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心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5848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岩心收纳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岩心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各个阶段,包括从勘探阶段时优选有利勘探目的层、认识储层,到开发方式转换阶段中认清热采储层变化规律、检查油气田的开发效果等,岩心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在获取岩心时,首先运用取心技术和特殊的取心工具,在钻进到一定长度之后,将岩石和钻具一同从地下提升至地面;随后,从岩心筒内取出连同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内衬管的岩心,先对其进行总长度的测量,再将其按照顺序切割成长30厘米(cm)左右的小段,扣好岩心帽,按岩心出筒次序编上号码,放入专用冰柜进行冷冻,从现场运回实验室。

运回实验室之后,需要对30cm长的小段岩心沿平行圆柱中心线按照1:2的比例进行剖心,其中三分之二部分的岩心用来获取岩心样品以便于做各项化验分析,钻样之后放入岩心盒;三分之一部分装进岩心盒之后,用于岩心观察描述和岩心照片采集,最后再一同送往岩心库长期保存。

目前,国内各个油田常用的岩心盒都是长方体式岩心盒,一般的岩心盒中需要存放3至4段岩心。在搬运或运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震动不稳的现象,特别是发生轴向窜动,岩心与岩心之间以及岩心与岩心盒之间发生撞击,造成岩心的破损。当岩心由于搬运和运输过程中破损后,其内部结构被破坏,导致原始特性无法被有效保留,大大降低岩心的研究价值,为后续的岩心观察以及相关研究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用于收纳岩心的岩心收纳装置,能够在岩心在搬运和运输过程中,较好的保护岩心,尽量减少其发生轴向窜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岩心收纳装置,能够较佳地保护岩心,尽量减少其发生轴向窜动,使其最大限定的保留原始特性,从而有利于后续的岩心观察以及相关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岩心收纳装置,包括:沿着第一方向纵长延伸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底壁和围设在所述底壁上的侧壁;其中,所述侧壁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沿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本体的底壁形成有至少一个半圆弧形,所述半圆弧形的半径与待收纳的岩心内衬筒的半径相等;在所述本体的底壁上,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能增大所述本体的底壁摩擦系数的限位部,相邻两个所述限位部之间为间隔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为在所述本体的底壁上形成的波纹,所述波纹的表面呈半圆形,所述间隔部的表面呈半圆形,所述波纹的半径小于所述间隔部的半径。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的个数为所述岩心收纳装置能够收纳岩心的最大个数的2倍。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等分点的连线上,相应的,所述本体的底壁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多个圆弧形。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的个数为一个,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二等分点的连线上,所述本体的底壁的圆弧个数为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隔板相切。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相应的,所述第一侧壁、第三侧壁、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与所述底壁围设成一个具有顶部开口的长方形壳体。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的长度为1070毫米,所述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的长度为255毫米,所述岩心收纳装置的高度为150毫米,所述间隔部的宽度为25毫米。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的个数为6个。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扶持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扶持部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是:通过在所述岩心收纳装置的底壁设置为半圆弧形,所述半圆弧形的半径与待收纳的岩心内衬筒的半径相等,并且在该底壁上设置限位部用于增加所述底壁的摩擦系数,当包裹有岩心的岩心内衬筒放置在该岩心收纳装置内后,通过所述底壁对所述岩心内衬筒进行包裹式的周向定位,同时通过所述底壁的限位部对所述岩心内衬筒进行轴向定位,从而尽量减少其发生轴向窜动,能够较佳地保护岩心,使其最大限定的保留原始特性,从而有利于后续的岩心观察以及相关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岩心收纳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岩心收纳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岩心收纳装置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底壁-10;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14;限位部-21;间隔部-22;隔板-3;扶持部-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岩心收纳装置,能够较佳地保护岩心,尽量减少其发生轴向窜动,使其最大限定的保留原始特性,从而有利于后续的岩心观察以及相关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岩心收纳装置可以包括:沿着第一方向纵长延伸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底壁10和围设在所述底壁10上的侧壁;其中,所述侧壁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以及沿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所述本体的底壁10形成有至少一个半圆弧形,所述半圆弧形的半径与待收纳的岩心内衬筒的半径相等;在所述本体的底壁10上,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能增大所述本体的底壁10摩擦系数的限位部21,相邻两个所述限位部21之间为间隔部2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岩心收纳装置整体可以呈具有开口的纵长体型,例如长方体型等,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所述岩心收纳装置可以包括沿着第一方向纵长延伸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底壁10和围设在所述底壁10上的侧壁。其中,所述侧壁可以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以及沿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所述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的长度可以大于所述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方向可以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相应的,所述第一侧壁11、第三侧壁13、第二侧壁12和第四侧壁14依次与所述底壁10围设成一个具有顶部开口的长方体壳体。当然,所述岩心收纳装置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的底壁10至少形成有一个半圆弧形,且所述半圆弧形的半径与待收纳的岩心内衬筒的半径相等或接近,当包裹有岩心的岩心内衬筒放置在所述岩心收纳装置中后,可以防止其在受到震动时在所述岩心收纳装置内发生周向晃动。具体的,所述底壁10上可以形成有一个半圆弧形,也可以形成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半圆弧形,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当所述半圆弧形为多个时,多个半圆弧形可以沿着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本体的底壁10上,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增大所述本体的底壁10摩擦系数的限位部21,在相邻两个限位部21之间设置有间隔部22。具体的,所述限位部21可以为在所述本体的底壁10上形成的凸起波纹。该波纹凸起于所述底壁10的表面,从而整体上能够增大所述本体的底壁10的摩擦系数。此外,所述限位部21也可以为在所述本体的底壁10上形成的磨砂层,甚至是具有一定粘度的表层等等,所示限位部21还可以为其他形式,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技术精髓启示下,还可能做出其他的变更,但只要其实现的功能和效果与本申请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申请保护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波纹的表面呈半圆形,所述间隔部22的表面呈半圆形,所述波纹的半径小于所述间隔部22的半径。通过设置所述间隔部22,可以方便包裹有岩心的岩心内衬筒的存放和拿取。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21的个数可以与所述岩心收纳装置的尺寸以及其能够收纳岩心的最大个数相匹配。具体的,所述限位部21的个数可以为所述岩心收纳装置能够收纳岩心的最大个数的2倍。例如,当所示岩心收纳装置最多收纳3个岩心时,所述限位部21的个数可以为6个,即每两个限位部21对应一个岩心。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所述岩心收纳装置的底壁10设置为半圆弧形,所述半圆弧形的半径与待收纳的岩心内衬筒的半径相等,并且在该底壁10上设置限位部21用于增加所述底壁10的摩擦系数,当包裹有岩心的岩心内衬筒放置在该岩心收纳装置内后,通过所述底壁10对所述岩心内衬筒进行包裹式的周向定位,同时通过所述底壁10的限位部21对所述岩心内衬筒进行轴向定位,从而尽量减少其发生轴向窜动,能够较佳地保护岩心,使其最大限定的保留原始特性,从而有利于后续的岩心观察以及相关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岩心收纳装置还可以包括隔板3,所述隔板3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隔板3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之间的等分点的连线上,相应的,所述本体的底壁10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多个圆弧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岩心收纳装置内还可以设置有隔板3,所述隔板3用于将所述岩心收纳装置分隔成多个子腔体,每个子腔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纵向延伸,底部为半圆弧形,用于存放包裹有岩心的岩心内衬筒。也就是说,所述第一侧壁11至第二侧壁12之间的距离可以为所述岩心内衬筒的N倍,其中,N大于等于2。此时,所述隔板3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1至所述第二侧壁12的等分点的连线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3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如图2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3的个数为一个,所述隔板3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之间的二等分点的连线上,也就是说,所述隔板3至所述第一侧壁11与其至所述第二侧壁12的距离相等。所述本体的底壁10的圆弧个数为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以及隔板3相切。所述隔板3至所述第一侧壁11或第二侧壁12的距离与所述岩心内衬筒的直径相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扶持部4。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岩心收纳装置的本体上可以设置有扶持部4。所述扶持部4为搬运所述岩心收纳装置时提供操作位置。具体的,所述扶持部4可以为在所述本体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形成的手柄。例如,该手柄的个数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上。当然,所述手柄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1上和第二侧壁12上,本申请在此对所述手柄的形状、个数和位置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下,所述岩心收纳装置的长度可以是1070毫米(mm),宽度是275mm,高度是150mm。相应的,所述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的长度为1070mm,所述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14的长度为255mm,所述间隔部22的宽度为25mm。在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上分别有一手柄,该手柄的尺寸可以为长度275mm,宽度30mm,高度25mm。

使用时,通过间隔部22将包裹有岩心的岩心内衬筒放入岩心收纳装置中的两个限位部21之间,保证该岩心内衬筒两端都与限位部21相接触即可,当需要取出时,通过手指深入所述间隔部22,即可将包裹有岩心的岩心内衬筒取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包裹有岩心的岩心内衬筒放入岩心收纳装置之后,因为所述岩心内衬筒与底壁10上限位部21的摩擦力的作用使岩心内衬筒不容易发生轴向窜动避免岩心与岩心之间以及岩心与岩心收纳装置之间的碰撞,从而保证了岩心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较佳地保护岩心,防止其发生破损,使其最大限定的保留原始特性,从而有利于后续的岩心观察以及相关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照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