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轮移动式塑料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0436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箱,具体涉及一种滑轮移动式塑料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如专利ZL200580002267.3公开了一种塑料箱,其由塑料构成,将与四方形开口部边缘的一组相向的两边连接设置的内折片,分别向内侧弯折,并将与另一组相向的两边中的任意一边连接设置并具有插入折片的外折片折叠,同时将所述插入折片插入到所述另一组相向的两边中的另一边和所述弯折的内折片之间的所述开口部内侧并卡住,由此封盖所述开口,在形成于所述插入折片与所述外折片之间的弯折线的两端部分的切口处,设置有卡住所述内折片的基端部分的锁止机构;并且在从所述弯折线的中央向侧端部侧偏离的位置上,设置从所述弯折线向外侧突出的把手凸片。该塑料箱不方便运载,也不方便对其进行灵活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运载塑料箱箱体的滑轮移动式塑料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滑轮移动式塑料箱,包括塑料箱箱体,塑料箱箱体的端部上设有箱盖,塑料箱箱体的一端底部设有第一支撑脚,第一支撑脚呈竖直布置,第一支撑脚的下端设有第一移动轮,第一移动轮通过第一安装轴与第一支撑脚的下端连接,塑料箱箱体的另一端底部设有第二支撑脚,第二支撑脚呈竖直布置,第二支撑脚的下端设有第二移动轮,第二移动轮通过第二安装轴与第二支撑脚的下端连接;第二支撑脚的下端与第一支撑脚的下端之间设有对接轴,对接轴与塑料箱箱体的底部之间通过第一对接条连接,对接轴与塑料箱箱体的底部之间通过第二对接条连接;第一对接条与第二对接条呈平行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接条与第二对接条之间设有第一对接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接条与第二对接条之间设有第二对接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脚的上端与塑料箱箱体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一固定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脚的上端与塑料箱箱体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二固定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支撑脚可以使第一移动轮安装在塑料箱箱体的底部,通过第二支撑脚可以使第二移动轮安装在塑料箱箱体的底部,通过对接轴可以使第二支撑脚与第一移动轮牢固对接;再通过第一对接条与第二对接条可以方便对对接轴进行牢固安装,从而方便运载塑料箱箱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滑轮移动式塑料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滑轮移动式塑料箱,包括塑料箱箱体1,塑料箱箱体1的端部上设有箱盖2,塑料箱箱体1的一端底部设有第一支撑脚3,第一支撑脚3呈竖直布置,第一支撑脚3的下端设有第一移动轮5,第一移动轮5通过第一安装轴6与第一支撑脚3的下端连接,塑料箱箱体1的另一端底部设有第二支撑脚7,第二支撑脚7呈竖直布置,第二支撑脚7的下端设有第二移动轮9,第二移动轮9通过第二安装轴10与第二支撑脚7的下端连接;第二支撑脚7的下端与第一支撑脚3的下端之间设有对接轴11,对接轴11与塑料箱箱体1的底部之间通过第一对接条12连接,对接轴11与塑料箱箱体1的底部之间通过第二对接条13连接;第一对接条12与第二对接条13呈平行布置;第一对接条12与第二对接条13之间设有第一对接轴14,第一对接条12与第二对接条13之间设有第二对接轴15;第一支撑脚3的上端与塑料箱箱体1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一固定座4,第二支撑脚7的上端与塑料箱箱体1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二固定座8。

本实用新型滑轮移动式塑料箱,通过第一支撑脚3可以使第一移动轮5安装在塑料箱箱体1的底部,通过第二支撑脚7可以使第二移动轮9安装在塑料箱箱体1的底部,通过对接轴11可以使第二支撑脚7与第一移动轮5牢固对接;再通过第一对接条12与第二对接条13可以方便对对接轴11进行牢固安装,从而方便运载塑料箱箱体1。

其中,第一对接条12与第二对接条13之间设有第一对接轴14,第一对接条12与第二对接条13之间设有第二对接轴15;所以方便安装。

其中,第一支撑脚3的上端与塑料箱箱体1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一固定座4,第二支撑脚7的上端与塑料箱箱体1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二固定座8;所以固定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支撑脚可以使第一移动轮安装在塑料箱箱体的底部,通过第二支撑脚可以使第二移动轮安装在塑料箱箱体的底部,通过对接轴可以使第二支撑脚与第一移动轮牢固对接;再通过第一对接条与第二对接条可以方便对对接轴进行牢固安装,从而方便运载塑料箱箱体。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