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人们使用的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0784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人们使用的垃圾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收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人们使用的垃圾桶。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而多样化生活的结果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垃圾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现今的垃圾桶是人们在生活中"藏污纳垢"的容器,为人们的生活垃圾提供了好的去处,保证了环境的清洁卫生。垃圾桶大多数以金属或塑料制成,在使用时套有垃圾袋,将垃圾放入垃圾袋中,当垃圾多后便可扎袋丢掉。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所,都离不开垃圾桶的使用。

为了方便进行使用,现今许多的垃圾桶都设有垃圾桶盖,有些是用手直接打开,有些是采用脚踏进行开启。但是每扔一个垃圾都需要将桶盖打开,十分麻烦,特别是当需要投放一些较小的垃圾时,也需要用手打开桶盖或者脚踩打开桶盖,而在日常生活中,小型垃圾又居多,所以人们经常频繁地打开桶盖投放垃圾,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传统的无桶盖的垃圾桶方便简单,在投放垃圾时不用打开桶盖,但是当垃圾桶倾倒时,垃圾桶内部的垃圾会倒出,给人们带来了烦恼,并且垃圾直接呈现在外面,臭味容易散发且不美观。

同时,垃圾桶与垃圾袋是配套使用的,经常在使用完一个垃圾袋之后,需要花费多余的时间去寻找垃圾袋,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方便人们使用的垃圾桶,该垃圾桶可改变垃圾投放口的大小,进行选择性投放,并且内部设有存放垃圾袋的储物桶,方便更换垃圾袋,不仅方便了人们的使用,也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方便人们使用的垃圾桶,该垃圾桶包括外桶体、内桶体、储物桶和桶盖;所述内桶体位于外桶体内部,内桶体与外桶体之间形成间隙,储物桶位于间隙处,桶盖置于外桶体顶部;所述桶盖包括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为相同的半圆环结构,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均与外桶体顶部边缘旋转连接,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贴合处形成镂空部分;所述外桶体底部设有开口,开口内设有连通外桶体内外的踏杆,所述踏杆在外桶体外设有踏板,踏杆在外桶体内设有踏片,所述踏片位于内桶体下方。

进一步的是,所述桶盖的外径与外桶体的外径相同,镂空部分的直径小于内桶体的内径;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贴合形成中间镂空部分,其他部分均将外桶体封闭,小型垃圾从镂空部分扔进垃圾桶内。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与外桶体连接处的外侧均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在外桶体上;当内桶体顶开桶盖时,限位板对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起限位作用,限制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的旋转角度,避免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由于惯性导致自身难以靠重力实现闭合。

进一步的是,所述限位板上设有拉环,可通过拉环对该垃圾桶进行移动。

进一步的是,所述内桶体外侧壁设有用于固定垃圾袋的卡钩,将垃圾袋固定在卡钩上,避免了垃圾袋的滑落。

进一步的是,所述卡钩有多个且以内桶体中心呈中心对称;设有多个卡钩,进一步防止了垃圾袋的滑落,使得垃圾袋更加稳当。

进一步的是,所述储物桶固定在内桶体外壁,在拿取垃圾袋时,可脚踩踏板使得内桶体向上移动,从而方便将垃圾袋拿出更换。

进一步的是,所述踏板到外桶体的距离大于踏片到外桶体的距离,根据杠杆原理,可减少举起内桶体所使用的力。

进一步的是,所述踏片呈圆形且踏片的直径大于内桶体的直径,增大了受力面,更能轻松地将内桶体举起。

进一步的是,所述踏板上设有防滑纹,在脚踩踏板的时候加强了摩擦力,便于使用者更轻松地打开桶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让使用者在面对不同大小的垃圾时,改变垃圾桶投放口的大小,选择不同的投放方式,不用每次投放垃圾都打开桶盖,节约了时间和精力,使垃圾桶的使用更加合理;在投放小型垃圾时可直接从镂空部分投放,在投放大型垃圾时,脚踩踏板让内桶体上升,同时桶盖打开,露出整个内桶体,可进行垃圾投放,松开踏板后内桶体下降且桶盖关闭;

(2)本实用新型在间隙处设有储物桶,方便将垃圾袋进行存放,在进行垃圾袋更换时更为方便,避免随处寻找垃圾袋时浪费时间和精力,也节省了家庭的使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桶盖关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桶盖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桶体结构图。

图中:1、踏板;2、开口;3、踏板;4、间隙;5、内桶体;6、外桶体;7、桶盖;8、卡钩;9、储物桶;10、防滑纹;11、限位板;12、拉环;13、镂空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一种方便人们使用的垃圾桶,该垃圾桶包括外桶体6、内桶体5、储物桶9和桶盖7;所述内桶体5位于外桶体6内部,内桶体5与外桶体6之间形成间隙4,储物桶9位于间隙4处,桶盖7置于外桶体6顶部;所述桶盖7包括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为相同的半圆环结构,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均与外桶体6顶部边缘旋转连接,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贴合处形成镂空部分13;所述外桶体6底部设有开口2,开口2内设有连通外桶体6内外的踏杆,所述踏杆在外桶体6外设有踏板1,踏杆在外桶体6内设有踏片3,所述踏片3位于内桶体5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方案,所述桶盖7的外径与外桶体6的外径相同,镂空部分13的直径小于内桶体5的内径;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贴合形成中间镂空部分13,其他部分均将外桶体6封闭,并能有效遮掩住垃圾桶内的垃圾,防止臭味散发,小型垃圾从镂空部分13扔进垃圾桶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方案,所述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与外桶体6连接处的外侧均设有限位板11,所述限位板11固定在外桶体6上;当内桶体5顶开桶盖7时,限位板11对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起限位作用,限制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的旋转角度,避免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由于惯性导致自身难以靠重力实现闭合,在内桶体5回位时,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靠自身重力实现闭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方案,所述限位板11上设有拉环7,可通过拉环7移动对该垃圾桶进行移动,方便省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内桶体5外侧壁设有用于固定垃圾袋的卡钩8,将垃圾袋固定在卡钩8上,避免了垃圾袋的滑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卡钩8有多个且以内桶体5中心呈中心对称;设有的多个卡钩8,进一步防止了垃圾袋在内桶体5内滑落,使得垃圾袋更加稳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储物桶9固定在内桶体5外壁,在拿取垃圾袋时,可脚踩踏板1使得内桶体5向上移动,从而提高了储物桶9的高度,从而方便将垃圾袋拿出更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方案,所述踏板1到外桶体6的距离大于踏片3到外桶体6的距离,根据杠杆原理,可减少举起内桶体5时所使用的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方案,所述踏片3呈圆形且踏片3的直径大于内桶体5的直径,增大了受力面,更能轻松地将内桶体5举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方案,所述踏板1上设有防滑纹10,在脚踩踏板1的时候加强了摩擦力,让使用者用力更为轻松。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将储物桶9里面的垃圾袋取出套在内桶体5里面,并将垃圾袋固定在内桶体5侧壁的卡钩8上,防止垃圾袋的滑落,可以同时套多个垃圾袋在内桶体5内部,便于之后更换垃圾袋;当需要投放的垃圾较小时,可以直接将小型垃圾从桶盖7的镂空部分13扔进垃圾桶里面,当需要投放的垃圾较大时,脚踩踏板1,利用杠杆原理将内桶体5举起,同时内桶体5将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顶开,使得垃圾桶的投放口变大,可以放进更大的垃圾,随后松开踏板1,内桶体5下降,同时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依靠自身重力关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增大了垃圾桶使用的合理性,节约了更换垃圾袋和投放垃圾时的时间和精力,也给人们带来了便利。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