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母婴用纸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7077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母婴用纸包装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母婴用纸包装盒。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母婴用纸量的不断提升,我国薄型生活纸的行业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目前的母婴用纸的包装盒,大都结构简单,在打开后,为了拿取方便,一般还需要另买存储盒,一般存储盒上只有一个取纸口,每次取完纸后,纸的断裂端容易落入存储盒内,不方便下次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母婴用纸包装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母婴用纸包装盒,包括底座和盒罩,所述底座上设有上端开口的存储腔,所述存储腔内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设有母婴纸卷,母婴纸卷与支撑轴转动连接,所述盒罩设置在存储腔上,所述盒罩包括顶盖和设置在顶盖下端的罩体,所述顶盖上设有出纸口,所述出纸口上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由左盖和右盖以锯齿形断裂线连接而成,所述左盖和右盖的两侧分别与顶盖可断裂连接,所述顶盖上设有两个带体,带体分别设置在左盖和右盖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存储腔的内壁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干燥剂。

优选的,所述带体上设有荧光涂层。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端四个拐角处分别设有防水包覆层。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母婴用纸包装盒,包装盒的设计,不仅起到包装作用,同时也作为存储盒使用,无需另外购买存储盒,使用方便,节约成本,每次取完纸后,母婴纸卷的断裂端不会落入存储腔内,方便下次取用,取纸便捷,且整体密封干燥性好,不易滋生细菌,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出纸口被打开前的示意图;

图3是出纸口被打开后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盒罩,21-顶盖,211-出纸口,22-罩体,3-母婴纸卷,4-支撑轴,5-存储腔,6-凹槽,7-干燥剂,8-防水包覆层,9-密封盖,91-左盖,92-右盖,10-带体,101-荧光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图2和图3出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母婴用纸包装盒,包括底座1和盒罩2,所述底座1上设有上端开口的存储腔5,所述存储腔5内设有支撑轴4,所述支撑轴4上设有母婴纸卷3,母婴纸卷3与支撑轴4转动连接,所述盒罩2设置在存储腔5上,所述盒罩2包括顶盖21和设置在顶盖21下端的罩体22,所述顶盖21上设有出纸口211,所述出纸口211上设有密封盖9,所述密封盖9由左盖91和右盖92以锯齿形断裂线连接而成,所述左盖91和右盖92的两侧分别与顶盖21可断裂连接,所述顶盖21上设有两个带体10,带体10分别设置在左盖91和右盖92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存储腔5的内壁设有若干凹槽6,所述凹槽6内设有干燥剂7,保证存储腔5内的干燥,使得母婴纸卷3不易发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带体10上设有荧光涂层101,夜晚可以发光,容易被找到,方便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下端四个拐角处分别设有防水包覆层8,防止所放在的位置有水,浸湿底座1。

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母婴用纸包装盒,使用时,将包装盒外部的塑料膜撕开后,打开盒罩2,将顶盖21上的出纸口211打开,出纸口211上带有密封盖9,密封盖9由左盖91和右盖92以锯齿形断裂线连接而成,左盖91和右盖92的两侧分别与顶盖21可断裂连接,方便撕裂,撕裂后,左盖91和右盖92分离实现出纸口211的打开,将左盖91和右盖92分别插入带体10与顶盖21之间的空隙里,带体10除了起到提手的作用,还对左盖91和右盖92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左盖91与右盖92接触,然后将母婴纸卷3的一端向上抽拉放置在出纸口211的外部,存储腔5内带有支撑轴4,支撑轴4上存放母婴纸卷3,这样母婴纸卷3处于悬空放置,不与底座1接触,可以更好的防潮,不易滋生细菌,母婴纸卷3与支撑轴4转动连接,方便抽拉,取纸便捷,每次取完纸后,将左盖91和右盖92分别从带体10与顶盖21之间的空隙里拿出,然后向内翻转,左盖91和右盖92接触,左盖91和右盖92上的锯齿形撕裂端口,实现对母婴纸卷3断裂端的夹持,使得母婴纸卷3的断裂端不会落入存储腔5内,方便下次取用,左盖91和右盖92接触也对出纸口211起到了一定的封闭作用,减少灰尘的落入,且母婴纸卷3放置在存储腔5内,外部还带有盒罩2,密封性好。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母婴用纸包装盒,包装盒的设计,不仅起到包装作用,同时也作为存储盒使用,无需另外购买存储盒,使用方便,节约成本,每次取完纸后,母婴纸卷3的断裂端不会落入存储腔5内,方便下次取用,取纸便捷,且整体密封干燥性好,不易滋生细菌,使用安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