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品车运输专用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7350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商品车运输专用框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装箱,尤其是一种商品车运输专用框架。



背景技术:

目前,商品车的运输多采用通过公路采用轿运挂车来运输的方式。

轿运挂车运输,一方面给拥堵的公路交通带来较大的压力,存在着危险的因素;另一方面,运输成本和效率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因此为小轿车的运输提供安全而又高效的多途径运输方式就很有必要,如铁路运输和船舶运输。

同时,轿车储存时,如何高效率地利用有限的停放场地,也是需要迫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商品车运输过程中存在的空间利用率低,运输成本高以及运输途径少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商品车运输专用框架。该框架尺寸统一,码放整齐,可提高储存、装卸和运输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且可以将商品车的运输途径扩展至铁路运输和船舶运输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商品车运输专用框架,该框架包括底板和托架;所述托架是包括若干杆件的矩形长方体框架;所述底板固定在托架的下方。

所述杆件采用的是方管。

所述杆件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其他任意形状。

所述底板的外形轮廓为长方形的。

所述商品车运输专用框架用于运输商品车,使得商品车可以整体码放多层,便于框架与商品车的整体装卸和运输。

在工厂装车时,可以利用集装箱专用吊具快速吊装,非常方便高效;至中转站后,也无需卸车,只需要利用集装箱专用吊具整体卸下即可。可实现将商品车从工厂短途运输至中转站转铁路运输和船舶运输。

进一步的,所述托架包括活动横梁,所述活动横梁能够打开,形成开口。

汽车通过开口进入框架。

进一步的,所述托架包括侧面框架和顶面框架;所述顶面框架与两侧的侧面框架垂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顶面框架包括两根上纵向杆件、两根活动横梁和固定横梁;所述上纵向杆件和活动横梁连接形成长方形;所述上纵向杆件的中间部位通过固定横梁连接在一起;所述顶面框架是“日”字形的框架。

所述两根活动横梁是可以绕一端转动的,叫转轴端;另一端是可以拆卸的,叫可拆卸端。

装车时,当商品车开进去的时候,活动横梁处于打开的状态,防止商品车与活动横梁发生碰撞;当装好商品车之后,将活动横梁安装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侧面框架包括角部立式杆件、侧立式杆件以及下纵向杆件;所述角部立式杆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上纵向杆件的一端与下纵向杆件的一端;所述两根角部立式杆件与上纵向杆件、下纵向杆件形成长方形;所述侧立式杆件与上纵向杆件、下纵向杆件垂直地分布于两根角部立式杆件之间;所述上纵向杆件、下纵向杆件与角部立式杆件、侧立式杆件的连接点的直角处安装有筋板。

所述侧面框架为两个,分别位于托架的左右两侧。

所述侧立式杆件共设置有六根;单侧三根侧立式杆件位于同侧角部的两根角部立式杆件之间;三根侧立式杆件中,中间的一根侧立式杆件位于正中间部位,另外两根侧立式杆件安装在距离角部立式杆件较近距离中间侧立式杆件较远的位置。

所述侧立式杆件也可以设置有八根;单侧四根侧立式杆件位于同侧角部的两根角部立式杆件之间;四根侧立式杆件中,其中两根侧立式杆件分别垂直安装在顶面框架的1/3、2/3之处,另外两根侧立式杆件安装在距离角部立式杆件较近距离中间侧立式杆件较远的位置。

所述角部立式杆件、侧立式杆件与上纵向杆件、下纵向杆件连接后形成的连接点的直角处安装有筋板;筋板的用途是进行连接位置的加强稳固。

所述角部立式杆件是决定集装箱的整体高度的关键因素。

在设计集装箱高度的时候,原则上尽量降低其高度,从而降低运输车的整体高度。

所述托架还包括八个集装箱角件;所述底板1与侧面框架、顶面框架与侧面框架之间通过角件固定连接。

所述八个集装箱角件分别位于所述矩形长方体托架的八个角部;集装箱角件的安装及尺寸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所述每个集装箱角件分别将三个维度方向的杆件固定连接,根据集装箱角件所处的位置分为上角件和下角件;其中,每个上角件分别连接角部立式杆件、上纵向杆件和活动横梁的一端,每个下角件分别连接角部立式杆件、下纵向杆件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横梁由活动横梁杆件、可拆卸端的双耳座、销轴以及转轴端的单耳座组成;所述活动横梁杆件的转轴端固定一个单耳座,可拆卸端固定一个双耳座;所述活动横梁上固定在可拆卸端的双耳座与集装箱上设置在角件上的单耳座卡在一起,耳座的中心孔对齐,通过插入销轴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是折弯板;所述折弯板包括凸起的楞和凹下的楞,所述凸起的楞和凹下的楞交替、并平行排列。

所述凸起的楞和凹下的楞的长度方向(或称延伸方向)与下纵向杆件的方向垂直。

所述折弯板的折弯形状为矩形波浪或者梯形波浪。所述折弯板沿纵向杆件方向的截面形成矩形波浪线或者梯形波浪线。

所述折弯板平铺在托架的底面,分别与两根下纵向杆件连接在一起。

所述折弯板有一定的抗弯性;将折弯板组合焊接成底板,再与商品车运输专用框架的下纵向杆件焊接。

所述折弯板凸起的楞上设置了长圆的孔;所述长圆的孔整齐地排列。

所述折弯板凹下的楞是普通的平板。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是由纵梁和横梁形成的网格结构;所述底板的横截面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凸”字形状或者所述底板为没有中间凸出的平面网格结构;所述纵梁包括中纵梁和边纵梁;所述横梁包括中横梁和边横梁。

所述纵梁有四根,在同一平面内平行排列;位于中间的两根纵梁也称为中纵梁,位于两侧的两根纵梁也称为边纵梁。

所述中纵梁的内下侧设置有内侧斜角,两端设置成具有一定斜坡的结构。

所述两根中纵梁之间设置了多个中横梁;所述中横梁位于中纵梁的上方位置。

所述中纵梁的两侧设置了多个边横梁;所述边横梁位于中纵梁的下方位置。

所述边纵梁位于边横梁的上方,且距离边横梁靠外边的一端留有适当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在边横梁的上面铺设有多孔板;所述多孔板的宽度与中纵梁和相邻边纵梁之间的间距匹配;所述多孔板设置有长圆形的孔;所述孔整齐地纵横分布;所述多孔板是平面板;

所述底板在中纵梁的前后端铺设适当长度的板;所述板的宽度与中纵梁的距离一致,并随着中纵梁的高度向两边折弯成“n”字形状。

所述边横梁靠外侧的一端,也即边横梁未与纵梁连接的一端,与商品车运输专用框架的下纵向杆件固定连接。

所述底面框架还设置了若干个平行的稳固短梁;所述稳固短梁一端与底板的边纵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纵向杆件连接。

所述框架在下纵向杆件的内侧还设置了与其平行的次纵向杆件;所述下纵向杆件和次纵向杆件之间用若干隔件进行固定。

所述设置了次纵向杆件的结构,使得框架的的结构更加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中纵梁的高度大于中横梁和边横梁的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商品车运输专用框架有以下优点:

1、该框架的尺寸规格统一,可以批量生产制作,生产成本较低。

2、该框架可以用于工厂储存商品车,商品车可以整体码放多层,占用场地小。

3、该框架可以实现将商品车的运输途径扩展至铁路运输和船舶运输。

4、该框架可以实现将商品车从工厂短途运输至中转站转铁路运输和船舶运输。该框架尺寸统一,码放整齐,可提高储存、装卸和运输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且可以将商品车的运输途径扩展至铁路运输和船舶运输等。

5、该框架在工厂装车时,可以利用集装箱专用吊具快速吊装,非常方便高效;至中转站后,也无需卸车,只需要利用集装箱专用吊具整体卸下即可。

6、该框架的尺寸统一,码放整齐,便于框架与商品车的整体装卸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商品车运输专用框架的底板为折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商品车运输专用框架的折弯板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商品车运输专用框架的折弯板的结构示意图-正视图(横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商品车运输专用框架的网络结构的凸字形底板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商品车运输专用框架的网络结构的凸字形底板结构示意图-横向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商品车运输专用框架的角件与活动横梁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其中,1是底板,2托架,

11是纵梁,111是中纵梁,112是边纵梁,

12横梁,121中横梁,122是边横梁,

14是多孔板,15是n型板,

22是顶面框架,221是上纵向杆件,222是活动横梁,223是固定横梁,

21是侧面框架,211是下纵向杆件,212是侧立式杆件,213是筋板,214是角部立式杆件,24是角件,241是角件上的单耳座,

2221是活动横梁杆件,2222是双耳座,2223是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商品车运输专用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底板1和托架2;所述托架2是包括若干杆件的矩形长方体框架;所述底板1固定在托架2的下方。

所述杆件采用的是方管。

所述杆件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其他任意形状。

所述底板1的外形轮廓为长方形的。

所述商品车运输专用框架用于运输商品车,使得商品车可以整体码放多层,便于框架与商品车的整体装卸和运输。

在工厂装车时,可以利用集装箱专用吊具快速吊装,非常方便高效;至中转站后,也无需卸车,只需要利用集装箱专用吊具整体卸下即可。可实现将商品车从工厂短途运输至中转站转铁路运输和船舶运输。

所述托架2包括活动横梁222,所述活动横梁222能够打开,形成开口。

汽车通过开口进入框架2。

所述托架2包括侧面框架21和顶面框架22;所述顶面框架22与两侧的侧面框架21垂直连接。

所述顶面框架22包括两根上纵向杆件221、两根活动横梁222和固定横梁223;所述上纵向杆件221和活动横梁222连接形成长方形;所述上纵向杆件221的中间部位通过固定横梁223连接在一起;所述顶面框架21是“日”字形的框架。

所述两根活动横梁222是可以绕一端转动的,叫转轴端;另一端是可以拆卸的,叫可拆卸端。

装车时,当商品车开进去的时候,活动横梁222处于打开的状态,防止商品车与活动横梁222发生碰撞;当装好商品车之后,将活动横梁222安装固定。

所述侧面框架21包括角部立式杆件214、侧立式杆件212以及下纵向杆件211;所述角部立式杆件21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上纵向杆件221的一端与下纵向杆件211的一端;所述两根角部立式杆件214与上纵向杆件221、下纵向杆件211形成长方形;所述侧立式杆件212与上纵向杆件221、下纵向杆件211垂直地分布于两根角部立式杆件214之间;所述上纵向杆件221、下纵向杆件211与角部立式杆件214、侧立式杆件212的连接点的直角处安装有筋板213。

所述侧面框架21为两个,分别位于托架2的左右两侧。

所述侧立式杆件212共设置有六根;单侧三根侧立式杆件212位于同侧角部的两根角部立式杆件214之间;三根侧立式杆件212中,中间的一根侧立式杆件212位于正中间部位,另外两根侧立式杆件212安装在距离角部立式杆件214较近距离中间侧立式杆件212较远的位置。

所述角部立式杆件214、侧立式杆件212与上纵向杆件221、下纵向杆件211连接后形成的连接点的直角处安装有筋板213;筋板213的用途是进行连接位置的加强稳固。

所述角部立式杆件214是决定集装箱的整体高度的关键因素。

在设计集装箱高度的时候,原则上尽量降低其高度,从而降低运输车的整体高度。

所述托架2还包括八个集装箱角件24;所述底板1与侧面框架21、顶面框架22与侧面框架21之间通过角件24固定连接。

所述八个集装箱角件24分别位于所述矩形长方体托架2的八个角部;集装箱角件24的安装及尺寸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所述每个集装箱角件24分别将三个维度方向的杆件固定连接,根据集装箱角件24所处的位置分为上角件和下角件;其中,每个上角件分别连接角部立式杆件214、上纵向杆件221和活动横梁222的一端,每个下角件分别连接角部立式杆件214、下纵向杆件211的一端。

所述活动横梁222由活动横梁杆件2221、可拆卸端的双耳座2222、销轴2223以及转轴端的单耳座组成;所述活动横梁杆件2221的转轴端固定一个单耳座,可拆卸端固定一个双耳座2222;所述活动横梁222上固定在可拆卸端的双耳座2222与集装箱上设置在角件24上的单耳座241卡在一起,耳座的中心孔对齐,通过插入销轴2223连接在一起。

所述底板1是折弯板;所述折弯板包括凸起的楞和凹下的楞,所述凸起的楞和凹下的楞交替、并平行排列。

所述凸起的楞和凹下的楞的长度方向(或称延伸方向)与下纵向杆件211的方向垂直。

所述折弯板的折弯形状为矩形波浪或者梯形波浪。所述折弯板沿纵向杆件211方向的截面形成矩形波浪线或者梯形波浪线。

所述折弯板平铺在托架2的底面,分别与两根下纵向杆件211连接在一起。

所述折弯板有一定的抗弯性;将折弯板组合焊接成底板1,再与商品车运输专用框架的下纵向杆件211焊接。

所述折弯板凸起的楞上设置了长圆的孔;所述长圆的孔整齐地排列。

所述折弯板凹下的楞是普通的平板。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所述的商品车运输专用框架,所述底板1是由纵梁11和横梁12形成的网格结构;所述底板1的横截面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凸”字形状或者 所述底板1为没有中间凸出的平面网格结构;所述纵梁11包括中纵梁111和边纵梁112;所述横梁12包括中横梁121和边横梁122。

所述纵梁11有四根,在同一平面内平行排列;位于中间的两根纵梁也称为中纵梁111,位于两侧的两根纵梁也称为边纵梁112。

所述中纵梁111的内下侧设置有内侧斜角,两端设置成具有一定斜坡的结构。

所述两根中纵梁111之间设置了多个中横梁121;所述中横梁121位于中纵梁111的上方位置。

所述中纵梁111的两侧设置了多个边横梁122;所述边横梁122位于中纵梁111的下方位置。

所述边纵梁112位于边横梁122的上方,且距离边横梁122靠外边的一端留有适当的距离。

所述底板1在边横梁122的上面铺设有多孔板14;所述多孔板14的宽度与中纵梁111和相邻边纵梁112之间的间距匹配;所述多孔板14设置有长圆形的孔;所述孔整齐地纵横分布;所述多孔板14是平面板;

所述底板1在中纵梁111的前后端铺设适当长度的板15;所述板15的宽度与中纵梁111的距离一致,并随着中纵梁111的高度向两边折弯成“n”字形状。

所述边横梁122靠外侧的一端,也即边横梁122未与纵梁11连接的一端,与商品车运输专用框架的下纵向杆件211固定连接。

所述底面框架21还设置了若干个平行的稳固短梁;所述稳固短梁一端与底板1的边纵梁1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纵向杆件211连接。

所述框架在下纵向杆件211的内侧还设置了与其平行的次纵向杆件;所述下纵向杆件211和次纵向杆件之间用若干隔件进行固定。

所述设置了次纵向杆件的结构,使得框架的的结构更加稳固。

所述中纵梁111的高度大于中横梁121和边横梁122的高度。

实施例3:

如实施例1所述的商品车运输专用框架,所述侧立式杆件212也可以设置有八根;单侧四根侧立式杆件212位于同侧角部的两根角部立式杆件214之间;四根侧立式杆件212中,其中两根侧立式杆件212分别垂直安装在顶面框架22的1/3、2/3之处,另外两根侧立式杆件212安装在距离角部立式杆件214较近距离中间侧立式杆件212较远的位置。

实施例4:

如实施例2所述的商品车运输专用框架,所述侧立式杆件212也可以设置有八根;单侧四根侧立式杆件212位于同侧角部的两根角部立式杆件214之间;四根侧立式杆件212中,其中两根侧立式杆件212分别垂直安装在顶面框架22的1/3、2/3之处,另外两根侧立式杆件212安装在距离角部立式杆件214较近距离中间侧立式杆件212较远的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

技术实现要素:
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