输轨道对接,传输轨道与易拉盖密封胶注胶机对接,将易拉盖冲压装置与易拉盖密封胶注胶机连接起来,使易拉盖直接从易拉盖冲压装置的出料端直接传输至易拉盖密封胶注胶机的进料端进行注胶,提高易拉盖加工效率,并且所述传输轨道包括第一传输轨道、第二传输轨道、加盖槽与收盖槽,在第一传输轨道的出料端和第二传输轨道的进料端分别设置了切换装置,可切换第一传输轨道与第二传输轨道或收盖槽对接,以及切换第二传输轨道与加盖槽对接,从而可有效解决易拉盖冲压装置故障时易拉盖密封胶注胶机无易拉盖进料的问题,和易拉盖密封胶注胶机故障时传输轨道堵塞的问题,有效保障了易拉盖传输装置稳定、持续工作,提高了易拉盖加工效率。并且所述出盖装置可将传输中的易拉盖整理成垛,可防止易拉盖下落过程旋转划伤,并且易拉盖由出盖轮旋转有序的输出至注胶机进料端,通过控制出盖轮的旋转速度即可控制出盖速度,使其与注胶机的注胶速率相匹配,提高了传输装置与注胶机的匹配精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轨道41、第二传输轨道42、出盖轨道和收盖轨道分别由四个所述的导向管围成,并且,在第一传输轨道41和第二传输轨道42的两端以及中部等间隔的设置有多个加固环。采用四根导向管不仅可以保证易拉盖在轨道内平顺传输,降低卡盖的概率,同时还能做得节约材料。而在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轨道、第二传输轨道、出盖轨道和收盖轨道可以采用三个导向管围成,或五根以上导向管围成。

在一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易拉盖传输装置的运行稳定性,和应急处理速率,请参阅图8所述传输轨道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一霍尔传感器、第二霍尔传感器和控制器。

所述第一霍尔传感器设置于第一传输轨道侧边,用于检测易拉盖是否堵塞;所述第二霍尔传感器设置于第二传输轨道侧边,用于检测易拉盖是否堵塞。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液压缸、易拉盖冲压装置、易拉盖密封胶注胶机、第一霍尔传感器以及第二霍尔传感器电连接。通过检测第一霍尔传感器和第二霍尔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状态即可检测传输轨道内易拉盖的状态;当霍尔传感器的输出脉冲信号,则说明其检测到易拉盖在轨道内移动(正常状态);若霍尔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为持续的高电平,则说明对应的轨道内有易拉盖且卡盖了(可能是注胶机故障);或霍尔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为持续的低电平,则说明对应的轨道内无易拉盖即缺盖(可能是冲压装置故障)。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霍尔传感器和第二霍尔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可判断轨道内易拉盖的状态并进行相应的轨道切换控制。同时控制器还可根据易拉盖冲压装置与易拉盖密封胶注胶机输出的运行或故障状态进行轨道切换,具体为:

当检测到易拉盖冲压装置故障时,控制器控制第二液压缸的液压缸推动第二传输轨道的进料端与加盖槽的加盖轨道并轨;

当检测到易拉盖密封胶注胶机故障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液压缸的液压缸推动第一传输轨道的出料端与收盖槽的收盖轨道并轨。

为了提高传输轨道切换时轨道对接端的对接精度,在所述第一传输轨道的出料端和加盖槽的加盖轨道的出料端分别设置有电磁铁。因此,在进行轨道切换时,所述电磁铁上电,并通过磁力的作用起到引导与定位的效果,提高了轨道对接的精度。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传输轨道的出料端和加盖槽的加盖轨道的出料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磁性物,所述第二传输轨道的进料端和收盖槽的收盖轨道的进料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一磁性物极性相反的第二磁性物,具体的所述第一磁性物和第二磁性物设置于各导向管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实施方式,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在该实施方式中,并不包括传输轨道切换装置,所述第二轨道的进料端分叉为第一进料分支端和第二进料分支端;第二进料分支端用于与加盖槽对接,第一进料分支端用于与第一传输轨道的出料端对接;

第一传输轨道和第二传输轨道上分别设置有易拉盖推进器,第一传输轨道的第一出料分支端与第二传输轨道的第一进端分支端连接,第一传输轨道的第二出料分支端与所述收盖槽连接,第二传输轨道的第二进料分支端与所述加盖槽连接;

在正常情况下,第一传输轨道的第一出料分支端与第二传输轨道的第一进料分支端对接,易拉盖由第一进料分支端进入第二传输轨道;

当注胶机故障停机时,通过手动将易拉盖引导第一传输轨道的第二出料分支端,从而使易拉盖从收盖槽出盖,从而进行手工收盖打包;

当冲压装置故障停机时,向所述加盖槽增加易拉盖,并手动将易拉盖引导至第二传输轨道的第二进料分支端进入第二传输轨道,形成注胶进盖传输线并通过人工进行加盖。

本实施方式同样可实现易拉盖冲压装置与易拉盖注胶机之间的易拉盖传输,并也可以有效解决易拉盖冲压装置故障时易拉盖密封胶注胶机无易拉盖进料的问题,和易拉盖密封胶注胶机故障时传输轨道堵塞的问题,有效保障了易拉盖传输装置稳定、持续工作,提高了易拉盖加工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