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开顶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9185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硬开顶集装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硬开顶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是现代物流业中常用的一种运输工具。集装箱由于运输场合以及所需运输物品的不同,能够开启的部分通常可位于顶部、侧面或端部,而顶部可开启的集装箱通常称之为开顶集装箱。开顶集装箱作为物流运输工具,具有便于海陆联运,装卸效率高及便于装卸大型货物等优点。而开顶集装箱由于其顶部可开启部分所用材质的差异又可分为硬开顶集装箱和软开顶集装箱。目前常用的硬开顶集装箱的硬质顶盖与箱体是分离设置的,在装货前必须借助外部起重设备将顶盖吊起并将其放置于其它地方后才可装卸货物。这种硬开顶集装箱存在以下缺点:硬质顶盖拆下及安装需要借助外部起重设备,仅靠人力无法操作,因而需要配备专门的吊具,这会增加使用成本;并且硬质顶盖拆下后通常需要占据较大的存放空间,另外拆卸及安装顶盖时需要的起吊空间较大,小型仓库等一些狭小的场地无法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硬开顶集装箱,所述硬开顶集装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具有开口;顶盖,所述顶盖覆盖在所述开口上,且所述顶盖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顶板的第一端铰接,使得所述第二顶板能够绕第一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顶板折叠地翻转,所述第一轴线在水平方向上延伸;枢转装置,所述第一顶板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枢转装置,并通过所述枢转装置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箱体的顶部;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至所述枢转装置,并经由所述枢转装置向所述第一顶板提供使其枢转的驱动力。

优选地,所述硬开顶集装箱还包括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顶板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的两侧,且所述箱体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滑动装置对应的滑道。

优选地,所述枢转装置包括基座、传动轴和连接板,所述基座固定至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传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中,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传动轴且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顶板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与所述电机连接,且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硬开顶集装箱还包括电机盒,所述电机盒设置在所述传动轴处,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机盒中。

优选地,所述枢转装置还包括多个轴承座,所述多个轴承座在所述基座之间固定在所述箱体上,所述传动轴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中。

优选地,所述传动轴包括各自独立的主动轴和被动轴,所述电机盒设置在所述主动轴和所述被动轴之间,所述主动轴比所述被动轴长,所述主动轴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箱体一侧的基座,所述被动轴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箱体另一侧的基座,且所述被动轴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轴承座上。

优选地,所述顶盖包括彼此呈对开式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均包括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所述第一盖板的开启侧与所述第二盖板的开启侧扣接。

优选地,所述硬开顶集装箱还包括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的开启侧和所述第二盖板的开启侧之间和/或所述第一顶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顶板的第一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防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的开启侧和/或所述第一顶板的第一端上的横向延伸的延伸边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板的开启侧和/或所述第二顶板的第一端上的垂直延伸的上翻边,所述延伸边能够覆盖在所述上翻边上方。

优选地,所述防水结构还包括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设置在所述上翻边处,所述防水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的开启侧和/或所述第一顶板的第一端上的抵靠边,所述抵靠边从所述延伸边竖直向下延伸,所述抵靠边可压靠至所述密封胶条。

优选地,所述硬开顶集装箱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且靠近所述枢转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设置有阻挡面,所述阻挡面构造为在所述顶盖枢转打开至预定角度时阻挡所述顶盖。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硬开顶集装箱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来实现顶盖的自动打开和关闭。当将顶盖盖合到集装箱上时由于不需要额外的吊装设备和吊装环等并且不需要操作人员的危险操作,因此提高了装卸作业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扩大了使用范围,且消除了装卸时由于顶盖与箱体或外界物体碰撞,而丧失其使用功能的状况,同时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并且,在集装箱箱体较大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铰接,可以在顶盖打开的状态下更节省顶盖所占据的空间。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硬开顶集装箱的俯视图;

图2为沿图1中的A-A所截的硬开顶集装箱的截面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硬开顶集装箱的侧视图,其中顶盖处于关闭状态;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硬开顶集装箱的另一个侧视图,其中顶盖处于打开状态;以及

图5为图2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硬开顶集装箱(以下简称集装箱)。参照图1,集装箱100包括箱体110、顶盖120、枢转装置130和驱动装置(未示出)。下文将一一对其进行详细描述。集装箱100的其它结构在本领域是已知的,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箱体110的顶部具有矩形的开口,顶盖120覆盖在该开口上。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顶盖120包括彼此呈对开式的第一盖板170和第二盖板180,第一盖板170的开启侧与第二盖板180的开启侧扣接,如此,第一盖板170和第二盖板180可分别在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上向集装箱外侧打开。优选地,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盖板170和第二盖板180的形状以及结构完全相同,当然第一盖板170和第二盖板180的形状以及结构也可以不同。下文将仅以第一盖板170为例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顶盖进行详细描述。当然,在未示出的其它实施方式中,顶盖120也可以仅包括一个大的盖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如图1所示,第一盖板170包括第一顶板121和第二顶板122。第二顶板122的第一端122a与第一顶板121的第一端121a彼此相邻,并且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二顶板122能够绕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D相对于第一顶板121折叠地翻转。参照图1,第一轴线D通过第一顶板121和第二顶板122的铰接轴,并且可以大致地平行于箱体110的端横梁101。

第一顶板121的与第一端121a相反的第二端121b通过枢转装置130枢转地连接至箱体110的顶部。具体地,枢转装置130包括位于在集装箱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两个基座131、通过两个基座131的传动轴132和连接板133。两个基座131彼此相对地布置于箱体110的顶部的两个顶侧梁102上,传动轴132的两端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基座131中,连接板133的一端固定连接至传动轴132且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一顶板121的第二端121b。优选地,枢转装置130可以包括多个连接板133,例如,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枢转装置130包括两个连接板133,以使第一顶板121更牢固地连接在箱体110的顶部。

进一步,为了使第一盖板170更稳固地连接在箱体上,优选地,枢转装置130还包括多个轴承座134。例如,如图1所示,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枢转装置130包括4个轴承座134,轴承座134在两个基座131之间固定在箱体110上,传动轴132套设在轴承座中。当然,在未示出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枢转装置130也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轴承座,例如3个、5个等。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顶板122的第二端122b与第二盖板180相邻,并且第二端122b在沿集装箱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沿集装箱长度方向可滑动的两个滑动装置150。相应地,箱体110在沿集装箱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个顶侧梁上设置有与该滑动装置150对应的两个滑道151。该滑动装置150可以例如为滚轮。由此,当第一顶板121相对于箱体110枢转打开时,与第一顶板121铰接的第二顶板122可以通过其上设置的滑动装置150沿着滑道151滑动,使得第二顶板122能够沿其与第一顶板121之间的铰接位置折叠,从而使第一盖板170打开。

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减速器。电机为动力源,减速器为传动装置且包括输入轴和输出轴。其中,电机通过连接器与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减速器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至枢转装置130的传动轴132。从而,电机产生的动力可以驱使减速器旋转,进而通过减速器的输出轴将该旋转传递至枢转装置130的传动轴132,并使传动轴132转动,进一步,传动轴132可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一顶板121枢转。具体地,例如,当减速器的输出轴正向旋转时,可以带动第一顶板121打开。而当减速器的输出轴反向旋转时,可以带动第一顶板121关闭。优选地,第一盖板170和第二盖板180均设置有对应的驱动装置,以使得对第一盖板170和第二盖板180的控制能够更灵活。当然,驱动装置也可以设置为其它形式,只要能够保证其提供的驱动力能够使第一顶板121枢转即可。例如,驱动装置可以设置为液压泵等。

优选地,集装箱100还包括电机盒141,电机盒141设置在箱体顶部的传动轴132处。驱动装置可以设置在电机盒141中,以对其起到保护作用。

继续参考图1,传动轴132包括彼此分离的主动轴135和被动轴136。上述的电机盒141设置在主动轴135和被动轴136之间。优选地,主动轴135比被动轴136长。上述减速器输出轴的中心与主动轴135和被动轴136的中心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具体地,主动轴135的一端连接至减速器的输出轴,主动轴135的另一端连接至箱体110一侧的基座131;被动轴136的一端连接至箱体110另一侧的基座131,且被动轴136的另一端连接在轴承座134上。以此设置方式,在第一盖板170打开的过程中,驱动装置能够驱动主动轴135转动,而主动轴135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一顶板121枢转,进而,第一顶板121带动被动轴136转动。

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集装箱100还包括限位装置190。限位装置190设置在箱体110的顶部靠近枢转装置130的位置。限位装置190设置有阻挡面191,当顶盖120枢转打开至预定角度时,限位装置190可通过阻挡面191阻挡顶盖120,以对顶盖120起到限位作用。优选地,该预定角度可以为90度-145度,以使第一盖板170打开的角度尽量大。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该预定角度设置为其它值。

为了保证第一盖板170和第二盖板180的开启侧处的密封性以及第一顶板121和第二顶板122的铰接处(即第一顶板121的第一端121a与第二顶板122的第一端122a)的密封性,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盖板170和第二盖板180的开启侧处以及第一顶板121和第二顶板122的铰接处均设置有防水结构160。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仅在上述两个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处设置防水结构。上述两处防水结构的构造类似,下文仅以设置于第一盖板170和第二盖板180的开启侧处的防水结构为例对其进行简要描述。

防水结构160包括设置在第一盖板170的开启侧上的横向延伸的延伸边161和从该延伸边161竖直向下延伸的抵靠边164,以及设置在第二盖板180的开启侧上的垂直延伸的上翻边162,并且当第一盖板170和第二盖板180关闭时,延伸边161覆盖在上翻边162上方,从而起到防止水进入集装箱内部的目的。进一步优选地,防水结构160还包括密封胶条163,密封胶条163设置在第二盖板180的开启侧的上翻边162的上端部处。当第一盖板170和第二盖板180关闭时,抵靠边164可仅仅压靠至密封胶条163,从而起到密封作用。当然,防水结构160中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密封结构,只要能够保证第一盖板170和第二盖板180的扣接处的密封效果即可。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保证在雨雪天气的情况下,水不会通过第一盖板170和第二盖板180的扣接处进入集装箱内部,因此利于提高硬开顶集装箱产品的质量。

优选地,集装箱100还包括对驱动装置进行控制的电机控制器200。进一步优选地,电机控制器200设置在箱体110的底部,以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驱动装置与电机控制器200之间使用波纹软管布线,优选地,波纹软管裸露在箱体110外面的部分设有保护罩。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硬开顶集装箱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来实现顶盖的自动打开和关闭。当将顶盖盖合到集装箱上时由于不需要额外的吊装设备和吊装环等并且不需要操作人员的危险操作,因此提高了装卸作业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扩大了使用范围,且消除了装卸时由于顶盖与箱体或外界物体碰撞,而丧失其使用功能的状况,同时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并且,在集装箱箱体较大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铰接,可以在顶盖打开的状态下更节省顶盖所占据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