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袋折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5491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袋折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袋生产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包装袋折口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类包装袋的袋口通过折口的形式将袋口的一端边角处向内翻折,翻折后形成灌装口。但现有技术中的包装袋封口机的吸附装置容易造成包装袋上下口对位不准确,折口装置采用旋转式的折口方式,旋转时容易使包装袋受到扭矩而发生折口扭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防止包装袋折口处扭曲、保证包装袋上下张开均匀、对位精确的装袋折口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包装袋折口装置,包括位于包装袋上方的上吸盒和位于包装袋下方的下吸盒,上吸盒和下吸盒均连接有用于控制上吸盒和下吸盒上下运动的吸板控制气缸;上吸盒和下吸盒的侧面设置有与包装袋定位折边相对应的张口装置,张口装置包括上张板和下张板,上张板和下张板均连接有用于控制上张板和下张板上下运动的张口控制气缸,张口装置连接有推进气缸;张口装置侧面设置有折口板,折口板连接有折口控制气缸,折口控制气缸横向倾斜设置;上吸盒侧面设置有下压气缸,下压气缸的自由端连接有下压板,下压板侧面设置有用于对包装袋平整的平整板。包装袋通过进给机构运输并精确定位到折口装置处,包装袋位于上吸盒和下吸盒之间,吸板控制气缸控制上吸盒向下运动吸住包装袋上表面,同时控制下吸盒向上运动吸住包装袋下表面。再通过吸板控制气缸控制上吸盒向上运动,同时控制下吸盒向下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将包装袋袋口拉开。上吸盒和下吸盒的运动轨迹始终垂直于包装袋,避免包装袋受到扭矩,防止包装袋扭曲。包装袋的侧面对应张口装置,在包装袋袋口拉开过程中,包装袋的定位折边搭载上张板和下张板上,受到上张板和下张板的限位向袋口内部翻转一定角度。推进气缸推动整个张口装置向包装袋内部推进,再通过张口控制气缸控制上张板向上运动,同时控制下张板向下运动,利用上张板和下张板支撑包装袋的袋口,使定位折边与包装袋重叠。张口装置侧面设置折口板,折口板通过折口控制气缸推进,折口控制气缸横向倾斜设置,推进折口板朝包装袋斜向推进,折口板将包装袋的侧面向包装袋内推进实现折口,折口板推进时,包装袋受到斜向推力,包装袋受力方向始终保持相同,避免包装袋表面受到扭矩而发生表面扭曲。当折口完成后,上吸盒和下吸盒停止对包装袋的吸附,利用下压气缸控制下压板向下运动并对完成折口的包装袋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包装袋与上吸盒和下吸盒脱离,再通过平整板对包装袋表面抚平,完成包装袋的折口。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吸盒和下吸盒内部均设置有真空气道,上吸盒的下端面和下吸盒的上端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吸气孔。上吸盒和下吸盒内部均设置有真空气道,真空气道内连通真空气泵抽气,使上吸盒和下吸盒内形成真空负压。上吸盒的下端面和下吸盒的上端面上设置吸气孔,吸气孔处连通真空气道形成真空负压,利用吸气孔增大上吸盒和下吸盒表面的吸附能力。而且,由于吸气孔依次排列成线形,使上吸盒和下吸盒表面形成连贯的吸附,增强了对包装袋吸附的力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吸气孔间隔排列成类“L”形,类“L”形的吸气孔的夹角处与折口板推进位置相对应。吸气孔间隔排列成类“L”形,吸气孔对应包装袋的袋口,类“L”形的吸气孔的夹角处与折口板推进位置相对应,即当折口板推进包装袋侧面形成折口的过程中,翻折的封口折边处不会受到吸气孔的吸附,避免折口过程中造成折口处与上吸盒和下吸盒粘连。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吸盒下表面和下吸盒上表面设置有与吸气孔对应的柔性吸附片。在上吸盒下表面和下吸盒上表面设置有与吸气孔对应的柔性吸附片,柔性吸附片能够通过自身柔性变形与包装袋表面贴合,增大上吸盒和下吸盒与包装袋的贴合程度,增大贴合密封性,进而提高真空负压的吸附强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包装袋折口装置具备下述优点:上吸盒和下吸盒的运动轨迹始终垂直于包装袋,避免包装袋受到扭矩,防止包装袋扭曲。包装袋的侧面对应张口装置,在包装袋袋口拉开过程中,包装袋的定位折边搭载上张板和下张板上,受到上张板和下张板的限位向袋口内部翻转一定角度。推进气缸推动整个张口装置向包装袋内部推进,再通过张口控制气缸控制上张板向上运动,同时控制下张板向下运动,利用上张板和下张板支撑包装袋的袋口,使定位折边与包装袋重叠。张口装置侧面设置折口板,折口板通过折口控制气缸推进,折口控制气缸横向倾斜设置,推进折口板朝包装袋斜向推进,折口板将包装袋的侧面向包装袋内推进实现折口,折口板推进时,包装袋受到斜向推力,包装袋受力方向始终保持相同,避免包装袋表面受到扭矩而发生表面扭曲。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吸盒的仰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吸盒和下吸盒在实施例2中的侧视图。

图示说明:1-上吸盒,2-下吸盒,3-吸板控制气缸,4-上张板,5-下张板,6-张口控制气缸,7-推进气缸,8-折口板,9-折口控制气缸,10-真空气道,11-吸气孔,12-柔性吸附片,13-下压板,14-下压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包装袋折口装置,包括位于包装袋上方的上吸盒1和位于包装袋下方的下吸盒2,上吸盒和下吸盒均连接有用于控制上吸盒和下吸盒上下运动的吸板控制气缸3;上吸盒和下吸盒的侧面设置有与包装袋定位折边相对应的张口装置,张口装置包括上张板4和下张板5,上张板和下张板均连接有用于控制上张板和下张板上下运动的张口控制气缸6,张口装置连接有推进气缸7;张口装置侧面设置有折口板8,折口板连接有折口控制气缸9,折口控制气缸横向倾斜设置。上吸盒下端边缘设置有下压板,下压板上连接有控制下压板13的下压气缸14,下压板侧面设置有用于对包装袋平整的平整板。上吸盒和下吸盒内部均设置有真空气道10,上吸盒的下端面和下吸盒的上端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吸气孔11。吸气孔间隔排列成类“L”形,类“L”形的吸气孔的夹角处与折口板推进位置相对应。折口板靠近包装袋的边角为直角,折口控制气缸的推进方向与包装袋进给方向的夹角为50°。

包装袋通过进给机构运输并精确定位到折口装置处,包装袋位于上吸盒和下吸盒之间,吸板控制气缸控制上吸盒向下运动吸住包装袋上表面,同时控制下吸盒向上运动吸住包装袋下表面。再通过吸板控制气缸控制上吸盒向上运动,同时控制下吸盒向下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将包装袋袋口拉开。上吸盒和下吸盒的运动轨迹始终垂直于包装袋,避免包装袋受到扭矩,防止包装袋扭曲。包装袋的侧面对应张口装置,在包装袋袋口拉开过程中,包装袋的定位折边搭载上张板和下张板上,受到上张板和下张板的限位向袋口内部翻转一定角度。推进气缸推动整个张口装置向包装袋内部推进,再通过张口控制气缸控制上张板向上运动,同时控制下张板向下运动,利用上张板和下张板支撑包装袋的袋口,使定位折边与包装袋重叠。张口装置侧面设置折口板,折口板通过折口控制气缸推进,折口控制气缸横向倾斜设置,推进折口板朝包装袋斜向推进,折口板将包装袋的侧面向包装袋内推进实现折口,折口板推进时,包装袋受到斜向推力,包装袋受力方向始终保持相同,避免包装袋表面受到扭矩而发生表面扭曲。当折口完成后,上吸盒和下吸盒停止对包装袋的吸附,利用下压气缸控制下压板向下运动并对完成折口的包装袋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包装袋与上吸盒和下吸盒脱离,再通过平整板对包装袋表面平整,完成包装袋的折口。上吸盒和下吸盒内部均设置有真空气道,真空气道内连通真空气泵抽气,使上吸盒和下吸盒内形成真空负压。上吸盒的下端面和下吸盒的上端面上设置吸气孔,吸气孔处连通真空气道形成真空负压,利用吸气孔增大上吸盒和下吸盒表面的吸附能力。而且,由于吸气孔依次排列成线形,使上吸盒和下吸盒表面形成连贯的吸附,增强了对包装袋吸附的力度。吸气孔间隔排列成类“L”形,吸气孔对应包装袋的袋口,类“L”形的吸气孔的夹角处与折口板推进位置相对应,即当折口板推进包装袋侧面形成折口的过程中,翻折的封口折边处不会受到吸气孔的吸附,避免折口过程中造成折口处与上吸盒和下吸盒粘连。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吸气孔处设置有柔性吸附片12,柔性吸附片能够通过自身柔性变形与包装袋表面贴合,增大上吸盒和下吸盒与包装袋的贴合程度,增大贴合密封性,进而提高真空负压的吸附强度。

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