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水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6664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新型水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水瓶。



背景技术:

水瓶作为盛装饮用水的容器,被广泛使用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可将饮用水灌装于水瓶中随身携带,方便随时饮用水瓶内的饮用水。

现有的水瓶通常类似圆柱形,瓶底设有凹陷部,以防止水瓶放置在凸起的物品上时,由于重心不稳导致水瓶倾倒。但现有的水瓶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在集会等人数较多的场合下,现场需要的水瓶的数量较多时,现有的水瓶集中运送或放置时将会占用较大的空间;此外,由于水瓶的数量较多,同一款水瓶从外观上无法区分,容易与其他人的水瓶产生混淆,为人们带来不便,从而导致现有的水瓶不适用于如集会等人数较多的场合。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水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水瓶,以解决现有的水瓶在数量较多时,集中运送或放置时将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以及同一款水瓶从外观上无法区分,容易与其他人的水瓶产生混淆,为人们带来不便,不适用于如集会等人数较多的场合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水瓶,包括:瓶口部、与所述瓶口部螺纹连接的瓶盖、与所述瓶口部连接的瓶身部以及与所述瓶身部连接且向所述瓶身部的内部凹陷的瓶底部,所述瓶口部包括:位于所述瓶口部的开口端的螺纹部、与所述螺纹部连接的第一弧状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弧状部与所述瓶身部之间的第二弧状部;

所述瓶底部包括:与所述瓶身部连接的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一凹陷部连接的第二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连接的第三凹陷部以及与所述第三凹陷部连接的底板;

所述第一凹陷部所围成的空间与所述第二弧状部的外部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凹陷部所围成的空间与所述第一弧状部的外部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三凹陷部所围成的空间沿所述瓶底部的凹陷方向依次包括:瓶盖容纳腔和笔夹容纳腔;所述瓶盖容纳腔的形状与所述瓶盖的外部形状相匹配;所述笔夹容纳腔内设有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笔夹;所述笔夹包括与所述底板连接的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部;所述两个夹持部在夹持方向上具有弹性;

所述瓶身部上设有商标带和标签纸;所述商标带套设于所述瓶身部外围;所述商标带上设有镂空部;所述标签纸的面积大于所述镂空部的面积;所述标签纸位于所述商标带与所述瓶身部之间并覆盖粘贴于所述镂空部上。

所述瓶身部的一侧表面设有凸起部;所述瓶身部上与所述凸起部相反一侧的表面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内部形状与所述凸起部的外部形状相匹配。

所述两个夹持部相对一侧的表面均设有呈凹槽状的笔槽。

所述第一弧状部向所述新型水瓶的内部弯曲。

所述第二弧状部向所述新型水瓶的外部弯曲。

所述瓶身部呈圆柱状。

所述镂空部和所述标签纸均为矩形。

所述镂空部的边缘到所述标签纸的边缘的距离为3mm。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水瓶,包括:瓶口部、与所述瓶口部螺纹连接的瓶盖、与瓶口部连接的瓶身部以及与瓶身部连接且向瓶身部的内部凹陷的瓶底部;通过将瓶底部的形状设置成与瓶口部的形状相匹配,使得在集会等人员较多的场合下,现场需要的水瓶的数量较多,需要对水瓶集中运送或放置时,可将水瓶在竖直方向上堆叠起来,有效节省空间的占用;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水瓶的瓶身部设有标签纸,瓶底部设有笔夹和马克笔,方便人们使用马克笔在标签纸上为自己的水瓶做标记,避免与其他人的水瓶产生混淆,从而方便在如集会等人员较多,需要水瓶较多的场合下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水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新型水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新型水瓶的底部视图;

图5为图1的新型水瓶的商标带和标签纸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新型水瓶的笔夹和马克笔的示意图;

图7为图1的新型水瓶堆叠摆放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水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新型水瓶堆叠摆放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瓶口部,2-瓶盖,3-瓶身部,4-瓶底部,11-螺纹部,12-第一弧状部,13-第二弧状部,43-第一凹陷部,42-第二凹陷部,41-第三凹陷部,40-底板,411-瓶盖容纳腔,412-笔夹容纳腔,5-笔夹,51-连接部,52-夹持部,31-商标带,32-标签纸,311-镂空部,301-凸起部,302-凹陷部,521-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水瓶的第一实施例,该新型水瓶包括:瓶口部1、与瓶口部1螺纹连接的瓶盖2、与瓶口部1连接的瓶身部3以及与瓶身部3连接且向瓶身部3的内部凹陷的瓶底部4。

具体地,瓶口部1包括:位于瓶口部1的开口端的螺纹部11、与螺纹部11连接的第一弧状部12以及连接于第一弧状部12与瓶身部3之间的第二弧状部13。瓶盖2内设有内螺纹,螺纹部11为外螺纹,通过瓶盖2与螺纹部11的螺纹连接实现对瓶口部1的封口。

具体地,第一弧状部12向新型水瓶的内部弯曲,第二弧状部13向新型水瓶的外部弯曲,瓶身部3呈圆柱状,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水瓶在方便拿取的同时,可容纳较多的水量。

具体地,瓶底部4包括:与瓶身部3连接的第一凹陷部43、与第一凹陷部43连接的第二凹陷部42、与第二凹陷部42连接的第三凹陷部41以及与第三凹陷部41连接的底板40。

进一步,第一凹陷部43所围成的空间与第二弧状部13的外部形状相匹配;第二凹陷部42所围成的空间与第一弧状部12的外部形状相匹配;第三凹陷部41所围成的空间沿瓶底部4的凹陷方向依次包括:瓶盖容纳腔411和笔夹容纳腔412;瓶盖容纳腔411的形状与瓶盖2的外部形状相匹配;通过将瓶底部4的形状设置成与瓶口部1的形状相匹配,使得在集会等人员较多的场合下,现场需要的水瓶的数量较多,需要对水瓶集中运送或放置,但均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占用空间较大时,可将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水瓶在竖直方向上堆叠摆放,从而可有效节省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水瓶所占用的空间。

具体地,笔夹容纳腔412内设有连接于底板40的笔夹5和可拆卸地夹持于笔夹5上的马克笔6;笔夹5包括与底板40连接的连接部51和与连接部51连接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部52。两个夹持部52在夹持方向上具有弹性,可通过手指施力将两个夹持部52分开,松手后,两个夹持部52可再次闭合。

进一步,两个夹持部52相对一侧的表面均设有呈凹槽状的笔槽521,从而可以更好地夹持固定马克笔6。

具体地,瓶身部3上设有商标带31和标签纸32;商标带31套设于瓶身部3外围;商标带31上设有镂空部311;标签纸32的面积大于镂空部311的面积;标签纸32位于商标带31与瓶身部3之间并覆盖粘贴于镂空部311上。

进一步,镂空部311和标签纸32均为矩形,镂空部311的边缘到标签纸32的边缘的距离为3mm,可使得标签纸32的边缘与镂空部311外部的商标带31充分接触,增强标签纸32的附着力。

在集会等人员较多的场合下,现场需要的水瓶的数量较多,从外观上无法区分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水瓶,从而导致容易与其他人的水瓶产生混淆时,可将马克笔6从笔夹5上取下,方便人们使用马克笔6在标签纸32上为自己的水瓶做标记,避免与其他人的水瓶产生混淆,从而方便在如集会等人员较多,需要水瓶较多的场合下使用。

请参阅图8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水瓶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瓶身部3的一侧表面设有凸起部301;瓶身部3上与凸起部301相反一侧的表面设有凹陷部302;凹陷部302的内部形状与凸起部301的外部形状相匹配,其余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水瓶的第二实施例在堆叠摆放时,可将新型水瓶的凸起部301伸入相邻新型水瓶的凹陷部302内,提升新型水瓶堆叠后,并排摆放时的稳定性。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水瓶,包括:瓶口部1、与瓶口部1螺纹连接的瓶盖2、与瓶口部1连接的瓶身部3以及与瓶身部3连接且向瓶身部3的内部凹陷的瓶底部4;通过将瓶底部4的形状设置成与瓶口部1的形状相匹配,使得在集会等人员较多的场合下,现场需要的水瓶的数量较多,需要对水瓶集中运送或放置时,可将水瓶在竖直方向上堆叠起来,有效节省空间的占用;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水瓶的瓶身部3设有标签纸32,瓶底部4设有笔夹5和马克笔6,方便人们使用马克笔6在标签纸32上为自己的水瓶做标记,避免与其他人的水瓶产生混淆,从而方便在如集会等人员较多,需要水瓶较多的场合下使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