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5959阅读:9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电梯门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作为楼群建筑中垂直运行的交通工具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电梯门机用于负责电梯门驱动,电梯开门关门产生电信号,电梯门机通过电动机、传感器等部件将电信号转变为某个方向的机械力,从而实现控制电梯关门或开门。电梯门机又分为直流门机、交流异步变频门机和永磁同步门机。

在电梯的整体结构中,电梯的门系统包括电梯厅门和电梯轿门,通常电梯厅门固定于电梯井道开口处,轿门安装于轿厢上。电梯的厅门和轿门都是为了防止人员和物品坠入井道或轿内乘客和物品与井道相撞而发生危险的必要结构,都是电梯的重要安全保护设施,是电梯的重要组成部分,厅门的开启是由轿门带动的,厅门上装有电气、机械联锁装置的门锁,只有轿门开启才能带动厅门的开启,所以轿门称为主动门,厅门为被动门,只有轿门、层门完全关闭后,电梯才能运行。由于电梯门系统本身安装位置的限制及结构的复杂性,掌握电梯门系统安装与维修的技能十分困难。

在现有技术的电梯门机中,通常需在电机上安装硬件编码器进行控制,利用硬件编码器检测电梯门速度、位置、运动方向等。现有技术门机控制系统包括电梯门机控制系统、电梯门机机械系统、电梯整梯控制系统、电梯门机和硬件编码器。工作时,所述电梯整梯控制系统发出开门信号、关门信号和平层信号到所述电梯门机控制系统,所述电梯门机机械系统发出开门极限信号、关门极限信号、安全触板信号和光电光幕信号到所述电梯门机控制系统,所述硬件编码器根据所述电梯门机的电机扭矩反馈电梯轿门位置、速度和方向信息到所述电梯门机控制系统。然而,由于编码器成本较高,导致现有技术中门机控制系统生成和维护成本较高,而且这种外接硬件编码器的方式,容易因硬件编码器与电机的磁极角度不对应导致电机失速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电梯门系统安装不便、固定不够牢靠、生产成本高和安全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固定牢靠、生产成本低和安全性能好的电梯门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门系统,包括厅门、门轴结构和驱动装置,所述门轴结构包括门轴、轴承、轴承座和地面座体,所述门轴包括第一门轴和第二门轴,所述轴承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门轴的两端和所述第二门轴的两端,所述轴承座与所述轴承固定连接,所述地面座体具凹槽结构,所述轴承座设置于所述地面座体的凹槽结构内,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门轴的电机,所述电机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门轴和所述第二门轴内,且固定于所述轴承座,所述电机的转轴与所述门轴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门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厅门包括悬挂组件、门扇、门滑块和护脚板,所述门扇固定于所述门轴,所述悬挂组件设置于所述门扇顶部,所述门滑块和所述护脚板设置于所述门扇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门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门扇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门轴的第一门扇和安装于所述第二门轴的第二门扇。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门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门轴还包括维修窗口,所述维修窗口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门轴和所述第二门轴。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门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厅门还包括门锁装置,所述门锁装置设于所述第一门扇的顶部或所述第二门扇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门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厅门还包括防夹装置,所述防夹装置设于所述第一门扇和所述第二门扇闭合处的相对面。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门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变频器和可编程控制器PLC,所述变频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并控制所述电机的运行,所述可编程控制器PLC与所述变频器电连接,并控制所述变频器的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门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夹装置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门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通过将轴承座埋入设置于地面座体的凹槽内,使得电梯门系统安装更加牢靠,安全性能更好;

二、通过设置维修窗口,使得电梯驱动装置的维修更加方便;

三、通过设置防夹装置,使得电梯门系统的设计更加人性化,对小孩更加安全;

四、通过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变频器,进而由变频器控制电机,不仅实现了厅门的快速、平稳的开、关门,也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五、通过将电机设置于门轴内,能有效减小电机的运行噪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门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门系统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梯门系统1包括厅门11、门轴结构13和驱动装置15,所述门轴结构13安装于所述厅门11,所述门轴结构13用于连接所述厅门11和楼层地面,所述驱动装置15与所述厅门11连接,并控制所述厅门11运行。

所述厅门11包括悬挂组件111、门扇113、地坎、门滑块、护脚板、门锁装置115和防夹装置117,所述悬挂组件111设置于所述门扇113顶部,所述门滑块和所述护脚板设置于所述门扇113底部,所述门锁装置115设于所述门扇113顶部,所述防夹装置117设于所述门扇113内。

所述门扇113包括第一门扇1131和第二门扇1133,所述第一门扇1131安装于所述第一门轴1331,所述第二门扇1133安装于所述第二门轴1333。

所述门锁装置115设于所述第一门扇1131和所述第二门扇1133的闭合处,并与所述驱动装置15电连接。

所述防夹装置117设于所述第一门扇1111和所述第二门扇1113闭合处的相对面上,并与所述驱动装置15电连接。

所述门轴结构13包括门轴133、轴承135、轴承座137和地面座体139,所述门轴133包括第一门轴1331、第二门轴1333和维修窗口1335,所述维修窗口1335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门轴1331和所述第二门轴1333,所述维修窗口1335用于维修所述驱动装置15,所述轴承135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门轴1331的两端和所述第二门轴1333的两端,所述轴承座137与所述轴承135固定连接,所述地面座体139具凹槽结构,所述轴承座137埋入设置于所述地面座体139的凹槽结构内。

所述驱动装置15包括可编程控制器PLC 151、变频器153及电机155,所述变频器153分别与所述电机155和所述可编程控制器PLC 151电连接。

所述可编程控制器PLC 151的输出端与所述变频器153的输入端电连接,并向所述变频器153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开门控制指令和关门控制指令,且所述控制指令为所述变频器153的预设定方式和参数。

所述变频器153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155的输入端电连接,并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机155的运行。

所述电机155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门轴1331和所述第二门轴1333内,且所述电机155的定子固定于所述轴承座137,所述电机155的转子轴与所述门轴133固定连接,并驱动所述门轴133。

所述电梯门系统1的工作原理为:所述电梯门系统1工作状态包括开门模式和关门模式,并设定所述电机155正向运转为开门,反向运转为关门。所述驱动装置15通过所述电机155驱动所述门锁装置115和所述防夹装置117,在所述开门模式中,当电梯到达乘员指定的楼层,所述门锁装置115打开,并激发所述可编程控制器PLC 151向所述变频器153发送开门控制指令,所述变频器153根据接收到的开门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机155正向运转,所述电机155驱动所述门轴133转动,所述门轴133带动所述门扇113转动完成开门动作,反之,所述电机155反向运转完成所述关门模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电梯门系统1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通过将轴承座137埋入设置于地面座体139的凹槽内,使得电梯门系统1安装更加牢靠,安全性能更好;

二、通过设置维修窗口1335,使得电梯驱动装置15的维修更加方便;

三、通过设置防夹装置117,使得电梯门系统1的设计更加人性化,对小孩更加安全;

四、通过可编程控制器PLC151控制变频器153,进而由变频器153控制电机155,不仅实现了厅门11的快速、平稳的开、关门,也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五、通过将电机155设置于门轴133内,能有效减小所述电机155的运行噪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