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5958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曳引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



背景技术:

现有曳引机加装在曳引轮上外没有防护装置,对进入电梯房维修的人员具有安全隐患;而且曳引机在运行时杂物容易卷入曳引轮,造成机器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曳引机,在曳引轮上设置防护罩,使用更加安全;且防护罩下部开口可变,方便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曳引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定子和转子,其特征在于:转子的转轴伸出壳体的前端盖并连接有曳引轮,曳引轮的外端面一体成型有齿轮;曳引轮的外围罩有防护罩,防护罩包括冲压成型的主盖板和两个侧盖板;主盖板固定在壳体上,主盖板包括圆形的前面板和弧形的顶盖,前面板遮住曳引轮前端面,顶盖遮住曳引轮外圆周面上半部分;侧盖板包括翼板和扇形板,翼板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在顶盖下端部,扇形板叠压在前面板上,扇形板与前面板之间设有锁定侧盖板转动位置的锁止组件。

优选的,所述前面板上设有散热孔,所述扇形板上设有以合页铰接点为圆心的弧形孔,散热孔与弧形孔之间穿设螺钉,螺钉上配合有螺母。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前端盖采用整体焊固定在壳体上。

优选的,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有后端盖,后端盖外端面安装有碟式制动器。

优选的,所述后端盖外端面分布有若干圆形凸台,圆形凸台上设有安装碟式制动器的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前安装脚和后安装脚,前安装脚外表面与前端盖外表面齐平,后安装脚外表面与后端盖外表面齐平。

优选的,所述后端盖外周分布有第一凸耳,第一凸耳上设有固定后端盖的安装孔,所述壳体后侧上部设有第二凸耳,第二凸耳上设有固定后端盖的安装孔,第二凸耳与后端盖上部的凸耳配合,后安装脚设有固定后端盖的安装孔,后安装脚与后端盖下部的凸耳配合。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通过松开锁止组件,转动侧盖板,调整防护罩下部开口角度,适应不同包络角度的牵引绳,更加方便安装。

2、齿轮一体成型在曳引轮上,强度更好。

3、后端盖外端面设置圆形凸台,蝶式制动器安装更平稳,且更方便散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爆炸视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爆炸视图二。

附图标记:1、壳体;2、防护罩;21、主盖板;211、顶盖;212、前面板;22、侧盖板;221、扇形板;222、翼板;3、制动器;4、后安装脚;5、前安装脚;6、弧形孔;7、散热孔;8、曳引轮;9、齿轮;10、前端盖;11、后端盖;12、第一凸耳;13、环形凸台;14、第二凸耳;15、合页;16、圆形凸台;17、倒角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3:

一种曳引机,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定子和转子,转子的转轴伸出壳体1的前端盖10并连接有曳引轮8,曳引轮8的外端面一体成型有齿轮9;曳引轮8的外围罩有防护罩2,防护罩2包括冲压成型的主盖板21和两个侧盖板22;主盖板21固定在壳体1上,主盖板21包括圆形的前面板212和弧形的顶盖211,前面板212遮住曳引轮8前端面,顶盖211遮住曳引轮8外圆周面上半部分;侧盖板22包括翼板222和扇形板221,翼板222通过合页15转动连接在顶盖211下端部,扇形板221叠压在前面板212上,扇形板221与前面板212之间设有锁定侧盖板22转动位置的锁止组件。

其中,锁止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前面板212上设有散热孔7,所述扇形板221上设有以合页15铰接点为圆心的弧形孔6,散热孔7与弧形孔6之间穿设螺钉,螺钉上配合有螺母。当然锁止组件也可以采用挂钩、插销等锁止方式实现侧盖板22与主盖板21的相对固定。

优选的,所述壳体1的前端盖10采用整体焊固定在壳体1上。

优选的,所述壳体1可拆卸连接有后端盖11,后端盖11外端面安装有碟式制动器3。

如图3所示,所述后端盖11外端面分布有若干圆形凸台16,圆形凸台16上设有安装碟式制动器3的安装孔。圆形凸台16不仅减少了制动器3与后端盖11的接触面积,使得制动器3安装更平稳,且使得制动器3与后端盖11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更利于散热;后端盖11中心孔与后端盖11外表面过渡处形成弧形内凹的倒角面17,进一步提高散热;倒角面17上分布有加强筋以提升强度;后端盖11内侧还设有环形凸台13,环形凸台13配合在壳体1的内壁上,方便了后端盖11的安装。

结合图2和图3,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前安装脚5和后安装脚4,前安装脚5外表面与前端盖10外表面齐平,后安装脚4外表面与后端盖11外表面齐平;后端盖11外周分布有第一凸耳12,第一凸耳12上设有固定后端盖11的安装孔,所述壳体1后侧上部设有第二凸耳14,第二凸耳14上设有固定后端盖11的安装孔,第二凸耳14与后端盖11上部的凸耳配合,后安装脚4设有固定后端盖11的安装孔,后安装脚4与后端盖11下部的凸耳配合。如此设置结构更紧凑,安装更牢靠。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