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气密功能的溢流排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644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渣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备气密功能的溢流排渣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生产过程中,物料在容器中反应后,需要将料渣排出,由于一些容器中有一定压力、高温,且容器内有易燃易爆的气体时,因此,在排料时需要保证其气密性。

现有技术中,排渣方式采用的是关风机加螺旋排渣机的传统方法,但因为反应容器内为高温,容易损坏密封垫,所以关风机起不到应有的密闭效果,漏气严重,还容易堵塞,危险性很大,需要停机检修,费时费力;且,现有的反应容器中的料渣直接进入螺旋排渣机内,反应容器内的气体容易进入螺旋排渣机内,影响气密性,容易发生危害,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备气密功能的溢流排渣装置,效果好。

一种具备气密功能的溢流排渣装置,包括螺旋管道、螺杆、叶片、动力单元、溢流管、排料管;

螺旋管道自其第一端向其第二端逐渐向上倾斜布置,螺旋管道上设有进料孔、出料孔,进料孔、出料孔均置于螺旋管道的轴线的上方,出料孔置于进料孔和螺旋管道的第二端之间;

螺杆置于螺旋管道内并与螺旋管道转动连接,螺杆的轴线与螺旋管道的轴线重合;

叶片置于螺旋管道内,叶片安装在螺杆上,叶片沿着螺杆的轴线成螺旋状分布;

动力单元用于驱动螺杆转动;

溢流管的第一端与出料孔连接,溢流管的第二端向上延伸;

排料管的一端与溢流管的第二端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缓冲部、连接部,缓冲部的第一端与进料孔连接,缓冲部的第二端向上延伸;连接部的一端与缓冲部的第二端连接。

优选的,缓冲部上设有第一可视窗。

优选的,缓冲部的截面尺寸自上往下逐渐减小。

优选的,溢流管上设有第二可视窗。

优选的,螺旋管道上还设有排污口,排污口置于螺旋管道的轴线的下方,排污口置于进料孔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中,反应容器内的料渣经过进料孔进入螺旋管道内,利用动力单元带动螺杆转动,利用叶片驱动料渣移动。

料渣经过出料孔进入溢流管内,只有当料渣高于溢流管时,料渣才能够进入排料管内排出,这样,螺旋管始终处于封闭状态,避免气体进入,有效保证气密性。

本实用新型连续性好,从反应容器出口到排料管中间没有阀门,全靠灰渣密封气体,不堵塞;本实用新型安全性好,不需要使用关风机,结构简单,降低成本,也避免堵塞,减少维修,危险性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参照图1: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备气密功能的溢流排渣装置,包括螺旋管道1、螺杆2、叶片4、动力单元5、溢流管6、排料管7、缓冲部8、连接部9。

螺旋管道1自其第一端向其第二端逐渐向上倾斜布置,螺旋管道1上设有进料孔、出料孔,进料孔、出料孔均置于螺旋管道1的轴线的上方,出料孔置于进料孔和螺旋管道1的第二端之间。

螺杆2置于螺旋管道1内并与螺旋管道1转动连接,螺杆2的轴线与螺旋管道1的轴线重合。

叶片4置于螺旋管道1内,叶片4安装在螺杆2上,叶片4沿着螺杆2的轴线成螺旋状分布;动力单元5用于驱动螺杆2转动。

溢流管6的第一端与出料孔连接,溢流管6的第二端向上延伸;排料管7的一端与溢流管6的第二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缓冲部8的第一端与进料孔连接,缓冲部8的第二端向上延伸;连接部9的一端与缓冲部8的第二端连接;外界的反应容器内的料渣经过连接部9、缓冲部8、进料孔进入螺旋通道内,通过增加了缓冲管,可以多储存一下料渣,也阻止反应容器内的气体从螺旋管道1溢出,有效的保证气密性。

本实施例中,缓冲部8上设有第一可视窗10;通过第一可视窗10莞城缓冲管内的料渣的情况,当料渣储存一定数量后,启动动力单元5带动螺杆2转动进行排料;根据缓冲管内料渣的多少,调整螺杆2的转速,以保证螺旋管道1内始终填满灰渣,也提高排料效率。

本实施例中,缓冲部8的截面尺寸自上往下逐渐减小;便于料渣堆积,避免反应容器内的气体进入螺旋管道1。

本实施例中,溢流管6上设有第二可视窗11;通过第二可视窗11观察料渣的情况,选择是否打开排料管7。

本实施例中,螺旋管道1上还设有排污口3,排污口3置于螺旋管道1的轴线的下方,排污口3置于进料孔的正下方;当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全面检修,利用排污口3将螺旋管道1内的料渣全面排出。

反应容器内的料渣经过进料孔进入螺旋管道1内,利用动力单元5带动螺杆2转动,利用叶片4驱动料渣移动。

料渣经过出料孔进入溢流管6内,只有当料渣高于溢流管6时,料渣才能够进入排料管7内排出,这样,螺旋管始终处于封闭状态,避免气体进入,有效保证气密性。

本实施例连续性好,从反应容器出口到排料管中间没有阀门,全靠灰渣密封气体,不堵塞;本实施例安全性好,不需要使用关风机,结构简单,降低成本,也避免堵塞,减少维修,危险性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