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井管的自动脱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2944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井管的自动脱钩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施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井管竖直吊装的自动脱钩器。



背景技术:

井管是一种在水文地质钻探和供水管井建设中用于保护井壁的套管,其应用示意图如图1所示。井管的制造材料一般为水泥或钢材,在加工厂加工完成后的井管被运输至现场用于施工。井管在施工安装过程中必须使用竖直吊装法将井管一节一节的送入深井内。由于井管的端头不具有吊装孔,现有技术中吊装井管只能采用外壁紧固吊装和内壁撑胀吊装两种方式。外壁紧固吊装需要使用夹具夹紧井管的外壁,安装和松解夹具都十分麻烦,吊装效率低下。内壁撑胀吊装需要使用专用的吊具紧紧撑胀在井管的内壁,利用吊具与井管之间的摩擦力起吊,这种吊装方式不但危险性高,而且容易损坏井管的内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对井管的吊装方法效率低下、危险性高并且容易损坏井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井管的自动脱钩器,包括至少三根钩叉,每根钩叉拥有一个连接端和一个自由端,所有钩叉的连接端固定连接,所有钩叉围绕脱钩器的中轴线环形均匀分布,每根钩叉与脱钩器的中轴线的夹角大小一致;

每根钩叉的自由端设置有一个角钩,角钩包括承载平面和脱钩斜面;承载平面用于承载井管的下底面,脱钩斜面用于驱动角钩向脱钩器的中轴线移动;

整个自动脱钩器呈口小腹大底小的花瓶状,脱钩器的底部小于井管的内圆,脱钩器的腹部大于井管的内圆,脱钩器的总长度大于待吊装的井管的长度;脱钩器的钩叉具有韧性,通过外力施压后,钩叉的自由端应能够向脱钩器的中轴线方向收缩,处于收缩状态的脱钩器的腹部小于井管的内圆;将收缩状态的脱钩器由井管的一端整体塞入直至角钩从井管的另一端露出;由于钩叉自身的弹力,脱钩器自然舒张,角钩承托在井管的底部;此时,井管被竖直吊装至脱钩器上。

将井管探入深井,当吊装的井管与之前已经安装的下部井管结合时,下部井管的管口通过角钩的脱钩斜面将钩叉的自由端向着井管的中轴线方向压缩,使得脱钩器变成压缩状态;此时,拖拽脱钩器即可将其从井管内抽出,井管安装完成。

进一步的,自动脱钩器还包括支撑环,支撑环的直径小于井管的内径,支撑环用于撑开钩叉使得钩叉的自由端所占据的平面圆的直径大于井管的内径。在不使用支撑环的情况下,钩叉在其连接端处具有一个朝外的弯折,在对钩叉施压时(即用外力将脱钩器由舒张状态压成收缩状态),需要逆向克服连接端处的朝外的弯折,这需要很大的力量。使用支撑环后,钩叉在支撑环处形成一个朝内的弯折,在对钩叉施压时(即用外力将脱钩器由舒张状态压成收缩状态),需要将支撑环处朝内的弯折程度增大,这仅需要较小的力量。

进一步的,所述角钩的承载平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

进一步的,自动脱钩器还包括吊耳,吊耳与所有钩叉的连接端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井管的自动脱钩器,该脱钩器利用钩叉探入井管的内部,利用角钩承载井管的底部,吊装工人无需操作复杂的吊具,井管吊装效率高,节约井管安装施工时间。(2)本实用新型自动脱钩器的角钩能够在下部井管的作用下自动与吊装井管脱离,整个脱钩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安全高效。(3)本实用新型自动脱钩器在钩叉之间安装有支撑环,极大的减少了压缩钩叉所需要的力量,减轻井管吊装工人的劳动强度。(4)本实用新型自动脱钩器在角钩的承载平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提高了自动脱钩器的安全性。(5)本实用新型自动脱钩器在所有钩叉的连接端设置有吊耳,方便吊装。

附图说明

图1是井管的应用状态图。

图2是实施例1自动脱钩器的结构图。

图3是实施例1自动脱钩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实施例1自动脱钩器的角钩的示意图。

其中:1、钩叉;11、连接端;12、自由端;2、角钩;21、承载平面;22、脱钩斜面;23、防滑纹路;3、支撑环;4、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脱钩器应用于井管的竖直吊装,脱钩器包括三根钩叉1、支撑环3和吊耳4,每根钩叉1拥有一个连接端11和一个自由端12,所有钩叉1的连接端11固定连接,所有钩叉1围绕脱钩器的中轴线环形均匀分布,每根钩叉1与脱钩器的中轴线的夹角大小一致。

如图4所示,每根钩叉1的自由端12设置有一个角钩2,角钩2包括承载平面21和脱钩斜面22;承载平面21用于承载井管的下底面,脱钩斜面22用于驱动角钩2向脱钩器的中轴线移动;角钩2的承载平面21上设置有防滑纹路23。

整个自动脱钩器呈口小腹大底小的花瓶状,脱钩器的底部小于井管的内圆(对应于图3中R1<R),脱钩器的腹部大于井管的内圆(对应于图3中R2>R),脱钩器的钩叉1沿着脱钩器中轴线方向的长度应大于井管的长度。

支撑环3的直径小于井管的内径,支撑环3位于钩叉1连接端11附近,支撑环3支撑在三根钩叉1之间,支撑环3用于撑开钩叉1使得钩叉1的自由端12所占据的平面圆的直径大于井管的内径。

吊耳4与所有钩叉1的连接端11固定连接。

图3为本实施例自动脱钩器的使用状态图,为方便观察,图3中仅画出了脱钩器三根钩叉1中的一根。本实施例的脱钩器的钩叉1、支撑环3和吊耳4均由钢筋制作,各零部件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本实施例自动脱钩器的使用方法是:

(1)吊装工人对钩叉1施压,钩叉1的自由端12向脱钩器的中轴线方向收缩,处于收缩状态的脱钩器的腹部小于井管的内圆;

(2)将收缩状态的脱钩器由井管的一端整体塞入直至角钩2从井管的另一端露出,由于钩叉1自身的弹力,脱钩器自然舒张,角钩2承托在井管的底部;

(3)将吊耳4连接在起吊机上,启动起吊机,井管被竖直吊起;

(4)将竖直悬吊着的井管缓慢探入深井,当吊装的井管与之前已经安装的下部井管结合时,下部井管的管口通过角钩2的脱钩斜面22将钩叉1的自由端12向着井管的中轴线方向压缩,使得脱钩器变成压缩状态;

(5)起吊机向上拖拽脱钩器将其从井管内抽出,井管安装完成。

虽然说明书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提示,不应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