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自动分类的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8939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自动分类的垃圾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能自动分类的垃圾桶。



背景技术:

目前垃圾处理是世界上的难题,在中国尤其更难,因为大家对于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往往是随意将所有的垃圾混装一起,再扔进大垃圾桶,可用不可用的物质最后无法区分,全部成废品,只能焚烧或者掩埋。随着垃圾再利用处理技术的发展,目前的垃圾主要是从源头上开始,按照要求分好类即可,垃圾分类再利用技术已经基本成熟。难点就集中在按要求分类了,大部分的垃圾源头在家庭,目前在尝试分类的做法是;在多个不同的垃圾桶上标注垃圾的种类,倒垃圾时人们根据标注的种类判断将不同的垃圾对号倒入垃圾桶,这是一种靠人的意识分类丢垃圾的方式,这种方式由于习惯的原因和每次丢垃圾要分析判断丢进那个桶,给丢垃圾的人带来了不方便,导致垃圾也难以坚持准确分类,这就是按提示人工进行分类难以奏效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自动分类的垃圾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能自动分类的垃圾桶,包括分类桶和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装置主要包括安装在遮雨盖上的主电机,所述主电机通过转轴带动分类桨叶旋转;所述分类桨叶等间距的安装在桨叶安装法兰上。

其中,所述分类桨叶为不锈钢材质,通过螺钉紧固在桨叶安装法兰上。

其中,所述主电机为直流电机,通过电池驱动。

其中,所述分类桶主要包括外层筒体和内层筒体,所述外层筒体和内层筒体均为圆柱状腔体,所述内层筒体通过内层筒体底座安装在外层筒体内,所述内层筒体内部有筛网。

其中,所述外层筒体和内层筒体为不锈钢结构。

其中,所述外层筒体上部安装有导流锥,所述导流锥为喇叭形,锥体底部最小直径与内层筒体的直径相同,所述外层筒体底部有垃圾出口,所述外层筒体通过支撑立柱和筒体法兰固定在底座上。

其中,所述垃圾出口有可开合的小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自动分类的垃圾桶,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能够将塑料袋、布条等容易缠绕的大件垃圾和小件垃圾进行分离,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方便了后续的分拣。

2)依靠不同类型的垃圾特性和离心力实现废物的分离,减少了分类人员的工作量。

3)结构简单,造价低,便于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三维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中:

1、遮雨盖;2、外层筒体;3、内层筒体;4、支撑立柱;5、筒体法兰;6、分类桨叶;7、垃圾入口;8、导流锥;9、底座;10、主电机;11、转轴;12、桨叶安装法兰;13、垃圾出口;14、筛网;15、内层筒体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一种能自动分类的垃圾桶,包括分类桶和分类装置,所述分类装置主要包括安装在遮雨盖1上的主电机10,所述主电机10通过转轴11带动分类桨叶6旋转;所述分类桨叶6等间距的安装在桨叶安装法兰12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类桨叶6为不锈钢材质,通过螺钉紧固在桨叶安装法兰12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电机10为直流电机,通过电池驱动。

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类桶主要包括外层筒体2和内层筒体3,外层筒体2和内层筒体3均为圆柱状腔体,内层筒体3通过内层筒体底座15安装在外层筒体2内,内层筒体3内部有筛网1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层筒体2和内层筒体3为不锈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层筒体2上部安装有导流锥8,所述导流锥8为喇叭形,锥体底部最小直径与内层筒体3的直径相同,所述外层筒体2底部有垃圾出口13,外层筒体2通过支撑立柱4和筒体法兰5固定在底座9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垃圾出口13有可开合的小门。

使用时,当有垃圾从垃圾入口7投入时,混合垃圾会沿着导流锥8向下流动,较小的垃圾进入到内层筒体3内,一些塑料袋等容易缠绕的垃圾会挂在分类桨叶,此时,主电机10通过转轴11带动分类桨叶6旋转,将挂在桨叶上的垃圾甩到外层筒体2内,进入到内层筒体3内的小件垃圾会在筛网14进行第二次分离,最终根据垃圾的大小进行了垃圾分类。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该具体实施方式部分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