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开启的高强度灭菌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2064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包装,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一次性医疗器械或医疗耗材包装的安全开启的高强度灭菌包装袋。



背景技术:

为保障医疗患者得到科学安全的治疗,以便身体早日康复。通常用于医疗器械(包括医疗耗材)的包装物,应具有封装方便、密封可靠、易于灭菌、阻菌效果好和拆封快捷等特点。例如,通用的一种塑料包装袋或者纸塑包装袋,其三边封合,一端开口,将医疗器械或医疗耗材置于袋中,再热封开口端便包装完毕。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医疗器械灭菌包装袋的结构主要有:一层为塑料薄膜,另一层为可透气材料,两层材料周边封边而形成包装袋。该包装袋的特点是:一面是可透气的材料,便于消毒气体—环氧乙烷、蒸汽、过氧化氢等气体透入包装袋内进行灭菌。这类产品为三边封尖顶设计或者是涂胶顶头袋的方式。开启方式是剥离开二层材料或涂胶材料的顶头,取出产品。对于此类包装产品,使用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为:

1、大面积使用易剥离材料,强度会偏弱,无法承载大件或较重的器械;

2、透气材料与塑料薄膜封合的强度偏弱;

3、透气材料一般为进口材料或木浆纸,成本较高;

4、透气材料与塑料薄膜剥离开启时剥离洁净度不足,存在潜在的透气材料纤维残留的风险,易造成对包装袋内容物的污染;

5、顶头袋子开启过程中容易污染内容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安全开启的高强度灭菌包装袋。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安全开启的高强度灭菌包装袋,其包括:由两层塑料薄膜的三侧边封边连接而成的袋体。而在至少一层所述的塑料薄膜上设有一透气窗口,该透气窗口覆盖一医用透气材料层,在所述透气窗口四周通过易剥离开启的封边结构将所述的医用透气材料层与设有所述透气窗口的塑料薄膜连接,在所述封边结构一外侧的医用透气材料层还延伸有供剥离该医用透气材料层的起始边。

优选的,所述的透气窗口可以设于一层塑料薄膜上并靠近所述袋体封边的一侧,所述医用透气材料层的起始边向所述袋体开口一侧延伸。

较优的,所述的塑料薄膜可以为复合薄膜,也可以为共挤薄膜。

较优的,所述的医用透气材料层为涂胶或免涂胶的医用透析纸、高密度聚乙烯透析膜/纸、木浆与纤维混合透析材料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使用方便,既保证了包装袋的透析性能,又大大增加了包装袋的封边强度,可保证用户便捷可靠的安全无菌开启。尤其是设于至少一层塑料薄膜上的透气窗口结构,由于在透气窗口四周都预留了塑料薄膜的部分,所以能够保证封合有透气材料层的一侧袋体的强度。本实用新型只在袋体上使用了少量的透气材料,降低了材料成本。此外,至少一层塑料薄膜二与透气材料层之间的易剥离开启的封边结构,保证了高剥离洁净度,避免了类似的纸和塑料膜剥离时纸纤维残留导致的风险,避免对内容物的污染。其他袋体部分的非涂胶的薄膜之间的热封,增加了包装袋的封边强度,可减少运输中的剥离渗透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 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基本结构,所述的安全开启的高强度灭菌包装袋,其包括:由两层塑料薄膜1、3的上、下侧边以及左侧封边连接5而成的袋体。在至少一层塑料薄膜3上设有一透气窗口8,该透气窗口8覆盖一医用透气材料层2,在所述透气窗口8四周通过易剥离开启的封边结构6将所述的医用透气材料层2与设有所述透气窗口8的塑料薄膜3连接,在所述封边结构6一外侧的医用透气材料层2还延伸有供剥离该医用透气材料层2的起始边7。根据需要透气窗口8的形状和大小可以选定,并可以设于塑料薄膜上的任意位置,透气窗口8四周预留有塑料薄膜3部分9,以致能够保证封合有透气材料层2的一侧袋体的强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透气窗口8设于一层塑料薄膜3上并靠近所述袋体封边的左侧,所述医用透气材料层2的起始边7向所述袋体开口右侧4延伸。所述的塑料薄膜1、3可以使用复合薄膜,也可以使用共挤薄膜。所述的医用透气材料层2为涂胶或免涂胶的医用透析纸、高密度聚乙烯透析膜/纸(如杜邦Tyvek)、木浆与纤维混合透析材料的一种。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为三边热封包装袋,右侧4 为开口边,将医疗器械等物品装入消毒袋后,可以将右侧4 再进行热封。消毒完毕,可以手捏住起始边7将医用透气材料层2撕开,以便将医疗器械等物品由透气窗口8取出。

本实施例只在袋体上使用了少量的医用透气材料2,既保证了包装袋的透析性能,又降低了材料成本。此外,塑料薄膜3与透气材料层2之间的易剥离开启的封边结构6,保证了高剥离洁净度,避免了类似的纸和塑料膜剥离时纸纤维残留导致的风险,避免对内容物的污染。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使用方便,既保证了包装袋的透析性能,又大大增加了包装袋的封边强度,可保证用户便捷可靠的安全无菌开启。

以上结合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具体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变化,这些变更和变化应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