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机下置式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0167阅读:1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机下置式电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机下置式电梯。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电梯包括有机房结构和无机房结构,如图1所示,井道1的顶部设有主机机房2,主机3安装于机房的主机梁上且通过绳索悬吊轿厢4和配重,电梯结构采用2:1悬挂结构;如图2所示,该井道内没有设置主机机房,井道的顶部架设钢梁,主机安装在钢梁上与主机轮6连接,绳索绕在主机轮5上且悬吊轿厢5和配重,该电梯结构采用4:1悬挂结构。

随着建筑随技术以及电梯技术的发展,环保以及无机房电梯井道成为发展趋势,一些特殊结构(如机房位于底坑的下部)或者电梯井道顶层高度受限,再加上电梯本身重量大的因素,上述两种电梯不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梯难以适应顶部空间受限的井道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主机下置式电梯,包括轿厢、配重、绳索和曳引机构,所述轿厢在井道内升降,所述配重沿与所述轿厢的相反的方向升降,所述绳索用于悬吊所述轿厢和所述配重,所述曳引机构设于井道的底部,所述曳引机构包括主机轮和主机,所述主机轮用于卷绕所述绳索,所述主机用于带动所述主机轮旋转来实现所述轿厢和配重的上升和下降。

其中,所述曳引机构还包括机房,所述主机轮和所述主机均设于所述机房内,所述井道的底部设有底坑,所述机房设于所述底坑内。

其中,还包括轿厢导轨和配重导轨,所述轿厢沿所述轿厢导轨移动,用于限制所述轿厢在水平方向的移动,所述配重沿所述配重导轨移动,用于限制所述配重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其中,还包括第一吊轮和第二吊轮,所述第一吊轮和所述第二吊轮均位于所述轿厢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吊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吊轮分别和与所述轿厢连接的前侧支撑梁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吊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吊轮分别和与所述轿厢连接的后侧支撑梁的两端连接。

其中,所述前侧支撑梁和所述后侧支撑梁水平且平行设置。

其中,所述井道的上部设有右侧导向轮组,所述绳索依次绕过两个所述第一吊轮、右侧导向轮组和两个所述第二吊轮。

其中,所述右侧导向轮组包括设于同一高度的多个右侧导向轮,多个所述右侧导向轮设于同一高度。

其中,所述井道的上部还设有左侧第一导向轮组、左侧第二导向轮组和左侧第三导向轮组,所述配重的上部设有第一配重轮和第二配重轮,所述绳索依次绕过所述第一配重轮、左侧第三导向轮组、第二配重轮、左侧第二导向轮组、主机轮和左侧第一导向轮组后再悬吊所述轿厢。

其中,所述左侧第一导向轮组、左侧第二导向轮组和左侧第三导向轮组设于同一高度。

其中,所述左侧第一导向轮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左侧第一导向轮,所述左侧第二导向轮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左侧第二导向轮,所述左侧第三导向轮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左侧第三导向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主机下置式电梯,包括轿厢、配重、绳索和曳引机构,轿厢在井道 内升降,配重沿与轿厢相反的方向升降,绳索用于悬吊轿厢和配重,曳引机构设于井道的底部,曳引机构包括主机轮和主机,主机轮用于卷绕绳索,主机用于带动主机轮旋转来实现轿厢和配重的上升和下降。该电梯将主机安装在井道的底部,可以置于电梯本身的底坑中,节省了井道的顶部空间,减少了建筑成本,贯彻了环保节约的技术理念。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有机房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无机房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下置式电梯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井道;2:主机机房;3:主机;4:轿厢;5:轿厢;6:主机轮;7:轿厢;8:配重;9:主机轮;10:第一吊轮:11:第二吊轮;12:右侧导向轮组;13:左侧第一导向轮组;14:左侧第二导向轮组;15:左侧第三导向轮组;16:第一配重轮;17:第二配重轮;18:绳索;121:右侧导向轮;122:右侧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 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个”、“若干根”、“若干组”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机下置式电梯,包括轿厢7、配重8、绳索18和曳引机构,轿厢7在井道内升降,配重8沿与轿厢7的相反的方向升降,绳索18用于悬吊轿厢7和配重8,曳引机构设于井道的底部,曳引机构包括主机轮9和主机(图上未示出),主机轮9用于卷绕绳索,主机用于带动主机轮9旋转来实现轿厢7和配重8的上升和下降。该电梯将主机安装在井道的底部,可以置于电梯本身的底坑中,节省了井道的顶部空间,减少了建筑成本,贯彻了环保节约的技术理念。

进一步地,曳引机构还包括机房,主机轮9和主机均设于机房内,井道的底部设有底坑,机房设于底坑内。进一步节省了井道内的空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轿厢导轨(图上未示出),轿厢7沿轿厢导轨移动,用于限制轿厢7在水平方向的移动,防止轿厢7在升降过程中发生晃动,增强了电梯运行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还包括配重导轨(图上未示出),配重8沿配重导轨移动,用于限制配重8在水平方向的移动,防止配重8在升降过程中发生晃动,进一步增强了电梯运行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吊轮10和第二吊轮11,第一吊轮10和第二吊轮11均位于轿厢7的下方,且第一吊轮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吊轮10分别和与轿厢7连接的前侧支撑梁的两端连接,第二吊轮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吊轮11分别和与轿厢7连接的后侧支撑梁 的两端连接。如图3所示,图中的左侧的轿厢7代表轿厢的前侧,右侧轿厢7代表轿厢的后侧,本实施例中的前侧和后侧是以轿厢设置轿厢门的位置来确定的,设有轿厢门的一侧为前侧,与轿厢门相对的一侧为后侧,前侧支撑梁和后侧支撑梁水平且平行设置,前侧支撑梁和后侧支撑梁与轿厢的下壁连接,两个第一吊轮分别设于前侧支撑梁的两端,两个第二吊轮分别设于后侧支撑梁的两端,绳索绕在第一吊轮和第二吊轮上,用于实现轿厢的悬吊。

进一步地,井道的上部设有右侧导向轮组12,绳索依次绕过两个第一吊轮10、右侧导向轮组12和两个第二吊轮11。

进一步地,右侧导向轮组12包括设于同一高度的多个右侧导向轮,多个右侧导向轮设于同一高度。在本实施例中,右侧导向轮的数量为两个,右侧导向轮121和右侧导向轮122沿轿厢7的深度方向设于轿厢7的上方,且右侧导向轮121和右侧导向轮122的位置分别与位于轿厢7右侧下方的第一吊轮10和第二吊轮11相对。

进一步地,井道的上部还设有左侧第一导向轮组13、左侧第二导向轮组14和左侧第三导向轮组15,配重8的上部设有第一配重轮16和第二配重轮17,绳索18依次绕过第一配重轮16、左侧第三导向轮组15、第二配重轮17、左侧第二导向轮组14、主机轮9和左侧第一导向轮组13后再悬吊轿厢7。

进一步地,左侧第一导向轮组13、左侧第二导向轮组14和左侧第三导向轮组14设于同一高度。其中,左侧第一导向轮组13包括一个或多个左侧第一导向轮,左侧第二导向轮组14包括一个或多个左侧第二导向轮,左侧第三导向轮组15包括一个或多个左侧第三导向轮。在本实施例中,左侧第一导向轮、左侧第二导向轮和左侧第三导向轮的数量均为一个。

使用时,主机转动带动缠绕在主动轮9上的绳索移动,从而实现配重18和轿厢7的升降,轿厢和配重反向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实施例提供的主机下置式电梯将主机安装在井 道的底部,可以置于电梯本身的底坑中,节省了井道的顶部空间,减少了建筑成本,贯彻了环保节约的技术理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