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中用物料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6673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提升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中用物料提升机。



背景技术:

提升机是通过改变势能进行运输的大型机械设备,如矿井提升机、过坝提升机等。广义地说,电梯、天车、卷扬、稳车、吊车、启闭机等均可称为提升机。提升机一般指功率较大、提升能力较强的大型机械设备。斗式提升机用来垂直提升经过破碎机的石灰石、煤、石膏、熟料、干粘土等块粒状物料以及生料、水泥、煤粉等粉状物料。根据料斗运行速度的快慢不同,斗式提升机可分为:离心式卸料、重力式卸料和混合式卸料等三种形式。离心式卸料的斗速较快,适用于输送粉状、粒状、小块状等磨琢性小的物料;重力式卸料的斗速较慢,适用于输送块状的,比重较大的,磨琢性大的物料,如石灰石、熟料等。普通建筑中用的提升机大多结构复杂,在使用时稳定性不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更实用的物料提升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中用物料提升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结构复杂和稳定性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中用物料提升机,包括地面、固定装置、底座、电动机、钢丝绳、主杆、固定盘、旋转螺母、第一导向轮、拉力感应装置、传动装置、第二导向轮、缓冲杆、挂钩和副杆,所述地面的左侧安装有固定装置,且固定装置和底座相连接,所述底座的上端安装有电动机,且电动机和钢丝绳相连接,所述电动机的右侧固定有主杆,其主杆的底端设置有固定盘,且固定盘的外侧镶嵌有旋转螺母,所述主杆的顶端安装有第一导向轮,且第一导向轮的右侧连接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的末端安置有第二导向轮,且第二导向轮的右侧设置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的底端镶嵌有挂钩,且缓冲杆的左侧安置有副杆。

优选的,所述主杆为可旋转装置,且旋转范围为0-45°。

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的左端安装有拉力感应装置。

优选的,所述副杆为可折叠收缩装置。

优选的,所述电动机设置有3个,且均匀分布在底座的顶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中用物料提升机结构简单新颖,其固定装置的设计,可使底座稳固的受力,并且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可有效的改变受力方向,使提升的速度得以增加,在主杆的顶端安装有旋转螺母,可使主杆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发生旋转,且拉力感应装置可准确检测到提升物体的重量,避免因超重对机械造成损坏,大大提高了提升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面,2、固定装置,3、底座,4、电动机,5、钢丝绳,6、主杆,7、固定盘,8、旋转螺母,9、第一导向轮,10、拉力感应装置,11、传动装置,12、第二导向轮,13、缓冲杆,14、挂钩,15、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中用物料提升机,包括地面1、固定装置2、底座3、电动机4、钢丝绳5、主杆6、固定盘7、旋转螺母8、第一导向轮9、拉力感应装置10、传动装置11、第二导向轮12、缓冲杆13、挂钩14和副杆15,地面1的左侧安装有固定装置2,且固定装置2和底座3相连接,底座3的上端安装有电动机4,且电动机4和钢丝绳5相连接,电动机4设置有3个,且均匀分布在底座3的顶端,从而加强了钢丝绳5的拉力,电动机4的右侧固定有主杆6,其主杆6的底端设置有固定盘7,且固定盘7的外侧镶嵌有旋转螺母8,主杆6为可旋转装置,且旋转范围为0-45°,从而使主杆6受力更佳,主杆6的顶端安装有第一导向轮9,且第一导向轮9的右侧连接有传动装置11,传动装置11的左端安装有拉力感应装置10,可准确检测到提升物体的重量,避免因超重对机械造成损坏,传动装置11的末端安置有第二导向轮12,且第二导向轮12的右侧设置有缓冲杆13,缓冲杆13的底端镶嵌有挂钩14,且缓冲杆13的左侧安置有副杆15,副杆15为可折叠收缩装置,使得提升范围可以自由的调节。

工作原理:在使用物料提升机之前,首先需要对整个机械进行简单的结构的了解,对于这类的物料提升机首先通过固定装置2将其底座3固定在地面1上,随后通过旋转螺母8调节主杆6的角度,提升物料时挂钩14上的缓冲杆13可减少突发情况产生的拉力,保持机械的稳定性,随后电动机4带动钢丝绳5运转,使物料得以提升,提升范围可通过副杆15伸缩来调节,此过程中拉力感应装置10可准确检测出物料重量,避免因超重对机械造成损坏,使得整个物料提升的效率得到很好的提高,就这样完成整个建筑中用物料提升机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